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發揮教育引領優勢 厚植學校綠色底蘊

2020-12-15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十三五」期間,教育系統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五大發展理念,紮實推進各項節能工作,有關工作成效整理如下。

  一、宣傳教育和意識引領

  各級教育部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廣泛開展貼近師生生活的節能減排宣傳教育活動。圍繞國務院《「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任務分工,落實文件要求,大力培育節約型校園文化,積極落實「三全育人」要求,在德育教育課程改革中,調整優化德育內容設置,將節能減排教育貫穿其中。結合全國節能宣傳周、世界環境日等主題宣傳活動,普及相關法律法規、垃圾分類常識、能源節約案例等,引導學生樹立節約意識、環保意識,充分認識節能減排對於國家和未來的重要意義。

  二、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

  教育部引導高校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學校辦學能力,加大能源領域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目前,全國設立能源資源相關專業點約741個(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點217個,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點18個,能源經濟專業點19個,能源化學工程專業點69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點212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點115個,新能源材料與工程91個),其中2019年新增相關專業36個。在推進相關領域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方面,2017年起教育部分兩批進行了「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工作,其中《可再生能源與低碳社會》《環境科學概論》等10門課程入選。「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在節能減排領域布局建設清華大學節能增效智能化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東南大學低碳型建築環境設備與系統節能工程研究中心等11個工程研究中心。

  三、能源審計和示範創建

  「十三五」期間,教育部積極配合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開展直屬高校能源資源消費情況會審和統計分析工作,對比分析2015-2018年各高校人均綜合能耗和單位建築面積能耗和2015-2018年各高校水消費總量和人均用水等情況。在高校系統重點用能單位強化能源管理制度,敦促屬於重點用能單位的高校開展年度能源定額管理。指導成立中國教育後勤協會能源管理專業委員會,在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指導下開展高校節能減排和節約型校園建設工作。「十三五」期間組織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和公共機構能效領跑者創建,每年組織直屬高校參加能源資源會審工作,進一步挖掘節能潛力。

  四、節能改造和產學研結合

  大力推廣能源計量器具的使用,注重能源計量體系的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建設節能監管平臺,目前全國已有近百所高校建成數位化能源監管系統。開展節能改造工程,通過對燃煤鍋爐的改造達到清煤降氮目標,「十三五」期間完成18所學校29項鍋爐改造任務,通過高能效照明燈具、空調集控系統、空氣熱能設備的推廣降低電力消耗。通過雨水回收、中水再利用裝置減少水資源浪費。為新能源汽車配套安裝充電樁,在運營的校車中增加新能源車輛的比例。積極發揮髙校科研密集、人才聚集優勢,緊緊依靠高校在節能減排研究領域的優勢,推動應用技術的升級。搭建科硏成果轉化平臺,構建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為一體的產學研聯盟,促進高校節能減排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

  五、垃圾分類與綠色生活

  教育系統認真落實《教育部辦公廳等六部門關於在學校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的通知》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要求,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倡導樹立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培養學生從自身做起養成良好習慣,自覺垃圾分類、實現垃圾減量,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化利用,改善人居環境。目前,各地依託現有環保科技展館、垃圾焚燒廠、汙水處理廠、科研院所實驗室等建立環境教育實踐基地,面向學生開展環境教育實踐活動,不斷鞏固垃圾分類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教育成果。

  六、綠色學校創建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綠色生活創建行動總體方案》要求,教育部牽頭制定《綠色學校創建行動方案》,於2020年4月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綠色學校創建行動方案》的制定旨在推動學校厚植綠色發展理念,加強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著力提升師生生態文明素養,影響和帶動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智慧和力量。方案以大中小學為綠色學校創建對象,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擔任綠色學校創建責任主體,負責本地區各級各類學校的創建工作,整合各方力量,推動綠色學校創建行動,讓學校綠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風,湧現出一批綠色學校先進典型。

相關焦點

  • 在學校厚植綠色發展理念 《莆田市綠色學校創建實施方案》印發
    莆田網訊 記者昨日獲悉,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學校厚植綠色發展理念,市教育局、市發改委聯合印發《莆田市綠色學校創建實施方案》,旨在加強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影響和帶動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據悉,莆田市綠色學校創建對象為全市大中小學校,力爭到2021年50%以上的學校達到綠色學校創建要求,2022年,70%以上的學校達到綠色學校創建要求,有條件的地方爭取達到80%。  開展生態文明教育。
  • 王國生:深化融合厚植文旅發展新優勢 更新觀念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
    王國生到登封市檢查全省文旅大會精神落實情況時強調深化融合厚植文旅發展新優勢更新觀念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在登封市市民文化中心,王國生聽取嵩山文化生態區規劃建設和文旅融合發展情況匯報,沿途察看城市綠道、自行車棚等公共設施建設,指出要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文化為引領,以生態為底色,把山水自然融入城市,依山趁綠打造城市綠心、規劃城市組團,強化全域資源整合、全域服務提升,建設山在城中、城在綠中的宜居旅遊城市,推動旅遊與文化、健康、養老、體育、教育融合發展,讓遊客住下來
  • 厚植家國情懷,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走進華渝實驗學校
    2020年9月7日下午,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紀念中國抗戰勝利75周年」公益研學進校園活動走進華渝實驗學校,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依託重慶抗戰歷史文化底蘊,開發了一系列為不同學齡階段量身制定的公益課程,館校互動。
  • 傳承忠孝文化 厚植清廉底蘊
    「文化是土壤,埋下希望,收穫未來,厚植高貴的種子,必將盛開燦爛的清廉之花。」在大型電視紀錄片《守望家風》第四集「孝·忠」中,南長灘人能夠一代代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來,繁衍生息,有規矩和守孝道就是他們安身立命的精神香火。弘揚忠孝文化,傳承家風家訓,早已滲入他們的血脈裡,成為厚植崇德向善、遵規守紀、清廉底蘊的基礎。今年63歲的拓萬義,自小就替父親擔起了10口之家的重擔。
  • 新晃:「九一八」愛國教育,厚植愛國情懷
    湖南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唐高亮 田晶晶 吳晃芳)今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89周年紀念日,新晃侗族自治縣各中小學以此為契機開展系列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厚植師生愛國情懷。9月18日,新晃思源實驗學校開展「勿忘國恥 吾輩當自強」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組織師生觀看「九一八」紀念視頻。在迎風飄揚的國旗下,德育處副主任甘禪陽進行了慷慨激昂的愛國教育主題演講,教育同學們要不忘國恥,加強革命歷史知識學習,接受愛國教育,激發愛國熱情。
  • 浙江麗水厚植綠色發展優勢 歸零翻篇開新局
    在史濟錫認為,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於好山好水好生態的嚮往已經成為了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麗水要發揮好自身的山水優勢,查缺補漏,成為人們賦閒旅遊的一方淨土。  重拳出擊 工業民生雙管齊下補短板  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 以延安精神厚植高等教育自信
    高舉旗幟,在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中厚植自信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靈魂,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根本自信。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要把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自覺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繫在一起,切實做到「四個服務」。
  • 綠色學校 綠色文明——河南工業大學開展「世界環境日」系列活動
    生態興則文明興,2020年是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厚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切實提升廣大師生的綠色發展意識,增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河南工業大學系統開展了生態文明教育、綠色校園文化、綠色創新研究等系列專題活動,積極推進「綠色學校」創建。
  • 【美麗龍川 綠色崛起】厚植生態發展優勢,走好生態和現代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
    從9月28日起,龍川發布推出「美麗龍川 綠色崛起 」專欄,對縣委十三屆十次全會的新思想、新部署進行闡釋和解讀,並對各級各單位學習貫徹落實縣委十三屆十次全會精神進行深入報導,全力營造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真抓實幹促發展的良好氛圍,推動全會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 厚植綠色基因 共享生態福祉——武寧縣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
    厚植綠色基因 共享生態福祉——武寧縣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價值轉換武寧縣委副書記、縣長 李廣松  「江南山水窟,江西風月窩」,《湧翠亭記》中的詩句生動詮釋了江西武寧縣得天獨厚的山水風光和優美生態。
  • 厚植生態底蘊 護航綠色發展
    只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鍥而不捨,久久為功,就一定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近年來,隴西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注重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實現科學發展,綠色發展。渭水文化生態風情線項目進展順利,生態效益盡顯。南起西園路,沿西環路至濱河路,沿渭河向東至康美藥業,全長16.7公裡,綠化面積約1500畝,概算總投資4億元的隴西渭水文化生態風情線基本建成。
  • 學校綠色發展:未來校園的生態圖景
    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2016年初,國家將「綠色」納入新時代的建築方針。同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以綠色發展引領教育風尚」。從國家戰略到教育政策都提出要著眼於傳播綠色理念、倡導低碳生活,做到「綠色生態」、「綠色生活」和「綠色生產」。
  • 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近年來,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黨委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紮實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廣大學子涵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激勵廣大青年學生成長成才,著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 厚植生態底色,加快綠色崛起!今天州委全會提出恩施州「十四五...
    ·著力建好「一谷、兩基地、三示範區、四大產業集群」,厚植生態底色、加快綠色崛起。·綠色是恩施州最大的優勢和發展底色,要以更強的使命和擔當加快綠色崛起。·要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緊扣發展不充分不平衡最大州情,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上下功夫,不斷提升綠水青山「顏值」、實現金山銀山「價值」。
  • 江南大學發揮學科優勢積極構建綠色校園
    江南大學發揮學科優勢積極構建綠色校園 2010-06-24 教育部簡報〔2010〕第124期  江南大學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將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理念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並注重發揮特色學科優勢,積極進行綠色科技創新,大力推進最新科技成果轉化。
  • 內蒙古包頭市創建綠色學校 引領地區環境教育
    內蒙古包頭市綠色學校創建工作紮實推進  近年來,內蒙古包頭市將環境教育作為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以創建綠色學校為載體開展了大量實踐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目前包頭市已創建六批139所市級綠色學校,其中19所晉升為自治區級綠色學校,沙河鎮第二小學還被評為全國綠色學校。
  • 人民日報思想縱橫: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廣大青年要牢記囑託,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源泉。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 提升教育「四力」 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作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管兆勇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對新時代大學生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是人生當中必須系好的一粒「扣子」。
  • 論冰雪名城在興市發展中厚植冰雪文化
    所以在冰雪名城發展中厚植冰文化是關於興市發展的大事,為此:厚植冰雪文化必須增強全球視野冰雪文化是冰雪區域世界性生態特色文化,冰雪產業也是冰雪區域世界性文化產業。冰雪文化和冰雪產業已全球化,互相影響、互相參與、互相借鑑是必然的。
  • 「發揮在線教育優勢」
    「十四五」規劃首提「發揮在線教育優勢」,這明確了在線教育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為教育「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提供了遵循。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我國教育行政部門發出了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建議,各地積極響應號召,迅速行動,充分發揮「網際網路+教育」的優勢,為廣大學生群體提供了在線學習資源和學習支持服務,提供了豐富多樣、可供選擇、廣泛覆蓋的優質網上教學資源,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教育危機貢獻了中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