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出指令,即可操控屋內所有智能家電;輕觸手機,遠程也能指揮電飯煲燜飯;牆上的畫「搖身一變」,成為一臺會「說話」的空調……這是格力電器打造的智慧家居樣本,讓萬物互聯觸手可及,也成為中國製造迅速崛起的一個縮影。
從精密模具到高端裝備,從創新布局到「匠心」製造,在2019「讓世界愛上中國造」高峰論壇上,與會嘉賓齊聚珠海,圍繞「堅持高質量發展 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共商製造業轉型升級之路,共謀實體經濟提質增效之策。
中國製造,機遇挑戰並存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與會嘉賓一致認為,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對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2018年,我國工業增加值規模首次超過30萬億元,繼續保持全球第一的位次。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羅俊傑表示,「當前,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縱深推進,智能製造的標準體系建設和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戰略加快實施,大數據、區塊鏈等創新應用日趨豐富,湧現出一批重大創新成果。」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斌介紹,2018年,機械工業規模以上企業8.82萬家,資產總計23.42萬億元。「我國已從機械工業基礎薄弱、門類不全發展成為產業體系完整、產品品種齊全、規模總量位居世界前列的製造業大國。」
近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製造業部分重點領域在全球競爭中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超越。然而,面對錯綜複雜的內外部環境,製造業「大而不強」的現象依然存在,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問題仍然突出,如何推進位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
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廣東省探索出可行的道路。「廣東省高度重視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發展,著力攻關核心關鍵技術,大力培育先進位造業產業集聚,為製造業發展注入強大動能。」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任小鐵在致辭中指出,廣東製造正日益走向產業鏈高端,初步形成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勢頭。
創新驅動,掌握核心科技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加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中國製造有骨氣,也有志氣。
增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推動製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李季認為,國際產業競爭和博弈的重點日益聚焦於先進位造業,必須搶抓時代機遇,以科技自主創新為動力,打造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陳勁看來,中國製造向世界輸出技術和專利的同時,還要逐步輸出品牌和標準。
2019年11月,格力電器向丹麥格蘭富授權3項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本屆論壇,格力電器發布4項國際領先技術成果,為高效節能提供核心科技。
製造夯基礎,創新贏未來。格力電器領跑創新「加速度」,堅持研發經費不設上限,已建有15個研究院、96個研究所、929個實驗室、2個院士工作站。「如何適應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答案就是高質量發展。」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說。
在2019年度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中,格力電器「分布式送風技術在家用熱泵空調上的研究及應用」榮獲一等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執行秘書長郭永新在演講中說,輕工業高質量發展已初見成效,成績是廣大企業幹出來的。格力電器的自主創新精神、勇於奮鬥情懷,鼓舞人心、提振信心。
品質升級,賦能產業轉型
論壇上,如何讓高質量發展按下加速鍵、進入快車道,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指出,總局加快構建產業計量服務體系,鼓勵社會各方資源共同參與。通過建中心、搭平臺、創聯盟,加快產業專用計量測試技術、測量設備和方法的研究應用,助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企業家是推動質量強國建設的主力軍,企業家精神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不可少的生產要素。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副會長李懷林建議,挖掘優秀企業家的鮮活案例,及時總結推廣成功經驗,發揮示範作用。
中國企業砥礪前行,離不開企業家的家國情懷。「我概括企業家精神有三點:創新,堅守和責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也就企業家精神分享了見解。
此外,本屆論壇還發布了《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19)》,針對我國製造業發展現狀給出建議。
珠江潮湧,質量先行,實幹興邦,實業報國。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我國製造業向著高質量發展再出發,昂首闊步,正當其時。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