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回復了「將九年制義務教育修改為十二年制義務教育」的問題,稱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從提出到普及才不到10年時間,鞏固普及水平,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特別是一些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基礎還很薄弱,尚須加大投入,而且部分地區實行非義務教育階段免費教育已經難以為繼,因此從我國國情來看,目前還不具備將學前、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
儘管教育部的答覆既符合實情又態度誠懇,但依然有些家長無法理解,極力呼籲以普及普通高中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減輕孩子考不上高中所帶給家長和孩子的焦慮。然而,如果讓家長深入一線教育,像中小學的老師們一樣真實的了解我們中小學學生的學情,也許就不會有急於讓自己孩子上高中的困惑,也就能理解了教育部的此種決策。
從小學入學起,老師們就會發現孩子的學情是千差萬別的,無論是從智力水平,還是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上,都有著較大的差距。特別是那些鄉鎮小學,家長無暇監管自己孩子學習的小學生們,學習差距更大,有的學生一篇課文,老師領著讀三遍,就已經會背誦,而有的學生則連讀都讀不成句;而落實到寫字做題上,差距就更大了,有的學生聽老師講一遍就會寫了,會做了,而有的學生還如雲裡霧裡,聽不懂,寫得慢,不會做常有發生。
一般,在小學三年級開始,孩子們的學習成績開始分流,而到了五六年級,那些分析、理解、思考能力以及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不好的孩子就已經被拉下很遠了。而這樣的學生一般到了初中,隨著學習難度和學習科目的增加,往往某些科目就會出現不及格的現象,久而久之,學習就會變成一件苦差事。
拿小徐老師所在地各鄉鎮中小學來說,小學一個40人的班級,明顯跟不上教學進度的學習佔30%,而到了初中平均成績不及格的學習則可達到40%以上。
我地高中錄取率在50%左右,一般重點高中錄取率為30%,剩下的20%被當地非重點高中錄取,其餘的學生則被分流到中職學校進行職業性教育。
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過早進入中職學校,畢竟中職學校管理沒有普通高中嚴格,怕孩子過早放鬆,學不到真本事,極其願意讓自己孩子進入普通高中就學,但到了高中,孩子就真的找到出路了嗎?
其實並不盡然,小徐老師本地重點高中自2015年擴招,學生錄取率從15%擴招到30%,這批學生真的進入高中後,高中老師則才知道什麼叫「教不會」「聽不懂」,高中的老師直言,「高中畢竟是為高考服務的,不會因為班上的後進生而拉慢教育進度和難度,而這樣一來,那些後進生的處境相當痛苦,壓力之大無法可想。」
這還是重點高中老師的看法,那麼普通高中的學生如何呢?普通高中的學生還是重點高中挑剩下的學生,為了適應這些孩子的學習情況,普通高中的老師只能降低學習難度和速度,而如此做的結果就只能是在高考中被三本或專科院校錄取。而這種結果並不比在中職學校學一門實用的技術並通過單招進入本科或專科院校深造的結果強。
有些人可能認為,現在的孩子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學習成績哪有你說得如此差啊?
確實在城市裡的小學,孩子們的學習成績都不錯,但那是因為小學所學知識較少,而市裡的家長又都重視孩子的學習,因此在大量重複性練習下,孩子的成績都不錯。這就造成很多家長認為自己孩子完全可以上高中考大學的錯覺。但是到了初中,一些孩子的學習日漸吃力,家長如果輔導跟不上的話,就只能與高中無緣。
而那些靠家長輔導,靠大把大把的掏錢為孩子請家教,把孩子送進輔導班強壓出來的成績,真考上了高中,是否真能適應高中高難度、高強度的學習呢?
也許有個別學生到了高中突然開竅的,但更多的高中生拼得是實力,是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耐力、毅力等,試想那些靠家長苦口婆心,靠老師強壓出來的中考成績,到了高考,失去了這種強壓強束縛的學習環境,孩子的學習成績又會怎樣呢?
總之,一些孩子考不上普通高中,並不能怨如今中考的錄取率低,真無心學習或者跟不上的孩子到了普通高中,那可是真受罪,不僅有可能無法實現自己考好大學的願望,還有可能將孩子的開創未來生活的信心消磨掉,讓性格變得消沉、抑鬱,這並不是我們家長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