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6月11日開始!1.8萬人次、10個月、21輪次!覆蓋2+26城市、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環保督查!

2021-02-07 水泥人網

  據了解,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方案》,將於6月11日啟動強化督查。對開展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的背景、目標任務、主要工作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本輪環保督查背景

  為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進一步改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及長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以下簡稱「重點區域」)環境空氣品質,持續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強化督查,緊緊圍繞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全面啟動重點區域強化督查工作。

  當前,重點區域空氣品質繼續改善,但個別地區汙染仍然較重。京津冀地區仍然是全國環境空氣品質最差的地區,河北、山西、天津、河南、山東5省(市)優良天氣比例仍不到60%,汾渭平原更是近年來大氣汙染不降反升,反彈比較厲害的區域。

  督查目標和主要任務

  本次強化督查從2018年6月11日開始,持續到2019年4月28日結束。生態環境部將對「2+26」城市總體安排200個左右的督查組,汾渭平原11個城市總體安排90個左右的督查組,每個督查組由3人組成,主要從地方環保系統和生態環境部直屬單位抽調。第一階段有200多個督查組,每組3-4人;第二、三階段有290多個督查組,每組3-4人;還預留了100多個特別機動組,因此此次強化督查共動用約1.8萬人(次)。

  進一步督促重點區域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落實大氣汙染防治責任,按照打贏藍天保衛戰工作要求,繼續加強區域聯防聯控,深化綜合治理,加大各類涉氣環境違法行為打擊力度,持續鞏固大氣汙染防治成效,推動環境空氣品質改善。通過大規模、集中式督查達到實戰練兵目的,促進全國生態環境綜合執法隊伍交流,提高業務能力水平,打造一支環境執法鐵軍。

  強化督查將突出重點區域、重點指標、重點時段和重點領域,圍繞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4項重點任務,檢查「散亂汙」企業綜合整治情況、工業企業環境問題治理情況、清潔取暖及燃煤替代情況等13項督查任務。

  重點督查內容

  這次強化督查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的主要工作:「散亂汙」企業綜合整治情況,工業企業環境問題治理情況,工業爐窯整治情況,清潔取暖及燃煤替代情況,燃煤鍋爐綜合整治情況,運輸結構及方式調整情況,露天礦山綜合整治情況,揚塵綜合治理情況,秸稈禁燒管控情況,錯峰生產落實情況,重汙染天氣應急措施落實情況,群眾投訴的突出環境問題辦理情況等。

  本次強化督查的範圍

  (一)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含辛集)、唐山、保定(含定州)、廊坊、滄州、衡水、邯鄲、邢臺市,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市,山東省濟南、淄博、聊城、德州、濱州、濟寧、菏澤市,河南省鄭州(含鞏義)、新鄉(含長垣)、鶴壁、安陽(含滑縣)、焦作(含濟源)、濮陽、開封市(含蘭考)(以下簡稱「2+26」城市)。

  (二)汾渭平原11城市包括山西省呂梁、晉中、臨汾、運城市,河南省洛陽、三門峽市,陝西省西安、鹹陽、寶雞、銅川、渭南市以及楊凌示範區。

  (三)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

  督查時間具體安排

  第一階段(2018年6月11日至2018年8月5日),共4個輪次。對 「2+26」城市「散亂汙」企業整治、燃煤鍋爐淘汰、部督辦問題整改以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規定的其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回頭看」。梳理熱點網格、群眾投訴舉報,重點發現新的涉氣問題。

  第二階段(2018年8月20日至2018年11月11日),共6個輪次。對 「2+26」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開展全面督查,排查工業爐窯、礦山治理、小火電淘汰、「公轉鐵」落實、揚塵治理及秸杆焚燒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督促各項任務及措施落實到位。

  第三階段(2018年11月12日至2019年4月28日),共11個輪次。重點督促「2+26」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長三角地區落實秋冬季減排措施,排查錯峰生產及重汙染天氣各項應對措施落實情況。

  每個督查組現場督查2周,共安排21輪次督查。

  「2+26」城市總體安排200個左右的督查組,汾渭平原11個城市總體安排90個左右的督查組,長三角地區以安排特別行動組為主,開展不定期督查。

  強化督查工作方式

  此次強化督查工作方式主要有:

  一、統一調度指揮。生態環境部專項督查辦公室(以下簡稱專項辦)統一負責指揮、調度、協調強化督查工作。

  二、開展精細排查。對「2+26」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各縣(市、區)開展駐點督查,緊盯問題排查。對長三角地區4省市派特別行動組,採取機動式督查,確保問題排查到位。

  三、及時交辦問題。排查發現的問題,由專項辦審核後,才有下發電子督辦單的方式,第一時間向各城市推送,增強交辦時效性。每輪次督查結束後,統一匯總後印發正式督辦函,送各相關市(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抄送各相關省份人民政府及環保廳(局)。

  四、核查整改情況。每兩輪督查結束後,安排一周時間,由督查組對之前交辦問題進行核查,確保按期整改到位。

  五、實施公開約談。根據督查情況,對工業企業環境違法問題集中、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整體推進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且大氣汙染問題十分突出的城市,進行掛牌督辦或公開約談。

  六、嚴肅量化問責。針對大氣汙染嚴重、重汙染天氣頻發、環境質量改善達不到時序進度甚至惡化的城市,適時開展中央環保專項督察。第二階段起,生態環境部將就汙染防治攻堅戰各專項行動,統籌制定量化問責辦法,完善細則,嚴格實施。

  在本輪督查過程中,將結合環保督察回頭看,對各地的環境違法企業、督察整改不力,甚至『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態環保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重拳打擊『一刀切』懶政、惰政行為和督察整改中的消極應付和疏於擔當,以及亂監管、軟監管、瞎治理等問題,扎紮實實推動中央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京津冀、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部分水泥企業公布如下:

 

備註:

1 以上名單為京津冀、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部分水泥企業名單,因篇幅有限未列入全部企業,此名單僅供參考。

2 企業名單來源水泥人網信息中心,如需京津冀、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全部企業名單請聯繫水泥人網信息中心。

近幾年水泥行業寡頭格局已經形成,行業內大面積錯峰停產將是常態,而一部分先知先覺的水泥企業卻把目光投到砂石骨料與混凝土行業。獨創的「五位一體」的生產模式,邢臺中聯建材示範園2018年再投資7.5億元(總投資12.5億),通過水泥人網平臺報名的前100名企事業單位於6月28日可免費參觀學習,讓您明白如何規避發展砂石骨料與混凝土行業的「陷阱」,建立水泥生產中的智能化、低能耗、高效率的一體化「智慧工廠」。

  聯繫人:

  張蘭:18910037609

  馬曉霞:18910037639

點擊e價格!了解更多採購、價格信息!

e價格

關閱讀:

2018年中國水泥十大品牌評選

怒了!混凝土、砂石、水泥集體漲價(附漲價涵)

水泥行業4至10月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檢查!

44家水泥企業進入失信黑名單!招標項目將受限!

113家水泥廠被列為2018年重點排汙監控企業

2018水泥行業十大猜想

2018年首輪漲價來襲!十幾家企業率先漲價

2017年水泥行業十大風雲人物評選

2018年水泥還得漲!看看這裡就明白了

水泥漲不停!請你不要再來跟我賒水泥了!

揭秘:環保為何這麼嚴! 真相竟是.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公布11月京津冀「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降塵監測...
    生態環境部今日向媒體公布了2020年11月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2+26」城市(以下簡稱「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降塵監測結果。「2+26」城市11月,「2+26」城市降塵量均值範圍在1.5~7.3噸/平方千米·月之間,平均為4.5噸/平方千米·月,同比下降34.8%。
  • 今日起至3日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長三角等地將迎重汙染
    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會同國家氣象中心最新預測預報結果,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12月1日—3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北部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將發生一次大氣重汙染過程。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及時組織專家會商,對本次汙染過程的來源成因進行解讀。1、本次汙染過程為什麼重?
  • 生態環境部:京津冀長三角汾渭平原大氣汙染源單位面積排放強度較大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6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和汾渭平原是我國大氣汙染源單位面積排放強度較大的地區。
  • 環境部公布1-8月全國空氣品質狀況 169個重點城市中臨汾倒數第一
    9月7日,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向媒體發布了2018年8月和1-8月空氣品質狀況。2018年8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5.3%,同比下降4.1個百分點。1-8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7%,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
  • 環保督查之汾渭平原樣本二:中石化聞喜縣多處加油站違法營業 有...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攝汾渭平原成為藍天保衛戰的「主戰場」之一,隨著生態環境部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的不斷深入,很多環境問題開始逐步顯現。8月2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跟隨生態環境部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組一行,在運城市聞喜縣、絳縣作伴隨式報導,發現存在環境問題的小型企業基本已經處於停產整頓之中,少量企業存在違法生產的嫌疑,經過督查組現場檢查後,也已被採取斷電措施。一些企業已經在整改之中,有些小型企業感覺整改無望而自覺選擇關閉工廠。
  • 生態環境部:去年10至12月京津冀地區北京PM2.5平均濃度最低
    生態環境部今天通報,近日向重點區域相關省和城市人民政府發送了《關於通報重點區域2018年10-12月環境空氣品質有關情況的函》(以下簡稱《通報》)。《通報》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汾渭平原11個城市2018年12月和10-12月細顆粒物(PM2.5)的同比變化幅度分別進行了排名。其中「2+26」城市2018年1-12月PM2.5平均濃度範圍為50-74微克/立方米(μg/m3),平均為60μg/m3,同比下降11.8%。
  • 12月16日汾渭盤線指數:期現同步反彈,市場成交量大增
    原標題:12月16日汾渭盤線指數:期現同步反彈,市場成交量大增   汾渭平原今日盤線基礎
  • 21城市降塵量平均值同比不降反升
    生態環境部今日向媒體公布了2020年9月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2+26」城市(以下簡稱「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降塵監測結果。  「2+26」城市:11個城市最大值高於9.0噸/平方千米·月  9月,「2+26」城市降塵量均值範圍在2.7-8.4噸/平方千米·月之間,平均為5.6噸/平方千米·月,同比上升1.8%。
  • 雨雪天氣減弱,華北中南部、汾渭平原大氣擴散條件將轉差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過去一天,北方降雪範圍驟縮,僅現身青海東南部、甘肅南部、陝西中南部、河南西部等地,中央氣象臺發布消息稱,11月24日,降雪範圍將繼續縮小,強度也會減弱。另外,未來三天,江淮、江南及西南地區東部等地將處於陰雨寡照狀態。
  • 生態環境部:京津冀地區前11月PM2.5濃度同比降12.1%
    生態環境部剛剛向媒體發布了2018年1-11月和11月空氣品質狀況。記者注意到,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1至11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2.0%,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
  • 前11個月北京PM2.5濃度同比下降7.1%
    1月至11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9%,同比上升5.4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8%;PM10濃度為5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1%;O3濃度為1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SO2濃度為1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NO2濃度為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5%;CO濃度為1.2毫克
  • 2018「藍天保衛戰」成績單公布: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
    (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譚潔/攝)&nbsp&nbsp&nbsp&nbsp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7日訊(記者 曹紅豔)2018年藍天保衛戰「成績單」7日出爐。生態環境部當日通報的2018年空氣品質狀況顯示,2018年1月份至12月份,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三大重點區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的PM2.5濃度分別為60微克/立方米、44微克/立方米、58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11.8%、10.2%和10.8%。
  • 藍天保衛戰激發環保新動能 5低估值績優股顯升機
    此外,強化督察工作也已於6月11日正式啟動,據介紹,在隨後將近一年的時間裡,200多個督查組、約1.8萬人次,將分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開展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行動。分析人士指出,從《通知》及《方案》結合來看,此輪行動具有範圍更廣、時間更長、人數更多、要求更高等特點,充分彰顯了目前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堅定決心,環保高壓常態化趨勢將繼續維持。
  • 生態環境部:12月上半月全國大部地區空氣品質以良為主
    其中,1-2日,京津冀及周邊區域中南部可能出現PM2.5中度至重度汙染過程,5-6日可能出現輕度至中度汙染過程;4-8日,蘇皖魯豫區域可能出現輕度至中度汙染過程;7-8日以及11-15日,汾渭平原區域可能出現輕度至中度汙染過程;9-11日,東北區域可能出現輕度至中度汙染過程。新疆南疆及天山北坡地區受沙塵天氣影響,可能出現PM10中度及以上汙染過程。
  • 12月上半月全國空氣品質以良為主 部分城市可能出現重度汙染
    其中,1-2日,京津冀及周邊區域中南部可能出現PM2.5中度至重度汙染過程,5-6日可能出現輕度至中度汙染過程;4-8日,蘇皖魯豫區域可能出現輕度至中度汙染過程;7-8日以及11-15日,汾渭平原區域可能出現輕度至中度汙染過程;9-11日,東北區域可能出現輕度至中度汙染過程。新疆南疆及天山北坡地區受沙塵天氣影響,可能出現PM10中度及以上汙染過程。
  • 生態環境部公布2020年1月全國空氣品質狀況
    2020年1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9.5%,同比上升2.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101個城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同比增加33個;PM10濃度為8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4%;O3濃度為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4%;SO2濃度為1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6%;NO2濃度為32微克
  • ...華北中南部、黃淮中西部、汾渭平原等地有輕至中度霾,其中天津...
    【下半年來最嚴重的一次霧和霾來了】中央氣象臺預計,14日夜間至15日上午,山東中南部、江蘇中北部、河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霧天氣,局地有能見度不足200米的強濃霧。14日夜間至17日白天,華北中南部、黃淮中西部、汾渭平原等地有輕至中度霾,其中天津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地將有重度霾。
  • 超40城啟動應急響應,專家:10日下午將逐步...
    這次重汙染過程波及範圍比較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汾渭平原、河南大部分地區、遼寧和湖北部分地區出現連片汙染過程。截至12月8日,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陝西6省市中,已有超40個城市發布橙色預警或黃色預警,啟動相應級別應急響應,針對重汙染過程「削峰降速」。
  • 2019年11月21日:未來三天全國天氣預報
    華北黃淮等地將有霧霾   21日至23日,華北中南部、黃淮中西部、汾渭平原等地大氣擴散條件逐漸轉差,並伴有輕至中度霾,其中22日夜間至23日早晨,局地可達重度霾。此外,21日和22日的夜間至早晨時段上述地區有大霧,局地有強濃霧。23日後,在冷空氣影響下,霧霾將自北向南逐漸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