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全中超的球隊都在關注本賽季的足協杯以及亞冠賽事的時候,由於天津泰達一不小心闖入了足協杯半決賽,加之此前泰達還專門找到中國足協,想溝通中性名字繼續使用泰達等事宜,使得近幾日這支俱樂部持續性的曝光在球迷面前。
名記爆料的內容令人很是擔憂
而12月4日這一天,知名體育媒體人李平康在社交平臺上發表了一段令人多少很是擔憂的話語,他說道:天津泰達最近的確在考慮換一種活法,從泰達控股本身來說還是希望在保留俱樂部管理權的前提下通過有關方面的幫助得到有實力的企業在經濟上的支持,然而在目前的環境下想找到這樣的「錢包」並不容易。與此同時,俱樂部也存在著易主的可能,甚至上個月就已經有企業動了心思,只不過截止目前還沒有實質行動。 對於天津球迷來說,有一點還是可以放心的,就是即便俱樂部沒有找到心儀的「錢包」,也沒有新的東家接手,泰達控股也不會放任俱樂部成為下一個「天海」。
泰達不會成為下一個天海
外界傳出泰達遇到財務危機,乃至於欠薪的傳聞,時不時地在社交平臺上就會被球迷爆料出來。但是截至目前,沒有任何證據或權威媒體對此事進行過報導。只不過,從「無風不起浪」的角度來審視,作為球迷來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看中超這麼多年,凡是不利的傳聞,大多數都是真的。而從李平康的話中我們也能看出,泰達確實已經有了撤退的想法。按照李平康的邏輯來看,泰達目前正在嘗試尋找新的贊助商,來為球隊注入一批資金。甚至於,他們也想嘗試尋找新的下家來接盤。總而言之,泰達好像不想玩了。
在我看來,我認為泰達不可能成為下一個天海。之所以這麼說,泰達在天津玩了這麼多年足球,如果說突然不玩了,也肯定會給天津球迷一個交代。而天津市作為亞洲杯和世俱杯雙料舉辦城市,天津天海的事情已經讓城市的榮譽多少受了一點影響,假如天津泰達再步了後塵,那丟人可丟大發了。所以,無論從城市情懷,還是從球迷情感,包括政府意志,都不允許這麼幹,也絕對不可以發生這樣的事情。更何況,天津泰達還是國企,是一支近幾十年以來在足球領域投入達100億以上的大企業。
就天津市的大企業而言,確實也不少。但想找到一個大企業全心全意來玩足球,想必比較困難。像在天津發家的融創集團有這個實力,但人家對足球壓根就不趕興趣。更何況,中國足協剛剛要求俱樂部起「中性名」,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斷了俱樂部的一項財路。所以,泰達想尋求下家的可能性,確實太小了,所有的一切,也只能自己的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