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這世上最有用的東西,愛和陪伴

2020-12-14 爸媽精讀

作者:石榴薔薇(爸媽精讀主筆)

國產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自上映起,頗受大家好評。

新版《哪吒》豆瓣評分為8.7,某評分更是高達9.7,成中國影史上首部單日票房破2億的國產動畫電影。

和以往哪吒形象不同的是,新版哪吒是個手插褲袋、大豁牙、自帶哥特煙燻眼,熱衷於整蠱,一出場就雞犬不寧的魔童轉世。

劇中申公豹講過一句話: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也無法搬動。

自然,魔丸轉世的哪吒,也逃不開世俗的偏見,被城塘關百姓誤解、妖魔化視為妖怪,被小孩子排擠、孤立。

明明沒做什麼壞事,卻被不公平對待的哪吒,自然不會忍氣吞聲,氣氛的說「他們把我當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他開始胡鬧、惡作劇,四處惹事。

面對這樣的「壞孩子」,李靖和殷夫人,他們想到的不是放任不管,不是打罵,更不是嚴厲教育,他們想到的是用愛去滋養、去融化孩子戾氣,去接受孩子。

哪吒剛出生,因為是魔丸轉世,百姓們請願殺掉他,殷夫人在太乙真人手下救出哪吒,說出令人動容的話「再不好,也是我們的孩子啊」。

在哪吒的成長過程中,忙著斬妖除魔的殷夫人也會陪孩子踢毽子。

別人陪孩子踢毽子,是要力氣,但陪哪吒踢毽子是要命,但殷夫人無所懼,甚至因為因為斬妖除魔為哪吒積福而對陪伴孩子時間少愧疚不已,她是用為人母最好的溫柔哺育哪吒。

而為人父的李靖,他是那個去調查真相還孩子清白的父親,為了哪吒能過個熱鬧的生辰宴,不惜捨棄自己的情面,去跪求百姓參加兒子生辰宴的父親。

甚至在生死關頭,李靖毫不猶豫的選擇用自己的命來替兒子受死,只因為「他是我兒」。

哪吒不是天生善良的,也不是人們口中的好孩子,但他卻是最幸福的:因為,他有一直愛他,不放棄他的父母。

人世間,唯有愛才能喚醒愛,只有父母的愛才能喚醒孩子內心深處的童真和善良。

最終哪吒醒悟,毅然頂起壓向陳塘關的冰山,保護自己的家人和故鄉,憑一己之力拯救陳塘關無數百姓。

他說:「是魔是仙,我自己決定。」所以,不認命的哪吒,克服魔性,逆風翻盤,成為真正的英雄。

父母之愛是孩子最先感受到的愛,也是孩子在迷途中的最後一道拯救之光。

他此刻只想再刨個洞鑽進去了,但轉念一想,似乎又沒有這個必要。

於是,他又恢復了冷漠的表情,眼神遊離。

他知道他沒辦法阻止得了母親祥林嫂般的絮叨,因為他的母親從他小學四年級起,就給他每一個班主任打電話,向他們訴說她的苦。

他當然知道為什麼,那一年爸爸與媽媽離了婚。

從那時開始,他媽媽就像祥林嫂一樣,喜歡把所有不幸向人傾訴。

她見到班主任就把他們的家醜一件一件地抖出來,而他仿佛被脫光了衣服,赤裸著,供人評頭論足。

所以他跟所有的班主任與同學的關係都不好,他們肯定在嘲笑他,所以他得躲著他們點。

他曾經掙扎過,但沒用,因為媽媽是個可憐的沒什麼用的婦女。

他恨媽媽的軟弱,但他更痛恨他父親殘忍。

他有兩個姐姐,在這個重男輕女的地方,他自然是全家人目光聚焦的點。

一開始挺好的,但隨著他父親的生意越做越大,漸漸地,就不怎麼回家了。

他媽媽一個人管著三個孩子,媽媽有點怕爸爸,每次爸爸回家,都會與媽媽發生劇烈的爭吵,家暴是常有的事。爸爸不僅打媽媽,還會打兩個姐姐。

終於,這種變態的生活在他讀小學四年級時結束了——爸媽離婚了。

但沒想到更變態的生活從此開始。

媽媽在這場婚姻什麼都沒有得到,爸爸有很多錢,有多處房產,可爸爸一間都沒有分給她,孩子也判給了爸爸。

但爸爸有一個要求,就是媽媽可以依然住在原來的房子裡,但必須要好好照顧三個孩子,他會給家用,而她媽媽居然答應了。

爸爸偶爾會回來,一回來都是打罵媽媽,特別是在爸爸得知他在學校有什麼問題時,爸爸會暴打媽媽,還會讓媽媽與姐姐們跪下來認錯。

然後媽媽就會打電話給他的班主任訴說她的苦,求求班主任老師們要好好照顧教育她的兒子。

以上是一則案例,同事提供。

這個男生今年高一,已經患中度抑鬱症,正吃著抗抑鬱藥物。

同事幾乎每星期都會接到女家長的電話,叨叨絮絮一般兩個小時。祥林嫂式地把她的所有不幸向一個不太相熟的孩子的老師傾訴。

男生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他已經關閉了心門,所有人跟他溝通均無效。他似乎看透了人性的醜惡,看透爸媽醜惡的嘴臉。

聽到同事的陳述,我心裡堵得厲害。

這個男生就當前來看,別人是拯救不了的,唯一的解藥是父母的溫暖,只有父母的愛才能溫暖融化他那顆被冰封了心。

但這味「解藥」就目前來說,是沒有辦法拿得了。

這對父母根本不懂愛,沒有給過愛他,就連母親也是把他當籌碼。這些他都看透了。

他從小生活在一個沒溫度的家,這個家殘酷冰冷,沒有溫暖,沒有愛,長期受到情感的暴力,孩子直接抑鬱了。

沒有父母的愛與陪伴的孩子,身體是長大了,但心理會生病。

對於孩子來說,這世上最有用的東西就是父母溫暖的愛與陪伴。

沒有父母的愛與陪伴,孩子的境遇很慘,譬如「留守兒童」。

去年3月份,重慶石柱縣民族中學一名初一年級學生張某被發現在其校內寢室中自縊身亡。

據其同學反映,「他(張某)近日性情抑鬱,流露出輕生傾向」。

其親屬透露,張某是一名農村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建築工地務工,平時他和年近7旬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一份來自「光明日報」的《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群體存在問題及對策的調研報告》裡指出,留守兒童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留守兒童的意外傷害凸顯;

2.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較差,學習興趣不足;

3.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較弱,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

這說明,沒有父母的關愛與陪伴,孩子的人身安全、學習、心理健康都會出現問題,心理問題尤其突出。

重慶家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蘇小林說:

留守兒童大多遭受著父母關愛和照顧的雙重匱乏。這種非正常成長環境給孩子心理、情感和精神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

有些承受能力差的孩子會因此走向極端,釀成慘劇。」

一位關心留守兒童生活狀況的公益人士說:

「對於孩子而言,精神的留守更可怕。『情感飢餓』是一些留守兒童走向極端的原因。」

月測考試前,一高三班主任發現其班一個男生有割脈自殺的傾向,他安撫無效,讓家長把其帶回家了。

高三的他的成績一開始是排班裡前四名,後迷上一款遊戲,不思學習,成績急下降。

男生每次玩完遊戲總會哭,這是內疚的一種表現,為什麼有這樣的表現?

他班主任發現他的心理特別脆弱、敏感,有同學曾跟他開玩笑說他太小打架肯定打不過同學,他居然認真地說打不過就抱著同學一起跳樓。

每次考試前,他都會晚上一個人留在教室裡過夜。

最近高三月測他又是這樣的行為表現,老師同學發現他有割脈自殺的苗頭,於是進行幹預,後讓家長帶回家。

這位學生早前的種種行為的「異常」其實已經透露出他的心理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了。

逃避、內疚、自責、自虐,心理問題這麼嚴重了,卻沒有人幫助他,他一個人苦苦在掙扎,這是個缺愛的孩子。

一個有這麼大心理壓力心理問題的孩子,造成的原因絕不會僅僅是他自己的主觀問題。

原來,這個男生的母親在他很小時就去世了,他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父親長期在外打工,沒有再婚。

爺爺奶奶常常會有意無意跟孫子說一些「讀好書才有出路,他是全家人的希望」之類的話。

這是一位嚴重缺乏父母的愛的孩子,他從小失去母愛,沒有母愛的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所以他敏感、脆弱、自卑。

他又是一位留守兒童,雖有父親,父愛卻長期缺位。有爺爺奶奶的關懷,爺爺奶奶卻不懂愛他,反而無意識的長期給他心理壓力。

孩子的成長過程,缺少父母的陪伴關係,他們沒有得到情感的滋養,就易產生焦慮、煩躁、悲觀、疑慮等一系列的消極情緒。

而且在性格方面,由於缺令安全感,會造成性格柔弱內向、自卑孤僻,更嚴重的會造成自閉症、精神病,甚至是走上犯罪的道路。

為人父母者,既然把孩子帶到了這世上,就要擔起父母的責任。

我們都想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讓他們接受好的學校教育。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可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愛與陪伴,即使物質並不那麼豐富。

父母是一個需要成長的職業,父母也應當認識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精神比物質更重要。

任何東西都替不了孩子對父母的親情需求。

如果缺乏我們父母的陪伴和愛滋養,孩子就會長歪,心理長歪了是很難再糾正得過來的。

按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劃分,十歲左右的兒童正是道德水平從他律向自律過渡的關鍵階段,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引導。這時期父母的關注與陪伴十分重要。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也認為,12歲之前的培養決定孩子一生。

古話就有說,三歲定八十。也許過於武斷,但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

不少育兒心理專家都認為,孩子嬰幼兒時期與父母的關係是安全穩定的,孩子得到父母足夠的愛的,那麼他們長大後就是一個心理健人格健全的人。

12歲是個分水嶺。

12歲前是一個膽小自卑的人,那麼12歲後的他也就是一個內外敏感的人;

12歲前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那麼長後他會是一個不懂愛,就會到處去找愛;

12歲前是一個有暴力傾向的人,那麼長大後就可能是一個性格極端的人……

缺少父母的愛與陪伴,不僅僅在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方面造成嚴重的後果,最近一項新的研究又告訴我們一個讓人心悸的信息。

一項表於北美放射學會年會(RSNA)最新的研究表明,那些長時間缺少父母直接照顧的孩子腦中的灰質會比較多,可能還會表現出大腦發育遲緩。

研究人員對那些父母不在身邊,由親人代為照顧時間超過6個月的兒童進行研究。

研究對年齡在7到13歲之間的38名留守兒童進行了核磁共振測試,將結果與30名生活在父母身邊的年齡在7到14歲之間的兒童的測試結果進行對比。

研究人員對兩組受試對象的灰質體積進行了對比,還測定了兩組對象的智商(IQ)來評價其認知功能。

他們發現與生活在父母身邊的兒童相比,留守兒童在多個腦區的灰質體積較大,尤其是在情感大腦迴路。

因為更大體積的灰質可能反映了大腦的修剪和成熟度不足,灰質體積與智商的負相關表明沒有父母的照顧會延緩大腦發育。

這意味著,缺少父母的愛與陪伴,孩子可能智商也會出現問題。

離開父母的陪伴,沒有父母豐滿的愛滋養,孩子就會長成一個不健全的人。

對於孩子來說,金山銀山不如父母的愛與陪伴,那是孩子最珍貴的財富。

我們如果錯過了孩子的最佳成長期,沒有陪伴,沒有給予愛,我們一生都會後悔不已。

《聖經》上說世界上有三樣東西對人很重要,信、望、愛。

對於孩子來說,這世上最有用的東西,便是父母的愛與陪伴。

作者簡介:石榴薔薇,富書專欄作者,熱愛寫作,有持久寫作的能力,一個孩子的媽媽,一個高中語文老師,有著敏感而又細膩的心,喜歡寫生活感受。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姜子牙》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我還是喜歡《哪吒之魔童降世》
    一定要看到最後哦為什麼說是《姜子牙》蹭哪吒熱度,大家都知道《哪吒之魔童降世》去年整整火了一年。什麼國產動漫巔峰之作,國漫崛起好像都是說這部影片了。這是我的兒子,你們沒有指指點點的權利。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從生下來就被世人認為是妖怪,沒人敢靠近,沒人願意和他做朋友,他只是個小孩子就需要承受如此的待遇,被世人冷言冷語,即使他什麼都沒有做,即使他本性純良。誰說惡魔永遠是惡魔,那是沒有正確的引導,人性本性我一直堅信,有的只是被環境汙染了的本性。
  •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我是誰?只有我說了算。這是我爹教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都說是喜劇動畫片,這明明就是部親子片嘛!雖然該劇中與《封神演義》中的哪吒故事主線有所不同,但顯然這版更受人們的喜愛多些。距上映已半年有餘,豆瓣評分仍8.5分。即使錢塘江百姓們眾多說辭,執意要把剛誕生的哪吒消滅掉;哪吒的父母堅決要保護剛出生的幼兒,可伶天下父母心。父母的職責是用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這點來說,哪吒是幸運的,他的父母一直為了他付出他們最大的努力。
  • 影評:《哪吒之魔童降世》
    本文以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和1979年版動畫電影《哪吒鬧海》為參照,對比分析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角色、情節和主題方面的改編與創新,以期對國產動畫電影在新時代的發展有所借鑑和啟發。縱觀全片,最典型的情節改寫莫過於哪吒和敖丙成為彼此「唯一的朋友」。在《封神演義》和《哪吒鬧海》中,哪吒和敖丙是仇敵,而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刪改、增添了原文本敖丙和哪吒「敵對」的矛盾情節點,轉換為敖丙和哪吒「對峙—互助—敵對—協作」反覆波折的情節設計。
  • 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影評
    男兒立身須自強,欲與天公試比高——評《哪吒之魔童降世》主題思想《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改編自中國神話故事,講述了哪吒雖「生而為魔」卻「逆天改命」的成長經歷的故事,影片所選用的內核與七九年上影廠的經典美術片
  •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引發的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的思考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引發的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的思考 文/小作家起跑線平臺 第一滴露珠今年暑假,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一路飆升,口碑爆棚,引燃了網絡和現實中多方面的話題討論。今天周末,我陪孩子一起從某酷又重溫了一遍電影。女兒看得挺專注,時不時忘我地哈哈大笑。
  • 作文熱點素材《哪吒之魔童降世》
    「若命運不公,就和它鬥到底!」近日,《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首周末破7億的成績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燃爆」「炸裂」「驚豔」等各種溢美之詞都難以形容網友對這部電影的喜愛。誰能預料,「史上最醜哪吒」居然刷爆網絡,成為大家的心頭好,見證了中國動畫電影的高光時刻。
  • 六福珠寶2020跨界合作 推出《哪吒之魔童降世》系列
    六福珠寶與火遍全國的影視IP《哪吒之魔童降世》跨界合作,以電影中的經典元素為原型,隆重推出全新《哪吒之魔童降世》系列飾品,打造一系列獨具匠心的「哪吒」產品,並採用傳統古法制金工藝,精雕細琢多款璀璨生輝的足金飾品。「魔丸」轉世的哪吒是少年英雄,他勇敢、善良、可愛、好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深受大人與孩子們的歡迎和喜愛。
  • 《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國產動畫,值得「吹」
    假若從宮崎駿的《千與千尋》的復映算起,至今也有《愛寵大機密2》《豬豬俠·不可思議的世界》《機動戰士高達NT》《命運之夜——天之杯2》等多部動畫上映了,除了《千與千尋》外,其他大多沒啥水花。但可以大膽預測:國產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公映後,一定會改寫今年暑期檔動畫片的版圖;尤其是幾部重磅電影紛紛撤檔的情況下,《哪吒之魔童降世》還會有更大的作為。《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
  • 備受矚目,上映後卻被吐槽,姜子牙比哪吒之魔童降世差在哪?
    動漫電影《姜子牙》在網絡平臺公映,相比於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口碑稍有下滑,從電影的立意上來看,我覺得《姜子牙》比《哪吒之魔童降世》更為深遠。這兩部電影的風格是完全不同的,恰好也說明了觀眾們的觀影口味。為什麼《姜子牙》沒有《哪吒之魔童降世》受歡迎呢?我覺得原因有三。
  •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告訴你什麼育兒道理
    近期,《哪吒之魔童降世》火遍國內影院,魔丸成聖,靈珠墮魔,李靖家和龍王家不同的家教最終使兩個孩子走上相反的道路,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對待望子成龍的落差,鼓勵孩子?有質量的陪伴是怎樣?愛要怎樣表達?
  • 若命運不公,便和它奮鬥到底!《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之魔童降世今天橙子為大家帶來的是2019年爆火的一部動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該片改編自中國神話故事,講述了哪吒雖「生而為人」卻「逆天而行鬥到底」的故事。在天地之間,靈氣孕育出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把混元珠提煉成了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可堪大用;而魔丸則會變成魔王,危害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三年後天雷便會降臨,以摧毀魔丸。
  • 《我是哪吒2之大鬧東海》不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續集
    2019年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燃爆了整個暑假檔,當時這部6000萬成本的國產電影更是實現了50億的票房,不管是口碑還是收益上都為電影市場帶來巨大的影響力,當時很多人不看好《哪吒之魔童降世》,認為國產電影的質量還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那個預期,然而現實卻是狠狠地打了臉,但是參與《哪吒之魔童降世
  • 《哪吒之魔童降世》李靖與殷夫人令人深思的現代式教育理念
    《哪吒之魔童降世》 (2019) 導演: 餃子《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有一段時間了,可惜筆者人呆的這個地方剛上映,看完後除了哭了大多半的時間,好吧我淚點有點低。相較於其他人針對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你是魔丸還是我是魔丸」這些經典話語,我最想說的就是李靖和殷夫人二人,天呀,這才是我心目中應該有的父母樣,而不是小時候看的《哪吒鬧海》中那個不分青紅皂白執劍劈球李靖和大門不出的李夫人。
  •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國漫的巔峰,還是國漫的開始?
    2019年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火遍大江南北,僅僅上映三天就突破七億票房,四天就超越了《大聖歸來》,最終票房突破50億,史無前例的成績,一舉刷新國漫票房!如果說《大聖歸來》是打開國漫希望之門的鑰匙,那《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從希望之門發出的第一道光,耀眼奪目!為何《哪吒之魔童降世》會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
  • 六福珠寶與火遍全國的影視IP《哪吒之魔童降世》跨界合作
    六福珠寶與火遍全國的影視IP《哪吒之魔童降世》跨界合作,以電影中的經典元素為原型,隆重推出全新《哪吒之魔童降世》系列飾品,打造一系列獨具匠心的「哪吒」產品,並採用傳統古法制金工藝,精雕細琢多款璀璨生輝的足金飾品。「魔丸」轉世的哪吒是少年英雄,他勇敢、善良、可愛、好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深受大人與孩子們的歡迎和喜愛。
  •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DX Ver. 黏土人登場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DX Ver.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12-08 10:29:07 出自「哪吒之魔童降世
  • 《哪吒之魔童降世》:從心理學角度解析「角色效應」對孩子的影響
    說起近年來的國漫,很多人會想起許多優秀的崛起之作,《白蛇:緣起》、《羅小黑戰記》、《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當然還有《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實在是中國神話體系中的熱門人物,流量大王,很多人都願意為此奉獻電影票,不過這一版的哪吒卻和平時有些許不同。
  • 哪吒之魔童降世經典臺詞 哪吒經典感人臺詞語錄盤點
    《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影片最近真的是超火,不僅票房大賣,口碑也是好到炸,觀看過的朋友們肯定最能感同身受。那麼哪吒之魔童降世經典臺詞有哪些呢?下面來看一下。  哪吒之魔童降世經典臺詞  1.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  2.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是誰只有我自己說了算。」  3.
  • 豆瓣8.5《哪吒之魔童降世》:漫談「中國式看客」背後的成見弊端
    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命運不公,就和它鬥到底!前言:《哪吒之魔童降世》別名(哪吒降世),是2019年7月26日上映的一部喜劇動畫片。這年頭,對神話進行解構式「改編」,已不稀奇,但編得好的,屈指可數。《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在於將哪吒形象設定在魔童上。當哪吒成了魔童,他的反叛才有了更多現代化。
  •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出海,用英文配音還是原音?這個建議絕了
    近日,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官微先後發了兩則公告,宣布了電影即將出海的消息。目前暫定的兩個地點是北美和澳大利亞紐西蘭,兩則消息的信息源分別是WellGo北美電影發行和華人影業CMCPICTURE。關於電影在國外播放用哪種語言,該用配音還是原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