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離高考還有
151DAY
不久前,智聯招聘發布《2020秋季大學生就業報告》
對參與2020年秋季校園招聘的
大學生與企業分別進行了調研
結合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進行綜合統計分析
目錄
一、2020屆畢業生首份工作起薪
二、校招可面向2020屆
三、應屆生求職與企業招聘的供需結構
四、疫情後就業的變化
一、2020屆畢業生首份工作起薪
根據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2020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平均起薪為5290元/月,且薪資與學歷高低成正比。具體來看,碩士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首份工作平均起薪高於整體水平2000元以上,形成顯著差距;本科與大專學歷則分別為5102元/月與4562元/月。學歷雖然已不再是人才價值判斷的唯一標準,但高學歷人才進入職場後也擁有更高起點。
二、校招可面向2020屆
1
校招可面向2020屆
在招聘面向的畢業生身份上,一半以上的企業同時接受2020與2021屆畢業生;26.2%受訪企業表示崗位僅對2020屆畢業生開放,19.7%受訪企業僅針對2021屆畢業生進行招聘。
同學們不要錯過校招,校招企業都是比較靠譜的,可以去了解一下情況。非應屆生也可以去感受一下。
2
兩屆期望月薪對比
2021屆畢業生的薪資預期較2020屆更高。2020屆畢業生期望薪資集中在4000元-6000元區間內,達到53.9%,這一比例在2021屆中為35.4%;而薪資預期超過6000元的2021屆畢業生共達到36.8%,普遍高於2020屆。經歷求職窗口期後,2020屆畢業生更具有現實主義精神,普遍接受了理想與實際的落差,而2021屆相對從容,仍然對高薪懷有期待。
三、應屆生求職與企業招聘的供需結構
1
大學生期望就業企業性質
民營企業以數量大、行業分布廣的特點,仍是招聘第一主力軍,佔據68.9%;而國有企業因制度優勢與實力,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員流動的穩定性,在招聘市場中佔比24.6%。
然而,畢業生的就業期望與市場現狀存在偏差。經歷疫情後,大學生們也期待僱主提供遮風避雨的「保護傘」。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好的國有企業受到35.2%畢業生的偏愛。
2
企業偏好畢業生學校類型
調研顯示,37.7%的企業將今年秋招門檻定在普通本科院校及以上,表示希望招聘畢業於雙一流/985/211院校與專科院校及以上畢業生的佔比均為23%。而本次參與求職的畢業生中,近9成來自普通本科與專科院校,雙一流/985/211院校僅佔6.4%,形成了雙一流/985/211院校畢業生供不應求的局面。
3
企業偏好畢業生專業
專業方面,招聘經管類專業人才需求最高,達42.6%,隨後是工學(37.7%)與理學(36.1%)。如今,企業的技術研發與商業運營已成為剛需,且需求不斷攀升,為經管、理工類專業畢業生帶來較為寬裕的求職環境。
四、疫情後就業的變化
1
企業看重的人才素質
後疫情時代,僱主傾向於尋找心智成熟的人才共同成長。具體來看,企業最為看重的通用素質為責任心(55.7%)和抗壓能力(45.9%);對人際溝通、邏輯思維、語言表達等素質的重視程度緊隨其後,佔比均超過3成。
2
畢業生擇業觀變化
準職場人們的擇業觀念也越發務實。經歷疫情後,55.7%的畢業生表示注重企業的福利待遇,54.3%傾向於選擇具備人性化制度與文化的僱主,還有46.3%嚮往抗風險能力強的大企業。
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網絡,碩學匯尊重版權,如有侵權問題,請及時與管理員聯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