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教育系統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五大發展理念,紮實推進各項節能工作,有關工作成效整理如下。
一、宣傳教育和意識引領
各級教育部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廣泛開展貼近師生生活的節能減排宣傳教育活動。圍繞國務院《「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任務分工,落實文件要求,大力培育節約型校園文化,積極落實「三全育人」要求,在德育教育課程改革中,調整優化德育內容設置,將節能減排教育貫穿其中。結合全國節能宣傳周、世界環境日等主題宣傳活動,普及相關法律法規、垃圾分類常識、能源節約案例等,引導學生樹立節約意識、環保意識,充分認識節能減排對於國家和未來的重要意義。
二、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
教育部引導高校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學校辦學能力,加大能源領域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目前,全國設立能源資源相關專業點約741個(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點217個,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點18個,能源經濟專業點19個,能源化學工程專業點69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點212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點115個,新能源材料與工程91個),其中2019年新增相關專業36個。在推進相關領域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方面,2017年起教育部分兩批進行了「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工作,其中《可再生能源與低碳社會》《環境科學概論》等10門課程入選。「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在節能減排領域布局建設清華大學節能增效智能化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東南大學低碳型建築環境設備與系統節能工程研究中心等11個工程研究中心。
三、能源審計和示範創建
「十三五」期間,教育部積極配合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開展直屬高校能源資源消費情況會審和統計分析工作,對比分析2015-2018年各高校人均綜合能耗和單位建築面積能耗和2015-2018年各高校水消費總量和人均用水等情況。在高校系統重點用能單位強化能源管理制度,敦促屬於重點用能單位的高校開展年度能源定額管理。指導成立中國教育後勤協會能源管理專業委員會,在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指導下開展高校節能減排和節約型校園建設工作。「十三五」期間組織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和公共機構能效領跑者創建,每年組織直屬高校參加能源資源會審工作,進一步挖掘節能潛力。
四、節能改造和產學研結合
大力推廣能源計量器具的使用,注重能源計量體系的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建設節能監管平臺,目前全國已有近百所高校建成數位化能源監管系統。開展節能改造工程,通過對燃煤鍋爐的改造達到清煤降氮目標,「十三五」期間完成18所學校29項鍋爐改造任務,通過高能效照明燈具、空調集控系統、空氣熱能設備的推廣降低電力消耗。通過雨水回收、中水再利用裝置減少水資源浪費。為新能源汽車配套安裝充電樁,在運營的校車中增加新能源車輛的比例。積極發揮髙校科研密集、人才聚集優勢,緊緊依靠高校在節能減排研究領域的優勢,推動應用技術的升級。搭建科硏成果轉化平臺,構建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為一體的產學研聯盟,促進高校節能減排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
五、垃圾分類與綠色生活
教育系統認真落實《教育部辦公廳等六部門關於在學校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的通知》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要求,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倡導樹立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培養學生從自身做起養成良好習慣,自覺垃圾分類、實現垃圾減量,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化利用,改善人居環境。目前,各地依託現有環保科技展館、垃圾焚燒廠、汙水處理廠、科研院所實驗室等建立環境教育實踐基地,面向學生開展環境教育實踐活動,不斷鞏固垃圾分類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教育成果。
六、綠色學校創建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綠色生活創建行動總體方案》要求,教育部牽頭制定《綠色學校創建行動方案》,於2020年4月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綠色學校創建行動方案》的制定旨在推動學校厚植綠色發展理念,加強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著力提升師生生態文明素養,影響和帶動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智慧和力量。方案以大中小學為綠色學校創建對象,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擔任綠色學校創建責任主體,負責本地區各級各類學校的創建工作,整合各方力量,推動綠色學校創建行動,讓學校綠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風,湧現出一批綠色學校先進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