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這幾個字是無數中國人的驕傲,揚言要「去中國化」的美國總統川普也難以抵擋中國製造,川普的酒店產業使用的床上用品幾乎都是中國製造,中國製造究竟怎麼樣?今天就來說說中國製造。
說起中國製造還的從當年加入WTO說起,從那以後中國製造業就一直騰飛到今天,成為了國家的經濟和產業支柱,除了滿足內部需要之外,中國製造的產品也遠銷各個國家,你可以在任何一個國家找到中國製造,這是不爭的事實。
除此之外中國還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也就是說全世界只有中國可以做到小到筆芯,口罩,大到戰機等等,都可以自主生產,中國製造業可以說是大而全,但中國製造業並非完美無缺,有很多產品中國雖然可以製造,但並不能做到行業前列,從整個世界的視角來看中國的製造業屬於最後一個梯隊,也就是製造業的中低端。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汽車發動機上一直是日本和德國的天下,中國的汽車市場乃至世界的汽車市場,都是被日本和德國瓜分的,以至於在大街上看到的汽車不是日系就是德系。
在這一點上也要認識到國產汽車發動機起步比較晚,直到今天才只有區區的四十年,四十年時間放到製造業發展中只能算是短短的一瞬間,中國沒有優秀的發動機並不是單純因為沒有技術,完善的產業鏈也是一個大難題。
或許你會問為什麼中國不仿製呢?為什麼中國不逆向成功然後自己造呢?其實遠遠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中國的逆向工程的確很著名,如在越南戰爭時美國使用火蜂無人機對中國進行偵查,被邊境民兵打了下來,拉回研究所一頓研究從那以後中國的無人機就上了一個臺階,你聽說流傳一句話嗎,給中國看三分之一,中國就能製造出另外的三分之二,中國其實並不是所謂的「逆向工程」高手,而是「摸著石頭過河」。
中國的工業起步比英,法,美,德這些國家都要晚,但勝在有後發優勢,換句話說雖然起步晚了點,但是少走不少彎路,同樣的一架火蜂無人機落在越南,越南是無法仿製的,但是在中國那就不一樣,不是中國仿製能力好,而是中國當時已經有了製造無人機的能力,從上遊的技術人員和圖紙,到下遊的材料和工藝,中國都有完整的產業鏈。
這樣的事在越南,朝鮮恐怕給了它們技術圖紙和工程師,也不一定可以製造出來,這就印證了不是中國有超強的逆向能力,而是中國有超強的製造能力,只是起步晚需要向發達國家學習,中國之所以無法逆向日本的汽車發動機,就在於還沒有完整的產業鏈能力,從上遊的技術人員和圖紙,到下遊的材料和工藝中國都是追趕者的角色。
發動機的原理很簡單,只不過是利用燃燒使氣體膨脹推動活塞來提供動力,造發動機的難題在於怎麼使功率提升,怎麼延長使用壽命,光是發動機內部一顆螺絲都可能會面臨很多問題,如需要什麼樣的鋼材,需要達到什麼樣的強度,公差範圍是多少,哪怕一顆簡單的螺絲都需要一條配套的產業鏈來製造。
造發動機需要產業鏈和技術都在同一高度,是整個產業鏈需要共同擔負的責任,並不能靠單個優秀的企業來支撐,到中國整個產業鏈能達到日本的水準或許我們也有自己的頂級發動機,看看中國這些年造車的進步,相信並不是遙遙無期的事。
中國的製造業從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密集型勞動產出開始的,也就是當年大家都憤憤不平的「十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隨後開始發展輕工業和重工業,逐漸完成產業升級和拓展,產業的不斷升級為民眾帶來更多的收入,消費也會隨之增加,國家也就有了更多的稅收來進行產業升級,這也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壞,就是這樣不斷發展製造業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國家都落在中國後面。
中國的襯衫比越南生產的更好更便宜,越南生產商當然沒有競爭力,即使把產業線給了越南,越南也需要從中國進口紐扣和拉鏈,因為它沒有成套的產業鏈,所有技術水平低於中國製造業的國家,面對中國高品質價格優的成熟產業鏈是比較難以為繼的。
在製造業水平比中國高的國家如英,美,德,法,日都是利用技術壁壘來賺取高端產品的超額利潤,製造業水平被中國趕超的國家產品水平比不上中國,價格就更不可能比得上中國。
對於中國製造業來說處於全球製造業中低端是事實,但這事實的存在不代表中國差,反而代表中國更強,因為比中國製造更低端的製造業在市場上比較難有競爭力,市場上也不存在比中國製造業更低端的製造業。
在高端的盾構機當年被德國企業壟斷,中國購買一臺盾構機需要花費7個億,而且定期的維修保養不對中國開放,只能德國工程隊過來,除了維修費中國還需要付德國工人不菲的駐地費用,更讓人氣憤的是國外廠商看中了中國的需求竟然聯手抬價謀取暴利,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中國造出了自己的盾構機並且做到了世界領先,出口到世界各地,佔據了盾構機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
棉布生產很容易,但是染料卻是產業的高端技術,相當於電子產業的晶片,當年中國依靠紡織業發展時染料被國外壟斷,一噸普通染料價格高達10萬,高端染料價格更是高達50萬起步,中國自己掌握高端染料技術後一噸染料的成本變成了不到1萬,現在全世界70%以上的染料都是從中國進口,在關鍵原料甚至達到90%以上,但中國並沒有像其他國家謀取暴利,而是傾向於長期合作,互利共贏,這也是中國被稱為「發達國家粉碎機」的原因。
正是中國在產業鏈和價格上的絕對優勢,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如此瘋狂地打壓中國企業,畢竟中國撼動了它們的高暴利奶酪。
長風波浪會有時,相信中國未來不僅會有媲美日,德的汽車發動機,還會有更多領域的技術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