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騎行是一項運動,不管是專業的賽事或者業餘騎行,他都需要一個好的體能,才能爬坡上坎。而川藏線騎行的不同之處則是把爬坡這件事增加了一些難度,沒有好的體能,可能你就是想推車就推車、說搭車就搭車了!
1、我非常喜歡運動,平日也有跑步或做其他運動,但日常沒騎行過可不可以直接出發?
筆者覺得這是不可行的,筆者出發時也遇到連車都不會騎的也上路了,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很多年輕人就憑一股熱情。
但充分的準備還是會讓整個旅程輕鬆舒適很多,為什麼說有好的體能,但日常沒騎行筆者也不建議出發呢?
這裡的主要原因就是屁股,如果你的皮厚還好,要是稍微嫩點,每天一百來公裡連續幾天下來,可能你的屁股就開花了。
如果屁股一旦磨破皮,你的騎行就很難再繼續下去了,所以日常多騎讓屁股適應長時間騎行的環境,也就是大家說的「鐵屁股」。
2、平日就只是短程的休閒騎,沒有超過一百公裡可以出發麼?
這裡分兩部分來講,第一,如果你有充沛的體能,但是平日沒時間騎那麼遠,那是可以直接出發的,因為川藏線上騎也是邊騎邊玩,是有休息的。
第二,如果因為體能原因從沒騎過超一百公裡的,建議還是突破一下這個數字,看看自己的感覺如何,如果身體可以接受,那可以參考筆者的行程。如果感覺受不了,也不是說不可以出發,但筆者的行程對你就沒什麼參考價值了。
3、出發前有哪些運動項目可以提升騎行效果?
運動一般都需要時間,不可能每個人都有時間每天幹個五六十公裡,所以我們可以把其他運動項目與騎行相結合,既節約時間又能達到最終的效果。
筆者出發前的安排是跑步與騎行相結合,因為筆者也是一位馬拉松愛好者,所以跑步也是日常運動項目之一。
如果沒有運動習慣,建議提前三個月有針對性的進行體能訓練,可以每兩天跑1次步,一次10裡左右(沒跑步基礎的建議從三、五公裡開始慢慢增加跑量),或日常夜騎二三十公裡,一周一次六十公裡以上的長距離騎行,具體看爬升情況。
同時結合深蹲(練腿部力量)、平板撐(練核心力量),這些運動項目徒手可做,不需要器械也不需要花多少時間。
4、出發前要不要專門練爬坡?需不需要負重騎行?
很多人覺得川藏線要翻那麼多高山,需要專門進行爬坡訓練,筆者覺得這是不現實的。如果你是在山區,日常騎就在爬山了;如果你是平原,也沒坡讓你練啊?所以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
再者,川藏線它是國道,國道的設計都有坡度限制,並不是那種縣道鄉道(PS:七十二拐確實有點陡)。爬川藏線最難的不是它的坡陡,而是在高海拔沒辦法像低海拔那樣發力。
同樣,出發前負重訓練也不是必要的,如果你有練那是最好了,提前適應車身重量。如果沒進行負重訓練也不要緊,因為行李大多都在二十到四十斤。可能剛上車會感覺很沉,騎一兩天就習慣了!
5、其他準備工作
如果體能儲備好了,那出發前半個月可以每天給自己熬壺紅景天喝喝(藥品類非保健器類),因為紅景天需要提前服,即服是沒什麼效果的。
出發時可以準備一些葡萄糖(50%那種),感覺會高反或高反時喝喝(聽說可以起到緩解效果,筆者沒用過)。可以準備些簡單的外傷用藥(比如雲南白藥、創可貼等)、感冒藥等(筆者一般一年感冒一次,所以沒帶這些藥,而且藥品帶齊了會降低你的戒心)!
最後,就是出發前給自己買一份意外險,筆者買的是行者的騎行險, 高反也在保險範圍之內,按年度算的,平日騎行也用得上!
昨天攻略裡面所講攜帶物品,有幾件可選物品遺漏今天補上:保溫壺(筆者喜歡喝冰的,所以未帶),拖鞋(看個人習慣),隔髒睡袋(看個人習慣)、唇膏(看個人習慣),皮膚衣(防紫外線又輕薄);來令片(自己會換就帶,不會換就需要用的時候到路上車店讓師傅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