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國歌展示館沉浸式情景黨課在人民日報、文匯報、文化雲、阿基米德、話匣子、抖音、微博等各大媒體客戶端同步直播,講解員的傾情講述與館內最具代表性的四處情景劇展演相結合的方式,為觀眾提供沉浸式參觀學習體驗,讓紅色場館充分展現文化魅力和精神內涵,為「四史」學習教育提供鮮活的教材。
上海是國歌的誕生地,位於上海楊浦區荊州路151號的國歌展示館是全國首家以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為主題的展示館,於2009年9月改擴建後重新開館至今,已接待近19萬觀眾,是上海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當天,館內的四處情景劇展現了《義勇軍進行曲》從電影《風雲兒女》主題曲到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偉大曆程,以及國歌精神在新時代的深刻內涵。「聶耳與賣報童小毛頭」講述了1933年聶耳在霞飛路上遇見賣報童小毛頭,見她賣報艱辛心生憐憫,不久便為她譜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賣報歌》。「一支戰歌」為《國之當歌》音樂劇的高潮選段,以音樂劇二重唱的方式,表現了田漢與聶耳共創《義勇軍進行曲》的偉大時刻。「國歌選定」,展現了1949年在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周恩來主持會議,表決通過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的莊嚴場景。「國歌法普法小課堂」生動演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立法歷程,為國歌立法,維護的不僅僅是一首歌曲,她的背後是國格的彰顯,歷史的縮影。
上海歌劇院青年演員、情景劇中聶耳飾演者張新宇感慨:「國歌蘊含著愛國主義偉大民族精神,國歌永遠是凝聚人心的紐帶、鼓舞士氣的力量。」
當天,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上海新聞廣播和滬上八大紅色場館承辦的「博物·在看」系列直播活動在國歌展示館收官。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巡展同日開幕,再現「真理之甘信仰之源」。此次展覽通過「陳望道與《共產黨宣言》」「陳望道與中國左翼文化事業」「陳望道與復旦大學」三部分,以及來自復旦大學檔案、圖書典藏部門以及上海市檔案館的200餘件珍貴檔案、圖片、實物、視頻等展品,全景展示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全譯本、積極投身黨領導的左翼文化運動以及在復旦大學治學育人的人生軌跡,講活紅色故事,重溫「宣言精神」。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除了沉浸式情景黨課,楊浦VR全景遊也在7月1日上線。上海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歷史傳統的城市,楊浦具有百年工人運動的紅色歷史,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劉少奇、惲代英等,都曾在楊浦留下紅色的足跡。楊浦濱江作為黨的初心和使命的出發地,周恩來、鄧小平、聶榮臻等一批建黨建國的中流砥柱從這裡出發追尋革命真理。國歌展示館、《共產黨宣言》展示館、秦皇島碼頭等都是楊浦的紅色資源,也是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論的堅實保障。楊浦VR全景遊涵蓋紅色記憶、楊浦濱江、百年大學、百年工業、百年市政等5個板塊,包括26處建築或場館。
當前,上海不斷深化「四史」學習教育。據悉,楊浦區文化和旅遊局正深入推進打造「沉浸式」文旅體驗,除了國歌展示館已上線沉浸式黨課和VR展館,楊浦濱江也正實現VR全景「沉浸式雲遊」全覆蓋,為廣大黨員和市民「四史」學習教育提供生動教材。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顏維琦)
[ 責編:張悅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