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時代,語文老師經常教育我們,寫出好的作文,要有合理的起點,轉折,高潮和結尾。人物發展亦然。馮紹峰和林依晨主演的《蘭陵王》,唯一一個比較有看點的人物,當屬周武帝宇文邕。我們可以用排除法來思考一下:一,從頭到尾蘭陵王和天女都不知道在以什麼為動機而生活,沒有最終目標,導致每一部分的劇情都給觀眾一種虎頭蛇尾的感覺。例:突然就要納妾了,突然就要去鄰國了,突然被賣了……然後生活平靜了一段時間,於是我就在想:現在鬧哪樣。二,排除蘭陵王和天女之外,曉東這個配角,萌雖然是挺萌,但關於人物的來龍去脈解釋的非常混沌。我堅信著,類似於神舉、玉兔、曉東這些頻頻出鏡的小人物,是需要解釋的,哪怕一句、兩
句也好。曉東出場時是個人販子,後來莫名地加入了賤民村,再到後來竟然變成了王府裡的看門少年,期間一句交代都沒有。可嘆可嘆,能和王爺、王妃一起吃飯,卻只能是一個毫無存在價值的龍套。三,有交代的角色也被刻畫得非常沒有智商,或者智商總是起起落落,如鄭氏和太子。鄭氏和太子青梅竹馬時期被描繪得十分浪漫,他們的傷痛,也被適當地具象化。尤其是鄭氏,心理和身體上的挫折同時展現、而後又重獲權貴時,令這個人物的發展思路非常清晰(甚至令大部分觀眾拍手叫好)。然而很可惜的是,故事雖然精彩,人物的智力卻跌宕起伏;總是天真,然後黑化,天真,然後黑化,以為她終於不那麼笨了,結果又淪落到在人前崩潰以致被輕薄等等……這時,這個角色部分「濫竽充數」和「缺乏主角光環」的性質,變得令人無奈。於是整部電視劇唯一算得上正常合理的人,就是宇文邕。宇文邕這個角色從一開始就足夠吸引人:出眾的「妝容」,奇異的舉止,一下子從乞丐、賤民,變成一國之君。更重要的是,陳曉東長得帥——這個決定性因素令此角色大受好評的機率上升了不少。而宇文邕在初期的角色地位的跳躍,不是毫無理據的。編劇善用了歷史背景和周齊二國的往來,賦予了宇文邕一個姑且說得過去的開脫。宇文邕的人物性格非常分明,他霸道、強硬、多疑,但對重要的女人和臣子,又做得到溫柔、體恤。我們完全可以認為這些特質在現在這個電視劇多元化的時代已經被濫用了,但要知道,在一部國產電視劇(或中國電視劇……)中,能夠保證人物性格的穩定性(不會像《小時代》或《致青春》裡的某些女人),已經非常不錯了。至少由始到終,我認為宇文邕的描繪還是比較清楚的,不會出現不符合他的風格的臺詞。因此,宇文邕的存在更為具體真實。和宇文邕相關的大部分劇情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我總是很期待看到一個腹黑貓系男和一個天然呆妹子的發展會如何。但最精彩的片段,當歸17、18集左右,鎮壓、謀害宇文護的劇情。宇文護心機細密、老謀深算,宇文邕卻更勝一籌。最後他拔劍而起,起死回生,生機勃勃,勃……嗯……的時候,我整個人興奮到要把床單都捏爛了。與政權相關的智商比拼,能顯現出角色的追求與定位,又能大幅度推動劇情,故堪稱是個人最愛。最後,宇文邕惡狠狠地說:「你這個老狐狸,這一切不過是一場戲……」的時候,不僅是對宇文護的制衡,也表明了當時朝政中的虛偽與謀算。此處不表。如果說宇文邕是二維的,單薄的,那就大錯特錯了。當宇文邕給楊雪舞採草製藥時,那份純粹的、不求回報的、甚至絕望的愛,揭露了這個人物多情、善良的一面,這一面令宇文邕變得立體。此處需讚賞劇組終於良心了一次,在他淋雨尋草的一幕加上了陳曉東唱的歌,這個氣氛渲染很成功,應該俘虜了大量女性觀眾的心。(I HEART 陳曉東!)陳曉東給女性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宇文邕這一角色又為《蘭陵王》增潤不少。好話說得差不多了,還是要全面、宏觀地批評一下《蘭陵王》。一,音樂太差。經常有類似鬼子進村的BGM迷一般地出現。二,經常有BUG,如士兵從大營反方向跑過來說:皇上不見了。或偶爾能看得到劇組人員。三,大部分角色的定位很模糊,性格稜模兩可。四,為什麼總是喜歡給人物起城鄉結合部的綽號???!!!比如宇文邕,他同時可以是阿怪和小馬兒?高長恭是阿土和四爺?女主角不單單是楊雪舞,還是天女、冰兒……敢不敢不要這麼瑪麗蘇咯?!五,缺乏整體大方向,劇情推動沒有明確目的,主要角色沒有表露出值得尊敬、紀念的精神與靈魂。說俗一點,就是這電視劇沒啥深度和社會價值。六,雖是誇宇文邕、誇陳曉東,可這終究是一場不入流的戲,戲完了,人散了,誰也沒帶走什麼。過了幾天之後,劇情從腦海裡煙消雲散,只能記得我們看過一部叫《蘭陵王》的電視劇,nothing more than that. (或:學到了以後不要隨便帶走別人的冰糖葫蘆……?)無論如何,《蘭陵王》是一部能在短時間內獲得高收視率的電視劇,因為它每集都有亮點,都能製造懸疑,令我們期待下一集。當我們寂寞空虛冷時,也不妨抓一把瓜子泡一壺茶,看個兩三集,解解悶,總比今年其他的臺灣偶像劇要強。但獲得瞬間的快樂後,它是一部沒有內涵的作品。最後,最後的最後,我想藉機批評一下大部分的國產劇:為什麼你們總是覺得bad end就是有深度呢,就能讓觀眾記住這部電視劇呢?能給觀眾帶來影響的,讓這部電視劇歷久彌新的,是劇情,而不是結局。如果智商低劣了45集,結果在46集,突然全人類都死了,那麼這部劇依然很爛,很爛,很爛,不會被第46集的逆轉所改變。全人類都死光的套路,已經被過去的仙劍、現在的陸貞等等給玩爛了。什麼時候給一個true end,大家都幸福快樂地在馬勒戈壁上生活好了,反正沒內涵就沒內涵了,何苦最後都非得死?希望有一天,中國電視劇能跨過收視率的數字高強,編劇們能直視觀眾的智商然後停止自欺欺人,開始做一些有質量、有質感、有智商的電視劇,讓娛樂事業不失娛樂之餘,能達到更深遠、善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