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需要請求各種人做事,不論是朋友、同事、父母、另一半,還是孩子,有些人有些時候或許容易說動,但更多時候,我們卻是要花很大力氣,往往結果還不盡人意,這讓我們很頭疼,到底怎麼樣才能讓別人更容易接受你的請求呢?
在《所謂高情商,就是會說話》一書中,作者提出了,我們在對別人說出請求的時候,請先不要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而是揣測對方的心理,找到符合自己和對方利益的措辭,從而說動對方。以下是作者提出的7個技巧。
技巧一:投其所好
投其所好就是以對方喜歡的事物為突破口,來表達我們的請求。
比如,店員向顧客銷售本店剩下的最後一件襯衫,如果是直接說:「這種襯衫只剩這一件了」,那就可能會讓顧客產生「是別人挑剩下的」,「這件應該很多人試穿過吧」的想法,而如果向顧客說:「這件襯衫賣得很好,這是最後一件了」,那顧客的想法可能就是「這麼流行啊,那我也要買」,「我要趕緊買,不然就沒了」,從而買下的機率就更大。這就是利用了投其所好的技巧。
技巧二:儆其所惡
利用人們「恐懼」的心理,指出做或不做某件事會給對方帶來的壞處,從而說服對方。
比如,餵孩子吃飯一直是件很頭疼的事情,如果是直接說:「快點,把飯吃了」,小孩可能就一扭頭,說不吃,但如果利用「恐懼」心理,對孩子說:「不吃飯會長不高,要好好吃飯哦」,小孩很大可能就照做了。
技巧三:選擇的自由
利用人們都想擁有「自主選擇權」的心理,給出對方兩個或多個合適的選擇,對方會更容易選擇其中一個,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服務員經常會在顧客點單最後,問一句:「要不要來份甜點」,如果顧客喜歡吃甜點,會順手點一份,如果不是特別喜歡的人,可能就直接拒絕了!其實,如果想要提升甜點的銷售量,服務員可以問,「甜點有牛奶布丁和草莓冰淇淋,您要哪種」,這樣一問,別人一般就會下意識做出選擇。
技巧四:被認可欲
被認可欲是基於心理學上馬斯洛需求層次「被尊重」的需求,是指當人們得到別人的認可,就會想要回應別人的期待。
比如,你在做家務的時候,想讓平時都不幹家務活的老公幫忙擦玻璃,如果你是直接說:「你擦一下窗戶!我忙不過來」,老公肯定極不願意。但如果你是說:「老公,你個子高,能夠到高的地方,把窗戶擦得更乾淨,請幫一下我好嗎」,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技巧五:非你不可
非你不可是出於人們都有「優越感」的心理,如果能讓對方感受到「只有自己被選中」「只有自己可以」,就會樂於做出回應。
比如,你想邀請一個很不喜歡社交的朋友,來參加自己生日會,你會怎麼說呢?
是「你一定要來參加我的生日會啊」?
或是「求你了」?
或許你可以這樣試試:「你可一定要來啊,你不來就不熱鬧了,少了誰也不能少了你啊!」
技巧六:團隊化
利用人們都有「集體榮譽感」的心理,喜歡和別人一起做事的本能,請求別人做一件事,不如和別人一起做一件事。
比如,「我們一起組織酒會吧」就比「你也來組織酒會吧」更容易說動對方。
技巧七:感謝
僅憑一句」謝謝「,就能拉近雙方距離,使對方很難不答應。這在心理學上也被稱為「互惠」心理,即當一個人接收到好意的時候,就會產生向對方回報以好意的心理。
當你說謝謝的時候,對方就會在一瞬間隱約產生信賴關係,所以不好意思拒絕。這裡要注意的是,說「謝謝」的時機,應該在提出請求後就立馬說謝謝,而不是等到事成之後才說。
所以,請記得不要直接說:「把這些箱子搬走」,而是「把這些箱子搬走,謝謝」。
說話是一門藝術,不同的措辭表達,我們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