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中國網訊】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聚焦加快建設人才強國目標,緊密結合併推進「雙一流」建設,國家留學基金委實施國家國家公派研究生項目,項目實施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按照選拔一流的學生,到國外一流的院校、科研機構或學科專業,師從一流的導師的要求,著眼於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競爭的拔尖創新人才。
1.項目類別
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藝術類人才培養特別項目
國際區域問題研究項目
政府互換獎學金項目
博士生導師短期出國交流項目
國際組織實習項目
其他各類國外合作項目
2.申請條件
我校學生赴教育、科技發達國家的知名院校,國際知名的研究所、實驗室,國際知名的一流學科專業或與我校有合作關係的世界知名高校進行聯合培養、攻讀學位均可申請。
3.資助內容
①一次往返國際旅費②一次籤證費③留學期間的獎學金生活費
4.申請時間
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藝術類人才培養特別項目、國際區域問題研究項目、博士生導師短期出國交流項目等通常是每年2月先將相關材料提交到學院,3月由研究生院統一組織申報。
其他國外合作項目,包括國際組織實習項目、政府互換獎學金項目(如與義大利互換獎學金項目)、與國外高校合作獎學金項目(如國家留學基金委劍橋獎學金)、中美富布賴特項目、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等申請,以CSC網站發布的信息及研究生院通知為準。
5.選拔方式
前期準備(獲得國外錄取函或邀請函、準備外語)→學生個人申請→學院審核→研究生院審核→專家評審→擇優推薦近年來我校有不少學生通過國家公派研究生項目赴哈佛大學、MIT、史丹福大學、牛津大學、東京大學等知名院校進行聯合培養或攻讀學位,那麼如何達成自己出國留學的心願呢,讓我們來聽聽留學回來的學長學姐是怎麼說的吧!
徐明昕,醫學院直博生,獲CSC資助赴哈佛大學開展博士生聯合培養
和學長聊天過程中,得知申請CSC聯合培養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於是開始考慮提前準備在讀博期間出國訪學。直博第一年,我修完所有學分,第二年,完成了論文開題。在選擇外導時,通過和國內導師溝通,根據導師的推薦及學長學姐的建議,我確認了幾名意向國外導師,並通過網站了解他們及其課題組信息。之後我開始寫積極郵件向外導表達出訪學的意向,附上自己的個人簡歷和研究計劃,尋求offer。哈佛大學是第一批就給了我確切回復的學校,綜合考慮國家、學校、環境和個人研究等因素,我確認了赴哈佛進行聯合培養。出訪期間,我認為需要充分利用學校和圖書館資源,多與國外導師及同學溝通,能為自己以後的學術發展積累資源和人脈。同時,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向外導和國內導師匯報工作進展,保持溝通。希望學弟學妹們不要給自己的想法設限,努力放手去做。
李珺,土木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獲CSC資助赴史丹福大學開展博士生聯合培養
在斯坦福學習期間,很有可能與學術界大牛甚至與諾貝爾獲獎者擦肩而過,文平也有幸能參與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聆聽本專業領域著名教授授課,受益匪淺,收穫頗豐。訪學期間,我積極參與史丹福大學內的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學校各學院設置統一的mail list,各種大大小小報告的通知層出不窮。在斯坦福,學生可以自己組織學術交流會,把近期的成果展示給公眾並且汲取各方意見和建議。此外,學院每周都要舉辦各類學術研討會,許多本校或外校的學者會帶來他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大大拓寬了眼界,了解了很多之前聞所未聞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課題,激發我產生新的研究思路和靈感。
王品,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獲CSC資助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展博士聯合培養
回想當初申請聯培之路,我覺得自己是個幸運兒。總共申請了兩所學校,寫了兩封郵件,就收到了兩所學校導師的邀請函,不知是得益於CV中自己的科研和學生工作經歷,還是選導師時做的大量準備工作,總之,敢於冒險的我總算挑戰成功,如願以償地拿到了開啟聯培之路的鑰匙。去了UCB之後,我不得不再次感慨自己的幸運,遇到了一個亦師亦友的國外導師。他在學術上不僅給予了我很多有益的指導,讓我參與項目,帶我見項目參與方,鍛鍊我與項目合作者討論問題的能力;在生活上方更是對我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我的生活,從我的角度給我提很多有幫助的建議。
揣穎,設計創意學院產品服務體系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獲CSC資助於赴義大利都靈理工大學開展碩士雙學位聯合培養項目
大家對義大利人的第一感受是比較「慢」的,其實義大利人的慢不是懶散,而是慢工出細活。剛開始我們並不理解為什麼我們需要花整整兩個月的時間來完成最後項目成果部分,因為看上去同樣的工作量,在上海可能一周就能趕製完成,但當我一步一步走過來,才發現那些看上去雖然不多的工作量背後沉澱的內容遠比想像要多很多,因為每一步都是要推究的,不是隨便覺得好看或者隨意選就出來了,所做的每一步都需要考慮用戶,產品流程,環境影響,成本等等。哪怕當我們以為已經完成度很高時,老師還會建議「站在創業者的角度你們可以做的更好」,所以搭建真實的用戶平臺、網站,產品細節質量的提升等等會讓我們的設計越來越完整。同時他們對待生活亦然,慢慢享受咖啡與陽光,慢慢感受生活的中的細緻與本質,踏實做事,細緻生活。
王雪妍,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碩士研究生,獲CSC資助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遺產中心秘書處實習3個月
之前對於國際組織一直充滿好奇,因為專業關係關注了「亞太遺產中心」公眾號,此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網站和「同濟就業」公眾號上也會不定期發布招募實習生的信息,看到遺產中心在招募實習生,又與我的專業息息相關,就開始申請。我的實習崗位是秘書處,負責編輯中心簡訊,包括設計、排版,以及一些宣傳冊的設計、中英文翻譯等工作。帶教老師非常友好,最大的收穫,一方面在於學習到了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工作環境之下更有效地溝通協調,更高效率地完成日常工作另一方面則是除了工作之餘,在遺產中心也能通過學術講座、國際會議等接觸學習到大量領域內前沿的信息。
蔡怡薇,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獲CSC資助赴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項目實習
我的實習工作主要包括整理各國focal point、土地部門領導人資料,匯總各國Action Plan並撰寫報告,參與泰國境內土地荒漠化現狀實地調查,及各國工作會議,實習期間主要與聯合國官員、泰國土地發展部人員、基層土地治理人員、甚至當地農民等接觸。一開始我比較羞於主動開口用英語交流,隨著日常接觸辦公室裡的國際友人,閒暇時還會找外國實習生一起喝咖啡聊天、多多參與實習生、聯合國happy hour等活動,儘可能多地參與國際友人社交活動中,讓自己有更多說英語的場合,自己自然而然就變得更加自信。
聽了學長學姐們的分享,心動了嗎?如果對CSC等出國項目有興趣,想要有進一步的了解,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以下的相關查詢路徑!
1.校內項目信息請關注:
研究生院網站國際交流欄:
http://gs.tongji.edu.cn/
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統:
http://yjsxt.tongji.edu.cn/
關注微信公眾號:
「同濟大學研究生院」
學校外事辦公室網站:
fao.tongji.edu.cn
2.國家留學基金委項目請關注:
國家留學基金委網站:
www.csc.edu.cn
3.項目受理:
研究生院國際聯合培養辦公室:
pyc@tongji.edu.cn
各學院項目受理老師請見:
https://gs.tongji.edu.cn/info/1074/1660.htm
4.交流平臺:
項目交流QQ群:315420964或294568134,以「學院+姓名+學號」實名申請加入
有志於2020年出國留學的小夥伴們,提前準備起來吧!
溫馨提示:相關信息可先參考2019國家公派研究生項目工作手冊,詳情請見連結 https://gs.tongji.edu.cn/info/1076/1906.htm
2020國家公派研究生項目的具體信息以國家留學基金委公布的新文件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