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史曉琪本報通訊員張東偉
推進河南五大國家戰略規劃和「四個河南」建設,必須以高素質勞動者和拔尖創新人才為基礎,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中原工學院近年來緊緊圍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需求、新變化,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提高教育競爭力和貢獻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走出了一條創新人才培養、科技專家團隊建設、智慧財產權研究保護的個性化發展之路。
一批學子在國內外頂級賽事中屢屢獲獎,多名教授學者在國際國內專業領域大名鼎鼎,我省第一家智慧財產權學院在該校揭牌……中原工學院以迎接省第十次黨代會召開為動力,以學校第三次黨代會確定的建設省內一流特色骨幹大學為目標,乘勢而上。
從大獎不斷看人才培養
3月21日,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秋季賽的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辦,中原工學院學生張怡婧、王浩然拍攝的微電影《我心中的美麗中國》,在全國高校9萬件作品中獲得最高獎——唯一一件全場大獎,這在河南高校中尚屬首例。
縫衣服時,拿著線卷總也找不到線的開頭,中原工學院學生馬帥解決了很多人的這一煩惱。去年,他憑藉創意作品《LookingForThread》從61個國家的4680個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在國際設計界素有「奧斯卡」之稱的德國「紅點設計獎」。「我們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從入學起,就被老師再三告知要認真觀察生活,發現問題並想辦法解決。我已經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馬帥如是發表獲獎感言。
近五年,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數學建模競賽、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國家級賽事中,該校學子共獲得國家級獎項234項。
大獎頻出,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上屢有突破,究竟有何妙招?中原工學院院長俞海洛說,學校立足河南高水平特色骨幹高校的定位,一方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另一方面通過鼓勵學生參加比賽,讓教師有平臺去引導學生。在本科教學工作中,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重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實施卓越計劃,先後遴選11個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以培養未來卓越工程師、卓越法律人才和會計師為目標,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新機制;科學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學習、實驗、公司實習和產業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動手能力;注重實踐教學的地位和作用,「教師講」和「學生練」交替進行;建立完善的學科競賽體制和校級學科競賽項目立項申報制度,對立項的學科競賽給予經費支持,對獲獎學生和指導教師給予物質獎勵;完善創新創業項目驅動機制,鼓勵大學生在校期間開展各類創新創業項目,目前已有8家大學生註冊成立的公司入駐該校科技園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另有12個學生的創新項目入駐中工創客空間。
從名師頻出看科技創新
中原工學院不斷強化主動服務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人民群眾重大關切的「三重」意識,不僅促進了自身發展,還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中工教授團隊」已成品牌。
2012年2月14日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中原工學院與相關單位聯合申報的「觸媒法合成高品級金剛石關鍵設備與成套工藝技術開發」項目,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這是全行業25年來第一次獲此獎項。中原工學院材料與化工學院名譽院長、特聘教授王秦生是該項目主要完成人。該項目結束了數十年來高品級金剛石依賴進口的歷史,使我國高品級金剛石製造技術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2015年1月,中原工學院「高效能棉紡精梳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3年,在任家智教授的主持之下,中原工學院與鄭州昊昌精梳機械有限公司攜手,成為校企合作、協同創新、產學研相結合的典範。與此同時,一個以培養科技人才為導向、以解決精梳實際技術難題為目標的科研人才培養團隊也在悄然組建。這個團隊後來逐步成長為中原工學院精梳技術創新實驗室,該實驗室被授予「全國成套精梳技術研發中心」稱號。在任家智的帶領下,具有生產速度快、高效節能效果的HC500型精梳機、HC600型精梳機及HC181D型條並卷聯合機相繼問世,大大提高了我國高端紡織設備的自主創新能力及國內外市場的佔有率,為我國紡織產業升級提供了高端裝備保障。
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展會上亮相的國內首臺超低溫熱泵型純電動汽車空調系統,引起了國內新能源汽車製造廠家和汽車空調生產廠家的廣泛關注。它是由中原工學院能源與環境學院和中科院、河南貝迪製冷集團聯合研究開發的,中原工學院能源與環境學院院長周光輝是這個項目的主持人。
這些優秀教授和團隊的湧現,正是學校「人才強校戰略」的成果。一批在國內外具有一流研究水平、取得突出學術成就的專家學者被聘為中原工學院特聘教授,他們的加入,加強了學校的科學研究與創新力量。
中原工學院黨委書記崔世忠說,按照「優勢突出、特色鮮明、新興交叉、社會急需」原則,以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中原工學院逐步形成了符合社會需要,有利於專業建設的專業結構布局。同時,實施人才強校戰略,通過高層次人才隊伍的建設,吸引和培養一批學術大師和學術骨幹,建立起以學術為紐帶,立足於科學前沿,開展科學研究的創新團隊。中原工學院將致力於打造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創新功能於一體的創新平臺,為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我省智慧財產權領域的新高地
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研究制訂了《河南省智慧財產權強省建設試點省實施方案》,為我省智慧財產權創新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也為中原工學院智慧財產權學院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前不久,「河南省高校智慧財產權綜合能力提升研討培訓班」在中原工學院舉辦。此次研討培訓班旨在啟動河南省高校智慧財產權綜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切實提高高校科技創新水平,為河南實施「五大國家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成為河南智慧財產權領域新高地,中原工學院留下了一串踏實的足跡:2008年參與制定《河南省智慧財產權戰略綱要》,2011年主持制定《河南省智慧財產權發展「十二五」規劃》,2012年主持研究《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支持中原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2013年主持研究《河南省重大經濟科技活動智慧財產權審議辦法》。
在全國法學專業林立的大背景下,中原工學院獨闢蹊徑,把法學與工科優勢有機結合,凸顯智慧財產權特色。2013年,該校榮獲全省高校唯一的全國智慧財產權人才工作先進單位。
2014年9月20日,我省首家智慧財產權學院在中原工學院揭牌。這是我省高校成立的首家智慧財產權學院,標誌著我省在智慧財產權領域複合型智慧財產權法律和管理人才培養方面有了新平臺。
近五年,中原工學院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先後建成河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培育基地、河南省智慧財產權培訓基地、產業集聚區與智慧財產權經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共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知識產權局課題40餘項,步入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