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老師,為人師表,面對學生,面對家長,在學校,在教室,在工作上中,時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這是應該的,家長在教學工作中以」師德「標準來衡量老師的工作,這無可厚非也是應該和必須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可以看到,」師德「被無限延伸,延伸到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延伸到老師做的每一件事,這就不正常了。
老師走下講臺,走出校門,也就是一個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喜怒哀樂,老師不等於聖人,不等於雷鋒,不等於道德標杆和楷模。我是一個老師,平常也常常被一些人」關心「著,時時處處被高標準,嚴要求。節假日,休息時間偶爾去跟朋友搓搓麻將,打打撲克娛樂一下。有人看不慣,跳出來指責兩句:」你還是當老師的人呢?怎麼可以打牌呢?怎麼不注意一下影響呢?」;如果有老師碰到不合理的事,路見不平一聲吼,或者與人發生衝突,跟人吵架了,甚至動手了(當然,這樣的情況極少),某些人就不分青紅皂白,也不去了解事情的過程,張口就噴:「虧你還是老師,虧你還為人師表,怎麼可以罵人,打架呢?」
好像老師就應該是柔順的小綿羊,就應該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才符合他們的道德標準;還有,老師必須是文質彬彬的,不僅是在工作中,生活中也必得穿著一本正經。奇裝異服自然是不可以的,隨意都是要被詬病的。有時夏天穿著家居服,拖鞋出去散個步,居然也有人要指點一番,老師要注意形象,要端莊……
我也經常在網上就老師工資待遇,職稱評聘等熱點問題寫點文章,發表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凡是涉及到老師工資待遇,涉及到職稱晉升的問題,評論區總會有一些指責甚至謾罵。說什麼老師假期多,人心不足蛇吞象,說什麼老師不應該談錢,應該甘於奉獻。這裡面當然有一部分網絡噴子,為噴而噴,這樣的人我開始我還會爭辯幾句,回擊一下,慢慢的我發現沒什麼用,也就懶得去理他了。但是也有一些人是確實是由於長期的輿論宣傳的影響,認為老師都應該是春蠶,蠟燭,應該有著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水平,對老師的道德要求比較其他行業更高,對老師的職業定位,社會職責定位有一定的誤解,才會發聲批評。
當然,我們生活中大多數老師走下講臺以後還是像在學校一樣,嚴格要求自己,時時都不忘記自己老師的身份,這當然是值得提倡的,但是這只是一種道德的自律,而不應該成為一種硬性要求。不管是哪一種行業,離開工作崗位,都應該是一個普通公民,只要不違背普通公民的道德標準就無須詬病,也不應該受到指責。老師在學校盡心盡力,兢兢業業,為人師表,在與工作相關的事項中,嚴格按照師德標準要求自己,這都是應該和必須的。但是,離開教學崗位,離開單位,在做一些和工作無關的事情的時候,其身份屬性就只是一個平常人。我們可以關心老師的師德,但是不必過分盯著老師的「私德」。
老師也有權利追求社會地位,物質生活;老師也希望自己的工作,付出能得到肯定和回報;老師也有自己的喜好和個性;老師也有喜怒哀樂,也會有情緒,有時候也會抽菸喝酒打麻將,也會娛樂唱歌蹦迪……總之,走下講臺,走出工作,老師只是一個平凡人,不是雷鋒,不是聖人。工作之餘,請給他們更多的個人空間,不要什麼事都貼上職業標籤,動輒就說什麼,你是一個老師,就應該如何如何,你是一個老師,就不應該如何如何。「師德」是對工作而言,「師德」有失,當然要受到處罰,「私德」是個人空間,只要不違背一般公民的道德標準,不應該做出硬性要求,強加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