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港高鐵車票已經開售了,想去香港旅遊的下周末就可以一路高鐵從北京坐到香港了。有了高鐵,我們的出行越來越便捷。高鐵不光是速度快,看看這些設計師的設計,他們還在想方設法讓我們的出行更舒適。
作者:盧文
設計師保羅·普裡斯曼曾參與過中國高鐵和歐洲高鐵項目。在普裡斯曼眼中,高鐵不光要有高速,更要有高的舒適度。在普裡斯曼正在設計的新型高鐵車廂裡,相信以後不少乘客都能感受到酒店甚至家一般的舒適。為了提高車廂的舒適度,保羅·普裡斯曼在新的高鐵車廂設計中採用了雙層結構,同時利用錯層分區在保證上下層使用空間足夠的情況下,儘量控制好雙層車廂的整體高度。在這些新設計的高鐵車廂中,通勤乘坐和長途乘坐區域有著不同的設計。根據不同的用途,車廂內不光有專門設計的舒適席位,還有兒童娛樂區、酒吧、放映廳等休閒娛樂設施,也有小型會議室和專門的會客區。在新設計的高鐵車箱裡,你可以坐在舒適的沙發上,喝著咖啡,看著書或是聊著天不知不覺到達目的地。
同樣是高鐵車廂,法國設計師奧德·達德羅和羅本·奧亞的設計是另一種風格,車廂內更具現代藝術氣息,整體設計也更簡潔、更大膽、更前衛。為了讓所有乘客在高鐵旅途中擁有更舒適的出行體驗,設計師同樣根據不同乘客的行駛旅途在車廂內進行區域劃分,通過不同形態的座椅區分出三個獨立的區域,既有供短途乘客使用的傳統硬座區,也有為中長途乘客準備的配有餐桌的舒適乘坐區,還有為通勤乘客配置的摺疊座椅區。別看那些為通勤乘客和短途乘客準備的橘色座椅造型簡單,其實座墊、靠背和頭枕都是根據人體工程學精心設計的,乘坐起來十分舒適。另外這些車廂寬大的車窗也很特別,除了可以欣賞沿途風光,利用先進的電子科技,這些車窗玻璃上還能實時顯示電子地圖和目的地天氣等各種信息,方便出行。
高鐵路網越來越密,乘坐也越來越方便。在京津地區,不少人已經將高鐵作為通勤工具。在日本,高速鐵路甚至已經和地鐵化一樣便利,成為很多上班族每天都要乘坐的交通工具,所以列車車票很多是沒有固定座位的,需要上車後自己尋找空座。有設計師為這種通勤需求設計了這個車廂擁擠度顯示器,把它安放在列車站臺上,候車乘客除了能在上面看到列車時刻等信息外,即將到達的列車每個車廂的擁擠程度也能一目了然。之所以能夠顯示這種動態信息,是因為這個顯示裝置和安置在每個車廂裡的傳感器和攝像機相連,能隨時識別車廂內的人員變動情況,提前告知站臺上的候車旅客即將到達列車每個車廂內的乘客位置和數量,讓候車者提前做好準備。
現在高鐵上的乘坐環境已經絲毫不遜飛機,不過對於多數不打算選擇餐車服務的乘客來說,高鐵上的快餐似乎還不盡如人意,不少乘客都希望在高鐵車廂裡也能享用和乘飛機類似的餐飲服務,於是有設計師設計了這個車廂裡的送餐裝置。這是一個利用車廂頂部空間輸送送餐車的巧妙裝置。在送餐車的前後兩端各有一個電動升降杆,與車廂頂部的滑軌裝置相連。在人流不斷的列車車廂送餐時,這個新奇的送餐裝置能更靈活地避開車廂走動的乘客,更順利的將餐食送到指定的位置。設計師說,這個裝置雖然也能在飛機上使用,但是無論是從使用的空間,還是從過道中來往人流的機率看,顯然是在列車上設置更實用。
從北京到香港坐高鐵只要不到9個小時,高鐵讓乘坐時間大幅縮短,臥鋪似乎不再是坐火車的必需。不過幾個小時的乘坐,不少「硬座」旅客還是希望能在途中小憩,於是有設計師專門設計了這種能舒服地坐著睡覺的座椅。這種隱藏式的坐式睡眠裝置平時摺疊在座椅下方,乘客需要休息時從座椅下抽出,將這個裝置頂部的安全帶固定在身後的座椅靠背上,於是乘客就能趴在這個裝置上睡覺了。這時乘客身體前部各個部位都能得到很好的支撐,面部則固定在中空的頭墊裡,所以這種能趴著睡覺的座椅也被稱作「擁抱座位」。實驗表明,這種睡姿比長時間坐靠睡覺人們感覺要更加舒適,背部和腰部也不會產生酸痛感。同時,這種姿勢對在高速行駛中睡眠的乘客也給予了更多的保護。
(原標題:未來坐高鐵會是這樣嗎)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