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文物古玩鑑定師眼中的微信O2O

2020-12-13 搜狐網

  文/劉琪(搜狐IT特約作者)

       認識劉君已經快一個月了,我們通過「劉琪的商業觀察」結識,直到上個周末,他發來一條微信消息:偶掙錢啦,第一筆5000。

  劉君的職業較為神秘,是一位資深文物古玩鑑賞家,行內淫浸20多年,現在供職於江蘇某國有博物館。令人驚奇的是此君一隻腳踩在文物這個最古老的行業,整天與古物打交道,一隻腳卻踩在移動網際網路這個最新的行業,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跨界之大,令人蛋疼」。

  在常人眼中,古玩收藏者是多少帶點神秘色彩的人群,多為一些食古不化的老古董,不會和微信有什麼關係。但是劉君卻試圖在微信上玩古董,並且玩得有滋有味。他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文物古玩鑑定師」,玩了三個月,粉絲上千人,而且沒有經過任何推廣,大部分的粉絲都是靠口碑相傳而來。

  劉君的第一筆單子來的也有些神奇:某天,他收到了一位英國華人粉絲的消息,詢問是否可以幫忙鑑定兩件文物,劉君半開玩笑回覆說要收鑑定費,總價的1%。本是玩笑話,但對方卻異常認真,最終劉君出馬,談成了一份50萬的單子,也就有了開篇提到的5000元。

  「我們這個行業,不看證書,眼力是王道。」劉君頗為自得,稱證書通常都不出示,有時是不必,更多則是不屑。

  劉君並不想出名,身處這行並不靠曝光率,所以只得隱去他的名字,但他的公眾號是我目前見過的最接地氣的O2O嘗試。劉君甚至用帶有自嘲的口吻說:「一般的O2O接地氣只能接到地面,但文物古玩鑑定師都接到地底下了」。

  以下是劉君眼中的微信公共號四條運營之道,背後的智慧也許遠超某些只重自我偏執情緒宣洩的自媒體人:

  1. 所有行業都可以和微信相結合,關鍵是要看結合的角度。目前公眾號裡面充斥著各種草根,這些草根掙扎著想要快速成為大號,以便靠推送掙點小錢,但這不應該是微信的主要玩法。微信公眾號的價值不在於「量」,而在於「質」。具體到文物古玩收藏這個特殊的小眾領域,劉君認為,用戶為什麼要關注你?是抱著一種希望你能對他真實有用的預期的,如果你不能滿足他的剛需,而只是不疼不癢的推送一些隨便哪裡都能看到的知識,用戶就會失望地離去,而且再也不會回來。

  2.公眾號一定要滿足用戶的剛需。劉君認為,自己的1000多用戶的剛需,就是迫切需要一個靠譜的專家對於自己的藏品(有時是打算購買的藏品)給出一個在良心上負責人的鑑定意見。當下的古玩鑑定行業,烏煙瘴氣,專家滿天飛,一些專家為了掙鑑定費,賣鑑定證書,完全違背行業操守和良知,把一些地攤貨低仿品鑑定為真品,並且給出驚人的高估價,甚至按估價收取鑑定費。可憐那些「持寶人」先是吃了假貨販子的藥,接著又被專家忽悠走了不菲的鑑定費,更可悲的是,接著又買了很多類似的「國寶」,最後傾家蕩產。

  劉君說,他鑑定是免費的,而且只有是免費的才能保證是公正的。如果是收費的,當你說一件東西是贗品的時候,用戶會不高興,鑑定人可能因此就收不到更多鑑定費了。而在免費的前提下,由於完全沒有利害關係,鑑定人才可以說真話。劉君說,他運行這個公眾號的目的不是要掙錢,而是要挽救那些不幸吃藥的人,和有可能吃藥的人。他舉例說,上周有個用戶發來一件宣德官窯盤子,打算花80萬購買的,但是經過鑑定,是一件十足的低仿品。你一句話,就可以避免別人80萬的損失,這件事是「無價」的。

  3. 推送不推送要視情況而定。劉君的公眾號從來沒有進行過推送,他與用戶的互動完全是一對一的。他堅持認為,用戶對你的期望是,需要你的時候立刻響應,平時最好保持靜默。只要你有能力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不要擔心因為你最近沒推送用戶就把你忘了。前面那個避免了80萬損失的用戶,還堅持要給劉君寄福建茶葉以示謝意,對於這樣的用戶,你根本不用擔心他跑掉,你趕他走他都不會走。

  4. 做公眾帳號其實是做資源,而且是優質資源。很多草根羨慕「雲科技」那種掙錢方式,劉君說,其實雲科技掙錢不是因為什麼公眾帳號,不是因為什麼自媒體,如果你有那些人脈資源,你不用微信,用QQ群或者組織個線下聚會也一樣掙錢,微信只是一個信息管道,問題是你要把信息輸送給誰,沒有資源光有管道是掙不到錢的。

  訪談到此已近尾聲,再說劉君的另外一個古怪之處,他說自己喜歡小而美、小而樂,以能夠挽救藏友為樂,以能夠無償幫助別人為樂。我問他,你真的不打算用微信掙錢嗎?他說:人聚財散,財聚人散,急什麼?

       歡迎關注《IT經理世界》資深記者劉琪的微信號:liuqi-guancha。

相關焦點

  • 鑑定人才青黃不接 上海古玩鑑定師課程掀熱潮
    中新網4月9日電 號稱擁有中國古玩領域「半壁江山」的上海,雖然古玩群體多達20餘萬人,但鑑定方面的人才卻青黃不接。因此,近日滬上興起一項「老行當」的新專業,很多人報名學習,希望成為古玩鑑定師。  據聯合早報報導,滬上一家官辦的專業培訓學校,最近獲準開辦古玩鑑定師課程,開班消息一發布,即刻引起報名的熱潮,結果錄取的人數,超過原先預定的名額,顯見受歡迎的程度。  該校開辦的首兩個班級,五級和四級班,原準備每班最多收40名學員,沒想到反應十分踴躍,在一百多人申請之後,學校趕緊停止接受報名,最後只好把每班人數,擴大到極限,其中五級收44人,四級錄取55人。
  • 張寧:文物專家權威受質疑 文物鑑定師豈能自封
    首都博物館原常務副館長;國家級資深陶瓷鑑定專家;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鑑定委員會副會長     首都博物館原常務副館長;國家級資深陶瓷鑑定專家;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鑑定委員會副會長、專家委員張寧做客文化名人訪
  • 莊洪海大師:偶然簡德道珍品 一生痴情定古玩
    原創: 錦音重慶有一家古玩藝術品公司——「重慶簡德道藝術品有限公司」,在重慶乃至整個中國南方的文物藝術品圈都享有盛名。其名字有兩層寓意:第一,為了紀念公司創始人的出生地簡陽;第二,「簡」與「撿」諧音,在收藏術語裡有「撿漏」、「淘寶」的意思。而它的創始人莊洪海大師在文物藝術品界沉澱積累了三十年,與古玩結下了不解之緣,最初也是起源於偶然。
  • 文物鑑定市場亂象叢生,26元淘寶貨竟被鑑定師估成百萬古董
    愛收藏古董的朋友,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淘來的寶貝自己不能百分百確定真假,吃不香睡不著,有的人會找專業的古玩鑑定公司幫忙,找專家鑑定一下。可是這專家有時候也會「看走眼」。這裡是北京的一家文物拍賣公司,鑑定師所說的明代瓷瓶,其實是記者花了78塊錢從網上買來的仿製景德鎮陶瓷花瓶。而這個原本只要26元的仿古銀錠道具,卻被鑑定師說成是國庫裡出來的寶貝。把假的說成真的,拍賣公司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很快,工作人員就開始慫恿記者交費,讓公司代拍。
  • 《藝術品鑑定師國家認證培訓》開始報名
    今年7月,雅昌藝術網、中國收藏家協會、北京北大寶石鑑定中心及北京慧鑑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將聯合舉辦藝術品鑑定師-國家職業資格認證高端培訓,由中央文史館副館長馮遠、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歐陽中石等業內權威共同授課,考試通過後將頒發《職業資格證書》,供藝術品鑑定師持證上崗、持證就業。
  • 古玩小說丨十大古玩小說排行榜
    7鑑寶直播間 《鑑寶直播間》作者專門無名之輩,直播類小說、系統小說和古玩鑑寶文的強強聯合,男主角胡楊偶然得到了鑑寶系統,之後他毅然辭職,開啟古玩鑑賞直播,通過完成各種系統任務,得到各種獎勵,一步步增強自身實力。
  • 收藏家喜訊:國際文物書畫珠寶鑑定委員會在香港成立
    2008年,3月3日,為了規範藝術品市場,維護收藏者及投資者的正當利益,世界藝術家聯合總會旗下常駐深圳的國際文物書畫珠寶鑑定委員會日前在香港舉行成立儀式委員會匯集海內外一批傑出大師,宗旨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加強國際藝術文化交流合作,規範市場行為,為促進文化藝術和國際文物收藏鑑定交流健康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 5本古玩撿漏賭石鑑寶小說,題材小眾但不失精彩,看完真過癮!
    第二本:《揀寶》 作者:燭 字數:315.2萬字書評:這是一本鑑寶類的書,主角有個能夠觀察物品寶氣從而判斷年份價值的異能,於是就走進了古玩行業,全文講主角的收藏事業。沒有太多裝逼打臉的套路,也沒什麼矯情的感情戲,不像很多主角浮誇的賭石,一賭一個帝王綠,而是慢慢地淘寶撿漏,鑑定古玩。
  • 直播鑑定文物藝術品,噱頭還是良藥
    12月29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在這股熱潮之下,已經有不少平臺和資本開始在文物藝術品直播鑑定領域布局掘金。然而現實問題是,從文物業態來說,直播鑑定能解決行業痛點嗎?與此同時,隨著在線直播平臺的流量紅利消失,直播鑑定又將何去何從?
  • 精準解讀2019年度古玩行情,《中國古玩市場藍皮書》全文發布
    實踐證明,文物(藝術品)概念模糊已經成為古玩市場繁榮與混亂並存的關鍵原因。改變古玩市場繁榮與混亂並存的局面必須從析分文物(藝術品)概念入手。三十年古玩市場的實踐證明,文物系統的專家學者也一再證明:古玩市場經營的商品中屬於國家禁止經營或者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範圍的文物少之又少。據我們對全國100家古玩市場的調查結果分析:真正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範圍的文物不足5%。如果再對這5%的文物按國家文物級別劃分,屬於國家定級範疇中一級二級的文物更是鳳毛麟角。
  • 錢幣學家、文物鑑定家,東巴藝術家,國家一級鑑定師
    皮學齊簡介皮學齊,1956年生,錢幣學家、文物鑑定家,東巴藝術家,國家一級鑑定師(教授),高級技師。中國首位具有國家認證三個文物藝術品高級鑑定資質的專家,中國首位走上拍賣場的東巴藝術家。中國國學研究會名譽會長,《鑑寶中國》專家組副組長,中國藝術品鑑定委員會網站總監。
  • "專家"靠賣鑑定證書斂財 "收藏熱"倒逼民間文物鑑定立法加速
    天津一位深諳拍賣行內幕的收藏家告訴記者,目前,市面上多數拍賣公司利用市民對藏品拍賣交易的不了解,容易被高額定價誘惑,誘騙事主到公司進行所謂的「文物鑑定」,騙取服務費。 在文博界,關於一夜暴富的各種故事也在流傳:北京一位古董商曾花幾百元買了件仿品拿到拍賣行拍賣,由於事先做局買通專家,待仿品一出場,專家們便爭先誇讚其為珍貴藏品,再經過幾個朋友的哄抬,在場的買家都心動不已。
  • A級通緝犯表面上搞古玩,背地裡竟倒賣國家文物
    表面上合法從事古玩行業暗地裡卻從事著國家珍貴文物倒賣先後多次被警方上網追逃為嚴厲打擊盜掘、盜竊、倒賣等文物犯罪,切實保護國家文物安全,2020年9月1日,公安部再次發布4名重大文物犯罪案件在逃人員名單違法收購國家珍貴文物倒賣牟取暴利1983年出生的劉繼園,曾長期在南京經營一家從事工藝品、陶瓷、字畫銷售的「古工藝品店」,表面上合法從事古玩行業,暗地裡卻從事著國家珍貴文物倒賣。
  • 乾隆的帽架、如懿的香盒 數千件古玩亮相中國文物博覽會
    8日,「2018北京·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在保利國際會展中心揭開面紗,數千件古董珍玩從全球匯聚。乾隆同款帽架、如懿代言的香盒等一批海外回流的老北京物件兒格外引人關注。作為博覽會承辦方,北京古玩城相關負責人說:「文物博覽會已經成功舉辦了8屆,我們希望將其打造成一座舞臺,為博物館、文物商店、古玩商提供展示機會,讓更多人可以近距離觀賞、把玩一件件歷史遺存下來的珍寶,從而了解中國,了解傳統文化。」
  • 微信群裡買古玩 臨沂一男子貪圖便宜被詐騙
    今年10月份,蘭陵一位古玩愛好者宋某被拉進一個古玩交流群,在群裡有個自稱「林子」的人發布的很多賣古玩家具字畫的信息和圖片,宋某看中了一個紫檀的茶桌,看上去成色不錯,就加了「林子」的微信。很快「林子」便同意了好友申請,在表明購買紫檀茶桌的意願後,林子願意以3000元的價格轉讓,宋某感覺價格很便宜,立刻就在微信上轉了3000元錢給「林子」。
  • 文物鑑定到底靠不靠譜?
    在全民收藏時代,鑑寶節目滿天飛,鑑定專家層出不窮,然而在收藏界,文物真假難辨、參與造假、賣鑑定證書等新聞也層出不窮。文物鑑定憑眼力和科技檢測到底靠不靠得住?在收藏紅火、造假猖獗的時代,文物鑑定這潭水到底有多深?
  • 做人要講良心,做事要公正 國家一級鑑定師皮學齊
    很明顯,這是一起涉及文物藝術品的上訴案件,《大雞圖》的交易已完成交割。一審法院已判決該作品為真跡,被告已經勝訴。目前,國內各級人民法院對涉及這一類的案件都很頭疼。有的案件在人民法院糾纏幾年得不到即時判決,焦點在於缺少判決的「依據」。乍啟典作品真偽上訴案庭審過程中,原告又有新的舉證,並出具了一位國家級鑑定師的鑑定報告。
  • 李明生:看過這16本古玩書籍的,絕對是骨灰級古玩人士
    關於這一點上,在古玩界被稱為奇人的李明生老師(古玩高級評估、鑑定專家)建議大家還是多看些類似的書籍,以及多實踐,古玩鑑定,必然是日積月累的過程。今天李明生老師推薦了一些書籍,希望能為廣大古玩收藏愛好者一些參考。
  • 神秘的奢侈品鑑定師,怎麼辯解鑑定師的資質,奢侈品包包怎麼鑑定
    奢侈品去哪裡鑑定,如何辨別奢侈品真假,網上奢侈品鑑定靠譜嗎,資質比較好的奢品鑑定師靠譜嗎? 奢侈品鑑定師是作為奢侈品的仿品誕生的職業,而奢侈品鑑定師一直是很稀缺的職業,因為隨著市場和企業的需求不斷擴大,不管是想成為鑑定師,還是想經營二手奢侈品店、微商,學習奢侈品鑑定的人越來越多。
  • 珠寶鑑定師
    培訓結束後考試合格者,可獲得中寶協(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頒發的「GAC珠寶玉石鑑定師資格證書」。    GAC寶石鑑定師寶石鑑定在整個珠寶行業中處於舉足輕重的位置。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簡稱「中寶協」,英文簡稱「GAC」)學術教育專業委員會於1995年開始籌備GAC寶石鑑定師考試的相關工作,並於1996年3月進行了首期全國統一考試。考試包括理論和技能兩項科目,成績均合格者可獲得由中寶協頒發的「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寶石鑑定師證書」。一直到2013年3月,GAC證書的考試工作由北京大學考試小組負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