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魯迅是觀察人情世故的高手,在小說《祝福》中塑造出了「祥林嫂」——一個失去孩子的單親母親形象,後來成為國人心中「怨婦」的代名詞。
「祥林嫂」內疚、嘮叨,直到生命的終點也沒能從哀怨的情緒中走出來。在孩子阿毛被狼群吃掉後。祥林嫂在數年間逢人便說:「我真傻,真的。」她一遍遍重複自己的過錯,直到旁觀者們的態度從好奇同情變得反感厭棄,對她置之不理。難道「祥林嫂」是一個變態的人嗎?
不是的,「祥林嫂」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母親,她所傾訴的情緒正是所有人都可能遇到情景,要知道,內疚是對生者最大的折磨,而重複訴說卻是消解痛苦、心理自愈的必經之路。
我常常想,如果「祥林嫂」的生活中有一位心理諮詢師,或者旁人哪怕只是說一句「你想哭就哭吧,讓我抱抱你」,也許祥林嫂會走向完全不同的命運結局。
「中國最具口碑心理諮詢師Top50」、催眠治療師唐婧在回憶自己奶奶葬禮的場景時,就曾直言不諱地說:
哀傷者所需要的心理支持,不是「節哀順便」,而是允許、接納與陪伴。允許他們不「節哀」,允許他們保持與逝者的「連結」,並且陪伴和接納他們在一段時間內,留在原地,不要催促或者逼迫他們快點走出來。
生活在當代最大的幸運,就是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包容情緒、接受過往。隨著心理學的不斷發展,我們終於有能力用正向的方法去安撫例如失去至親的痛苦。
心理諮詢師唐婧
「聽心者」唐婧在從事心理諮詢師行業的19個年頭中,遇見過各種殘酷的「人間真實」:相濡以沫三十多年,因丈夫突遭車禍身體完全失能而痛苦不已的妻子;母親早年不告而別,心底布滿創傷的口吃培訓師;外企高管娶了名門顯貴之女,卻愛上了堅毅精明的單親母親;「欠哥哥一條命」,備受失眠折磨的神秘人……
唐婧花五年時間寫下了自己的心理諮詢師手記,並為它取名《不負此生不負愛》,10個催眠心理治療的短篇故事裡,有關於親情的怨恨、圍繞愛情的糾葛,成長的煩惱和光陰的無常。讀著別人的崎嶇故事,我們在慶幸之餘總會有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
《不負此生不負愛:心理諮詢師手記》
成年以後,我常常覺得「回憶」是最經不起推敲的東西,很多人們所稱頌的傳奇,回看時儘是敗絮。我也曾懷疑,所謂「感同身受」不過是旁觀者的禮貌託詞而已。但是讀過《心理諮詢師手記》中的10個心理諮詢故事,我突然明白了,也許每個人的經歷不同,但情緒總有惺惺相惜之處,貫穿心理諮詢始末的悲憫之心與真摯愛願總能治癒人間。
《心理諮詢師手記》的第一個故事是圍繞著法籍華人、一位「命運寵兒」展開的,有一句話讓我淚流滿面:命運裡沒有寵兒,沒有人的生活可以真正「歲月靜好」。不知道為什麼,讀到這句話時,我突然覺得如釋重負,感到一種被他人理解和體諒的溫暖。
我們每個人的面容裡,都藏著一段又一段歲月的往事,一個又一個過客的模樣,深究下去,有時間淹沒不掉的傷疤,也有出走後仍是少年的勳章。走近他人的故事,就像是我們面對一本名著的觀想,不需要悟出什麼動人心魄的大道理,故事本身的撫慰就是閱讀的意義。
孤獨得以陪伴、傷痕得以撫慰、命運得以輪轉,於願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