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京津冀長三角汾渭平原大氣汙染源單位面積排放強度較大

2020-12-11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6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和汾渭平原是我國大氣汙染源單位面積排放強度較大的地區。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 趙英民

趙英民介紹,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標準時點是2017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是2017年度,經歷了前期準備、全面普查和總結髮布三個階段,對全國有汙染排放的358萬多個單位和個體經營戶進行了全面調查,獲取了全國工業汙染源、農業汙染源、生活汙染源、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和移動源相關基本信息和汙染物排放信息。

趙英民介紹,全國大氣汙染物排放情況為:氮氧化物1785.22萬噸,顆粒物1684.05萬噸,二氧化硫696.32萬噸。「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和汾渭平原是我國大氣汙染源單位面積排放強度較大的地區,這三個區域也是國家確定的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

全國水汙染物排放情況方面,化學需氧量2143.98萬噸,總氮304.14萬噸,氨氮96.34萬噸。「從排放量來說,長江、珠江、淮河流域因為流域面積大,涉及省份多,化學需氧量、總氮和氨氮等汙染物的排放量較大。從排放強度來看,海河、遼河、淮河流域單位水資源的汙染物排放強度大。」趙英民說到。

全國固體廢物情況方面,2017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38.68億噸,綜合利用量為20.62億噸,處置量為9.43億噸,當年存儲量為9.31億噸。全國秸稈產生量8.05億噸,利用量5.85億噸。山西、內蒙、河北、山東、遼寧五省一般固體廢物產生量佔到全國的42.4%,山東、河北、山西、安徽和江蘇五省一般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量約佔到全國的40%。

相關焦點

  • 今日起至3日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長三角等地將迎重汙染
    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會同國家氣象中心最新預測預報結果,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12月1日—3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北部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將發生一次大氣重汙染過程。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及時組織專家會商,對本次汙染過程的來源成因進行解讀。1、本次汙染過程為什麼重?
  • 生態環境部公布11月京津冀「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降塵監測...
    生態環境部今日向媒體公布了2020年11月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2+26」城市(以下簡稱「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降塵監測結果。「2+26」城市降塵量平均值均小於9.0噸/平方千米·月(《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國發〔2018〕22號)要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各市平均降塵量不得高於9.0噸/平方千米·月)。濱州、保定、廊坊、開封等4個城市降塵量最大值高於9.0噸/平方千米·月;廊坊和邯鄲市降塵量平均值同比不降反升。詳見附表1。
  • 覆蓋2+26城市、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環保督查!
    本輪環保督查背景  為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進一步改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及長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以下簡稱「重點區域」)環境空氣品質,持續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強化督查,緊緊圍繞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全面啟動重點區域強化督查工作
  • 2020年12月及2021年1-3月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趨勢預測
    近期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與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開展了2020年12月及2021年1-3月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趨勢預測會商。主要預測結論如下:一、12月氣候趨勢預測預計2020年12月,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經向度較大,冷空氣活動頻繁且強度偏強。大氣環流階段性變化特徵明顯,上半月冷空氣活躍,下半月冷空氣活動減弱。
  • 生態環境部:五大發電這些地區火電企業煤炭清潔方式運輸比例要達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北極星電力網獲悉,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其中指出:華能、大唐、華電、國電投、國家能源集團位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的火電企業煤炭清潔方式運輸比例要達到
  • 雨雪天氣減弱,華北中南部、汾渭平原大氣擴散條件將轉差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過去一天,北方降雪範圍驟縮,僅現身青海東南部、甘肅南部、陝西中南部、河南西部等地,中央氣象臺發布消息稱,11月24日,降雪範圍將繼續縮小,強度也會減弱。另外,未來三天,江淮、江南及西南地區東部等地將處於陰雨寡照狀態。
  • 生態環境部:去年10至12月京津冀地區北京PM2.5平均濃度最低
    生態環境部今天通報,近日向重點區域相關省和城市人民政府發送了《關於通報重點區域2018年10-12月環境空氣品質有關情況的函》(以下簡稱《通報》)。《通報》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汾渭平原11個城市2018年12月和10-12月細顆粒物(PM2.5)的同比變化幅度分別進行了排名。其中「2+26」城市2018年1-12月PM2.5平均濃度範圍為50-74微克/立方米(μg/m3),平均為60μg/m3,同比下降11.8%。
  • 生態環境部2020年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從6月份開始,將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長三角地區、長江中遊城市群等區域為重點,按照問題精準、時間精準、區位精準、對象精準、措施精準的原則,對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大、臭氧汙染防治壓力大、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進展滯後城市,開展夏季臭氧汙染防治監督幫扶工作,指導和幫助相關政府、企業落實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減排任務。
  • 生態環境部:科學應對 臭氧汙染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可防可控
    光明網訊(記者蔡琳)6月2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針對近年來,我國臭氧汙染問題逐步顯現,濃度逐年上升等問題做出回應。柏仇勇介紹,臭氧在大氣平流層中是保護地球的「好東西」,近地面高濃度臭氧才是危害人體健康的「壞東西」。
  • 生態環境部召開2019年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今年我部發布《關於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強化監督工作中加強排汙許可執法監管的通知》,將排汙許可證執行情況納入相關重點區域強化監督檢查,執法監管得到顯著強化。下面,我願意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謝謝各位!劉友賓:下面,請大家提問。
  • 遷安市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工作公告_遷安_唐山環...
    遷安市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工作公告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決策部署,落實省交通運輸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公安廳《關於轉發<交通運輸部生態環境部財政部商務部公安部關於加快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
  • 生態環境部印髮長三角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
    原標題:生態環境部印發《長三角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 摘要 【生態環境部印發《長三角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
  • 生態環境部:京津冀地區前11月PM2.5濃度同比降12.1%
    生態環境部剛剛向媒體發布了2018年1-11月和11月空氣品質狀況。記者注意到,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1至11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2.0%,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
  • 生態環境部通報11月下半月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結果
    2020年11月16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品質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11月下半月(11月16日-30日)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
  • 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三大保衛戰怎麼打?
    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三大保衛戰怎麼打?   這些就為了達到以下目標   散亂汙整治   2018年年底前   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全面完成,   其他重點區域2019年年底前完成   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
  • 生態環境部:12月上半月全國大部地區空氣品質以良為主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信消息,生態環境部12月1日發布12月上半月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結果。12月上半月,受多股冷空氣影響,全國大部地區擴散條件總體較好,空氣品質以良為主,首要汙染物主要為PM2.5。其中,1-2日,京津冀及周邊區域中南部可能出現PM2.5中度至重度汙染過程。
  • 生態環境部發布國家生態環境基準《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苯酚...
    生態環境部發布國家生態環境基準《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苯酚》(2020年版)及其技術報告 2020-12-24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