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月表模擬實驗室」:看嫦娥五號如何帶「土特產」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解說】經過二十多天的等待,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完成月球自動採樣後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嫦娥五號於11月24日4點30分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而今,它終於「挖土」成功,攜帶珍貴的月壤順利返回。在這次探月工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月表採樣裝置,是由一個來自香港的科學家團隊研發的。17號當天,中新社記者來到香港理工大學,探訪首度公開的「月表模擬實驗室」。

  【同期】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教授 容啟亮

  月球的天空,是黑色的,全黑的。只有太陽的光射下來,就有一個很強烈的光影,就是說向著太陽的地方,它就會反光得很厲害,沒有太陽的地方,就完全是黑的。所以我們也都要模擬(這種情況),就是說現在這種姿態,太陽這樣照下來,究竟我們這個自動導航的相機,究竟可以看到些什麼東西呢?它受不受太陽(光照)不同角度的影響呢?

  【解說】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容啟亮是月表採樣裝置研發項目團隊的負責人。他介紹說,月表的光照環境與地球不同,為此,實驗室配備了高強度的日照燈,用於模擬太陽不同的照射強度和角度,進行光照實驗,以便於採樣器在月表環境下的視像校正。

  【解說】容啟亮說,由於月表的重力只有地球的約六分之一,所以實驗室還設置鋼纜垂吊機械臂,通過精密的數據計算和拉力調控,模擬出與月表相近的重力環境。

  【同期】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教授 容啟亮

  如果你在這個地球的環境之下工作,它(機械臂)彎下來的(幅度)就太大了,所以就變成我們有一個月球重力的模擬器,來模擬月球的地心引力,吊住它(機械臂),這個設計裡面的阻力很小,這樣你才可以模擬到月球的重力的。

  【解說】除了光照、重力等因素,月表的地形地貌、採樣器的著陸姿態對於採樣的順利進行也至關重要。

  【同期】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教授 容啟亮

  你著陸的時候,你不知道它究竟往哪邊傾斜,因為月球地表不是說我鋪平地表給你著陸的,它的地表會有坑坑窪窪,所以你著陸的時候,它會傾斜的。所以我們要模擬這種傾斜的情況,這樣就會使我們的採樣器提罐、放樣,以及放罐的情況,是不是可以照顧到不同角度的傾斜。

  【解說】容啟亮介紹,考慮到月壤的形態、質地等因素的不確定性,研究團隊在採樣儀器的細節和功能層面也有特殊設計。

  【同期】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教授 容啟亮

  它(採樣器)會很大力地這樣打、琢,將多餘的(採樣)琢掉。你看到它最後這樣「邦邦」兩下,實際如果我們真的遇到石頭,它就會這樣來琢。這樣就會保證你拿的這些樣本不會太大,如果你拿了一大塊樣本放上去,把罐口堵塞了就失敗了。

  【解說】隨著嫦娥五號的順利回家,容啟亮和他的團隊也將繼續投入新一輪的研發當中,他透露,未來這套採樣裝置還將應用於嫦娥六號探月任務,將繼續為探月工程助力。

  記者 範思憶 香港報導

責任編輯:【劉羨】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月球「取貨」 「土特產」如何帶回?
    央視網消息:按照計劃,嫦娥五號這個「星際快遞員」將在月球表面取「土特產」,隨後帶著2公斤重的月球「包裹」回地球。這項工作具體怎麼進行呢?一起來了解一下。精準平穩 抓住唯一機會成功來到月球要想從月球取回包裹,第一個難點就是來到月球,這一路不簡單,在經歷了為期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12月1日10點57分,從距離月面約15公裡的地方開始主動減速,此後經過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最後2米多的自由下落,11
  •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回家
    歷經約23天、11個飛行階段後,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圖為12月17日凌晨,工作人員在搬運嫦娥五號返回器。
  • 嫦娥五號帶回的「土特產」怎麼用?
    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下午3時,國新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
  • 嫦娥五號採回的「土特產」,可以用來研究些什麼?
    △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區現場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國家航天局)嫦娥五號設計了兩種「挖土」方式:鑽取:通過鑽具鑽入月表下2米深,採集0.5公斤月球地下樣品表取:通過機械臂鏟取1.5公斤月球表面樣品最終,兩種方式的採樣工作都非常順利
  • 嫦娥回家,土特產怎麼處理
    本文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帶著月球「土特產」,遠遊的「孩子」回了家。歷經約23天、11個飛行階段後,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這標誌著我國已具備地月往返的能力,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
  • 嫦娥回家,土特產怎麼處理?
    歷經約23天、11個飛行階段後,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這標誌著我國已具備地月往返的能力,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此外,高速進入大氣層時將摩擦產生劇烈高溫,急劇增加的熱量也成為嫦娥五號回家路上的「攔路虎」。 如何減速?這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土特產」
    ▲凌晨回家,一分鐘看完嫦娥五號23天月球「帶土」全過程(視頻:張博令、蔣彤)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國務委員王勇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宣讀了習近平的賀電。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
  • 收「土特產」?第一個迎接嫦娥五號回家的竟是它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帶著月球「土特產」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第一個收「嫦娥」「土特產」的,居然是一隻小動物……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後,一隻小動物從返回器旁邊經過,可愛的模樣引發網友熱議:「畫面太溫馨,嫦娥五號一回家就有小動物來看她啦。」「小動物肯定是在睡覺的時候被落地的嫦娥吵醒啦,然後出門去看個究竟,是誰打攪了本寶寶睡覺。」「是玉兔嗎?」「玉兔來了,吳剛還會遠嗎?」
  • 嫦娥五號帶回來的「土特產」有啥用?怎麼研究?
    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土特產」催熱概念股
    除在航空史上實現裡程碑式的進步外,帶回月球「土特產」的嫦娥五號也將進一步揭開太空奧秘。12月17日凌晨,出徵三周有餘的嫦娥五號「胖五」完成了我國首次月球採樣之旅。在最後一棒,嫦娥五號返回器通過「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方案兩次進入大氣層,成功穿越了大氣層,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
  • 嫦娥要回家了!回家之後,「土特產」放哪裡?
    北京時間12月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 △分離後軌返組合體軌道模擬圖 早前,北京時間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土特產」,歡迎回家!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
  • 嫦娥歸來,帶回了月球「土特產」
    據新華社電(記者胡喆、彭韻佳)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圓滿完成月球「挖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旋即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紛紛歡呼、擁抱,互致祝賀。 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挖土」的背後:香港理工大學團隊十年逾千次測試
    中新社香港12月17日電 題:嫦娥五號「挖土」的背後:香港理工大學團隊十年逾千次測試中新社記者 王嘉程17日凌晨,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土特產」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助力完成「挖土」工作的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容啟亮及其團隊,當日向媒體揭秘「表取採樣執行裝置」研究實驗室。「逾千次測試帶來信心,十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容啟亮說。嫦娥五號由軌道器、上升器、著陸器及返回器四部分組成。理大科研團隊研發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搭載於著陸器上。在月球表面採樣工作完成後,機械臂會通過視像導航系統將樣本容器提起幷放入上升器內。
  • 嫦娥帶「土特產」回娘家
    「嫦娥」回家,「土特產」送達!】為題報導了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圓滿收官: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從千年前李商隱《嫦娥》中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到大詩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何事長向別時圓」,天上的那輪或圓或缺或隱或現的月亮,就成了人們千裡共嬋娟的無限遐思。
  • 嫦娥五號帶著月球「土特產」回家啦!
    嫦娥五號帶著月球「土特產」回家啦!嫦娥五號帶回月球禮物歷盡千辛萬苦,糧食迎來豐收瑞典要「趕走」現金,這真的好嗎?太極拳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次,大家共同努力,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才取得圓滿成功。正如習爺爺所說,中國航天人的卓越功勳,祖國和人民將永遠銘記!△嫦娥五號月球樣品開艙現場課堂建議學一學。月壤的黏( nián)附力很強,常常會溜進探月設備裡。這些顆粒雖然極其細小,卻像刀一樣銳利。試一試。
  • 「嫦娥五號」新成就達成,月球「土特產」成功送達
    零下20攝氏度的寒冷,也阻擋不了「嫦娥五號」歸家的腳步,17日凌晨,一位離家多日的「天外來客」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的土地上,它攜帶著來自月球的「土特產」,滿載而歸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新成就達成「嫦娥五號」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它的一舉一動都讓人牽掛。同時,這次「嫦娥五號」成功從 月球上帶回珍貴的巖石和土壤樣本,也讓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完成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
  • 嫦娥五號返回了,它身上有哪些你家鄉的「土特產」?香港:我先說
    在經過近23天的太空旅行之後,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艙攜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這代表著我國此次探月採樣任務圓滿成功。在大家在對它回家路上高潮的「打水漂」技術讚嘆不已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在嫦娥五號身上,有哪些來自你所在省的貢獻呢?
  • 嫦娥五號歸來!月球「土特產」帶回來了!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
  •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正式在國家天文臺「安家」
    12月19日,國家天文臺迎來一位貴客,由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的月球樣品歷經近20天的星際跋涉來到北京,最終在國家天文臺安家落戶!今天,在國家天文臺舉行的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接收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將國家航天局移交的月球樣品正式交給國家天文臺,並向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頒發了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責任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