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單位給了我們就業崗位,我們應該感恩」,你怎麼看?

2020-12-08 山西1哥

山西1哥的觀點是,懷著感恩的心來品味所有,才是真正在生活的人。要知道,企業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就業崗位,還有學習成長的機會。所以,無論你身處什麼樣的單位,都應該抱有感恩之心。

第一,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歸屬

每一個人都是自然人,更是社會人。從遠古開始,人就分族群,後來,有了村莊,再後來有了城市和單位,於是,人就開始在這些村莊和城市生活和工作。早些年,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單位,則寸步難行。直到今天,一個職場人,如果沒有了單位,你就什麼也不是。

第二,單位給了我們機會,讓我們得到成長

我認為,職場人應該感恩你的單位。這主要因為,一是單位可以讓我們養家餬口。幾乎所有的人從大學一畢業,就首先找單位參加工作。二是單位給予我們學習鍛練的平臺。儘管很多時候這個平臺不是那麼如意,但終歸是我們需要的。三是單位給了我們晉升的通道。只要你能力成長了,單位就會給你升職加薪,為你創造一個更大的平臺。即使在這個單位沒有實現,也起碼為你到下一個單位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第三,同事仍然屬於我們感恩的對象

老實說,除了父母愛人和孩子,同事可能是和我們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我們和同事一起,形成或大或小的團隊,共同努力相互促進,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工作任務,這個過程就是我們實現成長的過程。即便是我們看某個同事不入眼,或者說他乾脆就是一個小人,我們仍然應該感恩於他,是他增強了我們的鬥志,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

第四,富有感恩心的人才有積極心態

一個職場人,具有健康積極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而懂得感恩的人,心態絕對錯不了。現在,社會上抱怨的人太多,總覺的這個社會的任何組織任何人都是欠他們的,心態差到極點,那絕對不可能成事。好多人一輩子一事無成,多數都是心態不好絆了自己的腳。

總之,人應該有感恩之心。吃水不忘挖井人。一個富有感恩心的人,他的心態一定是積極的,他對環境和機遇的珍惜,促進了他的成長,他的未來也一定會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當有人用繁體字鄙視我們的時候 我們應該怎麼回懟
    你想要了解一下嗎?其實繁簡之爭,主要爭議點在於文字文化的斷層現象之爭,如果在繁簡之爭的辯論說理中,論及學術領域,那基本上兩邊都是就學術論學術了,而不是哪一種更為高級的鄙視鏈之爭。所以通常會用繁體字鄙視我們的人,基本上也沒什麼文化。
  • 讓我們學會感恩陌生人,每個陌生人都是我們成長的見證人
    有人說善良的本質就是有一顆感恩的心,一個人如果有了一顆感恩的心,他就是一個幸福的人。在感恩的世界裡,付出愛的人從來不需要回報,而接受愛的人卻永遠無法忘記回報。對別人的滴水之恩都應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之愛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愛,有一個人用一生不求回報的愛你,那便是父親。
  • 有人說滴滴應該讓乘客等司機,不應該讓司機等乘客你怎麼看?
    有人說滴滴應該讓乘客等司機,不應該讓司機等乘客你怎麼看?網約車的本質是讓你更加節約時間打到車,但是有時候那面就會發生要麼是你在等車,或者車在等你的現象!但是有時候比較尷尬的事情是,你打車,要等待十幾分鐘甚至20分鐘了,車輛還到不了,說是堵車,這就很尷尬了,又一次我在湖南的時候上班,本來就快要遲到了,公司的班車半天還沒有來,所以就直接選擇叫車了,但是20多分鐘還沒來,我就取消了,正好班車也來了,就做班車了!
  • 【首推】招教公告,我們應該看什麼?
    特別是前段時間發布的「教育部關於做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到了,力爭在2021年6月底以前完成全部政策性崗位招錄工作。作為一個從未接觸過這個行業的人,怎麼能競爭過那麼多人?那我們可以一起了解一下,想成為教師到底應該經歷一些什麼?一般來講想要成為教師都是需要通過考試的(筆試+面試),那怎麼考就成了我們所關心的內容了。我們的教師招聘都是通過公告發布,進行人才的層層選拔,實現教師的聘任。所以大家首先就是要學會看公告。
  • 讓我們感恩地活著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常懷感恩之心,以德報德,知恩圖報,無愧於心,瀟灑坦然在人世間走一回!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有人問一位老先生,太陽和月亮哪個比較重要。那位老先生想了半天,回答道:「是月亮,月亮比較重要。」
  • 今年就業有點難,我們一起「頂」過去
    由於成績不理想,田毅明轉而考慮直接就業,此時他已錯過秋招和春招兩次「黃金期」,形勢更加令人不安。學生的焦慮,老師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張紅春是重慶大學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也是一位學生家長。她覺得:「『孩子們』在家可能很焦慮,老師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我們都慌了的話,學生只會更慌亂。」
  • 生活中,有人說孩子是我們的老師,你怎麼看?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孩子也是我們的老師。孩子天真、可愛、貪玩,也敢說、敢想、敢做、執著。通過網絡,我們看到過無數孩子們感人的故事:孩子蓋上公路上有洞的下水道、以上孩子們的故事,我們父母又有多少做好的呢?也許我們知道怎麼做而沒做,知道怎麼說而沒說,而孩子們做了、說了,這就是我們的老師。在此,父母們不妨學習下孩子們的優點,為生活解壓、為事業添輝、為思維開拓。
  • 高考志願應該怎麼填?我們先來談談學校專業哪個更重要?
    你的志願影響著你未來將會在哪裡發展?去從事什麼行業?你的人生走向都可能會隨之發生變化。筆者將寫幾篇文章,從不同的角度,來談一談高考志願應該怎麼填?我們再來看看,身處名校後的就業優勢。首先,隨著就業壓力的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會選擇的進入仕途,畢竟相對穩定有發展。你知道除了公務員考試這個途徑外,每年國家和各省會推出一系列面向重點高校的選調生計劃。這就好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時,旁邊有一條康莊大道。而且一般選調生考試沒有專業限制。
  • 有人說:「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50歲老農民不解,問你是怎麼看的
    有人說:「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50歲老農民不解,問你是怎麼看的?每當春節過後,很多農民都是背起行囊,遠離家鄉到外地打工,就這樣年復一年,周而復始的過著候鳥一樣的生活。有人說:「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作者這位50歲老農民,實在有些不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辭呢?如果從這句話的字面來理解,就是說出外打工,也是一種投資,但是這種投資是最愚蠢行為。這就讓作者非常不解了,打工怎麼是投資呢?
  • 孩子應該感恩父母嗎
    哪裡來的感恩父母一說,簡直成了要嚴肅地追罪追責的對象。這樣的人,用這樣的心態活在世間,又哪裡來的福氣呢?遭受一些生活的波折和不順的教訓,不正是上天對他的提醒和警戒嗎?所以說,應不應該感恩父母,怎樣感恩父母,不是小事,真的值得好好說說。2我們的生命來自父母。
  • 教師節我們應該感恩的那些人
    今天早上在吃飯的時間女兒突然說爸爸今天教師節呢?我給老師送個怎樣的禮物呀!喔,是的寶貝,等一會我們吃早飯以後提前去學校旁邊給老師買禮物吧,女兒說好的,突然女兒說的話讓我回到我小時間的經歷......我呢,在農村長大,上小學的時間由於那時間比較窮,村裡也就有一兩家有電視的還是黑白的,對教師節也就不怎樣了解,到了教師節那一天,我的母親告訴我,給你老師煮十二個雞蛋吧,每個老師六個,等我把雞蛋送給老師的時間,老師說你真乖寶貝,你吃吧,我說你也吃,這就是我第一次家教師節的經歷,多麼的樸實和真實。
  • 進入新入職工作崗位,這些方面你應該了解
    首先說這應該是好事,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新的環境就會有新的開始,可喜的是我們將會接交新的朋友,學到新的知識,收穫新的美好心情。但就新崗位入職而言,我們要先充分認識到「新」的客觀存在,然後我們再進行針對性的分析需要注意的事項,從而快速自我調整,以最好的狀態更好的適應新的工作,一般來說新崗位的「新」有以下幾種:1、人生第一份新的工作崗位。
  • 讀後感 | 《善待你所在的單位》讀後感
    認真閱讀了《善待你所在的單位》一文,讀完之後,感觸頗深。我要珍惜我所在的單位,努力工作,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和同事友好相處密切配合,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單位交給的每項工作任務。在單位工作的同時,我也收穫了與同事合作的快樂,任務完成後的滿足和個人生活的保障。文中提到的「三個珍惜」,使我深刻領會到它的內在含義。
  • 我們應該關心的是老師的「師德」,而不應該盯著老師的「私德」
    有人看不慣,跳出來指責兩句:」你還是當老師的人呢?怎麼可以打牌呢?怎麼不注意一下影響呢?」;如果有老師碰到不合理的事,路見不平一聲吼,或者與人發生衝突,跟人吵架了,甚至動手了(當然,這樣的情況極少),某些人就不分青紅皂白,也不去了解事情的過程,張口就噴:「虧你還是老師,虧你還為人師表,怎麼可以罵人,打架呢?」
  • 考德上2020公考面試熱點:有人說成功才快樂,有人相反,你怎麼看
    有人說成功才會快樂,但美國某心理學家說:先有快樂,然後才有成功,快樂是最強的生產力與競爭力。對此請問你怎麼理解?對於題目中的這兩種說法我認為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們兩者論證的都是成功與快樂的關係。有人說,成功才會快樂,的確一個人當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取得成功後,這種油然而生的滿足感的確會令人快樂。當然我們要看到成功只是快樂的一個因素並不代表一定只有成功才會快樂,因為每個人對於成功與快樂的定義是不同的,所以不能完全一概而論。那麼對於美國某心理學家所說先有快樂才有成功這也有其合理之處。俗話說,快樂是一切動力的源泉。
  • 有人說,上帝應該把撒旦收走,唐牧師你怎麼看
    唐牧師 上帝因為愛你,所以才讓撒旦存在而不必使你做撒旦。你總以為撒旦是最壞的,把撒旦弄走了就好了,其實你跟撒旦一樣的壞的。抵擋上帝的時候,你是小撒旦,你說抵擋上帝的該消滅它,那應該消滅的就是你,因為你也抵擋上帝。上帝讓魔鬼存在,什麼意思?我22歲寫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個理由是,上帝讓撒旦存在,使其繼續表演給我們看它是多麼的壞蛋。讓它繼續存在,給我們看到的是它原來這麼壞。另外一個理由是,使你對上帝的信仰不是盲從。
  • 「後疫情」就業季:有人覺得就業難,但不少地方仍求賢若渴
    「我可能觀望的時間太長了,一直也把握不準到底應該籤哪份工作,猶豫著就到了現在。事實上現在這份工作我也不是很滿意,但是家人朋友都勸我趕緊定下來……」「先就業再擇業吧。」林子說。而當874萬2020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還沒有畫上句號時,909萬2021屆求職大軍也挺進了戰場。
  • 我們應該怎麼渡過大學四年?
    那我們應該怎樣充分的利用這四年才能更好地為未來做準備?第一、好好學習,用知識充實自己。在大學,老師不會對你過於關幹涉,父母也不在你身邊,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作為學生,我們的主要目的還是學習。你學或不學,大學的知識就是那樣,不多不少,你爬或不爬,大學的階梯就在那裡,不增不減,你會與不會,大學的老師都在那裡,講來講去。
  • 做司機、當後勤,名牌大學生委身基層崗位,究竟圖什麼?
    經過多倫擴招,如今的大學生很難再與「天之驕子」畫上等號,但名牌大學生的就業去向依然是就業市場的風向標。近日,一則新聞引起了網友廣泛的討論:211本科畢業生做司機,一流藝術院校碩士當後勤。有人說是浪費生命,有人說是無奈之舉。
  • 有人說讀書無用論?也有人說現在的學歷不怎麼重要了,你怎麼看?
    有人說讀書無用論?也有人說現在的學歷不怎麼重要了,你怎麼看?「讀書無用論,學歷無用論」這個概念近幾年一直有人在提。但往往提的人,要麼是沒有讀過幾年書,要麼是有學歷沒能力的人。那些既有學歷,又有能力的人,一般過得都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