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9日電 號稱擁有中國古玩領域「半壁江山」的上海,雖然古玩群體多達20餘萬人,但鑑定方面的人才卻青黃不接。因此,近日滬上興起一項「老行當」的新專業,很多人報名學習,希望成為古玩鑑定師。
據聯合早報報導,滬上一家官辦的專業培訓學校,最近獲準開辦古玩鑑定師課程,開班消息一發布,即刻引起報名的熱潮,結果錄取的人數,超過原先預定的名額,顯見受歡迎的程度。
該校開辦的首兩個班級,五級和四級班,原準備每班最多收40名學員,沒想到反應十分踴躍,在一百多人申請之後,學校趕緊停止接受報名,最後只好把每班人數,擴大到極限,其中五級收44人,四級錄取55人。
位於黃浦區的這家南星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是在今年的1月18日,開始開辦這項專業培訓課程。課程長三至四個月,學費分別為人民幣2000元(五級)(下同,約430新元)和2800元(四級)。
據校長蔡連章告訴本報,古玩鑑定從業人員共分五個等級,目前該校只開設五級(助理古玩鑑定員)和四級(古玩鑑定員),這些都是中端古玩鑑定人才。
而針對三級(高級古玩鑑定員)、二級(古玩鑑定師)、一級(高級古玩鑑定師)的培訓還是空白。據他說,「目前上海的古玩人才,都停留在較低的水平,符合高級班招生條件的學生不多。」
蔡連章指出,這是上海的第一家。除私下授課和師傅帶徒弟以外,相信也是全國至今為止,唯一的古玩專業培訓課程。首期招生的反應良好,也促使預定6月開辦的第二期,招生尚未開始,便有許多人前來詢問。
教師是古玩鑑定家
師資方面,目前學校有專業教師12位,其中不乏著名的古玩鑑定家,如蔡國聲、徐國喜,以及湯兆基(書畫專家)、朱裕平(陶瓷專家),孫仲仁(錢幣專家)等全國一流的專家。
上海古玩圈子的20多萬人中,包括收藏者、研究者、和從業人員。上海擁有約佔全國一半的古玩群體,而上海本身的其中一半,剛好聚集在南星所在的地域——城隍廟老城廂一帶。
學校上級單位的領導張永正對本報說,開設古玩鑑定班的指導思想有三,首先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的需要;其次是培養行業接班人的需要,因為文化也是產業,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第三就是學校自身的發展需要。
學員年齡18到64歲
據本報了解,上海的古玩企業和商店比比皆是,其中以敬華、東方國際、崇源為龍頭的拍賣行,就有24家之多,公家和私立的收藏館36家,工藝品商店有60家。
此外,上海老街、瀏河路、多倫路等地古玩街的攤位,有六、七百家之多。然而,上海的古玩鑑定人員,卻面臨相當嚴重的匱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古玩字畫方面的「外行」。
古玩的範圍有多大?據行內人士說,主要指陶瓷器、字畫、玉器、錢幣,以及包括鼻煙壺、筆架、文房四寶等在內的雜件。
蔡連章說,學員的出路有古玩市場、拍賣行、友誼商店、銀行、海關、典當行、珠寶店、工藝品店和個人創業等。首批學員有本地的,也有外地和境外的,還有日本留學生,學員年齡從18歲到64歲的都有。
鑑定師需要練就一雙分辨真偽的「法眼」,因而必須見多識廣。「識廣」來自名師的指點和本身的努力,而學校也提供「見多」的機會。
校方除了購買為數不少的古玩作為教材,也安排學院到古董店和拍賣行觀摩,並出席拍賣活動。校方還和汲古齋、東方拍賣行等合作,作為學員獲取實踐經驗的實習基地。(李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