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給大家說的一件事和父親有關,是4個兒子和93歲老父親的故事。
老人子女:爸爸,祝您平安健康,長壽百年
歲末年初在泰安的一家酒店,李大叔兄弟姊妹一大家正在陪93歲高齡的老父親吃飯,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老人一起出就應信的儀式感。
老人:經常來吃,這個不算點事兒,儀式挺重視。
老人二兒子:八月十五,正月十五,老人節,父親節,都帶著老人,過年都帶著他出去。
過個陽曆年還要整出個儀式感,這可不是孩子們矯情,而是對老父親最簡單粗暴的愛的宣言,事實上生活中一家人這樣的儀式感還真不少。
老人三兒子:一到九月九老人都上北走,寓意是去百病。這種想法。老人有這種想法,我們做兒女的要滿足他的心願。
93歲老人要爬山,安排了!
2020年10月25號重陽節這天,老爺子如願以償地登上了泰山,不,嚴格來說是被孩子們抬上了泰山,這一幕也成了重陽節這天泰山上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路人:這家人太孝順了。哎呀,真好。都93了。
話說李老爺子下邊4兒4女共8個孩子,當天8個孩子全部出動,4個兒子當轎夫,4個閨女搞服務。一口氣把老爺子抬到了孔子登臨處。
記者:能行麼,抬著老爺子上去。
老人四兒子:我哥都七十了,還和小夥似的。
記者:那當天上去你這身體能吃得消嗎?
老人大兒子:挺高興,挺有勁,不累。不累可有勁了。中間也沒有歇一歇。
記者:他們抬著你害怕嗎那個椅子?
老人:我不害怕。害怕嘛,自己孩子抬著。又不是僱的山轎子。那個害怕。
4個人抬一個老人,這麼一看沒啥技術難度,但李老爺子的大兒子今年已經70歲,最小的四兒子也已經57歲,要說不累不可能,但只要是老父親高興,一切都值了。
老人四兒子:為了一個證明什麼事都說老人難,這不是老人不難嗎,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是吧。
老人二兒子:關鍵的目的是教育我們下一代。你看你爸爸你媽媽叔叔是怎麼對待老人的,你應當向我們學習,這是給他們做的一個榜樣。
儘管李老爺子已經93歲高齡,但幹過兒科大夫的他,他仍能讀書看報,生活基本能夠自理,要求住在這個稍顯簡陋的平房,不給兒女們添麻煩。
老人二兒子:我們是一人一個禮拜,一個月正好4個禮拜,一人1個禮拜,到禮拜一都接班了。
記者:你不跟著孩子們上樓?
老人:我自己的家,我自己的房子。住這多好啊。不給孩子添麻煩。
或許正是因為李老爺子的倔強和堅持,各種大大小小的節日都成了孩子們陪他一起度過的理由,這是兒女對老人笑的傳承,更是老人對兒女愛的熟。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總不要覺著自己的父母還年輕,身體還硬朗,他們在時間這道場合面前從來和每個人一樣未曾停留半秒,都在快速的老去,所以說盡孝要趁早,就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