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工程穿過獅子洋,直奔海鷗島!|粵港澳大灣區|徐其貴|隧洞|獅子|...

2020-12-25 騰訊網

隨著52米深的工作井傳出盾構機刀盤緩緩轉動聲響,總長104米、重達1219噸、直徑8.6米的「粵海36號」盾構機在南沙區獅子洋畔成功始發,該盾構機將從南沙深層地下向東掘進至廣州市番禺區海鷗島,掘進全長3398米。此舉標誌著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這項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粵港澳大灣區標誌性項目正式邁入「穿洋過江」施工新階段,待未來打通該關鍵節點後,粵港澳大灣區將建成首條跨海輸水盾構隧洞,這也為工程全線貫通奠定堅實基礎。

本次盾構施工項目屬於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B3標,該標段橫跨廣州、東莞兩市,線路總長11.36公裡,幹線設計輸水流量為60立方米/秒,盾構隧洞外徑8.3米、內徑6.4米,將從獅子洋深層海底實現「穿越」。中鐵隧道局集團B3標項目負責人徐其貴告訴記者,「粵海36號」將穿越5條斷裂破碎帶,盾構隧洞最深近60米,相當於20層樓高,意味著隧洞離海平面距離近60米,地質及施工風險在國內水利行業罕見,是全線施工難度最大、施工工期最長的盾構隧洞之一,可謂是這項超級水利工程的「咽喉」部位。「為順利完成任務,我們攻克了在複雜條件下盾構機刀盤結泥餅、負環管片失穩、洞門密封失效等一系列難題,確保完成這項世界上輸水壓力最大、盾構隧洞最長的調水工程的跨海徵程。」徐其貴說。

自2019年5月開工以來,B3標建設者迎難而上。在遭遇斷裂破碎帶滲漏水急險之際,他們晝夜不停,化險為夷;在工程全線50米以上的系列超深盾構工作井中,他們創下了首個完成首幅地連牆澆築、首個完成壓頂梁施工、首個完成內襯結構施工等多項「第一」,對工程全線乃至全國超深盾構工作井建設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線共計48臺盾構機,今年將力爭實現28臺盾構機始發、完成50億元投資,為落實「六穩」「六保」任務作出更大貢獻。工程建成後,西江和東江可以水源互補、豐枯調劑,惠及粵港澳大灣區5000多萬人口,可以有效解決廣州、深圳、東莞生活生產缺水以及東江流域生態用水被擠佔等問題,並為香港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耿旭靜 董業衡 通訊員 林丹賢、單小亮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耿旭靜 董業衡 通訊員 林丹賢、單小亮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林靜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大灣區超級水利工程開始「穿洋過江」
    下穿獅子洋盾構機「粵海36號」始發時刻圖源:讀特客戶端這標誌著這項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粵港澳大灣區標誌性項目圖源:讀特客戶端隨著52米深的工作井傳出盾構機刀盤緩緩轉動聲響,總長104米、重達1219噸、直徑8.6米的「粵海36號」盾構機在廣州市南沙區獅子洋畔成功始發。
  • 穿越獅子洋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首臺「穿洋」盾構機成功始發
    6 月 28 日上午 11 時 30 分,歷經建設者們一年多的奮戰,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迎來首臺下穿獅子洋盾構機 " 粵海 36 號 " 始發時刻,標誌著這項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粵港澳大灣區標誌性項目正式邁入 " 穿洋過江 " 施工新階段。
  •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首臺「穿洋」盾構機28日始發
    6月28日11時30分,隨著52米深的工作井傳出盾構機刀盤緩緩轉動聲響,總長104米、重達1219噸、直徑8.6米的「粵海36號」盾構機在廣州市南沙區獅子洋畔成功始發,標誌著這項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粵港澳大灣區標誌性項目正式邁入「穿洋過江」施工新階段,這也是跨海輸水隧洞首次跨越獅子洋底
  • 探訪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 世紀「潛龍」潤灣區
    作為廣東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受水區域最廣的水利工程,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通過高難度的「西水東送」為珠三角東部城市群「解渴」、為香港提供備用水源,堪稱潤澤大灣區的「世紀工程」。  從前期規劃到全面開工,這一國務院部署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粵港澳大灣區又一「標杆」工程,用改革開放前沿「敢為人先」的魄力詮釋著創新不懈,用極致匠心書寫著卓越的「廣東速度」。
  • 珠江口將有六座跨江跨海通道,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經濟圈
    虎門二橋虎門二橋:有望明年5月通車如果說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將打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任督二脈」,那麼建設「超級工程」虎門二橋、深中通道則直接打通「珠中江」「深莞惠」兩個經濟圈。能更直接觀察到的改變或許是34.61平方公裡的海鷗島。目前,海鷗島僅有北端的海鷗大橋飛架蓮花山水道與島外連接相通。建設中的虎門二橋在海鷗島設有互通立交,一旦建成通車,去往海鷗島將極為便利,海鷗島將真正成為廣州的後花園,成為郊區的重要的休閒旅遊區。
  • 投資354億元,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全面開工建設
    「我宣布: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全面開工建設」,這是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大會上發出的動員令。2019年5月6日,備受矚目的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在美麗的廣州南沙獅子洋畔拉開全面開工建設的序幕,各個工程標段將陸續開工建設。
  • 佛山陶藝界首個獅子題材專題作品展在張槎展出
    佛山日報訊 記者周文琪報導:記者今日獲悉,《喜事(獅)連年》——2019春季佛山醒獅陶塑展已於日前張槎當代藝術館開幕,這是佛山陶藝界第一個獅子題材專題作品展,展出了佛山各時期的陶塑獅子100件。
  • 清華在職工程博士粵港澳大灣區項目開始招生啦
    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清華大學今年首次開設創新領軍工程博士粵港澳大灣區項目,面向服務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重點行業、創新型企業人員招收攻讀工程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大灣區建設高端創新領軍人才。
  • 深圳會展業疫後首展 2020粵港澳大灣區車展在深圳開幕
    6月20日,為期9天、以「擎動大灣區•啟悅i未來」為主題的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暨新能源及智能汽車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正式開幕。據悉,這是今年深圳會展行業復甦的首展,也是國內年度三大車展的開局之展。
  • 粵港澳大灣區擴大優質生活圈
    4月4日, 經過為期8天的日夜奮戰,粵港澳大灣區重大交通項目深圳至江門鐵路先行段工程越珠江口隧道,水下地質鑽探勘測任務順利完成。已滿足初步設計鑽探要求,這是該項目前期工作繼項目可研獲批後,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為確保實現年內開工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來源於4月6日廣州鐵路融媒體中心)。
  • 披著人皮的獅子
    在政府從事外事工作的他每天早晨開著車離開自家的高層公寓,穿過高低起伏的馬路,鑽進辦公室過上朝九晚五的一天。生活原來已成定律,直到2005年,他第一次走進了非洲。    「一到那兒,我就再也不想回來了。」在肯亞的大草原上,卓強意外地與他兒時的夢境重逢:金合歡樹下,一頭雄獅靜靜地站在大石頭上,若有所思地看著遠方。
  • 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有哪些 粵港澳大灣區龍頭是誰
    政策推動下,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已上升到國家級戰略的層面,同時也是國內最具潛力的灣區城市群。那麼,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早在上世紀末,就出現了「灣區經濟」的概念。一般指的是圍繞沿海口岸分布的眾多海港和城鎮所構成的港口群和城鎮群,由此衍生的經濟效應被稱為「灣區經濟」。
  • 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 每天4萬斤湘產杏鮑菇銷往粵港澳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建設的啟動,湖南宇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積極對接,生產的新鮮杏鮑菇暢銷廣州深圳等地市場。   走進該公司的杏鮑菇包裝車間,數百名工人們正在對新採摘的杏鮑菇進行削菇、稱重和包裝等工序。這批新包裝的杏鮑菇將經過8個小時的運輸到達廣州,然後第二天清晨通過果蔬批發市場和超市出現在市民的餐桌上。
  • 獅子起源於 約12萬年前
    原標題:獅子起源於 約12萬年前  據新華社倫敦4月3日電 (記者劉石磊)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日前報告說,他們通過基因測序,分析出獅子的進化軌跡。這種大型貓科動物起源於約12萬年前,其重要一支目前正面臨滅絕風險。   主要生活在熱帶地區的動物留下的化石通常較少,獅子也不例外。因此對其進化歷史的研究往往很難獲取足夠材料。
  • 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也宜遊
    利好大灣區旅遊一體化  粵港澳大灣區這一概念首次亮相,在2017年7月1日。當天,國家發改委會同粵、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籤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拉開大幕。  「一鐵一橋」拉動粵港澳旅遊  作為世界四大灣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甫一推出就引發「聚光燈效應」——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1月發布的《四大灣區影響力報告(2018):紐約·舊金山·東京·粵港澳》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影響力指數排名第三,經濟影響力位列四大灣區之首。
  • 獅子的天敵是它!一口下去獅子傷得不輕,獅子見了就跑
    獅子的天敵是它!一口下去獅子傷得不輕,獅子見了就跑大自然中的動物們各自有各自的特點,它們為了生存,都朝著有力的方向進化,獅子作為草原上最兇猛的動物之一,它也有害怕的動物。對付起獅子來,簡直是小菜一碟,這種動物就是河馬,河馬的體重可是獅子的好幾倍,皮糙肉厚的外表讓很多動物都無可奈何,看起來河馬的行動非常的笨拙,但是,實際上它們的咬合力是非常驚人的。
  •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美術高地
    作為華南地區及粵港澳大灣區唯一獨立建制的高等美術學府,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廣州美術學院已然成為中國美術領域、設計領域、美術與設計教育領域具有重大影響力的高地。新時期,廣州美術學院更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雙區驅動」戰略為契機,自覺承當起新的歷史使命,進一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美術高地,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和設計的龍頭引領作用。
  • 粵港澳大灣區法律部門第二次聯席會議召開 批准設立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工作委員會
    ,並批准設立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工作委員會。同時,粵港澳三地圍繞律師、仲裁、公證、調解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意見,達成了許多重要共識,將為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推進大灣區法律服務建設、優化大灣區營商環境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