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位創新做主人—記中國一汽鈑金維修工王洪軍

2020-12-17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2月27日,黨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辦了2006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普通技術工人王洪軍,獲得了200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這是2006年國內汽車行業唯一的一項珍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同時,王洪軍也成為了我國建國以來工人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第一人。現將王洪軍簡要事跡刊發,供中央企業廣大職工學習借鑑。

崗位創新做主人

----記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中國一汽鈑金維修工王洪軍

  今年,國家首次在工人中評選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鈑金維修工王洪軍在全國總工會申報的來自各條戰線的40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2007年2月27日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王洪軍登上了我國科技殿堂的最高領獎臺,成為全國一線工人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王洪軍16年立足崗位創新,創造了「王洪軍轎車鈑金快速修復法」,大大提高了白車身修復效率;發明製作了鈑金維修工具40多種2000多件,保證了白車身表面修復質量;掌握了國際展車最高等級Q1標準的製作工藝,替代外國專家自做展車。自2001年以來,為企業創造經濟價值3400多萬元。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是整個民族的偉大實踐,不僅需要科技工作者為之不懈的努力,也需要廣大產業工人積極參與。王洪軍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勇於創新,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詮釋了崗位創新的深刻內涵。

  造一流汽車   就得練一流技能

  中國一汽50多年來創造了輝煌的業績,德國大眾公司以技術精湛、追求卓越著稱於世,一汽-大眾作為強強聯合的產物,生產的捷達、寶來、奧迪等以一流的品質,有口皆碑,譽滿神州。生產一流的汽車,就要有一流的技能;只有一流的技能,才能生產一流的汽車。王洪軍就是具有一流技能的工人的優秀代表。

  王洪軍今年37歲,在一汽-大眾焊裝車間鈑金維修工,負責白車身的鈑金維修和調整。

  王洪軍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大學教授,姐姐、哥哥都是教師,父親希望他也能考上大學。但王洪軍卻另有所願,總想當一名技術工人。他從小就喜歡手工製作,他做的冰車,可以坐著滑、躺著滑、站著滑、多人滑,成了小夥伴們眼裡的小能人。

  初中畢業時,他不顧父母反對,考入了一汽技工學校。他刻苦學習,勤於實踐,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在工廠實習時,為了學好焊接技術,每天下課後,他用廢料反覆練習,一練就到晚上十點多,老師、同學回家了,工廠的工人都下班了,他帶著滿身灰塵和疲憊,把車間的洗手池當成浴盆,洗完澡之後又步行回家。努力的鑽研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的焊接操作經常得到老師的讚賞,三年以後他以優異成績從技校畢業,終於成為一名汽車工人。

  1991年他來到剛剛成立不久的一汽-大眾公司,在捷達調整線做了一名「白車身」鈑金維修調整工。「白車身」由前結構、後結構、側圍、四門等部位組成,表面坑包、間隙平度不均等都會影響整車的質量,「白車身」維修調整是一道重要工序,也是一個艱苦的崗位,勞動強度大,噪聲粉塵大,很多新來的員工都不願意幹,而王洪軍橫下一條心,要在調整的工位上幹出名堂來。

  為了儘快掌握白車身調整維修技術,王洪軍每天往圖書館跑,翻閱大量有關資料,又在書店買了《轎車表面維修》、《焊接技術》、《衝壓與成型》等十幾本專業技術書籍,對鈑金相關知識進行深入學習,還自學了熱處理、機械製圖、金屬工藝等專業知識,在理論上武裝自己。

  他向技術過硬的德國專家虛心求教,經過自己的刻苦努力,使技能有了長足進步,為他日後在鈑金維修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後來,公司又派他到德國和義大利研修,使他的操作技能有了進一步提高。

  他把生產實踐作為提高技能、增長才幹的課堂,為了練出一身過硬本領,他整天抱著十幾斤重的高頻打磨機,在廢車身上練習,手磨破了,臂劃傷了,他不在乎,經過反覆的實踐,逐漸摸索出壓痕、劃傷、波浪、坑包等「白車身」表面缺陷的處理方法。

  王洪軍在維修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在「白車身」的維修中要用手觸摸鈑金,他得出了手掌放平,著力點集中,勻速運行,出手慢,回手快的結論,同時對各種缺陷進行研究。王洪軍把自己掌握的維修技能和研製的一些先進方法和技巧進行總結和歸納,創造出了包括轎車「白車身」表面缺陷修復法、漆後鈑金缺陷修復和噴漆方法、車身間隙平度超差調整方法、製作展車方法等4個部分,50多項100多種非常實用又簡捷的轎車鈑金快速修復法,得到了公司各級領導的認可。2003年4月通過了一汽-大眾中德質保專家組織的評審和鑑定,被一汽-大眾正式命名為 「王洪軍轎車鈑金快速修復法」,並在一汽-大眾進行大力推廣。專家一致認為,「王洪軍轎車鈑金快速修復法」 具有重大的理論突破,對車身表面修復有很高的應用價值,整體研究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

  當他用自己創造的轎車鈑金快速修復法修復了被德國專家認定不能修復的車身時,德國專家驚訝了,親自動手將修復處解剖、分解成六、七段,反覆檢查,完全符合要求。但德國專家還是心存疑慮,又讓一汽-大眾質保部門通過儀器進行全面檢測,鋼板厚度、結構尺寸完全合格,德國專家折服了。

  做企業主人   就該當創新先鋒

  企業要發展,離不開自主創新。工人做主人,不能不在創造上有所作為。

  王洪軍所從事的汽車「白車身」的修復包括轎車表面修磨、鈑金缺陷維修、匹配間隙調整。間隙的調整要求均勻度不能超過0.5mm,鈑金維修後既要保證鋼板強度、厚度,修復後上面還不允許存在波浪磨痕等缺陷,而轎車生產所採用的鋼板只有0.8mm,稍不注意,就會修薄修漏而產生報廢。每項工作技術含量都特別高,不僅要求要有高超技能,而且要有先進的專用工具。俗話說,手巧不如家什妙。維修調整「白車身」的工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汽-大眾投產初期維修工具完全依賴德國進口,進口一件工具費用高達6000多元,不僅價格昂貴,而且訂貨周期長。有些特殊部位的缺陷,即使在德國也沒有合適的工具,使很多缺陷無法修復,造成單件和總成的報廢。

  王洪軍決定自己發明製做工具。製作工具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他不僅需要對車身表面板金結構的了解,也需要金屬材料相關知識和力學原理。他試探製作的第一件工具是修理側圍和頂蓋的鉤子,開始試驗著力點沒有找準,雖然接觸到缺陷位置,卻用不上力,通過對工具的弧度、彎度及尺寸的調整,解決了支點問題;第二次試驗前端強度不夠,一用力工具就打彎變形,通過查找金屬材料有關知識,把材質由低碳鋼改為高碳優質鋼,解決了強度問題;但在工具使用過程中,工作前端容易折斷,壽命短,通過查閱熱處理相關知識,對工具不同部位採取不同的熱處理方法。經過了一個多月的努力,幾十次試驗,終於試製成功了。這套鈑金修理的鉤子,投入使用後,反響非常好,大家都說這個工具使起來順手、有效,大家都搶著用。從此,王洪軍對發明製作工具著了迷,一發不可收拾。由Z型鉤、T型鉤、打板等單件工具,又發展為白車身鈑金拔坑器、漆面拔坑器等多功能組合工具和防變形補漏器等特種工具。多年來,王洪軍發明研製出不同形狀、不同粗細、不同寬窄的維修工具40多種2000多件,完全滿足了各種車型各類缺陷的修復,使一汽-大眾整車生產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現在,一汽-大眾鈑金維修工都使用王洪軍發明創造的修復工具,僅這一項就為公司節約100多萬元。

  很多售後服務商和修理廠家都慕名而來,學習他的創新成果。德國專家對王洪軍的發明創造大加讚賞,他們深有感觸的說:小王,厲害!我們如果早有你這些工具就好了。為此他們多次來參觀和研究這些工具。

  每當一汽-大眾新產品焊裝線建立時,公司都把王洪軍調過去,向鈑金維修人員傳授經驗,負責表面質量把關,控制最終出口,對提高質量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經過王洪軍和生產線員工的共同努力,一個新產品投產時,在很短的時間,整車質量的奧迪特評審分值由2.3提高到1.2,達到了德國大眾公司質量標準,受到了德國專家的好評。

  為了讓王洪軍轎車鈑金快速修復法為更多從事轎車鈑金行業人員了解和學習,從04年初開始,在一汽工會、一汽-大眾領導的大力支持下,耗時將近2年的時間,完成《王洪軍轎車車身維修調整方法》一書,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由於本書具有實用性、科學性、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出版之後受到了國內轎車廠家鈑金從業人員、售後服務人員、汽車修理廠家維修人員的歡迎。大家一致認為,採用王洪軍轎車鈑金快速修復法,既能保證維修質量,又省時、省力、省錢。也使汽車維修技術整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為中國轎車產業在國際市場提高了競爭力。

  做金牌藍領  唱響時代強音

  建立創新型企業,增加企業的競爭力,不僅需要經驗豐富、視野開闊的管理者,需要知識結構合理的工程技術人員,更需要甘於奉獻、勇於創新的一線員工,像王洪軍這樣的金牌藍領。「藍領」是生產前線的生力軍,人人爭做金牌「藍領」,才能唱響當今時代的最強音。

  汽車博覽會歷來是各大汽車生產企業角逐的舞臺,它不僅展示企業產品,擴大品牌影響,而且是企業綜合實力的較量和企業文化的張揚。展車的製作,各汽車廠家都非常重視,製作展車也都各懷絕技。2003年以前,一汽-大眾的展車每年都要花費大筆資金聘請德國專家來做。展車製作對操作者來說要求非常高,即使德國專家也常出現整車報廢現象。每次德國專家來我公司製作展車時,都不讓中方員工參與,怕影響展車質量。王洪軍利用一切機會學習、揣摩做展車的技術,經過刻苦鑽研和反覆試驗,終於掌握了一套先進的製作展車方法,得到了有關領導和質保部門的認可。2001年,一汽-大眾採用了王洪軍做展車的方法,兩周內就出色的完成了外國專家通常需要2個月才能完成的任務。外國專家非常佩服地豎起大拇指說:小王真是越來越厲害,我們要高薪聘請你去德國做展車。

  王洪軍結束了一汽-大眾聘請外國專家做展車的歷史。3年時間裡,王洪軍先後為7次車展做展車189臺,技術已經達到Q1標準(國際展車最高等級),為公司節約聘請德國專家的費用700多萬元。

  2002年8月,一汽-大眾銷售服務站接到河南鄭州用戶求援,有170多臺車被特大冰雹砸壞。當地專家都修不了,全國好幾個地方請來的鈑金專家也都束手無策,他們都說不做膩子無法修復,而打膩子就會影響汽車使用壽命。一汽-大眾公司為解決用戶燃眉之急,派王洪軍組成搶修小分隊,急速趕赴鄭州,王洪軍帶領6位同事,頂著酷暑,日夜奮戰,沒用添加劑,沒有打膩子,用他獨特的修復法,僅用18天就完成了178臺受災車的修復工作,受到了廣大用戶的高度讚揚,被譽為「維修大王」。為一汽-大眾在河南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2003年初,大眾公司從德國進口一批新車身,有1700多臺「白車身」後輪罩靠近後門鎖處存在表面缺陷。此位置屬於三層板,有死點,有弧度,很難修理。外國專家認為中國人無法修復,建議聘請國際知名的荷蘭專家,但每臺修理費用需2700元,1700臺就是400多萬元。領導找到王洪軍,希望他能攻克這道難關。王洪軍一天一夜沒合眼,翻閱了大量資料,一個方案一個方案地推敲。在領導的支持下,組成了攻關小組,在報廢車上反覆試驗最後,終於找到了解決方法。苦幹了近一個月,1700多臺「白車身」全部修複合格,為新車順利投產立下了頭功。

  王洪軍工作時間表總是排得滿滿的,還經常利用業餘時間義務為用戶修車。很多修理廠修不了的車,王洪軍總是有求必應,一個用戶的寶馬車撞壞了,他用自己的修復法,手到病除;凱迪拉克車刮傷了,他妙手回春。春城有車族都知道王洪軍的一手絕活。他每年義務修車達幾百臺。

  汗水的背後是輝煌,崗位上最大的奉獻是創新。

  多年來,王洪軍由於業績突出贏得了各方面的好評!2003年獲得集團公司五一勞動獎章; 2005年長春市勞模和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機械行業「技能大師」、全國機械工業技術創新「十佳能手」和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2006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成為一汽最年輕的工人高級專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焦點

  • 「鈑金工」楊祉剛:我有創新技能,焊接「汽車強國」
    「希望黨和政府多關注一線工人,特別是技能工人和高技術人才的待遇和職業發展問題,更希望國家有好的政策和激勵機制,鼓勵更多人去做技術工人。」楊祉剛說。全國人大代表、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武漢工廠製造一部衝焊分廠鈑金工。
  • 汽車鈑金工成緊缺工種
    原標題:汽車鈑金工成緊缺工種   上周日,廣東衛視《技行天下》第三季迎來首播。面對服裝設計師們的首秀,觀眾大呼過癮。如果說,服裝設計師是在美化「人」上做功夫,那麼今晚即將播出的第二場汽車鈑金工比賽則是為「車」的美容下苦功。   「服裝設計師的選手比較有特點,而汽車鈑金工則有更多的行業內容可說。」
  • 汽車4S店陡增 鈑金工成稀缺人才
    「別看鈑金工師傅的穿著,他們收入還是不錯的,基本上是收入最高的維修工種,月收入基本都在1萬元以上。鈑金工師傅的收入主要看基本工資和績效,包括店裡是否忙碌、修理的事故車是否需要技術含量的工序。」 上海東昌奧迪金橋店服務總監竺先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鈑金工平時工作中接觸的主要是事故車。
  • 做鈑金烤漆,出現很多問題
    我的速騰車因為右下方車門坎碰撞變形於2012-7-5到一汽大眾青島大欄4S店(以下簡稱大欄)維修,2012-7-12日下午提車時,先後發現問題如下:1、  氣囊故障燈點亮(發現後給予修復)2、  空調風機1、2、3檔失靈(發現後給予更換部件)3、  發動機蓋板丟失。
  • 萬元高薪仍一工難求 限牌後杭城鈑金工成「搶手貨」
    這兩天,杭城一家豪華4S店的售後服務經理很著急,一位技術成熟的鈑金工辭職回老家開汽車修理廠了,這讓他一時找不到替補的對象,而維修車輛卻每天都在增加。    隨著杭城4S店的不斷擴增,鈑金工成為了稀缺的人才,不管中低端品牌還是高端品牌,對鈑金工的需求都很旺盛,有的高端品牌4S店的鈑金工月收入達到了近萬元。儘管開出了這樣的高薪,但鈑金工還是一工難求。
  • 如何以鈑金工的身份移民加拿大?
    鈑金工在加拿大需求量很大,作為一名技能的技工你需要了解移民到加拿大的所有信息。來自世界各地的鈑金工人有資格做一個快速通道申請加拿大鈑金工居留權,只要他們有正確的技能,經驗和資格在他們的祖國。我們對申請流程、工作匹配、許可和移民加拿大都有深入的了解。
  • 陳超:一名鈑金工的航空報國夢
    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航空工業洪都鈑金加工廠飛機鈑金工高級技師陳超就是一名這樣的工匠。在飛機鈑金加工崗位上工作了22年,陳超加工的零件有數千種,包括我國首款國際主流水準的國產大型客機C919的10米長桁零件、L15(獵鷹)高級教練機的進氣道蒙皮複雜結構零件等,從未出現過一次質量問題。
  • 技術能手李國棟 子承父業鈑金工
    他父親是鈑金工,母親是鉚工。六歲那年,李國棟被父母接到了漢中,開始了學習生涯。學生時期,李國棟就聰明,愛鑽研、不死讀書,也不讀死書,平時跟同學瘋玩,但成績班裡確是名列前矛,初中畢業,受家庭的影響,也選擇了和父親一樣的鈑金專業,畢業後也順利的進入了陝飛。
  • 全國智能焊接職業技能競賽衝壓工之冷作鈑金工項目在陝汽技校啟動
    「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全國智能焊接職業技能競賽」作為國家級二類競賽,設焊接設備操作工(焊接機器人操作工)和衝壓工(冷作鈑金工)兩個項目,分別在山西、陝西兩個賽區舉行,其中陝西賽區承擔衝壓工(冷作鈑金工)項目的選手培訓及競賽工作,由陝西汽車技工學校承辦。
  • 優秀士兵退伍後當起鈑金工,大飛機中有他製造的小零件
    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李佳蔚在部隊以「優秀士兵」退役時,陳勝超沒想到,數年後中國大飛機的龐大機體中,也有他製造的小零件。「部隊帶給我的優良品質,退伍後也在幫助我在崗位上做得更好。」陳勝超說,他今年33歲,是一名退役軍人,現在是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飛」)零件加工中心的飛機鈑金技師。
  • 鑄造大國重器的「杭州面孔」——十年磨一「錘」 飛機鈑金工李永國...
    在這樣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下,李永國和他的鈑金工團隊,經過數千個日夜的努力,用「小錘」一下一下敲出了C919大飛機上的精美弧線。這個車間裡全是手工活工人的每一次敲打都很有講究 記者走進鈑金車間,一進門就是濃濃的「金屬味」,偌大的車間裡,放眼望去全是各式各樣的鈑金零件,工人師傅們在各自崗位上敲敲打打,機器的加工聲和金屬的敲打聲混雜交織,在單獨隔開的加工車間裡,李永國和兩個工友圍在檯面上,對剛液壓完成的飛機艙門進行校型。
  • 鈑金工陳炳東:為飛機一「錘」定音
    不到五角硬幣厚的飛機關鍵部位鈑金件,砸得不好,可能抻裂。陳炳東的錘子特有準兒,他砸過的鈑金件光滑平整,嚴絲合縫,無一廢品。  「神錘功」如何練就?不善言談的陳炳東就一句話:無論多難的活兒,只要琢磨透了就不難。  入廠40多年,哈飛生產的每一架飛機上的鈑金關鍵件、重要件,都出自陳炳東之手,無人可以替代。
  • 精英鈑金技師李鐸:用熱情服務,用真誠守護
    夜晚十餘點,長春一馳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鈑噴車間燈火通明,鈑金技師李鐸跟其同事加班加點努力奮戰,爭取將每一輛受損車輛儘快修復完成,交到用戶手中。既然選擇,便砥礪前行2009年,剛滿18歲的李鐸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汽修廠做鈑金學徒工。
  • 從一塊全鋁鈑金窺探 英倫貴族的維修匠人精神
    為了保證經過修復的車輛能夠達到原廠質量標準,捷豹路虎的每一個維修工匠都經過了嚴苛的考核。以體系內最高級別鋁製車身鈑金技師為例,不但需要經過6-8年鋁製車身鈑金工藝的實踐積累,還需通過捷豹路虎鈑金四級技師等級課程培訓並通過英國總部的考核。同樣嚴苛的,還有對於噴漆技師的篩選。
  • 水電維修工做的兼職
    每家每戶都是通水,通電的,房子裝修需要水電工,辦公樓需要水電工,商場需要水電工,就連機場或者車站也是需要水電工,所以水電工對於目前這個市場是一個吃香的職業,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有資源有能力的也可以自己做老闆,找商家合作。
  • 新邁騰的「鋼筋鐵骨」,從精工嚴謹的鈑金零件說起
    新邁騰好不好,從鈑金零件說起汽車的鈑金零件一般都是通過衝壓設備,把鋼板或者鋁板放入模具裡加工做成的,然後再通過焊接等多種連接工藝製造成車身。所以車好不好,精工嚴謹的鈑金零件都是一個的關鍵因素。一汽-大眾在做車方面,充分發揮了德國嚴謹的態度,汽車鈑金零件從設計到原材料選用,還有車間生產,每一環節都把控都非常嚴格。邁騰車身外部衝壓覆蓋件的研發技術,有3大優秀品質:原材料選用的鍍鋅鋼板或鋁板,車身防腐性能更高。
  • 未來上海師傅②最年輕鈑金技師這樣練就
    19歲的羅良入職上汽乘用車公司試驗認證部試製車間,成為上汽集團最年輕的鈑金技師。 至今,一年多過去了,這個拿下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 「車身修復」項目銀牌被上汽破格錄取的年輕人依舊是車間裡最年輕的「師傅」,入職時間不長,但他已經成為了生產一線的一把好手。
  • 中國人的汽車夢 記中國一汽發展60周年
    60年來,中國一汽為中國汽車工業創造了諸多財富,但其中,不畏艱苦、迎難而上的奮鬥精神,大概是中國一汽發展歷程中最為寶貴的財富之一,同樣也是中國一汽得以成就技術、產業、人才等一系列財富的基礎。    當時的新中國,工業基礎薄弱、配套條件缺乏,中國一汽人卻以「條件不足精神補」的執著與努力,從頭學起,從頭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