據臺灣媒體報導李登輝在蔡英文執政滿半年之際,在日本媒體上對她發表了極其尖刻的批評,他不僅質疑蔡英文「沒有決斷力與勇氣來推動改革」,還批評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不知道要做什麼,兩岸「維持現狀」的主張也「背離民心」所以得不到民眾的支持。此外,李登輝還預測稱蔡英文的支持度之後還會繼續往下掉。
對於李登輝的批評蔡英文方面回應稱時代不同了,不能以20年前的標準來要求蔡英文。李登輝的這番言論將他對蔡英文的不滿表現無遺。而在蔡英文的資政名單已經大幅向「獨派」傾斜的情況下,「獨派」對蔡英文團隊的猛烈批評卻絲毫沒有停歇的跡象。這無疑表明蔡英文當局再多的傾斜,恐怕也滿足不了「獨派」的胃口。
李登輝跟蔡英文的父親蔡潔生有相同的背景,都是日本高級「皇民」,是日本人基本上的嫡系親信。基於相同的背景,李登輝也受到蔡潔生之託,悉心提拔蔡英文,從一個政治大學的副教授一直把她拉拔到現在成為臺灣地區的領導人。李登輝也把他的愛將林碧照、田弘茂推薦給蔡英文,讓蔡英文能夠更順利去落實李登輝路線。所以他認為自己是有功勞的,而且功勞是非常大的。
雙方之間的第一次駁火是在9月的時候,李登輝的基金會辦募款餐會,邀請了蔡英文參加,結果蔡英文沒出席,連花籃都沒送。當天李登輝不但對蔡英文有批評,而且氣的進到榮總裡面就醫。
第二次是蔡英文把李登輝推薦的林碧照,從辦公室秘書長給拔掉了,而且沒有經過李登輝的首肯,也沒有問過李登輝的意見就做了人事安排。李登輝當時非常生氣,可是李登輝也只是在私底下比較鬆散型的比較迂迴式批判蔡英文。
這一次李登輝是用日本的《產經新聞》,在蔡英文極力強化臺日關係的關鍵敏感時刻重話批判蔡英文。現在蔡英文正在因為美國大選押錯寶想要用臺日關係的強化,來彌補這一關鍵敏感時期。作為蔡英文的政治導師的李登輝,這時對蔡英文重炮攻擊,而且選擇接受專訪的一個媒體是日本的《產經新聞》。大家都清楚《產經新聞》在日本媒體圈裡面,是親安倍的,親右翼團體的。李登輝選擇《產經新聞》的專訪重炮攻擊蔡英文,這對蔡英文來說是致命的,是難以忍受的.
李登輝為什麼會重話批評蔡英文
第一個原因,李登輝已經九十幾歲,身體不好,好幾度緊急送醫院急救,心臟裝了許多支架。李登輝自己也知道時日無多,所以他非常急,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看到他的接班人蔡英文,把他的李登輝媚日「臺獨」的路線可以落實。可是蔡英文跟李登輝的期望的落差太大,李登輝開始感覺到不耐煩。
第二個原因,蔡英文現在民調直線下跌,形成所謂的雪崩式下跌,墜崖式下跌,使得李登輝對於蔡英文的能力,對於蔡英文的用人也感受到很大的不滿。他覺得蔡英文眼高手低,執行力太差,基本上只會紙上談兵,所以他是「恨鐵不成鋼」的一種憤怒。
第三個原因,李登輝認為蔡英文當選後手掌大權,越來越不聽李登輝的話,尤其是蔡英文在用人方面她非常相信前朝藍營的叛將,以及傳統的老舊技術官僚,沒有事事遵循李登輝的路線指示,甚至沒有向李登輝請益。李登輝感受到蔡英文逐漸要跳脫他的掌握中。這對於權力欲極強的李登輝來說,是不能忍受的。
蔡英文回應說時代不同了,不能以20年前標準要求她,這個回應非常有意思,可以分兩點。
蔡英文跟李登輝關係非比尋常,所以蔡英文基本上還是擺出了尊李的態勢。她自己面對李登輝的批評當然很不高興,但是並沒有直接回擊而是透過她的親信幕僚、發言人以及嫡系民意代表對李登輝進行批判。
第二她強調李登輝是用20年前的標準要求蔡英文是不合理的,意思是說李登輝老了,過時了,用20年前的標準根本空錯亂。你李登輝該休息了,該退休了,不要再幹預蔡英文了,甚至蔡英文的幕僚還針對李登輝的批評提出了許多具體回擊。
例如李登輝批評蔡英文「新南向政策」,蔡英文的幕僚直接回應是,你李登輝20年前的南向政策也是失敗告終,也是無所作為的。李登輝批評蔡英文臺日關係處理不好,蔡英文幕僚就回應你李登輝那時是威權時代,現在的蔡英文沒有辦法說像李登輝那樣說要開放日本核災食品,就能開放。
李登輝與蔡英文的有什麼不同
第一,蔡英文的想法是搞「臺獨」,就必須把兩岸政策把兩岸關係國際化,就要抱緊美國日本的大腿,挾美日以自重。所以要「臺獨」必須配合美國的亞太戰略,而且要想辦法進入美日同盟的範疇之內。而李登輝的看法沒這麼複雜,他非常簡單,日本就是李登輝的祖國,李登輝就把自己當成徹頭徹尾的日本人,認為臺灣就是應該抱住日本的大腿,走媚日臺獨的路線。日本是宗祖國,臺灣就是跟著日本走,臺灣就是應該成為日本的準殖民地。
第二,蔡英文認為要「臺獨」必須學習日本安倍的做法,也就是用「釋憲」的方式,改變「憲法」的解釋。當時安倍就是改變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落實所謂的新安保法。而李登輝認為要進行大幅度的「修憲」,甚至要制定「臺灣國憲法」,進行所謂的「法理臺獨」。
第三,蔡英文認為要「臺獨」面對中國大陸的壓力必須採取「文化臺獨」「教育臺獨」「柔性臺獨」「迂迴臺獨」,用切香腸的方式一步一步達成。李登輝認為蔡英文一天到晚談「維持現狀」,感受不耐,他認為步伐要大,動作要快,態度要積極。
但是哪怕兩個人態度、策略、戰術有所不同,兩個人骨子裡面卻都是「鐵桿臺獨」,其實其「臺獨」目標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