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經過二十多天的等待,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完成月球自動採樣後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嫦娥五號於11月24日4點30分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而今,它終於「挖土」成功,攜帶珍貴的月壤順利返回。在這次探月工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月表採樣裝置,是由一個來自香港的科學家團隊研發的。17號當天,中新社記者來到香港理工大學,探訪首度公開的「月表模擬實驗室」。
【同期】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教授 容啟亮
月球的天空,是黑色的,全黑的。只有太陽的光射下來,就有一個很強烈的光影,就是說向著太陽的地方,它就會反光得很厲害,沒有太陽的地方,就完全是黑的。所以我們也都要模擬(這種情況),就是說現在這種姿態,太陽這樣照下來,究竟我們這個自動導航的相機,究竟可以看到些什麼東西呢?它受不受太陽(光照)不同角度的影響呢?
【解說】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容啟亮是月表採樣裝置研發項目團隊的負責人。他介紹說,月表的光照環境與地球不同,為此,實驗室配備了高強度的日照燈,用於模擬太陽不同的照射強度和角度,進行光照實驗,以便於採樣器在月表環境下的視像校正。
【解說】容啟亮說,由於月表的重力只有地球的約六分之一,所以實驗室還設置鋼纜垂吊機械臂,通過精密的數據計算和拉力調控,模擬出與月表相近的重力環境。
【同期】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教授 容啟亮
如果你在這個地球的環境之下工作,它(機械臂)彎下來的(幅度)就太大了,所以就變成我們有一個月球重力的模擬器,來模擬月球的地心引力,吊住它(機械臂),這個設計裡面的阻力很小,這樣你才可以模擬到月球的重力的。
【解說】除了光照、重力等因素,月表的地形地貌、採樣器的著陸姿態對於採樣的順利進行也至關重要。
【同期】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教授 容啟亮
你著陸的時候,你不知道它究竟往哪邊傾斜,因為月球地表不是說我鋪平地表給你著陸的,它的地表會有坑坑窪窪,所以你著陸的時候,它會傾斜的。所以我們要模擬這種傾斜的情況,這樣就會使我們的採樣器提罐、放樣,以及放罐的情況,是不是可以照顧到不同角度的傾斜。
【解說】容啟亮介紹,考慮到月壤的形態、質地等因素的不確定性,研究團隊在採樣儀器的細節和功能層面也有特殊設計。
【同期】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教授 容啟亮
它(採樣器)會很大力地這樣打、琢,將多餘的(採樣)琢掉。你看到它最後這樣「邦邦」兩下,實際如果我們真的遇到石頭,它就會這樣來琢。這樣就會保證你拿的這些樣本不會太大,如果你拿了一大塊樣本放上去,把罐口堵塞了就失敗了。
【解說】隨著嫦娥五號的順利回家,容啟亮和他的團隊也將繼續投入新一輪的研發當中,他透露,未來這套採樣裝置還將應用於嫦娥六號探月任務,將繼續為探月工程助力。
記者 範思憶 香港報導
責任編輯:【劉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