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時期的建築特色,以及與之相關的磚瓦文化

2020-12-18 大白讀史

《禮記·禮運》載:「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最初人們常以天然的窟窖或簡單累柴木以成圈巢作為居住之用,這樣的寢宿方法一則是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二則是生產力和基礎手工業的落後所造成的。

隨著原始生產制度被逐漸出現的封建手工業所改變,社會的各部門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特別是制陶工藝的不斷改進和革新,以陶土為基本的建築材料出現使得先秦社會出現了更為專業的建築方法和建築材料,新的建築也隨之出現。東周列國紛爭,各國都普遍進行了變法與改革,社會生產力大為提高。西周時期等級觀念不斷被僭越,專門管理建築的官職也隨之出現,這都是加快社會建築發展的關鍵,對秦漢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鹹陽宮

一、東周時期的建築發展

東周是一個社會動亂時代,各諸侯國為了取得霸主地位也不斷的發展自己本封地內的文化和手工業技術,相較於以前,諸侯王和貴族們更注重自己的居所建築,這也使得士大夫階層紛紛法效。東周時期龐大的宮殿建築從單體獨立變成集群發展,據文獻記載各諸侯國競相建造高臺宮室,正所謂「高宮室,美臺榭」。

對於建築來說堅固是最為重要的,東周戰國時代文化的發展也讓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原始的自然崇拜也不斷的上升為信仰之中,在進行建築的過程中這方面的需求不斷的加劇和提升,這兩方面被從制陶工藝中轉化而來的磚瓦結構完美的融合,大量出現的青瓦、板瓦開始隨著度量衡規格和樣式等級的管理。手工業的不斷發展讓半圓的瓦當也開始出現全圓和更精美的花紋,功能性磚瓦的出現更是讓大型建築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發展。

齊國瓦當

這一時期出現了更多的功能性的磚瓦結構部件,板瓦、筒瓦在整個建築中起到堅固的作用,另外在半圓形的瓦當上,出現了新的裝飾紋理,龍紋、隼鳥以及更加繁複的花紋成為瓦當上的新作。戰國後期專門製成的欄杆磚、排水磚,欄杆磚的燒制更加的複雜,而且把美觀和堅固應用於一身。為了建築可以更加的高大恢弘,單體的建築規模也變得更大,空心磚也在這個時期開始進行燒制,可以說戰國時期的技術是奠定磚瓦部件在秦漢時期走向鼎盛並影響後世的關鍵。

二、東周時期磚瓦製造的創新

這一時代的磚瓦製作工藝升級主要在兩方面:

首先,脫胎於陶器的製作工藝,並不斷地進行專業革新。在傳統的制陶生產中逐漸摸索出了專門磚石燒制的工序和技藝,並出現了陶土磚和瓷土磚。兩種瓦磚的使用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這些特性取決於它們在製作中的燒制特效,陶土磚是以天然優質黏土、陶土為主要原材料,石英、長石等為骨料,在800度左右的高溫環境下,高溫燒制,它具有很好的吸水效果同時在-45°左右高寒情況下不會出現凍裂,所以它非常適合作為城郭和建築的外牆以及地面磚的形式出現。

戰國磚窖示意圖

而瓷土磚所需要的燒制溫度更高,與瓷器相同在高溫之中也會出現釉變和瓷化,這樣的瓦磚會擁有更明亮的表面,同時燒制出的紋理不宜變形,與陶器相比它的吸水效果不強,所以更多的可以應用到建築的裝飾部件以及排水系統中。技術工藝的不斷創新,讓秦漢時期的磚瓦裝飾和功能性更加的完善,才能不斷的出現更大更精美的建築群和單體結構。

其次,處於建築的基本要求,人們從開洞類巢住所只能滿足基本的停憩,逐漸出現對堅固、美觀、抗災、衛生、持久等多方面的更多需求,磚瓦我們經常把兩項部件結合在一起稱呼,但是磚與瓦在建築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時間卻不相同。瓦是建築功能中出現較早的一個部件,在很多發掘中可以看出,瓦在一些等級高的建築中取代了茅草作為屋頂出現,這樣不僅僅是可以起到基本的防腐穩定建築的需求,也起到了一定的美觀效果。

戰國時期鋪地磚

而磚的出現相對較晚於瓦,磚對於建築來說承重和堅固的效果泥牆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所以出現之時多以鋪地,附著於牆壁為主。隨著單體建築的不斷增高、牆體的次序減薄、根據禮制典籍等級中窗門的規定,對建築的外牆要求越來越高,磚開始替代泥木質牆體成為主要的建築材料。

三、東周時期瓦當圖案的藝術分類

東周圓形瓦當的出現讓裝飾變得更具變化紋理疏朗豐富,同時也出現很多模印花紋圖案,模印使瓦當製造的效率大為提高,這是瓦當藝術發展的技術基礎。東周列國的瓦當圖案雖然形態不同、異彩紛呈,但大體可歸納為三種類型:一是動物紋,二是植物紋, 三是圖案紋。

佔比例最大的是動物紋,動物紋瓦當的種類有饕餮紋 、獸面紋、鹿紋、虎紋、豹紋、獾紋、獸紋 、蛇紋 、蛙紋、蜥蜴紋、魚紋、鳳紋、鶴紋、雁紋、蟾蜍紋等。這反映了當世的動物崇拜,在這一時期,動物既是人類的生活資料(肉食來源),又是人們的生產資料(勞動工具),與人類的關係最為密切,人對動物的觀察也最為仔細。

秦文化的鹿紋瓦當

東周瓦當上的動物紋一般均為側面或俯視的圖案,用抽象的藝術造型集中表現該種動物最顯著的特徵。如秦文化的鹿紋瓦當,秦人愛鹿、秦地多鹿,今天常用的成語「指鹿為馬」、「逐鹿中原」皆來源於秦文化中的「鹿」。陝西寶雞雍城遺址出土許多鹿紋瓦當,鹿紋圖案都有著發達誇張的雙角,長度幾及身軀之半。奔跑者氣宇軒昂,頭高高昂起,脖脛長而有力,前後肢細瘦修長作奔馳狀,是其機靈善跑的寫照。比較有特色的是戰國晚期秦國出現了怪獸圖案瓦當,這些靈異神獸的形象不斷得到完善,在西漢產生了「四神獸紋」瓦當。

植物紋瓦當的含義與動物紋相似,也是世人對植物的崇拜。主要流行於齊國,山東臨淄齊國故城遺址出土大量的的齊瓦當,齊文化瓦當樹木紋一直是其母題,左右兩側有雙獸紋、箭頭、乳丁、捲雲、三角等紋飾。對樹木的刻畫,採用誇張、變形、概括的藝術手法,使樹木紋造型更加凝練,結構更加疏簡,突顯出一種濃厚的裝飾美感。

齊國樹木紋瓦當

而圖案瓦當則以燕國為代表,燕文化承襲傳統西周文化而來,周初封燕之後的燕文化,既不是周文化的簡單傳播,也不是商文化的直接嬗遞,而是當時社會統治集團在兼併過程中,尊重當地文化並相互交融從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文化——姬燕文化,所以燕文化瓦當仍然盛行一些西周青銅器上的饕餮紋、變形夔紋。

值得注意的是,燕國圖案瓦當的造型分割和比例搭配設計逐漸影響到其他國家,尤其是戰國晚期至秦代產生、流行的幾何對稱雲紋、文字瓦當皆深受其影響。今已確認秦代文字瓦當有蘄年宮當、羽陽千歲等,當面有界格分割,且文字並非正常寫法,一般做環形、拉長狀,均勻不滿當面,既可以釋讀為文字,也可以作為一種抽象的、優美的圖案來觀賞,後來西漢承襲這種文字瓦當的布局紋樣,又將文字瓦當推向頂峰,開創了另一個瓦當紋樣藝術的高峰。

燕國饕餮紋瓦當

四、結語

東周時期是中國的大混亂、大分裂、大交融時代,在這一時期百家爭鳴,生產力迅速發展,新的建築形式不斷出現,磚瓦製造業蓬勃發展,為後世「秦磚漢瓦」的繁榮打下了技術基礎。東周的瓦當藝術大體可分為三類:動物紋、植物紋、圖案紋飾,動物紋以秦文化瓦當為代表,植物紋以齊文化為代表,圖案文則以燕文化為代表。

磚瓦是人們生產技術發展的結晶,也是人們對藝術和實用追求的產物,兼具美觀和建築價值的磚瓦結構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一部分,它們的出現和使用讓榫卯結構,以及不斷深化的封建禮制等級規定得到更深遠的發展和傳承。

相關焦點

  • 四川最具特色的古鎮,始建於三國時期,長城建築展現特色文化魅力
    四川最具特色的古鎮,始建於三國時期,長城建築展現特色文化魅力四川作為我國的旅遊大省,擁有眾多旅遊資源,建造於三國時期的洛帶古鎮就是其中之一,這裡風景優美,文化底蘊深厚,對於三國文化感興趣的小夥伴,洛帶古鎮是你不能錯過的景區
  • 史前到歷史時期的城防建築與城防功能的變遷
    此外良渚古城位於山坡臺地上,或為人工壘砌的高臺上,再配合壘土而成的城牆,構成了良渚文化的城防。到了龍山時代晚期,在長江和黃河流域新出現了一批城址,這些城樓的共同特點都是修建有高大的城牆,有的甚至還出現了早期的類似角樓一類的建築用以窺伺敵情。
  • 成都有座三國時期古鎮,以客家文化為特色,長城建築令人大開眼界
    建造於三國時期的洛帶古鎮,是我們這次的旅行目的地。話說這洛帶古鎮,建於三國時期,想必有著許多的歷史文化典故。既然到此,讓這一行人來開開眼界吧!因為這裡有著特有的客家文化,所以在洛帶古鎮中的一大特色就是客家文化的展現。歷史悠久的洛帶古鎮,在景點的打造上也是跟隨著客家文化主流。洛帶古鎮的四方塔是一個旅行的開始,人人都會選擇在清晨的時候前來。
  • 華麗轉身,廢棄磚瓦廠變廢為寶
    今天這些磚窯已經失去了它的原本功能,但被保留下來的老建築變身商鋪,依然發揮著功能,並且獨具魅力。這種就地取材的改建和完善,不僅建造成本可控,最重要的是保留了最原始最基本的本土風情和本土文化。2015年10月,政府主導的錦溪祝甸村古磚窯文化項目開工。項目包括小型磚窯博物館、磚瓦生產實景演示和基本配套生活服務區,分一期磚窯主體改造和二期民宿酒店兩部分。磚窯博物館,用以紀念和傳承祝家甸村燒磚的歷史。配套還有輕餐飲區和小型主題課堂,以及磚文化展示區、大型會議區等。
  • 山東濟寧邾國故城,中國保存完整的東周時期都城
    邾國故城內金水河斜穿而過,其水發源於嶧山之陽,出城後向西南流,至大故縣村匯入白馬河的支流石牆河。邾國故城城內地勢起伏不平,溝壑縱橫。文物工作者曾在故城內進行文物調查、考古發掘以及當地村民進行工農業生產中陸續出土和發現了一批獨具特色的文物,數量達400餘件。時代從春秋至漢代,種類包括銅禮器、銅兵器、陶器、鐵器、印璽等。 其中陶文多達3000多件,它們有的刻於盆、罐口沿和肩外側,有的刻於豆柄中部和器座上。邾國故城是保存較好的東周古城之一,其建築形式具有戰略防禦的特點,為研究東周建築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 渠縣城壩發現東周墓葬 可能是巴王王族之墓
    記者從會上獲悉,在對巴文化遺址渠縣城壩的最近考古中,發現了東周時期的較高等級墓葬。從目前出土的文物來看,可能是古代巴國其中一支的王族墓葬。據介紹,此次發現的東周墓葬中,包括了一個長達7米的船棺葬,墓主身旁放置了青銅劍、印章、浴缶等隨葬品,它們造型精美,等級較高,與1980年代在城壩一帶從盜墓賊收中收繳的一批高等級文物十分接近。
  • 明清建築特色_2020年明清建築特色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明清建築特色專題為您提供明清建築特色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明清建築特色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客家圍龍屋   客家圍龍屋是客家民居經典的三大樣式(客家圍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樓)之一,客家圍屋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見、保存最多的一種。    客家圍龍屋是中國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築。圍屋始建於唐宋,興盛於明清。圍屋結合了客家古樸遺風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
  • 香港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小學到訪東周小學交流學習
    為深入開展學生素質教育,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習經驗,促進姊妹學校情誼,2017年11月2日上午,東周小學迎來了姊妹學校——香港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小學師生一行30餘人,在副校長姜穎怡女士的帶領下抵達東周小學參觀考察,觀摩科技特色活動。活動伊始,東周小學馮碩萬校長向香港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小學師生簡要介紹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文化建設。
  • 徐宗威談西藏建築文化:聚焦文化遺產之美
    ,創造和發展了具有特色的燦爛文化。包括建築藝術在內的西藏文化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為祖國文化遺產的寶庫增添了光輝。  西藏建築文化學者徐宗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十四五」規劃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等要求,是新時期做好民族文化保護的重要指引。在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西藏建築文化是重要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一部分。
  • 文化城市墨爾本,有著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築風格
    墨爾本是一個文化的城市,這裡有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築風格,也有著復古的電車,它的時裝、美食、戲劇和花園畫廊讓人流連忘返,這個城市到處可以看到溫暖和善的笑容,也有著濃濃的人情味,市區內的大部分景點僅靠步行和打車便可以到達,相對而言也會比較方便。
  •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特點,以及其原因
    縱觀歷史上的歐洲建築,當發展到14-15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此時又大力復興了古羅馬時代的柱式以及構造方法。但對於曾廣泛應用於羅馬時代的天然混凝土,卻沒有恢復使用,其主要原因,是由於當時木材缺乏。所以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穹頂作法,很少再採用混凝土,都是用磚來砌築,這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材料上的一大變革,從而也影響著整個建築面貌,這也是文藝復興建築的一大特點。從15世紀起,英國的磚,已走向標準化與規格化的生產,到中世紀由於工業逐漸發達,工業人口增加,城市也隨之膨脹,於是發生火災的機會也隨之增長,以致造成不願採用易燃的木結構建築。
  • 昆明融創,滇池後海街區富有特色的建築,大家都去過嗎?
    昆明融創滇池後海1.6公裡長的街區上,以富有雲南特色的少數民族建築為主,雖然這裡是一個為周邊房地產開發的城市綜合體,但是在規劃設計上的確獨具特色。圖1,是哈尼族風情特色的哈雅街,石牆草頂的蘑菇房樸實又不失雅致。
  • 成都傳統民居建築的特點,特色建築有哪些?
    四川自古為多民族雜居地區,建築式樣及內容豐富多彩。對於成都,更多的人知道的是川菜、火鍋等,其實古建築更能體現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今天我們了解下成都的傳統建築特色。成都特色建築成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無論是建築風格,還是樓宇功能,亦或是建造地點,都被烙下了時代獨特的印記。如今,它們雖久經滄桑,卻仍然生機勃勃。
  • 進入文明歷史時期,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繁星璀璨的商周方國
    研究方國文化,是山西商周考古的一個重點。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此時期的重大發現。商周考古是從商湯立國起,經西周、春秋、戰國,至秦始皇統一中國,年代大約從公元前17世紀開始到前221年,前後共約1400年。商周考古通常分為商、西周、東周3個時期。山西商代文化遺存分早、晚兩個時期。
  • 明代時期《天工開物》,為你講述那時候的磚瓦工藝
    原標題:明代時期《天工開物》,為你講述那時候的磚瓦工藝
  • 北侖新發掘東周遺址的短視頻,新華社中文、英文、日文三種語言播發
    11月14日晚,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發布考古通報:北侖發現一處東周時期文化遺址,今年6月至10月完成考古發掘。遺址位於新街道永久村盧鄭自然村西側、平風嶺隧道南側,命名為四顧山遺址,出土有陶器、原始瓷、青銅器和少量竹木器等。東周時期遺存豐富,保存情況較好。四顧山遺址發掘區周邊環境日前,新華社中文、英文、日文三語播發寧波北侖東周文化遺址短視頻。
  • 中國建築之鄉永泰
    一、藏在深山人未識,撩開面紗驚八閩「藏在深山人未識,撩開面紗驚八閩」生動的描述了永泰縣自然環境的優美以及古鎮、古村、古建築的瑰麗。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嵩口鎮)、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洑口鄉紫山村、山寨村)、6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洑口鄉紫山村、山寨村;梧桐鎮椿陽村;白雲鄉白雲村;嶺路鄉長坑村;赤錫鄉東坑村)。
  • 「解碼」古代銘文磚瓦傳拓技藝
    西漢 「甲天下」瓦當 故宮博物院藏銘文磚瓦雖是古代建築的普通構件,古往今來卻受到學者和藝術家的青睞,成為金石研究的一個門類。它們以精美的文字再現了古代的歷史,在書法、考古、歷史以及思想文化方面都具有極高的價值。由於古磚瓦形制多樣,文字或突出如浮雕,或刻畫細如髮絲。筆者就磚瓦銘文平面傳拓積累了一些簡單易操作的經驗。傳拓工具的選取與製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傳拓最基本的材料是紙和墨。紙以質量上乘的「淨皮」生宣為宜。
  • 福建傳統建築的特點,特色建築有哪些?
    福建背山面海,素有「東南山國」和「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福建境內多山多河,人們被山脈河流分隔在不同的區域,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小經濟區域,福建傳統建築多因地制宜,建築類型多樣,建築形式各具特色,地區差別十分顯著。
  •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國都的營建規制和特點
    秦、韓、楚、晉、趙、齊等諸侯國都城的築造各具特色,各諸侯國都城的構建因為各自崛起背景、地理特點、政治條件等方面的不同而顯示出巨大的差異。通過對各個諸侯國都城形制規劃的了解,可以反映出東周時期獨特的政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