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在乎被人所愛,我想被人所愛。」
這是新電影《小婦人》中女主角喬的內部表達式。作為一個女人,她有獨立的思想和公正的靈魂,認為自己註定不會結婚。在拒絕了仰慕者蘿拉的求愛之後,她發現自己的想法已經改變了。
原來,我以為自己可以擺脫愛情的桎梏,追求自己的自由生活,但最後發現自己弄丟有一種珍惜的感覺。
無論多大歲數,女人似乎都逃不出婚姻的道路,即使有選擇不嫁單身,也會世俗化,遭到非議。婚姻被認為是女性的最終歸宿。然而,婚姻對女人來說意味著什麼?是精神上的還是經濟上的?麵包和愛情應該選哪個?
面對這些世紀難題,作者路易莎梅和奧爾庫爾特通過她的作品《小婦人》向公眾展示了她獨特的觀點。
這本書一經出版,就廣受追捧,被視為女孩的聖經。在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流行之後,它被重新製作並於2019年再次上映。
與以前的版本不同,新版更具時代感。通過對導演格雷塔的新解讀。葛偉格這部電影直接抨擊了當代女性成長中的種種困惑。這部電影值得每個女人看。通過與路易莎·科特長達一個世紀的對話,也許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人生的答案。
故事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了馬奇家族四姐妹的成長經歷。雖然沒有起起落落,但有很多敘事技巧是經常被描述的,它們讓我們感受到四姐妹成長得甜蜜而悲傷,而感受到電影中的人物包容、善良、互愛、向上的精神,導致了自我人生的反思和質疑。
影片通過冷暖兩種顏色,穿插現實與記憶。
客廳裡的青春句號馬奇四姐妹用暖色講述著自己的人生理想。
就好像我們曾經在一個晚上,熄燈睡不著覺的時候,和宿舍的夥伴們談論我們未來的夢想、興奮甚至激情。
然而,形勢變化後,現實是殘酷的。在影片的開頭,用冷色調解釋了四姐妹的真實情況。
想要嫁入豪門和嫁給愛情的姐姐梅格終於過上了貧困的生活普通;
自我激勵成為家喬,因為捍衛單身,拒絕求愛,最後遊走;
善良,愛好音樂的貝恩,虛弱,在床上徘徊;
現實中清醒的艾米放棄了畫家的夢想,打算嫁給不愛的富豪。
導演格雷塔。葛偉格改變了以往的敘述風格,採用敘述的手法,展現了不同的馬奇家族四姐妹。通過四姐妹不同的人生選擇,探討婚姻對女性的意義。
1、 結婚與否是個問題。
「我只是覺得女人,她們有思想,有靈魂也有正義的心,她們有野心有天賦也有美貌,我討厭有人說愛是女人最合適的,我受夠了!但是,我好孤獨。」
這是未婚馬奇的二女兒喬在拒絕青梅竹馬的蘿拉後對自我分析的內心懺悔。
在主流社會意識中,婚姻家庭是女性的最終歸宿。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女性擁有了更多的自由。很多人選擇不結婚,但要成為愛的渴望很難隱藏內心的感情。
這部電影中喬是在她接到姐姐貝恩病重的消息後在回家的路上拍攝的。她選擇住在歐洲是因為她想逃離蘿拉。然而,這種自欺欺人讓她不時想起蘿拉過往。
第一次認識蘿拉是在舞會上。新的蘿拉沒有朋友,意外地遇到了喬。
喬因的裙子燒壞了,跳不起來,於是蘿拉和喬一起跑出家門,跳起舞來,可以說,面對喬,獨立而坦率的喬,蘿拉和喬一見鍾情。
輕快的音樂,和兩個人嬉戲的舞蹈,讓人情不自禁感受到愛情萌動了瞬間的美麗。
從此,高福海蘿拉變成了喬的「男閨蜜」,而四姐妹去哪兒都帶著他。他們一起玩,分享秘密。
在很多人眼裡,蘿拉因其財富和良好的品格而成為理想的結婚的對象,但喬為了保護他的自由生活而拒絕蘿拉。
她說:「我想我這輩子不會結婚。我很高興活著。我非常熱愛自由。我不想這麼快就放棄。
她甚至對她妹妹說梅格:「我寧願做一個自由的老處女,自己一個人生活。」
喬選擇不結婚是因為她追求獨立和自由。她知道世界對婦女的偏見,但她改變不了。她只能通過坦誠的性格和男子漢的衣著向周圍的人宣稱,她想捍衛女性的自尊——女性可以像男人,有思想、靈魂、正義和野心。
這種自尊在現代社會並不少見,在有點覺醒意識的女性身上也能找到。
然而,一些選擇單身的女性卻真的想過自己為什麼單身,到底是對愛情徹底失望,還是只是默默抵抗世俗偏見,讓自己選擇壓抑情緒?
不管是因為愛還是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意志,當真愛從喬的眼中消失時,喬都會後悔。
多虧了母親馬奇夫人的指導,讓喬面對她的內心。
所以當喬說,「我更在乎被人所愛,我想被人所愛。」
馬奇太太說,「可這不等於愛。」
喬認為女人的獨立是經濟上的獨立,感情上的獨立沒有支撐,所以她選擇不結婚來表達自己的獨立思想。
據說,當一個女人不再通過抗拒婚姻來表達自己的獨立和自由時,這樣的社會就可以實現基本的公平。
這世界,沒有所謂的公平,女人和男人的身體結構是不同的,它註定會有不同的結局,無論選擇婚姻與否,勇於追求,自我實現,這是女人真正獨立的標誌。
正如喬不明白梅格姐姐為什麼結婚,梅格對喬說:我想結婚,雖然我的夢想和你的不同,但並不意味著他們不重要。
不是一個人有權獨立。結婚的婦女也可以稱為獨立婦女。
不像喬,姐姐梅格決心嫁給有錢人。她總是舞會上最引人注目的人,但她嫁給了約翰,因為她愛上了可憐的約翰。
婚後,梅格生兒育女,過著夫妻生活。這樣的生活是大多數女性的真實寫照。
在許多情況下,我們認為婦女的獨立只是指精神和物質的獨立。然而,對家庭有著深厚依戀的女性也是獨立的,因為她們選擇面對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也是一種獨立。
作為一個女人,是否結婚不是強迫自己做出的選擇。婚姻是女性在追求自我獨立的過程中的一種選擇,但不是唯一的選擇。
2、 愛情和麵包,選哪一個?
「你毀掉了你的生活,就像你母親當年嫁給你父親一樣。你為愛情住在小屋子裡的時候,會為自己感到抱歉。」
在婚禮上,馬奇阿姨說,因為她對自己的婚姻並不樂觀。馬奇姑媽選擇了一輩子不結婚,因為她看透了婚姻。馬奇太太一輩子都在努力工作,因為她嫁給了馬奇先生。
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
梅格,已婚,正遭受著生活的艱辛,
有一次,梅格看中了一塊高檔布,買來做一件像樣的衣服。他很抱歉超出了預算,減少了丈夫的服裝開支。
儘管她丈夫很體諒她的想法,決定穿去年的舊衣服,但內疚使梅格自責,兩人爭吵以遷就對方。
最後梅格返回結構。
這一幕戳破了多少已婚女性的心,不管婚姻關係有多好,在沒有錢的情況下,都變得敏感而脆弱。
相反,小妹妹艾米要現實得多。畫家的夢想破滅後,她選擇了一個有錢人終身託付。面對蘿拉的問題,她說:
作為一個女人,我不能靠自己賺錢,至少我不能養活自己,也不能養家餬口。即使與事實相反,我掙錢,那錢在我們結婚的那一刻也會屬於我丈夫。如果我們有孩子,他們將屬於他,而不是我,孩子將是他的財產,所以不要站著說話沒有背痛。婚姻實際上是一個婚姻經濟問題。
她雖然是家裡最小的,卻是最清醒、最徹底的。艾米的誠實使她突破了婚姻真相。
值得一提的是,艾米版本的過往由於其自私和任性的作用而不受歡迎。新版本對艾米作了新的解釋,這種變化是時代變化造成的。
按照製片人艾米Pascal:「這個姑娘很有野心也很誠懇,但這樣的女人往往不招人喜歡。在過去,人們希望女孩子是溫柔、安靜、聽話的,而艾米的叛逆、自信與坦誠,反而很難讓世俗接受。」的原話
隨著時代的變遷,女性可以坦然地表達自己。他們越來越意識到金錢在婚姻中的重要性。
喬選擇拒絕蘿拉愛情是因為他的經濟獨立,而艾米是因為畫家因為夢想破滅而無法養活自己,所以他選擇了嫁給富豪。因為他們明白金錢是婚姻中不可避免的問題。
如果你有錢,你不必結婚。如果你沒有錢,你就選擇結婚。我們結婚時談錢不丟臉。相反,它是一個成熟的表現。
關注金錢並不意味著不關注感情。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對金錢的關注才是婚姻的責任。成熟的婚姻不是錢和愛的選擇,而是錢和愛的平衡。
3、 生活沒有正確的答案
在影片中,隨著四姐妹的成長,他們的愛情觀逐漸成熟。
姐姐梅格,意識到嫁給真正的愛的代價是一種貧窮的生活,但她有一個丈夫來承擔生活的重擔。
拒絕了喬之後,我遇到了我的真愛,在家人的鼓勵下,我遇到了一位與我精神相配的老教授。
身患重病的貝恩無法逃脫命運的眷顧,不幸的是早夭;
小妹妹艾米選擇了面對自己的內心,放棄了富豪的求愛,選擇並喜歡蘿拉在一起。
當喬得知蘿拉轉而追求他的妹妹時,他給了他們一個很深的祝福。
正如羅伯特麥基在《故事》中所說:故事是生命的隱喻。
在影片的結尾,並沒有直接說明喬是否和老教授在一起,但通過喬和出版商的對話,他設想了最後的的結局。
為了有一個好的市場,出版商請喬給這個故事一個好的結局。
「如果你寫一個故事,主角是女孩的話,那麼結局一定要是結婚,否則死了也行。」
為了討價還價,面對世俗偏見,出版商學會了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尋找平衡。
生活就是這樣。每一個妥協都是成長。
面對不同的人生,妥協現實還是堅持理想,無論是哪一種,影片都沒有刻意的誹謗或讚美,而是通過馬奇家四姐妹不同的選擇,讓人明白:人生沒有正確的答案。
不同的女人會面臨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生活:你現在的生活是你選擇的結果,而現在的結果是你最好的選擇。
因此,對於女性來說,我們應該尊重對方的選擇,而不是同樣的道德綁架。
婚姻永遠不是女人的終結,而沒有人是接受命運安排的必要條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只有通過不懈的奮鬥,才能一步一步走向夢想,這就是《小婦人》的獨特魅力。
歡迎來到「慕白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