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巴山綿延,千萬年來與山水共舞

2020-12-22 澎湃新聞

重慶:巴山綿延,千萬年來與山水共舞

2020-08-08 2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錢琪瑤 搜狐城市

重慶

例外於眾多中國城市

它的面貌特立獨行

它的性格天生不羈

山嶺層疊之間

兩江匯合之處

生出一個熱火都市

熱辣翻滾的火鍋

熱鬧非凡的景點

熱情洋溢的重慶人

這份熱火的本質

源於這座城市骨子裡的生氣和活力

兩江長流,延展格局以行千裡

巴山綿延,愈發通達乃致廣大

千萬年來

從不服輸的重慶人

用他們堅守的美學與哲思

與山水共舞

塑造出迷人的重慶城

江灘夜色

01

巴江上峽重複重

陽臺碧峭十二峰

重慶地處中國西南腹地

是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遊平原的過渡地帶

西連三蜀,北通漢沔

南達滇黔,東接湘鄂

是承東啟西的綜合交通樞紐

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

長江經濟帶上的國家中心城市

西南重鎮

2億年前,整個川渝是一片混沌海洋

後經印支、燕山和喜馬拉雅三期構造運動

陸地持續隆起成山

海洋被群山圍合,形成巨大的古巴蜀湖

地殼繼續上升,湖面不斷縮小

直到湖底完全露出,四川盆地誕生

而重慶,正位於盆地東南邊緣

自西向東依次是

方山丘陵、平行嶺谷、盆周山地

山地、丘陵面積超過70%

重慶衛星圖,山城名副其實

大巴山橫亙東北

武陵山雄踞東南

巫山、七曜山、大婁山斜貫境內

巍峨矗立,剛正挺拔

縉雲山、中梁山、銅鑼山、明月山

平行錯落

合圍重慶主城

七曜山

山勢既定,骨架已成

長江、嘉陵江、烏江奔流而來

匯聚成重慶的血脈

大江與大山在此碰撞、纏綿

剛柔並濟、陰陽相調

將壁立千仞的堅毅和奔騰不息的活力

注入這座城市的骨血

渝中半島

舞動的山水

切割出一條條峽谷

巫溪縣的蘭英大峽谷

最深處達2400餘米,是重慶第一深谷

谷內嶂谷、隘谷呈串珠狀分布,山崩地裂奇觀國內外罕見

瞿塘峽、巫峽與湖北宜昌的西陵峽

共同構成著名的長江三峽

瞿塘峽兩岸如削,巖壁高聳,雄偉險峻

大江在懸崖絕壁中洶湧奔流

「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

巫峽幽深秀麗,迂迴曲折,雲騰霧繞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船行其間,聞高猿長嘯,賞景景相連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夔門天下雄」,第五套人民幣1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

千萬年間

流水不僅大刀闊斧地切割峽谷

同樣精心細緻地雕琢山石

於是,重慶有了豐富的喀斯特地貌

有了鬼斧神工般的曠世美景

天生三橋、天坑地縫、溶洞石林

使巴山渝水成為巖溶王國

武隆天坑

山川環抱中的重慶

四季分明,降水豐沛

春夏之交,夜雨尤甚

千百年前

客居異鄉的詩人就在重慶的雨夜留下吟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夜雨

多水汽,寡日照

重慶在地形和氣候雙重作用下

常年大霧瀰漫

素有「霧都」之稱

重慶年均霧日104天,霧都倫敦年平均霧日只有94天

山丘廣布,地形崎嶇

高差懸殊,河流縱橫

地貌豐富的重慶,唯獨缺少平原

西南方言中的「壩子」

僅佔全市土地面積的不到3%

因此,重慶城只得聳於兩江之間

以江為池,臨崖而築

與平原城市有著天壤之別

張之洞曾有詩曰

「名城危踞層巖上,鷹瞵鶚視雄三巴」

山間築城,山即是城

是自然賦予這座城市的魅力

縱使今天人類的工程技術高度發達

也要向這裡錯綜複雜的地形妥協

讓它透露一股難以馴服的野性

讓它呈現特立獨行的都市景觀

輕軌沿著起伏的城市天際線穿樓而過

02

峽口大江間

西南控百蠻

山水塑造出的重慶城

自然景觀多變,城市樣貌清奇

今天看來是天賜的旅遊資源

可在交通條件落後的古代

大山大水意味著封閉、獨立、與中原隔絕

三千年前,巴、蜀在盆地的東西兩端立國

統治中心分別在今天的重慶和成都

不同於成都平原的沃野千裡

山城重慶可謂「地無三尺平」

且「山水皆有瘴而水氣尤毒」

幾乎沒有發展農耕的空間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重慶地下蘊藏富含鈉鹽的山泉

巴國先民便以鹽立國、以鹽興國

中壩遺址中出土的製鹽工具

入川門戶重慶

連接長江上遊和中遊

嘉陵江、涪江、渠江、綦江

把重慶與四川各城以及盆地周邊相連

顧祖禹曾評價

「府會川蜀之眾水,控瞿塘之上遊

臨馭蠻僰,地形險要」

生長在江邊的巴人善水性

三峽兇險的水利環境

磨鍊出高超的造船和駕船技術

他們借水路把鹽賣到湘、鄂、黔、陝等地

形成鹽業貿易網,也促進內陸地區的交流

船符號常出現在巴文化的出土器物中

戰國時,巴楚之爭從未平息

直到秦滅六國,在此置巴郡

張儀主持修築江州城

城址在今渝中區長江、嘉陵江匯合處

此為史載重慶建城之始

重慶也正式進入中原政治版圖

為鞏固在川地的統治

秦始皇將大批六國貴族豪強遷入盆地

也帶來先進的技術和文化

關帝廟,川東規模最大、香火最盛的道教宮觀

儘管巴郡自然條件不如蜀郡

但其地勢更為險要

歷來被統治者當作戍衛西南的軍事重鎮

奉節縣的白帝古城即為代表

一面靠山,三面環水,扼守瞿塘峽口

西漢晚期,公孫述割據四川

在夔門築起軍事堡壘「白帝城」

鎮守三峽,拱衛巴楚

此後,被不斷重建

時局動蕩,它是兵家必爭之地

劉備夷陵大敗,兵退夔門,託孤於諸葛亮

太平盛世,它引文人吟誦抒懷

有「千裡江陵一日還」的暢快

也有「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悲壯

白帝城

崇山峻岭阻隔了戰火災亂

也構築心理上的安全屏障

安史之亂後

大批北方漢民前來避難

引入了新的開墾耕作技術

丘陵地帶得到開發

人口大增,重慶日漸富庶

大足石刻,199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兩宋時期,工商業發展,經濟中心南移

大量商品貨物有了長距離運輸的需求

長江成了一條繁忙的「黃金水路」

四川盆地內的米、鹽、錦、麻

沿長江東運

重慶—漢口—蘇州航線上

帆檣林立,舳艫相接

重慶不再僅是軍事重鎮

開始有了繁榮都市的雛形

南宋淳熙十六年,趙惇先封恭王,後即帝位

自詡「雙重喜慶」

升恭州為重慶府

重慶由此得名,地位也由此提升

鴻恩閣

在重慶得名的四十餘年後

它迎來了一次大考,蒙宋之戰

蒙古大軍攻破成都

重慶成為南宋在四川的軍事中心和國防前線

數任地方官北擴城址,加固城牆

並修築釣魚城、多功城、天生城等要塞

形成一套山城防禦體系

讓蒙古大軍在四十多年裡頓足不前

明初,重慶城進一步擴建

按九宮八卦之數造城門17座

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隨東逝長江

面朝天子帝都南京

於此迎御差,接聖旨,故名「朝天門」

朝天門佔盡水路交通之利

逐漸發展成長江上遊最大的港口碼頭

朝天門「古渝雄關」,位於渝中半島,嘉陵江和長江的交匯處

崇禎末年

大西軍、清軍、南明軍爭奪重慶控制權

城市歷盡戰火蹂躪,幾近淪為空城

據《重慶通史》記載

康熙四年,重慶主城全城僅餘3000人

「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晨星」

為恢復生產,清廷發布《招民填川詔》

「凡有開墾百姓……開墾六年外候旨起科

凡在彼官員,招撫有功,另行嘉獎」

周邊十餘省的移民紛紛湧入

尤以距離最近的兩湖、兩廣為多

故稱「湖廣填四川」

這次大遷徙使川地人口迅速增加

濯水古鎮風雨廊橋

清末,通商口岸從沿海深入到內地沿江地區

重慶開埠,朝天門始設海關

列強的兵艦商船紛至沓來

政客、傳教士、探險者、商人匯聚於此

設領館,修教堂、開洋行,辦公司,建工廠

火柴、肥皂、煤油燈……

洋貨持續流入,碼頭忙碌異常

重慶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氣象

掙脫出閉塞的內陸盆地

徹底捲入全球市場

1929年,重慶建市

開啟了城市歷史的嶄新紀元

重慶來福士

真正讓重慶站上國際舞臺的

是抗戰時期的陪都經歷

1937年12月1日

國民政府正式於重慶辦公

這座新興的通商口岸搖身一變

成為大後方抗戰總指揮部

成為全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大批工業設備運往重慶

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堅持生產

為戰場源源不斷提供裝備和武器

大批學術大師輾轉至此

帶來最進步的文化和思潮

重慶匯聚了此時中國最頂尖的物質與人才

解放碑,為紀念抗戰勝利而建。如今已成為市內最繁華的商業中心

03

白日裡千人拱手

入夜後萬盞明燈

重慶坐擁西部製鹽中心

又把控長江上遊眾水

唐宋以來一直是商貿繁盛的內河碼頭

絹帛、米鹽、茶葉、馬匹、藥材在此匯集轉運

「商賈之往來,貨泉之流行

沿泝而上下者,又不知幾」

直至明清,重慶與漢口、蘇州

組成長江水道上自西向東的三大商品集散中心

沿江地帶形成大片商業街區

同時出現大批繁華的商業市鎮

商人販進賣出,集資新建大量會館

《巴縣誌》有記「九門舟集如蟻

商賈雲集,百物萃聚

水牽運轉,萬裡貿遷」

磁器口古鎮

開埠通商後,重慶進入世界貿易體系

成為長江上遊最大的中轉口岸

進出口貿易總額由1891年的648萬海關兩

上升到1911年的2914萬海關兩

重慶本土的生絲、綢緞、藥材、豬鬃、羽毛

在海外市場大受歡迎

同時,進口的洋紗、洋布、呢絨

因耐磨新穎,被重慶人廣泛接受

為棉紡織業的興起提供了條件

也表明重慶與世界市場開始互相依存

「重慶外灘」南濱路

商業發展刺激了金融業的興起

1891年至1911年間

各國在重慶設立的洋行、公司達51家之多

1905年,四川設立最早的官辦地方銀行

之後各大銀行陸續在重慶設立分行

金融業讓重慶轉型為一座摩登的商業都會

發達程度甚至超過四川傳統政治中心成都

觀音橋東環路

依託大量出口、內銷需求

重慶工業也開始迅猛發展

1936年,重慶的工廠數、資本數、工人數

均佔全四川的2/3以上

不過此時重慶的產業

以繅絲、火柴、麵粉等輕工業為主

抗戰爆發後,重慶工業格局完全扭轉

1938年3月,國民政府成立鋼遷委員會

負責將漢陽鐵廠等中國鋼鐵命脈搶運後方

他們帶著沉重的機器設備

一路穿峽江,過險灘,輾轉1200多公裡

終於在1938年6月於重慶大渡口登岸復建

這場艱苦卓絕的轉移

同樣離不開愛國實業家的努力

當時,大批學校師生和工廠設備

從華北、華東、華中匆忙撤出

陸續集中到宜昌,等待轉運

沿江兩岸堆積了3萬多人員、近10萬噸器材

出身重慶合川的船商盧作孚

指揮他的民生公司船隊

冒著日軍的炮火和飛機轟炸

用40 天轉移了所有滯留人員和大部分物資

這次撤離被比作「東方的敦刻爾克」

親歷了宜昌大撤退的教育家晏陽初描述:「在中外戰爭史上,這樣的撤退只此一例」

1939年,復建的軍工、鋼鐵、機械廠恢復生產

重慶工廠猛增至300多家

它們接續著中國工業的命脈

也撐起了民族救亡圖存的工業脊梁

抗戰期間,重慶製造了全國66%的械彈

提供了全國兵工生產90%的原料

工業物資西遷

也一舉讓重慶變身為以軍工為主的工業城市

梁山機場,曾是飛虎隊基地,攝於1943年

新中國成立後

60年代,中蘇交惡,外交局勢緊張

國家為加強戰備,組織沿海企業內遷

在內陸三線地區大規模開展國防、科研、基建

史稱「三線建設」

重慶憑藉雄厚的工業基礎,被列為重點城市

擴建、新建了大批機械廠、造船廠、無線電廠

以及航天、化工、微電子研究所

藉此契機,重慶構建起門類齊全的國防工業體系

成為計劃經濟時代的工業堡壘

「三線建設」時期新建的重慶長風化工廠,攝於1966年

80年代,改革春潮席捲神州

重慶眾多軍工企業探索市場化轉型

提出「軍民結合」的思路

首開全國「軍轉民」先河

嘉陵摩託、長安汽車等企業快速發展

嘉陵CJ50摩託車,中國摩託史上的第一輛民用摩託

1997年6月18日,重慶升格為直轄市

進入以政策利好推動的快車道

經濟發展更是自由發揮,得心應手

進入21世紀

重慶吸引了惠普、富士康、思科等

大批炙手可熱的世界500強企業入駐

形成全球最大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和中國最大汽車產業集群

兩江新區汽車生產基地

新時期,重慶發力數位化轉型

國芯集成電路在渝成立

華潤微電子設立國家級研發中心

重慶萬國半導體承接大量歐美訂單

本土企業風起雲湧

外來巨頭亦紛紛搶灘

英特爾編程晶片創新中心落戶重慶

BAT、科大訊飛等科技企業加大在渝投資

物聯網、電商、人工智慧

全方位打造數字經濟生態圈

2020年5月,中國首款搭載國產AI晶片的智能汽車亮相重慶

同時,重慶正在回歸它物流樞紐的本位

和千年前一樣,長江裡貨輪川流不息

陸面上,成渝、蘭渝、渝昆打通西部大動脈

渝新歐、渝滿俄鐵路

將重慶向西接入歐洲、向北連入東北亞

天際,江北機場全年運送旅客超4400萬人次

開通全球航線329條,聯通184個城市

「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貨櫃中心站一片繁忙

電子智能產業和空港物流產業

需要新的區域規劃

過去近20年,重慶一路向北開發新區

如今北面已缺少拓展空間

而背靠成渝經濟帶的重慶西區

擁有廣闊的經濟腹地和良好的產業基礎

「重慶西擴」和「成都東進」相得益彰

推進成渝雙城相向發展

也將加快輻射成渝城市群的中小城鎮

元宵夜煙火秀

04

上下難分屋是樓

出門無處不爬坡

千百年來,在大山大水之間

重慶人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生存空間的探尋和改造

費正清曾俯瞰著重慶驚嘆

這是「一個極為不幸的人類居住地」

張恨水在《山城回憶錄》裡感慨

「居渝八年,最苦為行路一事」

可火辣的重慶人

偏不畏懼先天寡薄

上坡下坎,乘風破浪

憑著利用一切條件的智慧

遇山鑿洞建樓,遇水架橋開路

生生打造出一座8D魔幻之城

濱江路

在技術不發達的前工業時代

重慶人依坡建起吊腳樓

幾根杉杆撐著一間間四方的木樓

高懸於地面

與江岸、峭壁有機融為一體

樓體內部分三段

頂層通風條件最好,用來儲糧

確保糧食在溼熱環境下不易黴變

中間生活起居,可防蛇蟲

底層堆放雜物、豢養牲畜

中山古鎮

陪都時期

富商高官、升鬥小民、流離草根

齊齊湧入重慶,致使地價飛漲

吊腳樓因建材簡易,造價低廉

迅速獲得平民的青睞

一時間,重慶的坎旁巖邊、大街小巷

見縫插針地築起無數吊樓、棚戶

吊腳樓如荒草般生命力旺盛

即使在炮火中一次次被夷為平地

災難過後,只須短短幾天

成片的吊腳樓又迅速新生

家園又重新屹立

就像重慶的人,堅韌、頑強、無畏

龔灘古鎮

如今,這種傳統的民居漸漸退出城市

被錯落有致的現代高樓取代

戰爭歲月遺留下來的還有遍布重慶的「洞子」

這些防空洞曾為數十萬人提供生命庇護

今天變成了重慶人的地下樂園

洞內堅固而涼爽,是天然的避暑寶地

也是青年男女約會的最佳選擇

之後這些「洞洞」又被改造成舞廳、火鍋店

電影《火鍋英雄》的老同學火鍋店拍攝地

除了棲身空間,重慶人還要解決交通難題

這座城市發展不易,必須跨越重重山水阻隔

從兩江之間、半島山上的一隅母城

到今天北擴西拓的8萬平方公裡大城

靠著一代代重慶人的接力

建起萬餘座橋梁,跨越兩江、勾連南北

山城一躍成為舉世聞名的橋都

朝天門長江大橋

李家沱大橋

鵝公巖大橋

巨大的海拔落差

讓這裡的道路不分東西南北,只論上下左右

也讓這裡的交通系統

不同於大多數城市單調的地下鐵

花樣百出,立體多變

馬路建在屋頂

公路形如波浪

上上下下的階梯隨處可見

1166米的索道飛跨長江

複雜的立交20條匝道層層相疊

大扶梯一眼望不到盡頭

2分30秒才能坐完全程

輕軌或穿樓而過

或深入百米地下呼嘯疾行

又或貼著峭壁90度轉彎飛馳

黃桷灣立交

長江索道,已成有名的景點,高峰期要排隊數小時

輕軌上天入地,每天輸送著上百萬人次的忙碌客流

洪崖洞、大扶梯、穿樓的輕軌、盤旋的立交

都是人類融入自然、改造自然的景觀

表面上它們是超乎尋常的設計

是社交媒體上爆紅的打卡聖地

其內涵則是山、水、城三者之間的哲學關係

是整個重慶三千年來與山水共舞的見證

洪崖洞、摩天大樓、千廝門大橋、東水門大橋交織錯落

05

煙火參差家百萬

波濤上下浪三千

經年累月在險境中造城

歷史上一直被當做軍事堡壘

重慶的血液中早已被注入尚武基因

民風自不像成都那般怡然悠閒

更多了不屈不撓和果敢堅毅

白公館、渣滓洞的囚室裡,紅巖兒女拋頭顱灑熱血

重慶城市氣質的精髓還在於江湖氣

它源自江邊繁忙了千年的碼頭

碼頭為重慶聚斂財富

也收集人氣

過往的商人、遊客、船工、挑夫

三教九流匯聚於此

或許是為了在嚴苛環境下生存

於是碼頭上有了幫派

有了推杯換盞、割頭換頸的江湖義氣

這是重慶最初的文化氣脈

包含契約精神、忠義、勇武

也包含火爆、衝動、市井

樓梯上還有「山城棒棒軍」挑著扁擔的身影

作為重慶名片的火鍋

就是在碼頭邊發展起來的美食

花椒和辣椒構成底料的本味

豆瓣、丁香、草果、八角、茴香等

數十種香料也缺一不可

毛肚、黃喉、鴨腸、血旺

這些內臟和下水無人問津,價格低廉

它們被洗淨切片,涮進麻辣牛油

去除掉腥味,熟得也快

這對於碼頭上幹體力活的平頭百姓

既充飢解饞,還發汗祛溼

火鍋是重慶多元文化的代表,也是重慶人熱情和活力的象徵

碼頭包容、開放

奠定了近現代重慶的移民文化根基

清初,「湖廣填四川」浩浩蕩蕩

他們不僅是墾荒的勞力

帶來了不同的語言、習俗和生活方式

鄉籍的內聚力很大

移民們同鄉聚居,建起會館、宗祠

渝中區湖廣會館,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

異鄉人初遷巴蜀

「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

各種方言混雜流行於重慶各地

移民還帶了各自的食材和烹飪技法

湖廣人擅長紅燒

北方人熱衷爆炒

江南人難忘魚鮮

在重慶幻化出麻婆豆腐、宮保雞丁、水煮魚等菜餚

來自大江南北的移民就這樣

五方雜處、各異鄉音,融合歸一

水煮魚

第二次大規模移民潮發生在1940年代

幾乎全國的高校、學者都轉移到這座陪都

徹底改變了重慶尚武輕文的生態

進入文化最繁榮的時期

重慶美術館

當時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媒體

《新華日報》《新民報》《大公報》等都遷到重慶

1942年,重慶每月書籍出版量佔全國1/3

《新華日報》總館重慶舊址

同時,許多作家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而來

這裡相對穩定安全的環境成為文人們的避風港

曹禺在唐家沱碼頭的一艘江輪上

完成了四幕話劇《家》

郭沫若在沙坪垻創作了《屈原》《虎符》

老舍在北培區的小別墅寫下《四世同堂》

梁實秋在重慶寓居期間

買下房產取名「雅舍」

在這裡翻譯了《呼嘯山莊》和大量莎士比亞戲劇

並以小屋為名寫作風靡世界的《雅舍小品》

梁實秋的雅舍位於北碚區縉雲山下

抗戰勝利後

隨著文化機構、知識分子紛紛回遷

重慶的城市文化逐漸回歸市井江湖

在大眾文化日益繁盛的今天

這種接地氣的流派

在年輕一代中掀起熱潮

塗鴉組成了重慶現代市井的一部分,它充滿著街頭的想像力。嘻哈青年把這座城市稱為「重特蘭大」

GAI和Bridge,來自說唱廠牌GOSH

這裡的城市景觀太過魔幻

這裡的人物故事太過精彩

賦予電影人創作靈感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少年的你》在重慶取景拍攝

江湖氣瀰漫在街巷中從未消散

就像城中奔流的江水永不止息

每一個山城的清晨

風風火火的重慶人

低頭哈腰,吸溜一碗筋道的小面

再昂首闊步,躍進飛馳的輕軌

重慶的熱情不減

重慶的野心勃勃

原標題:《這就是重慶!》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巴山樣子·楊家院子」——黃金旅遊線上的重要驛站
    按照「發展全域旅遊,建設休閒四季」的總體思路,圍繞「巴山樣子·楊家院子」的基本定位,嵐皋縣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打造山水相融、田園風光、農家休閒的鄉村休閒景區,主要包含以巴山地區「四合院」為主的高端民宿,以農家菜餚小吃為主的巴山風味餐飲,以「九佬十八匠」為主的巴山地區農耕及民俗文化,以領略楊氏「忠義」家風家規與巴文化「忠勇剛烈」的傳統文化,以及巴山地區優質富硒農產品消費等
  • 相逢山水惠州 詩意綿延千年
    大洋浩瀚,羅浮巍巍,東江蜿蜒,西湖如鏡,而惠州山水之美,又並非這幾者簡單地相加。 行走惠州就是欣賞一軸長卷畫,山勢挺拔,碧水迴環,參天大樹掩映著蜿蜒小徑,山水間充滿了深不可測的神秘感,清代惠州賢太守程含章感嘆大自然造物之奇妙:凡此山川之雄麗,允宜人物之瑰奇。
  • 天府旅遊名縣創建|夢裡巴國,山水宣漢
    宣漢「迎接照進四川的第一縷陽光」宣漢,東漢和帝2 年(公元90 年)始置縣,其名寓宣揚漢王朝德威之意。春賞鮮花夏避暑,秋看彩林冬賞雪唯有飲者留其名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留下眷念帶走雲彩「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但是來到宣漢,你帶走的可不止一片雲彩哦。
  • 重慶大山深處有個「人間仙境「,山水風景美成水墨畫,你想去嗎
    每年來重慶玩的人很多,很多人被重慶的山城地形所吸引,想來看美麗的山城景觀,但是,你不知道的是,重慶的巫山縣,在這樣的三峽移民城市中,孕育出了個性豐富的地質地形,這裡有美麗的巫山,風景優美的三峽三峽,小三峽被譽為「巴山珍珠」,更有人說它是真正人間仙境,那麼接下來讓我們看到小三峽的風採!
  • 深切悼念當代著名山水畫家陳國勇先生
    陳國勇,男,號清瘦客,1948年生,重慶豐都人。陳國勇藝術成就:1980年,山水作品《巴山鬱秀》入選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獲二等獎。1986年―1996年,山水作品六次入選「中日書畫聯展」。1992年,分別在西安、廣州、巴基斯坦舉辦個人畫展。1993年山水作品《臥雲圖》入選「全國第二屆中國山水畫展」。
  • 著名山水畫家、西安美術學院教授陳國勇今日辭世
    2020年12月10日4時31分,中國著名山水畫畫家、美術教育家,西安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國勇先生突發心梗,在重慶新橋醫院搶救無效與世長辭,享年73歲。畫家陳國勇號清瘦客,1948年生,重慶豐都人。
  • 尋找成渝文旅新地標|巴山大峽谷:一場與清涼夏日的甜蜜邂逅
    它的名字,叫巴山大峽谷。霧鎖巴山位於四川省宣漢縣境內的巴山大峽谷,是國家4A級景區。由喀斯特巖溶地貌構成的山地峽谷自帶清涼的先天基因,這裡山勢奇特,河水清澈,溶洞成群,動物多而珍貴,植物豐富而罕見。山路不止十八彎夏日的巴山大峽谷,熙來攘往,來此避暑的遊客絡繹不絕。清涼已成為了它的代名詞,渡口風情小鎮的絢爛水舞秀、桃溪谷裡的潺潺流水、桑樹坪的巴山夜色、羅盤頂的一覽眾山小,都成為了人們流連和嚮往的聖地。在這裡,不僅有讓你大飽眼福的絕美景色,更有你期待的與清涼夏日的甜蜜邂逅。
  • 「山水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於重慶圓滿落幕,助力重慶山水城市建設...
    「山水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於重慶圓滿落幕,助力重慶山水城市建設(下) MYP邁柏 2019-11-22
  • 近者悅,遠者來!重慶如何創新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同時也展示了重慶文旅產業的嶄新姿態,為重慶及西部文旅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展會期間,60多位國際國內旅行商、媒體記者進行了「走進『巴山渝水』-穿越三千年歷史文化名城」主題考察,赴大足、萬盛、武隆、磁器口、融匯溫泉、巴渝民俗博物館等地採風,乘坐兩江遊輪觀賞重慶夜景,向世界展示巴山渝水的美好形象。
  • 與鯨鯊共舞與蟒蛇同眠 這個重慶妹兒有點酷!
    鄒昆珊與蟒蛇同籠共處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12月18日13時30分訊(記者 林楠 實習生 張靜)菲律賓的Oslob是觀鯨鯊聖地,2017年,鄒昆珊來到這裡潛水。「鯨鯊從我身邊遊過,真的不可思議,我被它的美吸引了。」
  • 脫貧攻堅 榜樣力量 | 北大博士到「巴山豬王」,他養的「扶貧豬...
    他散盡千萬家財,在通江的大山裡找到了純種青峪豬豬種,從建原種場起步,到創辦巴中第一家新三板上市企業,成為大家口中的「巴山豬王」。自2015年以來,依靠產業扶貧,張育賢的企業累計帶動2187戶貧困戶、11356名貧困人口高質量脫貧增收。2018年,他本人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
  • 四川巴山大峽谷五一大動作,看美景 、玩項目 、拍抖音還能贏大獎!
    四川巴山大峽谷在五一又有大動作,抖音活動正式開啟:# 來巴山dou峽谷 # 參與5.1 巴山大峽谷抖音全民挑戰賽,實力爆棚、愛旅遊的優秀抖友們,證明自己的機會來了!贏得大獎的機會到了!   2020年4月28日-5月30日,關注巴山大峽谷官方抖音帳號「四川巴山大峽谷風景區」(抖音號Bashandaxiagu),上傳抖音視頻作品並插入話題 # 五一來巴山dou峽谷 # @四川巴山大峽谷進行發布關於巴山大峽谷景點(如:桃溪谷、大象洞、羅盤頂、水舞秀/篝火晚會)拍攝的抖音視頻,即可參與挑戰賽。活動詳情關注微信公眾號:四川巴山大峽谷。
  • 《巴山劍場》5
    「巴山劍場在哪裡?」她莫名的問道。餘左池將傘抬得更高一些,露出臉面,「在巴山。」這似乎是很無聊很無趣的問話和回答,然而那些靜立在鏡湖畔的宗師們都很清楚這一句問答對於整個天下的意義。在這一劍斬蛟龍之前,巴山劍場默默無聞,但如此輕描淡寫破去雲水宮這一劍之後,巴山劍場註定名聞天下。「只是守,並不能勝。」
  • 重慶發布《重慶成語地圖》 黔驢技窮與重慶頗有淵源
    重慶日報訊 (記者郭曉靜)10月15日,市地理信息中心、重慶地理地圖書店聯合發布了《重慶成語地圖》,地圖梳理了10個與重慶相關的成語,以成語故事的形式來展示重慶的歷史和文化。  來看看哪些成語和重慶相關吧——  黔驢技窮:出自唐代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驢》,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但此處的黔並非單指貴州。
  • 脫貧攻堅 榜樣力量|北大博士到「巴山豬王」,他養的「扶貧豬」帶動...
    他散盡千萬家財,在通江的大山裡找到了純種青峪豬豬種,從建原種場起步,到創辦巴中第一家新三板上市企業,成為大家口中的「巴山豬王」。自2015年以來,依靠產業扶貧,張育賢的企業累計帶動2187戶貧困戶、11356名貧困人口高質量脫貧增收。2018年,他本人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
  • 老師教室內與學生共舞
    2018年3月27日,有網友爆出一段「外教在教室內與學生共舞」的視頻,一時引起熱議。(老師與同學共舞)據了解,視頻錄製於重慶合川一學校的一間教室裡,開始外語老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坐在下面聽課,但畫風突變。金髮碧眼的外語老師走下講臺,拉著一名穿著白大褂男同學的手,在狹窄的教室過道上跳起了舞,舞姿優美。
  • 重慶母城 美麗渝中
    如今的渝中,現代服務業引領區、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窗口區和「近者悅、遠者來」美好城市示範區建設同頻共振,正華麗升級、轉型蝶變。這裡,是重慶母城這裡,是重慶渝中山水如畫城市向上,是渝中奮進的底色。摩天大樓次第生長,層層疊疊。
  • 巴渝山水 重慶森林——重慶又新開一家有趣的酒店
    2020年12月30日,萬達酒店旗下重慶融創萬達錦華酒店今日於重慶融創文旅城盛大開業。酒店擁有446間清新優雅的客房和極富地域特色的觀景餐廳,是繼重慶融創萬達文華酒店、萬達嘉華酒店後,重慶融創文旅城中又一極具重慶自然特色的酒店。萬達錦華的入駐,進一步豐富了重慶融創文旅城賓客住宿組合,為賓客提供更加周到舒適的旅居服務體驗。  重慶融創萬達錦華酒店,由萬達酒店設計研究院傾力打造。
  • 西南最大的室內攀巖館--巴山虎趣味主題館營業高空體驗受青少年喜歡
    但由於場所限制,很多重慶市民並沒有機會親身接觸到攀巖,也因為缺乏好的攀巖場所,讓不少攀巖體驗者的興趣大打折扣。這讓人們更加期待,什麼時候重慶才有高大上的攀巖場所呢?重慶巴山虎攀巖俱樂部歷時3年醞釀,於今天正式開業,巖館位於重慶最繁華的步行街之一的南坪商業步行街億象城商場工貿段,佔地500平方米,輕軌交通、休閒購物、餐飲等配套一應俱全。場館設計巖壁總面積300平方米,十餘條攀爬賽道。
  • 巴山牧業:關聯交易公告
    巴山牧業:關聯交易公告 時間:2020年12月21日 17:15:41&nbsp中財網 原標題:巴山牧業:關聯交易公告一、關聯交易概述(一)關聯交易概述公司與巴中市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資公司-四川省巴山牧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山牧歌公司」)預計2020年12月下旬出欄一批生豬,因目前巴山牧歌公司成立時間不長,無生豬屠宰和加工能力及無豬肉產品的專業營銷隊伍,目前公司有完整的生豬屠宰、加工生產線和專業的營銷隊伍及銷售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