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這漫長的一生中,沒有什麼比持續學習對我的幫助更大。
——查理·芒格
大家相不相信這樣一個觀點?同樣年齡,智商,以及其他條件差不多的孩子,學習效率有巨大差別。這樣的差別可以是兩倍,五倍,甚至十倍之多。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非常重要,答案透露出了我們對學習這件事的底層認知。而底層認知是學習結果最根本的決定因素。認知導致行為,行為帶來結果,長此以往,經過十幾年,產生天差地別的結局。
不相信這樣觀點的家長或者孩子,會做什麼?
他們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學習,會報更多的培訓班,會儘可能多做一些題,勤奮,努力,拼搏,是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詞—— 可以理解,既然認為效率沒有本質區別,產生區別只能通過增加量,拉長時間。而學校的學習,以及校外的各種補習班,他們無非提供了一種價值:熟練。
如果學習效率沒有巨大差別,何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做什麼都很優秀?
投入的時間很少,卻產出很大,輕輕鬆鬆就平衡好生活的方方面面呢?
那麼,相信學習效率可以有巨大差距這樣觀點的家長或者孩子,會做什麼?
他們會從底層認知入手,嘗試理解學習的本質,系統地學習高效學習的方法論,並且不停地訓練,找到適合自己的體系,成為最高效的群體。
高效,聰明的辦事兒,事半功倍!「凡是累的,都是不對的」,找到訣竅,磨刀不誤砍柴工等等,是他們經常說起的關鍵詞。
給大家看看冰山一角。
學習金字塔告訴我們,主動的學習,去給別人教授概念,比起被動的學習,只是聽課,效率高出18倍(因而有了著名的費曼學習法,以及西蒙學習法等等)。這樣的巨大潛在學習效率不去解鎖,卻苦苦地學習,補課,刷題,為什麼呢?
認知不改變,永遠受其所害。
Let'sface it。現在的教育環境板結一塊,學生,家長,老師,最後接受這些學生的大學,企業,都在抱怨,都深受其害,卻總覺得沒有辦法改變。為什麼?
現在學校的本質是為了競爭和篩選!在這樣的教育環境裡,我們面臨著這些方面的困境。
-1-
孩子
從很小就被送上了競技場,卻沒有人從思想到行動上去武裝他們,他們不理解學習這件事情的本質,也沒有經過方法論和思維方式的訓練,從小在這樣的賽道上,近乎裸奔!
-2-
家長
都是小白,系統研究學習的人極少,干著急幫不上忙,很多甚至都是在做負功。為什麼很多佛系家長,反而能夠培養出不錯的孩子?因為不懂就不搗亂,至少沒有產生負面影響,搞砸親子關係,破壞孩子內生的學習力和興趣!
-3-
老師
老師們既是規則制定者,也是比賽的參與者。在篩選和競爭的機制下,提升分數,提高升學率是首要考慮。大量的教學任務壓下來,升學和考分的指標壓力背在肩頭,老師無心,也無力,把「學習力」作為一個研究對象,幫助孩子認知學習的底層邏輯以及進行方法論的訓練。
-4-
培訓機構
培訓機構的根本目的也是提分——快速地提分。所以培訓機構對知識的梳理,以及知識傳輸的技巧,技術方面很在行。這樣的技巧技術能否變成學習力和品質,遷移到孩子生活的其他方面,這並不是培訓機構所關注的主要價值。說實話,如果孩子們都很高效,或者家長們突破了競爭,篩選這樣的思維模式,對培訓機構而言,並不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