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2米深的工作井傳出盾構機刀盤緩緩轉動聲響,總長104米、重達1219噸、直徑8.6米的「粵海36號」盾構機在南沙區獅子洋畔成功始發,該盾構機將從南沙深層地下向東掘進至廣州市番禺區海鷗島,掘進全長3398米。此舉標誌著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這項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粵港澳大灣區標誌性項目正式邁入「穿洋過江」施工新階段,待未來打通該關鍵節點後,粵港澳大灣區將建成首條跨海輸水盾構隧洞,這也為工程全線貫通奠定堅實基礎。
本次盾構施工項目屬於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B3標,該標段橫跨廣州、東莞兩市,線路總長11.36公裡,幹線設計輸水流量為60立方米/秒,盾構隧洞外徑8.3米、內徑6.4米,將從獅子洋深層海底實現「穿越」。中鐵隧道局集團B3標項目負責人徐其貴告訴記者,「粵海36號」將穿越5條斷裂破碎帶,盾構隧洞最深近60米,相當於20層樓高,意味著隧洞離海平面距離近60米,地質及施工風險在國內水利行業罕見,是全線施工難度最大、施工工期最長的盾構隧洞之一,可謂是這項超級水利工程的「咽喉」部位。「為順利完成任務,我們攻克了在複雜條件下盾構機刀盤結泥餅、負環管片失穩、洞門密封失效等一系列難題,確保完成這項世界上輸水壓力最大、盾構隧洞最長的調水工程的跨海徵程。」徐其貴說。
自2019年5月開工以來,B3標建設者迎難而上。在遭遇斷裂破碎帶滲漏水急險之際,他們晝夜不停,化險為夷;在工程全線50米以上的系列超深盾構工作井中,他們創下了首個完成首幅地連牆澆築、首個完成壓頂梁施工、首個完成內襯結構施工等多項「第一」,對工程全線乃至全國超深盾構工作井建設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線共計48臺盾構機,今年將力爭實現28臺盾構機始發、完成50億元投資,為落實「六穩」「六保」任務作出更大貢獻。工程建成後,西江和東江可以水源互補、豐枯調劑,惠及粵港澳大灣區5000多萬人口,可以有效解決廣州、深圳、東莞生活生產缺水以及東江流域生態用水被擠佔等問題,並為香港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耿旭靜 董業衡 通訊員 林丹賢、單小亮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耿旭靜 董業衡 通訊員 林丹賢、單小亮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林靜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