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歲月靜好,是從《當孩子遇見書》開始的

2020-09-10 曉青

自教育部編寫的語文教材在2019年秋季統一實施後,關於閱讀的重要性成為家長關注的重點。主編溫儒敏教授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了閱讀對於學生的重要性,以及未來高考的發展趨勢與閱讀的關係。

在這種大環境下,對於沒有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來講,是一個坎兒。於是各種「臨時抱佛腳」的閱讀速成,就有了可趁之機,比如前幾天出事的「量子波動閱讀。」

究其閱讀本身,是一種「習慣」的養成。既稱之為習慣,必定是積久養成而得。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說:「每個父母都要意識到從孩子出生那天起,就要讓他感受到讀書的快樂,哪怕還不識字時,也要讓他認識到這個世界裡還有書,讓書成為家庭生活的必需品。」

對於一個識字尚少的孩子來講,培養閱讀習慣, 為他讀繪本便是最好的入口。

日本作家「中川李枝子」是繪本育兒的終身受益者,一輩子只專著於三件事,孩子、書、繪本,有著17年的保育經驗,被稱為日本國民童書作家,主要著作有繪本《古利和古拉》系列、《一起來吃好吃的》系列,其中《古利和古拉》已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受到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孩子們的喜愛。

中川李枝子寫的《當孩子遇見書》是她洞悉:「兒童如何被閱讀塑造的全部秘密。」

《當孩子遇見書》通過關注孩子讀書時的「情緒體驗」這個獨特的視角,詮釋了為孩子選擇繪本,與孩子共讀繪本的魅力以及方法。《當孩子遇見書》告訴我們

真正的歲月靜好,不是朋友圈曬娃,而是孩子坐在你膝蓋上讀書的模樣

每個孩子在出生之初,父母都抱有無限的期望,這是人之共性。於是我們記錄他成長的點滴,將每一次進步冠以歲月靜好的模樣。

然而,隨著孩子成為學齡兒童後,歲月靜好的模樣變成了每晚能否按時入睡,每次成績能否在你預期。因為有太多輔導作業的含淚貼在傳達著為人父母的焦慮。

  • 有早期繪本閱讀體驗的的孩子,一到三年級學習很輕鬆

例如:小學一年級,入學之初的煩惱在於「不解題意,於是數學不會解,語文讀不懂。」在上學之初就陷入了困境。

有些父母或幼兒園為了避免這種困境,提前教孩子做題,以期通過刷題的記憶來打開孩子認知的大門。

其實這並沒有解決實質問題,只是把困難變的更難了。

究其一年級孩子的本質困難,在於從生活場景中,到乾巴巴的符號題目之間,缺乏一種過渡的方式。而這種過渡最好的方式就是早期的繪本閱讀。

因為繪本描繪的場景和故事,是可以在孩子的生活環境中找到對應的,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孩子可以建立從畫面到符號的關係,這會讓學習有趣很多。

比如我的孩子,在小學一年級學到「在一起」這首兒歌的時候:「小黃雞,小黑雞,歡歡喜喜在一起。」很自然的就能從「小黃雞小黑雞」的畫面聯想看過的繪本《不一樣的卡梅拉》裡面那些淘氣又可愛的小雞們,從而很樂意的記住「雞」這個字,然後記住其相對應的拼音,和整首兒歌。

從生活到閱讀,從閱讀到學習,這每一步的過渡是水到渠成的,若省掉了中間一步,直接從生活進入學習,孩子就會面臨不適應。

學習與成長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當孩子遇見書》的作者中川李枝子認為,閱讀繪本,是一個讀書的入口,也可以說是一個人生的入口。

  • 從小堅持閱讀繪本的孩子,養成的是一生的閱讀習慣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到六歲是幼兒語言發展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家長如果能在這個時候適當引導培養,讓孩子愛上繪本,愛上閱讀,將是終身受益的事情。

據科學研究,0-6歲是兒童的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兒童各項能力的發展黃金期,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習能力的發展,而讓所有人夢寐以求的學習能力,卻可以通過閱讀能力的培養而開發90%甚至更多。

中川李枝子作為一個有17年保育經驗的童書作家,深解其中之道。

在她的家中,書是超越其他物品的神聖存在,家裡到處都是書本,當孩子在嬰兒時期,就培養他從書架上抽書的快樂,把孩子放在膝蓋上為他讀書,便是家中最幸福的時刻,與孩子共同探索繪本世界的奇妙,更是她作為保育員的職責。

在暢銷書《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中作者奧利弗·詹姆斯中說到:「0到6歲,父母教育很重要,關乎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幼兒時期讀過的書,會記不清它的細節,然而它最終會轉化為血肉的一部分,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便是這個道理。

總之,當孩子遇見書後,自幼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擁有從書本裡解決問題的能力,便是掌握了學習能力的鑰匙,這決定著我們在陪伴孩子的歲月裡,是否可以天天歲月靜好的完成作業,早睡早起。

這確實是現實世界裡,幸福該有的模樣。

從小閱讀繪本不僅是受益於學習,還具有非常寶貴的附加值

小敏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母親需要工作,所以她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白天就是一個人在家,即使是這樣,她卻從未感到孤獨。

因為母親是在書店工作的,每次書店到貨新的繪本,媽媽總是第一時間帶回家,在晚上為她讀,小敏和媽媽在繪本的世界裡馳騁,將一天中積累的委屈全部解消,小敏非常滿足,每晚都在繪本的世界裡甜甜的入睡。

這是一位高中生回憶起來的繪本時間。小敏和媽媽並不是孤零零的兩個人,而是擁有了一座完美的宮殿。

英國作家薩默賽特•毛姆曾說:「有讀書習慣的人,等於擁有了保護自己的避難所,幾乎避免被人生的一切不幸傷害。」

閱讀繪本可以讓孩子:

  • 很會玩,因為繪本裡有共同的世界

玩耍是孩子的特權,然而玩耍的樣子各人各樣。

對於讀過繪本的幼兒來講,繪本裡呈現的世界是鮮活的,他們會直接當作現實來接受。

你比如在《不一樣的卡梅拉》這套繪本裡,小雞卡梅拉說:「下蛋,下蛋,總是下蛋,生活中肯定有比下蛋更好玩的事情。」於是卡梅拉經典衍生出24種不同的經歷,讓孩子認知了更精彩的世界。

那個一邊唱著「小雞來」一邊騎自行車的卡梅拉,多麼象一個不安分的孩子對於未知世界的渴求。

小時候,我的兒子常說:「媽媽,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我走了啊,小雞來,小雞來 ……」。每次看他一蹦一跳背著零食包出門玩的興奮,感覺外面會有那樣精彩的不同,因而充滿了期待!

玩耍是幼兒成長的營養來源,具有創意的,將腦、身體、內心全用上的玩耍,才是高質量的玩耍,它滿足了幼兒發展的四大要素 -身體發育、社會性、智力發展、情緒性需求.

  • 親子體驗的幸福感提升。

陪伴孩子,是一個全社會都在重視的問題,然而對於職場媽媽來講,不可能做到24小時陪伴,這是現實。

中川李枝子是一個保育員,也是一個作家,生活工作都很忙,但是她堅持每晚抽出時間為兒子讀繪本。她說這是她一天中唯一能心平氣和地面對調皮兒子的時刻。

她認為孩子不需要全程陪伴,孩子也有自己的世界,忙碌的媽媽反而更用心。

在《正面管教魔法書》裡將這種固定的高質量陪伴稱為「身心靈時間,」這樣的陪伴可以極大的滿足孩子歸屬感和地位感的心理需求。

正如小敏一樣,她雖然很小就白天一個人在家,心裡很委屈,可是媽媽給了她固定的「身心靈時間,」通過繪本這個孩子可以感知到的世界,為她帶來幸福。

  • 找到內心強大的範本

幼兒期,也被稱之未養育心靈的時期。正因為如此,才要充分地給予孩子能夠激起感受力的精神食糧。

繪本《一隻藍眼睛的貓》在尋找老鼠國的路上,受盡了嘲笑和磨難,然而它並不生氣,而是開朗並充滿活力地繼續旅行,終於找到了老鼠國。

孩子們在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什麼?這點算什麼啊。」這是小貓給自己打氣的樣子,這樣的勇敢就會植入內心。

孩子的心靈構建,不是靠言語說教而來,而是靠孩子自己去鍛鍊,逐漸強大起來的。因此,為孩子幼小的心靈尋找一個可參照的範本,便是最好的開始。

閱讀繪本有如此魅力,該如何選擇和閱讀繪本?《當孩子遇見書》裡這樣認為

孩子的"共情"是選繪本和讀繪本的關鍵

讀書的快樂來自精神的自由,被強制或橫加幹涉都不會得到快樂。

年幼的孩子因為想看繪本才看,想聽大人念才讓大人念,說到底,讀書的快樂是屬於個人的,對書的喜好也是各人有各樣。自己的孩子喜歡的繪本與周圍孩子的有所不同,並不奇怪。

所以沒有哪個繪本的推薦是完全適合自己孩子的。

  • 作為一個家庭,選擇繪本全憑興趣。只要開心就好.

順著家人的喜好,會漸漸收集出這一家人風格的繪本

  • 切忌在繪本的選擇上本末倒置。

過於注重繪本的教育、啟發、道德、人格等意義,這樣會阻斷孩子對於繪本的興趣,因為錯誤理解了繪本是為了帶來快樂而存在的,是為了孩子能在繪本的世界裡共情而存在的。在為孩子讀繪本的時候,也要記住這一點。至於作家是怎麼想的、希望什麼,都與孩子無關。

  • 充分感知孩子的需求,並能很好的回應。

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錢伯斯」在他著名的《閱讀循環圈》裡有個觀點得到全世界的認同,閱讀之所以可以循環,在環境和選擇之後,要得到回應

孩子的繪本世界會隨著興趣逐漸轉移,在與孩子的共讀過程中,充分感知孩子的需求,並能很好的回應,這是作為母親的本能,相信你作為母親的直覺,和孩子擁有共同的精神世界,這是繪本閱讀的關鍵。也是心理學層面的共情能力。這比關注各種育兒指南要實用的多。

《當孩子遇見書》裡告訴我們:有了孩子,才有了繪本,有了繪本,孩子便會開心。孩子開心了,才可能有持久習慣的養成。

而我要說的是,孩子養成看書的習慣後,整個家庭也就幸福了,因為孩子掌握了學習的鑰匙,還找到了心靈的避難所。作為媽媽,誰不是想要一個堅強快樂學習好的孩子呢?

想要這樣的幸福,從培養孩子看繪本開始吧,當《孩子遇見書》會告訴你怎麼做。

相關焦點

  • 剛好遇見你,把那一份喜歡銘記,歲月靜好,陪你到老
    一場剛好的遇見,你就走進了我的心裡。我們離別在那個十字路口,看著你漸漸遠去的背影。我知道,此生再也不能擁有你。一直在心中思念,在這個八月天,站在這個秋天的季節,我在等風也在等你。風裡雨裡,渴望與你再相遇。我們錯過了彼此,在錯的時間遇上對的人,也許這就註定了是一段無法相守的喜歡,情深緣淺,有緣無分的人,不得不用盡一生去遺忘。
  • 歲月靜好都藏在生活的七零八碎裡
    歲月靜好:生活平安寧靜為好,現在安定健康為佳,我想這兩者都是我們每個人所期待的,可是我們都是在尋找它們的路上一次又一次的跌倒、迷失、然後繼續前行,因為心中堅信那個美好的小日子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一定可以過上我們想要的生活,一種恬淡,悠然自得、與世無爭平安健康快樂的日子。
  • 《陳情令》集一路歲月馨香,寄一份歲月靜美,淺念一份遠方的遇見
    觀其彼此從聽學開始的交集,一開始漫天繁星,風景獨好,而後來落葉滿庭,枯葉飛舞,人生的風景便就停留在了藍忘機撕心裂肺的一聲「魏嬰」之中。念著這份情,回首往日舊事,關於藍忘機和魏無羨生命中的那些遇見、別離、安暖、念想和真情,盈滿心田。
  •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誰不是負重前行
    這世界上也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一定有「於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鳴。生活有時像天使,給我們無限的甜蜜;生活有時像魔鬼,給我們無盡的苦痛。有人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我覺得,這話說得未必準確,更多的時候是,我們一邊假裝歲月靜好,一邊自己負重前行。
  • 餘生三願:家人平安,歲月靜好,你在身邊
    01 家人平安春天的時候,聽某個孩子在窗前讀那首辛棄疾的《清貧樂》:「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隔著樓層在陽臺上聽著,腦子裡便浮現出那幅美好的畫面。小時候,我們在父母身邊長大,過的都是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日子。
  • 光陰深處,歲月靜好(極美!)
    我亦傾心於這樣的時光,素心淡淡,一茶,一書,一筆,用文字醃製心情。一座城,一人靜,於浮世清歡裡細煮光陰,在得失榮辱中點綴流年。指縫太寬,時光太瘦。歲月總與滄桑有關,人生總與無常有染。路上很靜,心情很輕。眼裡,幽幽綠意,耳邊,潺潺流水聲,心中,世事通透安然,擁一縷陽光在心,守望自己一季風景,任歲月溫良如玉,獨享清寧時光。不去管幾渡蒹葭,幾度花開,只管,驛外修籬,深山種菊。
  • 歲月靜好,海棠花又開,我們的愛無眠
    歲月靜好,你在身邊,溫暖將我包圍。就時過境遷,這份愛依然完美保存。因為你一直住在我的心間,安然無恙。那一年風吹過海棠,你淺淺的笑刻入我的腦海。我的心隨風輕輕擺動,忽然遇見你,讓我慌了神。在你面前,我變得不淡定。目光所至都是你,一言一行都圍繞著你。想要把我所有的溫柔都贈予你,眉目中流淌的燦爛星河想要被你珍藏。你若來我懷裡,必有溫暖的胸膛可以靠。
  • 致我們的時光荏苒,歲月靜好
    世界上有許多種遇見,最美好的,莫過於,在最美的時光裡與你相遇。時光,是世界上最美麗、動聽、溫情的語言。它,是歲月的一種感動;它,是心靈的一種呵護;它,是生命的一道風景;如湖水知道月的冰冷,月的柔美;如微風掠過琴弦,心的共鳴,心的深刻;如花朵搖曳在風雨中,卻盛開在心間。
  • 教育孩子:歲月靜好,是因為父母在負重前行!
    以前窮人的孩子生長環境艱難決定了他們能夠早當家,因為這些孩子從小的時候就開始懂事了。現在的一些孩子就不同了,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了,家長對孩子寵愛過度,總想著把一切好的都給他們,助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家長教育孩子要從生活中點滴做起。讓孩子逐漸體會到勞動的價值和文化知識的價值。尤其初中時期,是孩子定型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叛逆的時期。只要給孩子一次深入生活的體會,盛過家長百次的嘮叨!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
  • 流年無恙,誰許過誰歲月靜好?
    流年的光陰裡,溫習著一場場錯過;歲月的轉角處,上演著悲歡離合。塵世間有太少的相濡以沫,太多的相忘於江湖。永遠到底有多遠?是天涯咫尺,亦或是咫尺天涯?被你牽過的手,攬不住永久,一句對不起;辜負了多少我愛你。轉身,你不再是我風花雪月的主角,我也不再是你心頭的那顆硃砂。緣起,你在人群中;緣滅,你已在天涯。
  • 時薪1000元心理諮詢師:命運裡沒有寵兒,沒人能真正歲月靜好
    作家魯迅是觀察人情世故的高手,在小說《祝福》中塑造出了「祥林嫂」——一個失去孩子的單親母親形象,後來成為國人心中「怨婦」的代名詞。「祥林嫂」內疚、嘮叨,直到生命的終點也沒能從哀怨的情緒中走出來。在孩子阿毛被狼群吃掉後。祥林嫂在數年間逢人便說:「我真傻,真的。」她一遍遍重複自己的過錯,直到旁觀者們的態度從好奇同情變得反感厭棄,對她置之不理。難道「祥林嫂」是一個變態的人嗎?
  • 李清照詞集-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青州十年,可謂李清照一生中,最為稱心之歲月。她尚且紅顏未老,他又能側伴身旁。兩兩相好江湖情暖。如若生命中所有的相逢,都能甜蜜至此,李清照便不是史書流傳下的李清照。然而,還是希望她的歲月裡能多一些這樣的美好,當她日後困頓的時候回憶起這些美好,仍能感到一絲欣慰。今天,就讓小編帶領大家走進李清照美好的生活中。
  • 時光靜好,歲月安然,願一生一世一雙人,半夢半醒半浮生
    情深緣淺的故事裡,有一個只如初見的開始,還有一個秋風悲畫扇的結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外人不能抵達的角落,那裡住著荒涼和落寞。我們將自己關在裡面,看花開花落,看雲來雲往,獨自品嘗那寂寞的傷。
  • 真正的愛不是我想你,而是見或不見,希望你一切安好,歲月靜好
    真正的愛,不是甜言蜜語的親熱,也不是轟轟烈烈的浪漫,而是不管你在別人眼裡好不好,我都喜歡。真正的愛,不管別人在不在乎你,不管別人討不討厭你,我都不會為難你,不會挑剔你。真正的愛,不管別人看不看得起你,甚至鄙視你,我都不會指責你,在身邊支持你。
  • 贈你25句歲月靜好的詩詞,一字一句,浪漫到骨子裡
    什麼是歲月靜好?是「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是春賞百花夏乘風,秋看明月冬觀雪?每個人心中歲月靜好的生活,可能都不一樣。那麼,就讓我們在詩詞中,找尋屬於你的歲月靜好吧!送你25句歲月靜好的詩詞,哪一句是你想要的生活?1.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 詩詞丨願歲月靜好,你我都好
    一切最美的風景,都在歲月靜好中呈現。因為「靜好」,才不見了紛爭與紛繁;因為「靜好」,才有了落葉輕舞與紅塵好夢;因為「靜好」,才感覺心中暖香沁脾,眼前萬紫千紅,心中有著沁脾的香甜!那麼,歲月靜好究竟是什麼呢?
  • 惟願此生:家人安康,歲月靜好,初心不忘!
    歲月靜好人生,是一趟單程車,有去無回。三毛說:「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的流逝。」幸好,時間禮尚往來,帶走了許多,卻也饋贈了許多。一路走來,我們有很多時刻可以選擇和想念的人見一面,和身邊的人見一面,和自己見一面。
  • 歲月靜好,光陰似箭
    父母說,孩子,你要好好讀書,爭口氣。老師說,同學們,你們要好好讀書,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於是小小的我們,想當然得以為,讀書是我們的唯一出路。我們不關是要讀書,更要加倍努力的讀書,因為在我們的身上,承載著爺爺奶奶、父母、老師甚至幾代人的夢想。為了改變貧窮的現狀,我們要讀書。為了不被人看不起,我們要讀書。為了將來更富足的生活,我們要讀書。讀書似乎是萬能的,它能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
  • 當代媽媽朋友圈大賞:歲月靜好是驚喜,雞飛狗跳是常態
    也曾不止一次地定位過自己的「寶媽人設」——要溫柔要賢惠,要做最營養可口花樣繁多的育兒餐,要和藹可親低聲細語地教導孩子,要母慈子孝要歲月靜好……歲月靜好是個什麼鬼?生娃以後我才終於懂了什麼叫「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打臉」。
  • 2021新年三願:家人安康、歲月靜好、初心不忘
    二願:歲月靜好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歇,一去不復返。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四季流轉,是一年又一年的開始與終結。對於自然來說,這只是一次循環。對人而言,卻是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時間帶走了許多,卻也饋贈了許多。一路走來,有悲有喜,有得有失。曾經已成過往,一切都是最美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