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高中階段不是九年義務教育,高中老師應該被感恩麼?
有人說,中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在這樣的義務教育下,似乎更應該感恩那些默默奉獻的中小學教師。但是有人又說,對於高中非義務教育階段,老師難道就不值得感恩嗎?
有些人因為高中教育是非義務階段,因此會將高中的教育視為一種交易。家長用「錢」購買教育資源,是一種交易行為,所以他們覺得獲得教育資源是理所應當,並不需要感恩。
但是,實際上真是這樣麼?
對於每一個學生來說,能夠遇到一名好的老師,那絕對是一生受益的事情,無論是在哪一個教育階段都應該值得慶幸。這也是為什麼每逢教師節,很多家長都忙於為老師們準備禮物。從家長的角度考慮,也只是希望老師能夠在日常的教學中多照顧一下自己的孩子。可是,真正有師德的老師,並非渴望自己的學生如此的回報,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成為國家棟梁。
然而,老師綜合能力的差異性,也就註定導致了不一樣的「結果」。
筆者以為,學生和家長感恩的對象是老師,簡單地以義務教育階段和非義務教育階段來區分,是盲目、不科學的行為。
如果認真觀察生活,可以看到我們「感恩」的老師,幾乎是特定的人,而非是每一個階段的老師。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老師有教育能力高低之分。而這也就難免在學生內心會形成許多關於老師的印象,他們其中有好的印象,也有不好的印象。
而學生對於老師的感恩,恰恰就是從這些關於老師的印象中油然而生。
相信,多數學生有自己的是非觀念,對於那些真正對學生有教育之恩的老師,他們必然會懷著「感恩」之心。而即便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感恩」也很少會是全部的老師。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並非只有教學水平高的老師,才值得「感恩」。在育人這個環節,老師的教學水平有一定影響,但是更多的是老師的師風和師德。
我們常常也可以看到有些學生十分頑皮,甚至有些可能走上「邪路」,然而就是因為老師的「人文關懷」,那些原本可能墮落的學生,最終回到了「正途」,成為了社會有用之人。這些老師論及教學水平或許並不高,但是他們特別關心學生的內心成長。這樣的老師絕對值得「感恩」。
而正是老師對於「成才」的認知上有著不同的理解,也導致了學生人生的不同。有的是以優異成績進入名校,有的卻可能是成為勤勤懇懇的勞動者。誰又能說,後者的老師不值得「感恩」?
幾乎沒有一個老師不渴望將自己的學生教育成才,可是有些可能更希望關注「優秀」的學生,傾囊相授,盡力培養每一位優秀的學生,甚至經常做出超出本分的事情,有著十足的動力。而他們常常忽視那些班級「差生」,少了一份教育的動力,只是完成著一個老師本分的事情而已。
這樣的老師有錯麼?顯然沒有錯。
不過,這樣的老師更多是「優秀」學生感恩的對象,至於「差生」恐怕連一個好的口碑都難以得到。因此,有些老師實際上是毀譽參半的。
正是因為實際情況的複雜,因此,高中老師該不該被感恩,實際上也是因老師而異,與義務教育階段的「感恩」,也是有著內在的相似。也相信,值得感恩的老師,總會有一批又一批的學生會銘記老師教育之「恩」。
不知道,如今的你我,還記得曾經那個影響自己一生的老師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