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關心的是老師的「師德」,而不應該盯著老師的「私德」

2020-12-17 周老師教育談

作為一個老師,為人師表,面對學生,面對家長,在學校,在教室,在工作上中,時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這是應該的,家長在教學工作中以」師德「標準來衡量老師的工作,這無可厚非也是應該和必須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可以看到,」師德「被無限延伸,延伸到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延伸到老師做的每一件事,這就不正常了。

老師走下講臺,走出校門,也就是一個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喜怒哀樂,老師不等於聖人,不等於雷鋒,不等於道德標杆和楷模。我是一個老師,平常也常常被一些人」關心「著,時時處處被高標準,嚴要求。節假日,休息時間偶爾去跟朋友搓搓麻將,打打撲克娛樂一下。有人看不慣,跳出來指責兩句:」你還是當老師的人呢?怎麼可以打牌呢?怎麼不注意一下影響呢?」;如果有老師碰到不合理的事,路見不平一聲吼,或者與人發生衝突,跟人吵架了,甚至動手了(當然,這樣的情況極少),某些人就不分青紅皂白,也不去了解事情的過程,張口就噴:「虧你還是老師,虧你還為人師表,怎麼可以罵人,打架呢?」

好像老師就應該是柔順的小綿羊,就應該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才符合他們的道德標準;還有,老師必須是文質彬彬的,不僅是在工作中,生活中也必得穿著一本正經。奇裝異服自然是不可以的,隨意都是要被詬病的。有時夏天穿著家居服,拖鞋出去散個步,居然也有人要指點一番,老師要注意形象,要端莊……

我也經常在網上就老師工資待遇,職稱評聘等熱點問題寫點文章,發表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凡是涉及到老師工資待遇,涉及到職稱晉升的問題,評論區總會有一些指責甚至謾罵。說什麼老師假期多,人心不足蛇吞象,說什麼老師不應該談錢,應該甘於奉獻。這裡面當然有一部分網絡噴子,為噴而噴,這樣的人我開始我還會爭辯幾句,回擊一下,慢慢的我發現沒什麼用,也就懶得去理他了。但是也有一些人是確實是由於長期的輿論宣傳的影響,認為老師都應該是春蠶,蠟燭,應該有著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水平,對老師的道德要求比較其他行業更高,對老師的職業定位,社會職責定位有一定的誤解,才會發聲批評。

當然,我們生活中大多數老師走下講臺以後還是像在學校一樣,嚴格要求自己,時時都不忘記自己老師的身份,這當然是值得提倡的,但是這只是一種道德的自律,而不應該成為一種硬性要求。不管是哪一種行業,離開工作崗位,都應該是一個普通公民,只要不違背普通公民的道德標準就無須詬病,也不應該受到指責。老師在學校盡心盡力,兢兢業業,為人師表,在與工作相關的事項中,嚴格按照師德標準要求自己,這都是應該和必須的。但是,離開教學崗位,離開單位,在做一些和工作無關的事情的時候,其身份屬性就只是一個平常人。我們可以關心老師的師德,但是不必過分盯著老師的「私德」。

老師也有權利追求社會地位,物質生活;老師也希望自己的工作,付出能得到肯定和回報;老師也有自己的喜好和個性;老師也有喜怒哀樂,也會有情緒,有時候也會抽菸喝酒打麻將,也會娛樂唱歌蹦迪……總之,走下講臺,走出工作,老師只是一個平凡人,不是雷鋒,不是聖人。工作之餘,請給他們更多的個人空間,不要什麼事都貼上職業標籤,動輒就說什麼,你是一個老師,就應該如何如何,你是一個老師,就不應該如何如何。「師德」是對工作而言,「師德」有失,當然要受到處罰,「私德」是個人空間,只要不違背一般公民的道德標準,不應該做出硬性要求,強加於人。

相關焦點

  • 私德不立,何以為師?
    《師說》何為老師?文化之傳承者也。何為導師?思想之啟蒙者也。何為師者?修身立德,人之榜樣也!師德,便是私德。若無私德,何來師德?有一些人提出一些謬論,說什麼了「教師是一份職業,不應該把私德當成職業道德的考核標準,上班的8小時遵守職業道德,下班後就可以放飛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事。」真的是覺得既可笑又可恨,可笑的是無知的人也敢人前賣弄,瘋言瘋語,全然自信到認為自己講的是對的。可恨的是,這些教育的失敗作品竟然也敢滑天下之大稽,為教育指手畫腳。
  • 「私德有恙」即「有違師德」,則將「天下無師」
    楊振寧可以娶翁帆,鎮江老師為何不能和畢業6年的學生談戀愛?鎮江一高中老師隱私視頻被人故意傳播,對當事人造成了嚴重影響。詭異的是,該老師所在學校不僅僅不關心這位老師隱私被洩露帶來的傷害,反而在探討「拍隱私視頻」是否違反師德師風。有人說,這位老師和學生發生關係,肯定違反了師德。
  • 要求老師有「師德」,是否應該對學生和家長有一定要求呢?
    「師德」是作為一名老師最基本的道德修養。老師為了這兩個字,已經付出了很多心血,付出心血與努力是職責所在,理所當然。但是,老師也因此背了太多黑鍋。老師因為職業的特殊性,只要一有問題,就會被媒體大肆渲染,甚至被攻擊,被謾罵。
  • 不能把違反師德,當作老師的小辮子
    不知各位老師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新情況:「師德」這個詞出現的頻率真是越來越高了。有的教師毆打學生、有的教師收家長紅包、有的教師向學生推銷教輔書,人們說這樣的教師違反師德,德不配位。好吧,我們老師承認,有些同仁確實這麼做了,也確實違反了師德,應該受到處分或處罰。
  • 老師上課用擴音器被舉報,是師德問題?
    ,發文的網友稱,老師長時間使用擴音器上課,會損傷學生的耳膜,並稱此老師的行為違背了師德,希望有關部門應該及時的調查處理。因為老師講課的時候使用了擴音器,就被舉報,就有損師德,這是個笑話嗎?一個小小的帶擴音器行為就上升至師德,就不怕自己的老師失望嗎?這個行為真的是有損師德嗎?當然不是,老師帶擴音器就是為了讓學生們可以聽清楚老師教課,如果不是為了孩子們的學習,老師何必做這些呢?帶擴音器就會影響學生的耳膜,發視頻的人關心的是學生們的健康,好像也沒有問題,學生家長最在乎的就是孩子的健康問題。
  • 高中不是義務教育,高中老師應該被感恩嗎?好的老師會被學生銘記
    導讀:高中階段不是九年義務教育,高中老師應該被感恩麼?有人說,中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在這樣的義務教育下,似乎更應該感恩那些默默奉獻的中小學教師。但是有人又說,對於高中非義務教育階段,老師難道就不值得感恩嗎?
  • 來論|被鮮花「毀」掉的老師,不只是師德出了問題
    爆料者稱,送花同學打電話讓母親再送一束花來時,王老師一把奪過手機破口大罵。學校校長回應,老師覺得教學成果未得到肯定發了火。7月19日凌晨,朔州市朔城區教育局官方微信號回應稱,教育局立即成立領導組,深入學校對該項事件進行深入調查,進行嚴肅處理,並舉一反三,在全區中小學校、幼兒園開展師德師風集中整治行動。
  • 鎮江男教師被處理:師德師風不是筐
    在這份對於康華老師的處理通報中,這樣寫到:該教師(康華老師)拍攝不雅視頻屬於低級趣味,違背社會公序良俗,有違教師師德,嚴重損害了教師形象。對於康老師的處理,在這裡我們要釐清這麼幾個問題:一,這段視頻是誰拍的?
  • 作為老師,應該如何去處理師生之間的關係?
    作為老師,應該如何去處理師生之間的關係?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大革命期間,教師的地位一落千丈,成為人人唾之的臭老九,學生和老師是階級矛盾,這種觀念一直影響到當下的教師認知。新時期,西方教育理念的進入,師生平等關係在逐步建立,教學是老師和學生共同的課題,不是教師單方面權威的灌輸。
  • 在不聽話的學生面前老師應該怎麼樣表現?
    在教育方面,政策早已經改革了一年又一年,學校教育和以前相比已經沒有那麼重視,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學生的膽大、難管理、老師不敢管理的現象,而對於不聽話的那些學生老師應該怎麼樣表現而又不失道德?多次警告。對於那些行為上相對較差的學生來說,老師應該對他們提出多次警告。
  • 袁老師不應該成為墜樓事件的主角
    1974年出生的袁老師,教學業績是突出的,而且還是優秀教師,肯定也是學校的骨幹教師。近30年的教學生涯,應該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不可能打罵小繆可馨,引起家長質疑的就是那篇作文,袁老師在上面批改了5個字:「傳遞正能量」,可轉眼間,小可馨就墜樓了。世事無常,袁老師就這樣被捲入漩渦中心。
  • 老師應該保重自己的身體
    每當我們懶惰時,我們的內心就會發出一種聲音,告訴自己不要懶惰。為什麼不要懶惰呢?因為我們在當學生的時候,老師、父母給我們灌輸了一個根深蒂固的道理,勤奮是正確的,懶惰是錯誤的。每當我們懶惰時,總是很自責。每個老師也有邁向成功渴望,而似乎勤奮是邁向成功的金鑰匙,老師們覺得唯有勤奮才能邁向成功,懶惰的老師註定一生碌碌無為。
  • 強令學生教師節給老師送禮,師德碎了一地
    強令學生教師節給老師送禮,師德碎了一地9月5日晚,福建省福州超德中學高一學生小王在QQ空間裡曝光了班主任組織學生送教師節禮物的事情:老師首先在班級群裡發布送禮投票,但設置的「同意」及「不同意」兩選項,最終都要求送禮。學生提出質疑後,班主任以不懂得感恩為由,要求學生轉班。
  • 小學生上課睡覺,老師做了這事兒,讓家長憤怒,質問師德何在
    與其父母溝通了好幾次,都沒有見效果,最終忍不住,就將學生課堂上睡覺的照片,發到了家長群裡面,當眾批評家長不作為,不配合老師工作。而小虎牙的家長也直接怒了,認為老師侮辱了自己與孩子,直接質問老師的師德何在,認為這位老師根本不配當老師。
  • 孩子被老師辱罵,家長怒斥老師:遇到沒有師德的老師怎麼辦
    一、機構老師師德出問題最近有一則熱搜,一位家長反映機構老師師德出現問題。這位老師是負責英語補習,在上課的時候會經常舉一些例子,但最近這位反應事件的公民,他的孩子平平被老師拿來舉例,而且當著全班的同學問他的兒子,你每天都是吃屎嗎?當時他們在上一小節,老師會說青蛙每天都是吃蟲子嗎?
  • 當老師,師德重要還是教學水平重要?
    有人問,當老師師德更重要還是教學水平更重要?這其實是一種二元思維。認為事物只有兩種選項,要麼選A要麼選B。但其實,往往還有第三種選擇。比如說本題中,師德與教學水平本來說不是完全對立的,非要分出個高下主次的。它們是可以並存,也應該並存的。
  • 教師節教師是否應該收禮物,真的是難為了學校、老師和家長
    不僅僅是這些,每當教師節的時候,讓教師、家長和孩子們還有一個比較糾結的事,就是是否要給老師送禮,老師是否接受家長學生的禮物。說起這事情,應該說是難為了家長、孩子、老師和學校,為什麼這樣說?所以,有的家長每當教師節的時候就開始糾結,孩子在校老師能否給予一些特殊照顧,孩子違紀了,老師是否能網開一面,不至於給回家反省,家長心裡就想著著是否給教師送點禮物,不送怕老師不關心自己的孩子,不照顧自己的孩子,如果送禮物,真的也不情願,孩子上學已經交費了,再去花這個錢也覺得不值得,所以,有的家長真的在為這樣的事情糾結。
  • 缺乏尊重教育,發飆女老師師德蕩然無存
    山西朔州某小學教數學的女老師因畢業班學生只給班主任送花,沒給自己送花,而當場朝學生辱罵發飆,還吐口水,真是斯文掃地,潑婦象畢露,這樣的女老師不配收到花,應該受到嚴懲!在小學生面前,老師從來都是說一不二,課堂上發飆罵街、頤指氣使的現象屢見不鮮,給小學生心理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 變味的師德:得罪不起的老師
    有的老師在教師節公然要求學生給自己送禮物,這些事情本身很小,但是窺一斑可見全豹,透過這些小事,我們發現,師德沾了水,變了味。作為教師本人,強制要求學生送禮表示感謝,明顯是對「感恩」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強制感恩,莫過於強制學生給自己評滿分,這強扭的瓜,不甜,這扭瓜的姿勢,很醜。
  • 高中歷史老師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那麼高中歷史老師應該如何怎樣改進教學方法?作為高中老師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1998年,安丘市第二中學李德剛老師從大學畢業後,滿懷激情的走上了講臺,想把自己的所學傾囊相授,當好學生進步的擺渡人。為此,他精心構思每一堂課,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力求精益求精。可是他很快卻發現,好多學生並不買帳,不喜歡歷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