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在國內一直被忽視。而兒童哮喘,更是容易被醫生誤診。在深圳,幸好有這樣一位醫生,年過六旬,依然滿懷激情,積極投身於兒童哮喘領域,專注於孩子的呼吸問題。她就是深圳兒童哮喘界的「硬核奶奶」——廣東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深圳遠東婦兒科醫院大兒科主任醫師蘆愛萍。
「硬核奶奶」與兒童哮喘的「前世今生」
1996年,蘆愛萍主任在山西省兒童醫院成立呼吸科,正式開啟了她與兒童哮喘的緣分。其實,更早的時候,她就已經接觸兒童哮喘,而這還得從兒童哮喘界的一位歷史性人物——首都兒科研究所哮喘防治中心主任醫師陳育智教授說起。這位當年最早把國際規範的小兒哮喘治療方案引入中國、當了一輩子兒科哮喘醫生的老教授,時任全國兒童哮喘防治協作組組長,自1995年開始大力推廣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
而蘆愛萍主任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早期兒科呼吸方面的醫生,經常參與陳教授組織的哮喘防治培訓,每次一培訓就是3個月。而後作為山西省兒童呼吸科學科帶頭人,成立山西省兒科哮喘協作組,蘆愛萍主任擔任負責人,力將兒童哮喘防治方案推廣到全省。2002年蘆愛萍主任調到深圳,與深圳市兒童醫院呼吸科主任發起成立深圳市哮喘協作組。2018年,在深圳遠東婦產醫院主導成立了「國際標準化過敏性免疫治療中心」。從山西到深圳,二十多年來,作為兒科領域的呼吸專家、哮喘專家,蘆愛萍主任與全國的小兒哮喘醫生同道們一起,制定符合中國的診療規範,進行全國的流行病學調查,推動著中國兒童哮喘規範化的防治和管理。這對中國近30年和未來的哮喘預治工作、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法規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兒童哮喘防治現狀:兩低一高,極易被誤診
說起兒童哮喘的防治,蘆愛萍主任不免憂心忡忡。有數據顯示,深圳兒童哮喘發病率高達5%,且發病年齡正在逐年提前,但哮喘的就診率並不高。她表示,醫學越來越進步,藥物越來越多,治療效果越來越好,可是患哮喘的孩子卻越來越多。除了過敏體質的遺傳因素外,環境中的過敏源是誘發哮喘重要原因。經濟快速發展,環境汙染是代價,空氣中霧霾、花粉傳播,生活中化工用品、室內的蟲蟎、貓狗寵物等等都越來越難以避免。
她指出,哮喘可發生在任何年齡階段,但大多數患者的發病年齡在3歲左右,她接診的哮喘患者中最小的才8個月。如果進行規範治療,大部分都可以控制,然而現實中,我國哮喘發病率高、就診率低、控制率低,還極易被誤診。蘆愛萍主任說,咳、胸悶、喘是哮喘的基本特徵和類型,也是比較容易發現的典型特徵,但很多患者往往並不具備典型的症狀。許多在臨床中常常見到咳嗽的病人,醫生一般會認為是支氣管炎,但是用消炎藥卻沒有效果。「這種只咳不喘的發病率要超過哮喘的發病,在診斷中很容易被認為是支氣管炎而不被認為是哮喘,其實這已經是哮喘病了。」而且,只咳不喘的哮喘在深圳發病率非常高。
除了醫護人員對哮喘的認知和治療需要更新,患者和家長們的觀念也需要更新。「哮喘具有反覆發作、遷延難愈的特點,雖然發病率在逐年增高,但治療的理念還跟不上。而且很多家長對哮喘治療的了解存在誤區,導致很多哮喘患兒沒有及時得到治療耽誤了病情。」有些家長會認為,哮喘是無法根治的,孩子長大了自然會好,只要病情不危及孩子生命乾脆不去治療了。其實,這樣的認識也是錯誤的。蘆愛萍主任提醒,兒童哮喘絕不能輕視,不能認為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哮喘能夠自愈,那樣容易錯失治療時機,影響孩子現在和將來的生活質量。
成立遠東兒童哮喘標準化門診民營醫院僅一家
2013年來到遠東後,作為大兒科主任,蘆愛萍主任依舊致力於兒童哮喘防治的推廣。她呼籲廣大家長必須關注兒童哮喘的問題,這類變態反應性疾病正嚴重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她認為,接觸過敏原是哮喘主要誘因之一,目前過敏原特異性免疫療法(脫敏治療)是除藥物治療外治療兒童哮喘的有效方法。它需要從小劑量接觸過敏原,儘可能逐漸增加到維持劑量,繼續使用足夠的時間和療程使免疫系統產生免疫耐受,以便當兒童再次接觸過敏原時,過敏症狀明顯緩解或不再發生。孩子被診斷患有哮喘,必須尋求正規醫療機構的幫助,並儘可能清楚地找到過敏原。
蘆愛萍主任表示,脫敏治療重在持續和規範。深圳遠東婦兒科醫院自2012年開始探索發力脫敏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目前已為眾多患兒實施治療。為了響應「每一個哮喘兒童都有哮喘行動計劃」的目標,2018年初,在蘆愛萍主任的大力推動下,遠東通過IQAP過敏性疾病治療中心考核,作為當時全國第二家、深圳首家非公立醫院掛牌成立「脫敏中心」。同年8月,繼深圳兒童醫院成為國家級「兒童哮喘標準化門診」後,遠東又成為省級「兒童哮喘標準化門診」!該標準化門診是根據《兒童哮喘門診標準化建設和規範化管理》要求,率先在全國建成的。其中對兒童哮喘門診硬體配置提出了標準化要求,包括功能房間的設置和設備的配置;另外,還對人員配備和培訓、兒童哮喘診療指南的應用、診療流程的持續優化以及信息化管理等進行了規範。
深圳遠東婦兒科醫院兒科蘆愛萍主任主持「脫敏中心」授牌儀式
醫學的每一個進步,無論是診斷、治療手段,新藥研發都十分不易,而改變人們對疾病的認知和觀念,更加艱巨。除了大力推動醫院的哮喘門診規範化,蘆愛萍主任一直熱衷於兒科的學術活動。她在微信上建立了「咳喘之家」答疑群,盡她所能傳授兒童哮喘防治知識。線下,她經常外出講課,多次參加並主持省級、市級開辦的健康講座,還在遠東主導舉辦了8場繼續教育學習班。「看到孩子們健康,我就安心了。」這位年過六旬的「硬核奶奶」,臉上始終洋溢著可親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