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出現的那一刻起,食物也伴隨著出現。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舌尖上的中國菜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名片。肥西之美,美在自然景觀、美在人文歷史,美在建設發展,更美在勾起味蕾鄉愁的肥西美食。
提起肥西美食,就不得不提到「豐樂醬幹」。小小一片醬幹,匠心而作,要經歷18道工序手工製作而成,濃香美味。從三國時期至今,經過數代人的傳承和發揚,豐樂醬幹早成為合肥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獨特美食,更因為被評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而聲名遠播。
位於豐樂河畔的豐樂鎮是千年水鄉古鎮,此地因相傳是鳳凰落下的地方,故名「鳳落」,後寓物豐民樂,遂得「豐樂」美譽。
豐樂鎮盛產醬幹,相傳三國時魏武帝曹操途經此地,遠聞醬幹濃香,美味不能抗拒,品後盛讚為「天下一絕」。豐樂醬幹從此得名,在聰慧勤勞的豐樂手藝人的傳承發揚下,如今的「豐樂醬幹」已經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遠銷各地。
在豐樂鎮最大的豆製品加工企業——風落河豆製品公司的加工車間,濃鬱的豆香撲鼻而來。手工勞動者正在忙著製作豆乾。
豐樂醬幹製作考究。採用豐樂河終年清澈的天然活水手工製作,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和有益活性菌,再選用無汙染、無病害、籽粒飽滿的優質黃豆,經深層過濾的豐樂河水浸泡、清洗後磨漿,再以高溫煮漿、石膏點漿形成白嫩的豆腐後,舀入木質大板,稍稍冷卻並切成小塊,再用小方塊純白棉布將熱氣騰騰的小塊豆腐折包成四角成方的小包,擺上木榨板,加壓成型後成為白幹胚。
對於製作醬幹的18道工序,鳳落河豆製品公司負責人王樸稱,由於醬幹是豐樂的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所以主要製作過程也是保密的,「這個只有本地老師傅會做。」王樸說,「豐樂醬幹」之所以這樣聞名,不僅是老師傅們手藝精湛,還有流動的豐樂水,「傳統醬幹主要採用豐樂河終年清澈的天然活水手工製作,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和有益活性菌。」
白幹胚製作完成後,真正的精彩大戲在後頭。豐樂醬幹的精髓在「滷製」。王樸介紹,將白幹胚放入大鍋,配上自製的原汁大豆醬、冰糖、茴香、丁香、桂皮、甘草等40餘種配料,再加上老雞湯,用火燉煮數小時。
「這個滷製配方是關鍵,才形成了豐樂醬幹的獨特風味。」王樸說,滷製後的乾子盛放在匾子裡,自然晾乾,使其色澤油亮,色、香、味俱佳,製作過程完全遵循傳統工藝程序,做工精細,具有色彩純正、香味悠長的特點。
肥西縣豐樂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豐樂全鎮擁有豆製品生產企業30多家,從業人員3000多人,每年交易量2700多噸,成為名副其實的醬香古鎮。(楊賽君 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