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教育收費管理意見》的通知,強調加強和規範教育收費管理,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教育培養成本和群眾承受能力等因素,提升教育收費治理能力,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教育亂收費行為。
以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為例,2019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36129.19億元。生均教育經費,幼兒園是11855元,普通小學是13493元,普通初中是19562元,普通高中是22115元,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是38681元。
這個數字只是平均,具體到不同地區、不同高校,差別還是很大的。龐大的投入沒有擋住民辦學校高收費的勢頭,尤其是高中階段不是義務教育,民辦高中的收費更是比小學和初中階段要高,而且保持「穩步上調」的趨勢。
從小學到三本院校,民辦學校的收費標準普遍高於公辦學校。上海市推行「民辦搖號」的政策,大部分民辦學校的學費沒有漲價。
但是,因為搖號影響了生源質量,辦學校更加急迫需求增強辦學特色,增加辦學成本,學費勢必將會有增無減。
深圳民辦高中每學期的學費基本在2萬元以上,深圳梅沙書院每學期的學費,加上近萬元的住宿費已經超過10萬元,比上一所普通的公辦大學還要貴。
學校越好,學費越低,多數公辦大學都是有政策經濟補貼,學費不貴。軍校以及教育部直屬的師範類高校,比如北師大,華東師大華中師大,西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公費師範生可以免學費,每個月還有補貼。
一些重點大學的學費很低,比如北大、清華、復旦,多數專業的學費一般在每學期5000到5500元。
當然,書本費、寢室的水電費、生活費等都是不包括在內的。即使這樣,這些全國頂尖高校的學費,也比現在幼兒園動輒數萬的學費低很多。
民辦三本院校、擴招三本,中美班,N+2,中外合作辦學,私立高職院校,每學期的學費動輒過萬。
如果再加上戀愛、聚餐、旅遊、添置衣物、入學前購買電腦手機等費用,一個本科生4年讀下來8~10萬元是正常的範圍。
花十幾萬、幾十萬供一個本科生,畢業後的工資賺不出上學的花費,讀這樣的大學又有什麼意義?
一所好學校的評價標準不只是升學率,也不是看它是民辦還是公辦,還需要考慮其辦學特色、硬體設施、教學品質、課程建設、學生綜合培養能力等多元因素。教師也需要養家餬口,民辦學校也要維持正常的經營運轉。
但是,學校不是產業,高額的學費不代表學校教育的「高質量」。提高學校的成績和競爭力,讓學生成為優秀的學生才是恆久不變的正確方向。至於能飛多高,飛多遠,那就是學生自己的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