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網友fuqingke再問
編者按 兩天前,搜狐網友fuqingke尖銳發問:福州有勇氣容納五大洲嗎?(詳見本報5月9日A4版);今日,fuqingke再問:福州,真的被遺忘了嗎?fuqingke文風犀利,見解獨到,讀罷令人振聾發聵,堪稱福州版的《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
福州,遺忘了激情
我不知道激情算不算精神,但福州確實需要激情。
內斂中庸是這個城市的毒瘤,是自欺欺人的笑談,是安慰自己的一種藉口。福州人所謂的內斂中庸和窩囊平庸之間也許只有一紙之隔。對外部世界漠不關心,胸無大志,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田,過著「獨樂樂」的日子,註定了福州缺乏上進的動力。不張揚的個性更是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在一個「注意力經濟時代」,不想辦法去搶眼珠,還以「不張揚」為榮,就要面對被遺忘的危險。
福州從來不乏激情。從王審知開閩大治,到李綱抗金復國,到嚴復翻譯《天演論》,到林則徐放眼天下,到馬江海戰,到林覺民捐軀報國,到蔡廷鍇「中華共和國」夢想,哪一個不是被「放眼天下、振興家國」的激情所左右? 可是今天,我們的激情到哪兒去了呢?真的是小富即安了嗎? 我們眼看著長三角、珠三角許多城市在崛起;我們眼看著廈門在國際上聲譽日隆,而福州在國內聲名日淡;我們眼看著泉州人高唱著「愛拼才會贏」,民營經濟蓬勃發展,而福州卻要面對外資和本地資本流失的尷尬。我們似乎習慣了在夾縫中求生存,沒有憂患,沒有激情。這種淡漠和麻木是致命的,哀莫大於心死!殊不知,這樣的生存空間會被越擠越小。有夢想,有激情,才會有進步!
福州,遺忘了革新
如果說鴉片戰爭以前的福州歷史寫滿了「開放、容融」,注滿了激情,那麼鴉片戰爭後的福州歷史,「革新」則是主旋律!林則徐主撰《四洲志》《華事夷宮》,維新派稱頌其開學習西方「長技」之先河。開國領袖毛澤東和改革開放後的創業者,都稱讚過林則徐的變革開拓精神。嚴復力主變法,興新學,倡「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等進化論觀點,成為中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也是革新的先驅。林覺民黃花崗就義,為的是建立新社會、新秩序。林紓、冰心是新思想的代名詞。福建水師、船政學校、武備學堂、女子學校無一不是吐故納新的產物。當整個中國裹足不前的時候,福州和福州人走在了歷史的潮頭。
而當改革開放的風潮席捲中國的時候,福州卻被歷史的洪流拋在身後。20餘年的改革開放進程,唯一可以重墨書寫的是1984年,55位廠長經理在福州呼籲鬆綁放權。除此之外,福州再未開過全國風氣之先。 沒有新思想的激蕩,沒有新思維的啟發,沒有新手法的運用,福州變得嗅覺退化、行動遲鈍。我們似乎總在觀望,總在學習。也許這不是壞事,但在這個快魚吃慢魚,而不是大魚吃小魚的時代,行動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將決定成敗,福州的觀望註定不是好事。
福州,遺忘了個性
福州還需要勇於作秀的精神,或者說是一種「營銷」的意識。再不能以「樸實、不張揚、不自誇」為榮,即使我們確實很質樸、很實在,也需要把我們的這一特性大張大揚。 就外部環境而言,福州最缺什麼?福州最缺的是關注,人才的關注、資金的關注。如果福州被廣泛地關注,也許就不會有今天這一場討論。
那位致函《東南快報》的福州遊子,其憂患意識正是源於外界對福州的不了解。 福州,真的被遺忘了嗎?福州,真的被自己遺忘了嗎? 福州必須接受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大部分中國人(更不要說外國人)對福州這個城市一無所知,大部分投資者對福州漠不關心,大部分旅遊者對福州不聞不問,大部分人才更對福州視若無睹。
福州必須努力提升外界對自己的認知度和興趣度,並在此基礎上,使旅遊者、創業者和投資者產生去福州的強烈感情和積極願望,進而把一部分旅遊者轉化成投資者。假如不改變以往那種「不張揚、不自誇」的心態,不代之以一種「營銷」的心態和手法,很多旅遊收入和商業投資機會將隨著品牌認知、興趣和感情嚮往的不足而白白流失。
就重要性而言,提煉城市精神是關係到城市根本的問題,是重中之重。但就緊迫性而言,比提煉精神更迫切的是塑造城市形象。 福州要發展,最需要的是回歸責任,重燃激情,勇於革新,融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祖國統一大業,融入世界的發展進程。這幾個詞語可能在文字上不盡精巧,但確是目前福州最需要的!
要堅持討論的激情 當我看到一個熱愛家鄉的網友把福州比做湮滅的龐貝古城,我的心不禁被揪緊了。我在想,我是不是也該為這個城市盡點責任?從我的了解看,福州是一個缺乏責任的城市,沒有幾個人願意付出點激情推動城市的發展。一個人,只有把自己維繫在一項事業上,才能有大成就。一個城市的發展,就是給個人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更大的發展空間。福州人的幸福生活更是和這個城市息息相關,城市的發展絕對不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群人的事情。
感謝《東南快報》,福州的發展需要這樣有責任感的媒體。有人認為這是在炒作,但我認為,不管是不是出於炒作,有這樣的激情就已經難能可貴了!希望《東南快報》多點堅持。
轉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