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的上萬億到2019年的近2萬億,各級財政對全國社會保險基金的補貼僅用四年的時間就翻了一倍。
受國務院委託,財政部3月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查《關於201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下稱預算草案報告)。
根據預算草案報告摘要顯示,在2019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預計和支出安排中,財政補貼收入為1.95萬億。
「這屆政府確實在民生上更肯花錢。」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張盈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社會保險財政補貼收入大幅增加,在保民生方面,不僅體現政府決心,更體現了政府行動力。
社保財政補貼四年翻一倍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但基本民生投入確保只增不減。
根據今年的預算草案報告對2019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預計和支出安排,匯總中央和地方預算,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收入79677.54億元,增長9.7%,其中,保險費收入56993.73億元,財政補貼收入19468.96億元。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支出74252.29億元,增長15%。本年收支結餘5425.25億元,年末滾存結餘91762.38億元。
從2015年,各級財政對全國社會保險基金的財政補貼站上1萬億的臺階之後,就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近年來的預算報告發現,2015年社保財政補貼為1.02萬億,2016年為1.11萬億,2017年為1.23萬億,2018年為1.68萬億。2019年的預算安排為1.95萬億。
張盈華表示,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在降費率、提待遇上力道足,下大決心通過多種渠道「開源、節流、調結構」確保政策落地,一個突出表現是加大財政補貼投入。
張盈華說,2015~2018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0%,而財政用於社會保險的補貼增長了65%,2019年預算草案財政補貼收入進一步增至19468.96億元、比2018年再增加2700億元,這表明政府在保民生方面的決心和執行力。
民生投入只增不減
從財政對社保補貼的類別來看,財政補貼主要是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2017年到2018年財政補貼同比增加了4500億,原因與新農合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合併有關。此外,近年來各級財政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也投入了大量的財政補貼。
預算草案報告的摘要顯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收支是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收支增長的重要因素,剔除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之後,全國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增長幅度從兩位數回落到了一位數。
2018年預算執行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收入72649.22億元,增長24.3%,剔除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後同口徑增長7.3%,其中,保險費收入52543.2億元,財政補貼收入16776.83億元。
在支出方面,2018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支出64586.45億元,增長32.7%,剔除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後同口徑增長12.7%。當年收支結餘8062.77億元,年末滾存結餘86337.13億元。
李克強表示,減稅降費直擊當前市場主體的痛點和難點,是既公平又有效率的政策。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這會給各級財政帶來很大壓力。為支持企業減負,各級政府要過緊日子,想方設法籌集資金。
雖然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但政府承諾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減。預算草案報告明確提出,從2019年1月1日起,按平均約5%的幅度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
在醫保方面,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達到每人每年520元,提高的30元中一半用於增強大病保險保障能力。
在就業方面。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安排538.78億元,增長14.9%。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支持力度,將符合條件的個人和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最高額度分別提高至15萬元和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