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低首拜芒格

2021-01-11 新浪財經

來源:雪球

芒格曾說過兩句話,如仙露明珠。一句是:我做的只是在觀察——什麼靈,什麼不靈,以及為什麼。另一句是:一個人能做的至善之舉,就是幫助另一個人知道得更多。所以我想芒格肯定是樂於傳道解惑的,雖然其並非著作等身,但光聽聽這個年近期頤的老人談談人生,我們也會獲益匪淺。但讀他的文章與演講,你讀完以後可能感覺就跟啥也沒讀一樣。這說明什麼?這進一步地說明了芒格是個哲學家,是一個可以一生低首相拜之人。

芒格太大,我且鬥膽碎筆寫之。

1. 思維模型 (Mental Models)

芒格既不好寫也不好學。一來他嘴比較碎,調教起來喜歡東一句西一句;二來作為一思想家,芒格的精神世界比較滂沱,又有下裡巴人又有陽春白雪。這與他的教育背景與職業履歷相關,數學、物理學、氣象學、哲學、法學、經濟學、金融投資學,行伍戎馬、訟師生涯,再加上大幾十年歲月的摧殘,於是芒格老而近妖。

當然知識只是顏料而不是匠作。在接觸了五花八門的海量知識之後,你有可能成為芒格,但更大可能是成為博古知今的北京出租司機——知識多了雜了而缺乏歸納合璧,表達出來就容易變成貧嘴。憤世嫉俗,誇誇其談。為了避免這種尷尬,芒格非常強調從知識中抽離出一些最精華的模型加以融貫,以期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網格」(latticework of mental models)。這是芒格教給我的第一課。

「模型」倆字容易把我們震住,一般建模建模的都覺得是隔壁學霸才能幹得出來的高科技;但西方人常說的Model 其實是一個挺隨便的詞,比如鼎鼎大名的資產定價模型無非就是 E(ri)=rf+β (E(rm)-rf) 這個簡單表達,裡面的變量比你家的馬桶還少。啥叫模型呀?——A model is a human construct to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al world—— 任何能夠幫助你更好理解現實世界的人造框架,都是模型。

模型是我們意淫出來思考和理解世界的工具。

舉例說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模型——比如奧卡姆的剃刀(哲學)、格雷欣法則(經濟學)、泊松分布(統計概率學)、確認偏誤(心理學)、鄧巴的數字(人類學)、帕累託定律(經濟學)、機會成本(經濟學),現金流折現模型(金融學),這些都是無比實用的思維框架。芒格說:你首先必須要去學習關鍵學科中的這些 big ideas,然後你將這些模型串成網格,並確保在你的餘生裡可以對這個網格調用自如。

為什麼需要模型的網格?因為單一某個模型,你用多了就產生了路徑依賴——導致你會扭曲現實來滿足模型,而不是更換模型來滿足現實。如果工具不多,那麼過度使用幾成必然。芒格常引用老話說「如果你手裡只有一個錘子,那你看誰都是釘子」,此句諺語已經把這個問題說透了。

比如一個經濟學的學生,經典的需求曲線表明商品價格越高需求越低。他拿著這個大榔頭去敲經濟學問題的釘子,很多時候是敲得順手的;但碰到某些殘酷現實——諸如為什麼LV這種塑料包能賣到那種荒謬的價格而且需求居然還越來越大,他就要錯亂。這時候你就需要心理學或者人類行為學的一些解釋,比如這些商品可能是韋伯倫商品(Veblen goods)——需求隨價格升高而升高。他們不僅有淺層次的效用,而更深地關係到炫耀與性隱喻、繁衍與存續、關係到社會競爭暗示與階層接納——「你看我有XXX了,你該喜歡/接受我了吧?」

勞力士就是韋伯倫商品的另一個好例子,其實當年遠不是什麼硬貨——1981年一塊水鬼大概只賣九百美元。後來勞力士放飛了自我標價一路狂奔,結果發現價格越漲居然銷量越好,現在同型號的水鬼大概七八千,乃Veblen goods 的典範。香港人常說:你不戴勞,別人不會看不起你,別人是根本看不見你。——所以思考此類問題的時候如果你腦中僅有的經典供需模型,肯定是要懷疑人生。

我也拿自己舉個膚淺的例子來說說單模型的局限。我不敢說自己是價投,但我贊同價投理念。而格雷厄姆式的「價值投資」其實就是一個思維模型,簡而言之你要做到這四點:

1. 以看生意的心態來看股票。

2. 以內在價值的巨大折扣上建立安全邊際。

3. 面對躁鬱的市場:要買於抑鬱,賣於躁狂。

4. 保持理性,別動情,別動氣。

價投是一把政治正確的大榔頭,當拿著這把榔頭的時候,我就感覺檔裡揣著擎天柱,我是忍不住要睥睨四方的。我放眼望去,看見世界有好多釘子啊,它們被市場或憎恨或遺忘,上面纏滿了韭菜的屍體。比如我這倒黴催的就看到了,坑爹的人人公司。

在人人上的這筆投資,雖然我最後仍然獲利,但是與我的預期相差甚遠,可以說是一筆失敗的投資。當我揮動價投這把大榔頭的時候,在我玫瑰色充滿幻想的眼神裡,人人就是一顆溫婉可人的釘子。我曾以為價投這個模型裡最難的部分是「確定內在價值」,而在人人的案例上這個難題似乎如此簡單明了,於是我義無反顧地以格雷厄姆價投的姿勢捶了下去。但最後,沒有死在計算內在價值上,而是死在建立安全邊際上。

安全邊際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是風險控制,而風控裡極為重要的一點是不與虎謀皮(用芒格自己的英文來說,叫 avoid dealing with people of questionable character);資產價值數字上的折扣固然吸引,但不考慮更廣義的安全邊際,再大的折扣也是海市蜃樓。

所以即使是價值投資如此偉岸的一把大錘子,你也不能只有這一把錘子。比如在人人的案例裡,我或許可以用代理問題(principal–agent problem)這個模型來分析,或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雖然現代教育的邏輯是你在專才化之前先要通才化,雖然大學的任務理應不是培養一技之長而是培養一生之所,然而大多數人接受的教育仍然是單模式化的。大學技校化是一件悲哀之事。芒格認為投資也是如此,投資不是諸如炒菜、做鞋、素描、開挖掘機一樣的特種技能,而是一種綜合性極強的大招。投資最核心的就是做決定——投或不投或做空,投多少何時投,如何決定資產配置、證券選擇、市場擇時這些問題——而決策能力需要一個思維網格,需要你像機器貓一樣有個袋子,裡面裝滿各種各樣的思維模型。任何一個單一模型再完美,她都會有自己的局限性。

當然,肯定有一些模型比另一些模型更管用,錘子殺傷力肯定比不過飛彈。在所有的模型中,芒格本人平生最愛倆——一個是「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另一個是「激勵機制」(incentives),他認為通過這倆大寶貝兒可以參悟許多事。比如後者,在商業社會裡最好的利益捆綁法就是自己打包自己的降落傘。羅馬人如何保證拱門造得牢靠?——每當拱門造好,建拱門的建工們就要站在拱門底下,目送支撐拱門的腳手架被拆掉。—— 永遠不要低估利益捆綁和激勵機制的威力。

參悟所有的姿勢,融貫所有的知識。這樣想來,你恐怕不是一個投資者,你根本就走上了成為一哲學家的不歸路。

2. 芒格思想是格雷厄姆價值投資主義在新時代的運用和發展

再來說說芒格的投資觀/價投觀。

首先芒格肯定是很憎惡群體性投機泡沫的,他說眾人扎堆就如同一窩旅鼠,喜歡長途跋涉然後集體跳海。所以他對比特幣、區塊鏈這樣的坑貨是絕對的刀子嘴磚頭心,用盡比喻、極盡吐槽與嘲諷——反社會、傻缺、無良、耗子藥、交易翔。芒格認為,炒作比特幣就跟王爾德描述的英國人狩狐一樣——the pursuit of the uneatable by the unspeakable ——一群令人無語的人(王爾德貶指英國佬)去追逐一群無法下咽的獵物(沒人會吃狐狸肉)。

芒格已經與巴菲特和比爾·蓋茨,組成了反比特幣三巨頭。他們時不時槓精上身,要上節目給比特幣來個三連擊。反正美國幣圈的人恨他們得咬牙切齒。

當然這三位大神堅持diss比特幣是符合人設的,他們沒有必要冒晚節不保的險去endorse一場無釐頭的荒宴。對於芒格而言,投機是不可能投機的(該投的機早年都投過了),活到這份上再投機性價比太低,高科技又不會做,所以就是搞搞價投才能維持得了生活。

而與一般的從格雷厄姆那裡走來的價投一樣,芒格自然強調資產的內在價值與價格的分離,也強調市場躁狂的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也繼承格雷厄姆那一套價投原教旨主義的總體精神和原則,這一套我曾經叨逼叨過很多了,這裡不多談。

來說說芒格對價投思想的發展。格雷厄姆認為如果你能以內在價值2/3的價格買到一家公司,那麼就算管理層是個老年痴呆也無所謂。但芒格認為格雷厄姆有很大的時代局限性,格老的盛年是在資本主義的休克期——大蕭條後的那幾年——而休克中的資本主義是沒啥競爭性的,不僅公司之間無力競爭,而對於投資者而言也沒啥人跟你在股市上競價,於是就出現大量格雷厄姆所津津樂道的Net-Net的投資機會。但在許多年後的今天,如果你還按圖索驥地找Net-Net,被坑起來你可能心臟會受不了——能達到如此可憐的估值的公司必然有其可恨之處。Net-Net 絕對絕對不能去操作看不懂的公司和治理稀爛的公司。

(現成的還算靠譜的Net-Net標的,巨沒有品啊呸聚美優品了解一下?)

而芒格認為格雷厄姆的用好價格買湊活的公司,不如費雪的用湊活的價格買好公司。當然這兩者雖然都可以毛估估地說成價投,但後者要求你能看出好公司——看準行業看準人,而前者退而求其次地要求你看出一個好資產,可以說格雷厄姆的價投更純粹,適合於熊到一塌糊塗的市場。而蒸蒸日上的太平盛世裡,費雪那一套靠譜。

巴菲特常說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 + 15%的費雪。但事實上我認為這兩個數字倒過來大概差不多,巴菲特與格雷厄姆已經漸行漸遠,與費雪倒已基本實現靈魂合體。巴菲特回憶說:」五十年前查理就告訴我,以湊合的價格投資好公司遠比以好價格投資湊合的公司要好得多」。可見芒格對於巴菲特投資哲學轉變的影響。縱觀伯克希爾近幾年的投資,沒有一筆不是用湊合的價格去搞好公司。

格氏價投與巴氏價投之間,相差了一個芒格。

巴菲特自己的說法是:「格雷厄姆教我撿菸蒂買賤貨,但查理將我從這種限制性的觀點中挪出來,打開了我的視野。」 而我回顧自己卑微的投資歷程,如果僅以結果而論,buying a good business at a fair pice is better than buying a fair business at a good price,這句我深有感悟,基本上真能賺到錢的都是前者(諸如騰訊、亞馬遜、阿里巴巴,後面兩個大怪最近又創出新高),買的時候那價格真的是非常湊合。而所謂的撿菸蒂(還是中國土煙,諸如聚美、人人),目前結果都不太理想。可見格雷厄姆、賽思·克拉曼的那種原教旨價投,真非我等俗貨可學。

3. 論投資的集中與分散

芒格強調下重注,包括三點:1. 放棄爛機會;2. 放棄看起來很好但實質上很爛的機會;3. 下重注在那些實質上很好的機會上。

芒格喜歡玩撲克,我們就以德撲舉例。玩德撲,上來拿到「草花2、方片7」這種牌那直接fold就好了啊,你對爛牌仁慈就是對籌碼殘忍;如果你拿到AQ但感覺桌上有AK,結果被加注、被dominate了,這時應該果斷棄牌止損,這時候的AQ比27贏面還小,雖然AQ看起來是個「挺好的機會」;而如果你幸運地拿到了AA,就要想方設法在看到flop前拖著別人凹硬(當然這中間會有很多曲折),反正從EV而言凹到就是賺到。好牌能多賺,爛牌能少虧,德撲就算入門了。

而對於德撲新手而言,A-10以下的牌全fold,也就是拿到爛牌一律放棄,一般會是一個好策略,所以你要能等能忍。芒格認為在投資上也應是如此,大多數時候你應該在調研閱讀交談思考,再不濟就吹吹牛逼做做保健,而不應花時間在不停交易上。在終於等到你、徹底佔上風的機會來臨時,你得下大注,因為這種機遇你一輩子應該也見不到太多個。

巴菲特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理論叫「二十個打孔位的打孔卡」,意思是你要假設一輩子只有二十個投資機會,投完一個在卡上打個孔,這勢必讓你對投資瞻前顧後、深思熟慮。因為打孔位少,你倉位必然集中;也因為打孔位少,你下手必然重注。所以當勝率對你非常有利的關鍵時候你應該大聲喊出我要你,然後凹硬、無懼撲街。愛恨情仇燃一把熱血,好機會那麼稀缺,找到它們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時候就應該跟命運攤牌。

(作者按:作者不太同意這種說法。倒不是反對好機會要下重注(反對這個不是腦殘麼),而是因為我們很多時候自以為是的好機會,事實上很爛。就像之前說過的AQ對AK這種情況,作為局中人你以為機會簡直太好,但用上帝視角看一看就知道其實爛到沒邊了。唯一能夠避免這種過度自信的辦法,就是分散投資。我見過很多人死就死在看起來無比光輝的爛牌上。其實芒格自己也說過,很多牛逼的投資人都是死在看起來最好的機會上。)

芒格反對學術圈談的diversification——或者說是過度分散——他認為是胡說八道。他同時也認為Beta和現代組合理論(MPT)是胡說八道,用波動衡量風險是胡說八道。他倒並不反對適度分散——比如十個持倉——他反對數學上的那種極致的分散,因為無可避免這會讓你投資到庸俗不堪的公司上。在這一點上價投差不多都能形成共識,如卡拉曼所說,想要降低風險,分散到10到15個以上就足夠了。再進一步分散都是虛妄。

芒格認為:把現代組合理論搞得無比透徹無比精妙,那你可能會是一個好的數學家,但真的投資起來你仍然會像一隻錨一樣地沉淪。

4. 論嫉妒心理

雖說支配市場的情緒無非是恐懼與貪婪,但我覺得恐懼遠大於貪婪,因為大多數時候驅使群體作出不理智行為的主要情緒不是貪得無厭,而是害怕踏空。理解了這一點,就非常能理解一個個泡沫前赴後繼的形成——真不是因為我們貪心,真的是因為受不了隔壁辦公室小張一天內賺到了我一年的錢。

這種情緒芒格多次說到。芒格認為眼紅別人賺錢比自己快,這是一種要命的原罪(嫉妒被神學家解釋為七宗罪之一)。而且嫉妒是最蠢的原罪—— 因為它是唯一不會讓你覺得爽的原罪,七宗罪包括貪婪、淫慾、暴食、傲慢、嫉妒、憤怒、懶惰,飽食淫慾讓你肉體銷魂,憤怒讓你內心釋放,傲慢讓你有裝X的快感,唯有嫉妒是一朵百害無利的毒花,妒火中燒,唯有痛苦。

嫉妒心在人類史上大概也就只有在狩獵採集時期有那麼一丟正能量。有研究說明嫉妒心有利於維持狩獵部落的平均主義、創建河蟹部落,妒火中燒的族人時刻密切關注誰家買了寶馬、誰家蓋了小樓、誰家富了出頭,這種人會被立馬打地主分田地,這樣部落作為一個整體比較容易活下來。共產主義還是在比較低端的人類社會能發揮出點作用,反正大家都一樣窮。而在現代社會裡嫉妒心顯然就沒有這方面的好處反而有很多副作用—— 仇富深、戾氣重、心態崩,搞得身心無比疲憊。

被房子、被比特幣、被某一年的大牛市摺疊過階級的人們,他們無比緊張,害怕踏空的焦慮與對鄰居的嫉妒一遍一遍百爪撓心,正是這種情緒——而非貪婪——最後成就了泡沫最膨脹的那一瞬間。巴菲特也不止一次說過,驅使這個世界的不是貪婪,而是嫉妒。所以不要去嫉妒別人賺錢比你快,這個世界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這些人雖然很快地得到了金錢,但他們同時也失去了煩惱與貧窮。

另外,想到人生的嫉妒與嫉惡如仇,我也就想到了做空交易。如果我沒搞錯的話這也是《窮查理寶典》裡唯一一次提到做空——「 作為一個賣空了的空頭,看到唱多者在那裡春風得意真是心如刀絞。而你的一生不值得花那麼多時間在這種痛苦上。」( Being short and seeing a promoter rake the stock up is very irritating. It's not worth it to have that much irritation in your life. )

就憑這一點我也不去做空,做空容易扭曲,這對健康不利。

結語

叨逼叨了很多也很散,這是有原因的——芒格自己寫東西就都非常散。哲學家思想者麼,你不能怪他。但是芒格的這顆古靈精怪的小腦袋裡產出了大量的奇思妙想,我覺得無論咱搞不搞投資,都應該像吸奶一樣地去甘之如飴一下。比如思維模型網格這個,我們生活中不自覺地也會運用;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會執著於自己所依賴的路徑,去犯「一個榔頭敲天下」的偏誤。

另外在他的著作裡,你總會見到這樣一個憤世嫉俗的芒格:這個玩意怎麼那麼傻X,那個哥們怎麼如此腦殘。換成別人我會覺得不夠謙遜,但這是芒格,又有思想又能賺錢,他不屌誰屌。對於我而言芒格的市儈智慧(worldly wisdom)與犬儒主義(cynicism),看似矛盾卻又師出同門,組合在一起特別耳目一新。其言其智,增一分嫌膩,減一分則太瘦;而他的態度,率性而為,大快人生。

當然你勿須低首相拜,但是一生虛懷讀芒格,這個動作大概率是沒錯的。

---

---

以下是關於芒格的一些書,推薦程度很分先後:

關於思維模型網格:

《投資:最後的自由藝術》Investing: The Last Liberal Art

人手一本必讀:

《窮查理寶典》Poor Charlie's Almanack

《探索智慧:從達爾文到芒格》(Seeking Wisdom: From Darwin to Munger )

嗜傳記如命的芒格,我們不妨讀讀他的傳記:

《查理·芒格傳》(Damn Right!: Behind the Scenes with Berkshire Hathaway Billionaire Charlie Munger)

《查理·芒格的原則》(Charlie Munger:The Complete Investor)

作者:陳達美股投資連結:https://xueqiu.com/9598793634/108602038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相關焦點

  • 96歲查理·芒格的這3句話,揭露了成功的奧秘,看懂夠用一生
    查理芒格到底是何方神聖呢?他不僅是巴菲特的老師,還是他一生的搭檔,他們共同締造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創造了前無古人,後也可能沒有來者的投資神話。如今已經96歲的查理芒格依然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清晰,在每年公司年會上他還要回答6個小時的股東提問。
  • 誰是查理·芒格?
    這位今年已經86歲高壽的老人,作為巴菲特一生中的最佳搭檔,他既是伯克希爾公司副主席,又是西科金融公司主席。  在過去的45年裡,他和巴菲特聯手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伯克希爾公司股票帳面價值以年均20.3%的複合收益率創造投資神話,每股股票價格從19美元升至84487美元。  現年86歲的芒格,出生於美國奧馬哈。
  • 查理芒格的處世智慧
    雖然芒格沒有像愛迪生那樣經歷過那麼多次失敗,但他始終堅信早期的失敗是其日後成功的源泉。長著兩條腿的書在我一生中,我所知道的智者,沒有一個不是在無時無刻地學習的。當你知道巴菲特及我的閱讀量時,你肯定會感到震驚。我的孩子們嘲笑我,他們認為我其實就是長了兩條腿的一本書。芒格總是如饑似渴地閱讀。
  • 跟著查理芒格學習處世智慧
    1924年出生於美國的查理芒格,現年已經97歲,作為全世界久負盛名的投資界核心人物,查理芒格一生秉持著學習、堅持、突破這三條原則。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他和巴菲特聯手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記錄——伯克希爾公司股票帳面價值以年均20.3%的複合收益率創造投資神話,每股股票價格從19美元飆升至84487美元。
  • 芒格: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對抗愚蠢!
    人生要持續不斷地對抗愚蠢,查理·芒格認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愚蠢的事,我們應該不斷反思,打敗愚蠢,得到理性的結果,這個過程很有意思。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方面的體會,反正我覺得從小到大做過很多的愚蠢。其實小孩子時候的愚蠢多是幼稚,這個「蠢」字應該是褒義的,好像古人的意思應該是指萬物萌發、蠢蠢欲動和生機勃勃。
  • 查理芒格的 12 個人生信條
    查理·芒格採用的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大多數人在生活中使用的方法截然相反。反向演繹和逆向思維是對這個方法的兩種描述。 舉個例子,保持快樂的一個好方法就是避開那些讓你痛苦的事情。芒格曾經發表過一次演講,講到了約翰尼·卡森的一次演講,芒格說:「卡森說,他不能告訴畢業生如何快樂,但他可以用個人經驗來告訴他們如何變得痛苦。
  • 用13句話告訴你查理芒格的投資智慧
    作為巴菲特一生的合伙人,查理.芒格的身價只有「區區的」18億美元,遠遠不如許多對衝基金的創始人。但是查理.芒格對於價值的理解極其深刻,這個價值不僅僅體現在投資,還體現在人生。巴菲特關於查理.芒格有兩個極高的評價。
  • 巴菲特身邊的芒格,富有而古怪的書呆子
    巴菲特的許多投資智慧也受了芒格的影響。早年巴菲特的策略是「撿菸頭」——來自於初代價值投資祖師爺格雷厄姆——用低於企業實際價值的價格買入股票,高於時賣出。而正是芒格改變了巴菲特的想法,「購買股價公道的偉大企業,比購買估價超低的普通企業好。」 這也讓人想起了今日火出圈,有了粉絲後援會的公募基金經理張坤。
  • 芒格畢生之愛:穿透好市多財報,尋找「極致投資」的奧秘
    記者 | 何豔查理·芒格接受《紅周刊(博客,微博)》採訪時談到,一生中最成功的三個投資是:伯克希爾、李錄、好市多。而好市多是芒格最滿意的一筆投資,其對芒格而言的重要性似乎勝過伯克希爾,芒格甚至願意把好市多的股票「帶進棺材裡」。
  • 芒格畢生之愛:穿透好市多財報 尋找「極致投資」的奧秘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查理·芒格接受《紅周刊》採訪時談到,一生中最成功的三個投資是:伯克希爾、李錄、好市多。而好市多是芒格最滿意的一筆投資,其對芒格而言的重要性似乎勝過伯克希爾,芒格甚至願意把好市多的股票「帶進棺材裡」。
  • 查理芒格的處世智慧——學習、生活經驗以及幸福之道
    雖然芒格沒有像愛迪生那樣經歷過那麼多次失敗,但他始終堅信早期的失敗是其日後成功的源泉。長著兩條腿的書在我一生中,我所知道的智者,沒有一個不是在無時無刻地學習的。當你知道巴菲特及我的閱讀量時,你肯定會感到震驚。我的孩子們嘲笑我,他們認為我其實就是長了兩條腿的一本書。芒格總是如饑似渴地閱讀。
  • 查理·芒格的鐵錘
    最近瘋狂拍照的時候,突然想起芒格說過一句硬核的人生忠告:芒格想要表達的觀點,是人們需要構建「多元思維模型」,而不只是盲人摸象的局限視角。就像他做股票投資,不只是研究行業與模型,而是用多種學科中的理論和基礎模型來進行思考與研究,所以芒格日常精進的學科包括:經濟學、市場學、心理學、生理學、數學、生物學、物理學、統計學、歷史等等等等。通過結合這些重要學科的「底層思維」,用多元思維模型去得出更立體的結論。
  • 了解查理·芒格的智慧,看著幾本書就夠了
    兩個人終其一生,實現了如此華麗的成就——簡單地說,他們將公司的資本投資於繁榮成長的企業,而且沒有進行大量的借貸。這是一個關於時間的故事。對那些認識他的人來說,查理是一個非常獨立的知識分子,用他的搭檔巴菲特的話來說,「他有他自己的節拍,雖然沒人聽他的音樂。」
  • 芒格:你不需要投資很多東西才會富有
    說話時,芒格先生總不忘喝一口冰可樂。要知道,通過投資可口可樂,芒格先生背後的伯克希爾獲得的投資回報達到1312.78%。《紅周刊》:首先,非常感謝芒格先生接受《紅周刊》的專訪,這次採訪不僅是《紅周刊》的幸運,更是國內投資人之幸!收錄芒格先生演講稿的《窮查理寶典》被國內價值投資者譽為投資「聖經」。從這個角度說,國內投資人和您雖然隔著一個太平洋,但並不陌生。
  • 查理·芒格:每個人一生能遇到的機遇是很少的,人生就是這樣
    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查理·芒格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我非常恐懼」。在這個傻瓜都能暴富的時候,我不考慮這個問題。現在有很多愚蠢錯誤的行為,那些不謹慎的人終有一天會面臨最大的危險。「我的決策體系非常簡單」,查理·芒格把它稱之為「系統化的反常識」。這個決策體系讓他過去保持了非常好的投資業績——連續十四年是市場收益的三倍。那麼,什麼是系統化的反常識呢?
  • 如何學習芒格的多元思維
    螞蟻、蜜蜂使用社會化的生存方式,螳螂長得像樹枝葉,蝴蝶翅膀上有「大眼睛」,熊貓只吃營養很低的竹子,雞成了全球數量最多的鳥。說起來好簡單,可你說它跟投資有什麼關係?我最常用的場景是,商業社會就像是個生態系統,裡面的企業和產品都像是某種生物,適者生存。詳細的,我們留在專門的章節裡聊。
  • 查理·芒格的人類誤判心理學——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 | 夏靈素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導讀查理·芒格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副主席,沃倫·巴菲特一生的黃金搭檔和摯友。為了能理解這些社會現象,並且避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做不理性的決策,我們應該來了解一下查理·芒格的人類誤判心理學。
  • 鮮有人知的查理芒格先生
    -----這是查理芒格在伯克希爾哈撒韋上的講話今天介紹的查理芒格先生一般大家所了解的是他作為股神巴菲特的副手和伯克希爾公司的副總裁。但今天我要介紹的是查理芒格不同的一面,他的家庭教育以及個人品德價值觀。
  • 查理芒格的經典投資原則自我檢查清單
    經歷一次成功買斷後,芒格漸漸意識到收購高品質企業的巨大獲利空間。芒格此後開始涉足房地產投資,並在一個名為「自治社區工程」的項目中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百萬美元。但有趣的是,伯克希爾卻不做房地產投資。作為沃淪·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有「幕後智囊」和「最後的秘密武器」之稱,在外界的知名度一直很低,透明度低,其智慧、價值和貢獻也被世人嚴重低估。在1966年之前,巴菲特還是在沿襲格雷厄姆的菸蒂投資法,投資的成功率還不是很高。
  • 96歲查理芒格:當你窮困潦倒時,去做這兩件事,別不在意
    即便如投資界的大神、股神巴菲特一生的搭檔——查理·芒格,他的人生也是波折不斷,充滿了坎坷,但他都一一克服,挺了過來。有人可能對查理芒格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但你一定知道他的黃金搭檔股神巴菲特,在一定意義上,查理·芒格還是巴菲特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