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山」變「公園」!重慶發布首個生態環境修復案件督促機制實施辦法

2020-12-25 上遊新聞

▲生態環境修復後,渣廠變綠地。

涪陵有塊由工業遺址環境修復而來的綠地,遠遠望去這裡就像一個自然公園。在這塊土地上,格桑花搖曳生姿,完全看不見半點工業廢渣的影子,你很難想像泥土下面是堆積成山的工業廢渣。

廢渣如何變成「公園」?

今(3)日,市三中院發布了《生態環境修復案件執行督促機制實施辦法》,這是我市首個生態環境修復案件執行相關的文件。文件的背後,講述了3年前一紙訴狀,讓「廢渣」搖身變「公園」的故事。

案件:渣體堆成「山」

▲「公園」盛開的格桑花。

中化重慶涪陵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涪陵化工),是涪陵區長江邊上的一家大型化工企業,該企業常年超標排放的磷石膏棄物堆積成巨大渣場,經過十幾年的堆放,遠看就像一座「小山」。渣場產生的滲濾液不斷外流,而渣場不遠處就是長江,汙染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2017年1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向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下稱「市三中院」)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要求中化涪陵化工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這也是該院首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

2017年12月,雙方達成調解協議,中化涪陵化工承諾嚴格按照經政府部門批准的整改方案,在兩年內完成企業關停,修復受損生態環境工作,並賠償鑑定費、生態環境服務功能損失費等相關費用。

修復:殘渣變「公園」

▲生態環境修復之前的渣廠。

該案涉及生態環境修復將耗時2年、耗資上億,如何確保案件執行到位?

市三中院探索建立了生態環境修復案件執行督促機制。該機制建立後,該院環境資源審判法官每半年至少到環境資源修復現場查看1次,修復責任企業每半年匯報1次修復工作進展。

最終,工業渣體上方幾乎全部用專業塑料膜覆蓋,阻止雨水進入渣體。膜上面鋪上了約50公分的泥土,並種植了花花草草,修建了觀光道,如今成了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而針對從渣體滲出的汙水,中化涪陵化工則修建了滲濾液處理站。

▲修復後的水渠。

「每個小時有100多噸滲濾液,用汙水處理裝置經過脫氨脫磷等多次處理,能夠達到排放標準。」 中化涪陵化工健康安全環保部經理潘永遠說。

5月14日,涪陵區生態環境局和規資局對中化涪陵的生態修復情況進行了檢查,並出具了書面驗收意見。

探索:重慶首個生態環境修復執行督促機制

▲處理後達標的水。

由於生態環境損害修復理論尚在探索中、生態環境修復過程監管難度大、生態環境修復執行行為監督存在缺位等原因,國內涉環境修復類案件,在執行方面仍然存在較大難題。

「針對環境修復案件執行面臨的問題,我們組織了環資庭、研究室等審判業務專家及調查研究骨幹,大量翻閱國內外相關資料,收集了國內外環境修復案件執行經驗做法。」市三中院環資庭庭長陶米玲表示,他們以中化涪陵化工案環境修復執行為抓手,探索建立生態環境修復案件執行督促機制,針對需要進行生態環境修復的環境資源類案件,通過發送司法建議、與環境資源行政部門聯動、適時監督修復過程等方式,主動督促義務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環境修復義務, 對義務人拒不履行的,依職權(或者依申請)移送強制執行的司法機制。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陳竹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中國環境報記者王瑋:保護生態環境,司法有力量!| 2020記者看法院
    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江蘇省南京市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狀況》(以下簡稱白皮書)。這是中國法院首部關於流域司法保護的白皮書。伴隨著這場新聞發布會的召開,由最高人民法院組織的「司法護航美麗長江」集中調研宣傳活動圓滿結束。一周來,調研組一行從長江上遊重慶啟程,沿江到湖北、江西,再到長江下遊江蘇。
  • 最高法發布《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附全文)
    銷售者宣傳其產品能通過弄虛作假方式規避機動車年檢,教唆或協助部分機動車車主實施侵權行為,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其在國家級媒體上向社會公眾道歉,賠償大氣汙染環境修復等費用。該案判決有利於督促企業善盡環境保護法定義務和社會責任,警示信息平臺服務提供商規範其行為並建立行之有效的檢索及監管制度,同時在生態環境修復費用的合理確定上,具有類案指導意義。  依法審理土壤汙染糾紛案件。
  • 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完善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落實...
    由此,我市市級部門首次聯合辦案共同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得到司法確認,這也是重慶首例同時追究水生態環境損害和魚類資源損失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作為全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試行省市,重慶市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例實踐,大膽探索,積極創新,構建了實施方案和配套的事件報告、鑑定評估、賠償磋商、損害修復、資金管理、司法銜接等「1+10」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框架,建立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專家支持機制、聯合指導機制、動態管理機制、司法銜接機制,助力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在重慶落地見效。
  •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暫行辦法...
    通過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等工作,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推動問題整改和生態修復,侵佔和破壞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類型上,我國正在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分類系統,涵蓋了現有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海洋公園、溼地公園、冰川公園、草原公園、沙漠公園等。級別上,適用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地和地方級自然保護地,其中生態環境部監管重點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地;地方生態環境部門要對本行政區域範圍內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實施監管。
  • 司法保護長江上遊生態 雲貴川渝建立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
    據知,這一框架協議的籤署旨在通過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進一步推動環境司法保護從單一分散、地緣聯繫、臨時隨機的合作向系統整體、制度協作、常態規範的合作轉變,凝聚司法合力,共築長江上遊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屏障。  重慶是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關係到全國35%的淡水資源涵養和中下遊幾億人的飲水安全。
  • 2020版重慶檢察公益訴訟白皮書發布
    ——緊盯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突出問題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持續開展「保護長江母親河」公益訴訟專項行動,聚焦水汙染、大氣汙染、岸上汙染、岸線資源破壞等問題加大辦案力度。深入開展生態環境領域大巡查和公益訴訟「回頭看」活動,共開展專項巡查1984人次,發現案件線索365條,立案295件。市檢察院對7件案件實施掛牌督辦。
  • 以督促改見成效④|淄博:採石礦坑變身森林公園
    近年來,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決扛起中央、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的政治責任,聚焦重點難點問題,層層傳導壓力,壓緊壓實責任,建立完善協作配合、系統推進的長效工作機制,有效解決了一大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督察整改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人民群眾的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顯增強。
  • 生態環境部:將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實施重點監管
    《暫行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在此之前,對於自然保護地(自然保護區)的監管主體,各方存在爭議。生態環境部的此項監管職責,是依據《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自然保護區條例》《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等確定的。
  • 寧夏在重點生態區域實施環境資源類案件巡迴審判
    記者從相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寧夏回族自治區將全面推行重點生態區域環境資源類案件巡迴審判、環境資源類案件集中管轄等改革舉措,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據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寧夏各級法院將積極協調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等行政部門,選擇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生態功能區、礦區等重點生態區域以及黃河流域寧夏段、賀蘭山、六盤山沿線的縣區設立巡迴法庭或工作室,並配備巡迴審判車和移動審判設備,推動實現環境司法保護「零距離」。寧夏還將緊緊圍繞自然保護地和生態紅線管控區,實施環境資源類案件集中管轄。
  • 重慶法院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典型案例
    近年來,重慶法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兩山」理念,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通過審理各類公益訴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為助力重慶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我們從近兩年來重慶法院審理的案件中選取了這十起典型案例。
  • 實施攻堅項目1783個!濰坊市發布「十三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成績...
    發布會上,濰坊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羅相賢從構建生態環保大格局、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環境質量實現質的提升五個方面介紹濰坊市「十三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情況。
  • 新北區:常州市首個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基地揭牌
    12月7日,常州市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基地在新北區長江大保護展示館揭牌,標誌著基地正式啟用。市委常委、常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北區委書記周斌同志出席活動並致辭,市中院黨組書記、院長馬榮同志發表講話。
  • 平頂山市衛東區:林茂果香富農家 生態修復添新景
    大河網訊(記者 蔡長偉 通訊員 古國凡 何洋)初夏時節,不需門票的山頂公園、嶽家森林公園、東湖公園等地遊人如織;萬畝石榴花開紅似火,映紅了金牛山,景區飯店顧客盈門,池塘邊的垂釣者舒心歡笑……這是平頂山市衛東區生態修復帶來的新氣象。
  • 評論丨實施舉報獎勵制度利於構建生態環境共治機制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開第一批6個典型案件。天津市武清區劉某某非法收集處置廢鉛蓄電池涉嫌汙染環境犯罪案排在6個案件之首。就這起案件,天津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總隊確認群眾舉報事項屬實,符合《天津市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暫行辦法》等規定的獎勵條件,天津市生態環境局按照有關程序審核後,將對舉報人獎勵20萬元人民幣。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指出,鼓勵和引導廣大群眾舉報重大環境汙染隱患和違法違規行為,對滿足條件的舉報人予以重獎,有力於形成社會輿論高壓態勢(9月25日《法治日報》)。
  • 陝西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共15起總計1128萬元
    9月9日,陝西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生態環境領域法規與標準建設工作情況發布會通報,截至去年底,全省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共15起,已經結案5起,賠償金額總計1128萬,懲處違法企業,使汙染破壞環境點得到修復。
  • 中國發布丨3335人涉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被捕 檢察機關這樣保長江...
    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批捕3335人《白皮書》顯示,2020年1月至11月,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批准逮捕2140件3335人,提起公訴13358件22543人。檢察機關嚴懲高發多發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加強對非法採礦、汙染環境和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等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的打擊力度,辦理案件數佔總案件數的77.36%。開展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
  • 高輝紅調度永和村社區微改造及八一公園水生態修復工作
    高輝紅調度永和村社區微改造及八一公園水生態修復工作 2019-08-09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態環境部公布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典型案件辦理進展情況(第...
    【案情簡介】  2020年6月26日,杭州市生態環境局淳安分局(以下簡稱淳安分局)接110聯動通知,反映淳安縣某鎮有人焚燒具有刺激性氣味固體廢物。淳安分局立即趕赴現場,發現有4人正在焚燒固體廢物。經檢查,7個廢油桶內有固體廢物正在焚燒,山彎處一堆廢布料和廢紙管正在焚燒(拌有廢膠水),另有3個裝有廢棄膠水的塑料桶,疑似露天焚燒危險廢物。
  • 建議提案追蹤 | 加快礦山生態修復 不斷改善生態環境
    礦山生態修復為此,州政協委員馬毅、黃德亮、趙雲、錢梅在政協紅河州十二屆三次會議上聯名提交了《關於加快紅河州礦山生態修復的建議》,建議以規劃為引領,按照已批准的方案逐年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實現「逐年還舊帳、不再欠新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