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錦音
重慶有一家古玩藝術品公司——「重慶簡德道藝術品有限公司」,在重慶乃至整個中國南方的文物藝術品圈都享有盛名。其名字有兩層寓意:第一,為了紀念公司創始人的出生地簡陽;第二,「簡」與「撿」諧音,在收藏術語裡有「撿漏」、「淘寶」的意思。而它的創始人莊洪海大師在文物藝術品界沉澱積累了三十年,與古玩結下了不解之緣,最初也是起源於偶然。
莊洪海是國家級高級藝術品鑑定師、估價師,擔任中國認知傳播學會客座教授、中藝集團藝術總監、重慶巴蜀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重慶商業貿易投資協會副主席、重慶商貿投資協會藝術品收藏專家委員會會長、重慶電視臺《收藏》欄目專家組成員、重慶日報《典藏》周刊特聘顧問等職務。
1956年,莊洪海出生於四川簡陽。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是中國傳奇的一代人,他們挨過饑荒、當過知青、經歷過文革、改革開放等歷史巨變,也見證過中國從蕭條、內亂走向繁榮、昌盛。
人們經常把莊洪海和馬未都聯繫在一起,有「北方有個馬未都,南方有個莊洪海」的說法,這不僅是因為兩人都是收藏品大家、文物藝術品鑑定大師,也是因為兩人的經歷有很多相似之處:兩人都是自學成材;兩人都從事過很多別的行業,最後情定古玩;兩人都以一己之力創辦文物博物館,心系文物藝術品的推廣傳播。
1980年代初,中國剛剛搞市場經濟,那時候經商的人並不多,莊洪海便是其中之一。他那時候經營著家電商場,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一天,一個懂古玩的朋友向他推薦了一個寶貝—— 一張清代的金絲猴皮褥。也許是機緣巧合,莊洪海一眼便喜歡上了它。當時這張皮褥售價約五六千元人民幣,而這個金額在當時可以買兩三套100平米的商品房了!為了不讓這筆錢打水漂,在購買前,他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請教了多位鑑定專家。在這個過程中,他對古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由此正式踏入了文物藝術品圈。
莊洪海說:「我發現,買古玩和買衣服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在你獲得一件藏品的同時,還可以學到不少知識。古墨、鼻煙壺、青花瓷、編鐘……只要我認為有價值的,我都會買下來。」
莊洪海對古玩痴迷的程度,在文物藝術品圈人盡皆知。十年前,中國房地產開始紅火起來,莊洪海也買了幾套房子。然而他買這些房子並不是為了投資,也不是為了自己住,而是給他心愛的文物藏品「住」!經過二十多年的積攢,他的藏品有近兩萬件!
這些藏品上起遠古石器時代,下至當代,各類器物產品,時間跨度長達幾萬年。其中不乏罕見的精品和孤品。
比如這件明成化醬地白花花果紋大盤,存世罕見。這隻盤的口徑為39.5cm,底部直徑為27cm,高7.5cm,器型規整,醬釉發色純正,白釉肥潤,花卉瓜果紋路描繪疏朗,為成化年間御窯特色。此盤底部刻有文字,明示此盤為祝壽所定燒。紀年為明成化丁未年。
再比如這架大明景泰年御製掐絲琺瑯銅胎龍紋架子床。這架床全部為紫銅製成,長2.6米,寬1.17米、高2.24米,重逾2噸。前沿居中為一條形似盤踞的紅龍,左右各有兩條黃、綠色龍相擁。床身有8個豎形柱,柱上為盤繞而上的紅色龍,通身彩雲繚繞,龍頭依柱向前方瞭望。床腳為獸腳形狀,其上鑄有獸頭,做工精湛,美輪美奐。
經過多位國家級資深文物鑑定專家共同鑑定,這張龍紋床為明代景泰年間御製品,是難得一見的明代文物珍品。
莊洪海情定古玩,雖是偶然,但也有必然的因素。在五六十年代,中國家家戶戶都會有幾個銅錢或者銀元。在莊洪海的家鄉有一個風俗——蓋的被子,四個角都會縫上幾枚銅錢。當時的孩子們雖然覺得銅錢好玩,但也僅止於玩耍而已。可年幼的莊洪海卻對它們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他把這些銅錢拆了下來,列入了自己的收藏。在這之後,他又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到一些古錢幣和其他的藏品,慢慢地越集越多。
隨後,莊洪海經歷了動亂的文革年代,親眼目睹了很多珍貴的文物被「政治正確」的青年們打砸毀壞。他感到非常痛心,也更加意識到這些文物背後所承載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獨特的經歷,讓他在第一眼看到那張金絲猴皮褥時,便決定買下來,並最終開啟了長達三十年的文化藝術之旅。
從一個業餘愛好者到國家級高級藝術品鑑定師、估價師,一路走來,莊洪海付出過多少努力、吃過多少虧……這其中的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他只是潛心在文物藝術品領域鑽研。由此練就了他精準的眼光,也讓他看問題更深入和廣闊。
在不少藏家眼中,與京、滬、廣以及沿海地區相比,重慶的古玩市場還不算成熟,頂多算得上個二級市場。但莊洪海卻認為:重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寶地」,寶貝多,價格低,只要眼力好,就能「撿到」寶貝。
1938年國民黨遷都重慶,一大批高校、高級知識分子也隨之遷往重慶。重慶一度雲集全國藏家,擁有不少寶物。然而現在重慶市面上的古玩售價,卻遠遠低於京、滬、廣等國內一級市場。莊洪海善於觀察,又熟知歷史,他在重慶開了兩家「簡德道」古玩店,都做得風生水起。
隨著中國經濟的繁榮,文物藝術品交易也迅速發展起來。慕名前來找莊洪海鑑定文物的人也越來越多。莊洪海以業內專家的敏銳眼光發現了制約文物藝術品交易的三大難點:藏品真假難辨、藏品價值難判、價格標準混亂。怎樣讓更多的普通群眾也能參與到文物藝術品市場中來呢?
莊洪海找到了答案。2018年,重慶簡德道藝術品有限公司、深圳中藝華彩集團有限公司、中環全球數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深圳共同發起、聯合打造"文物藝術品十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隨後,又與中國國際招商集團合作,把項目推廣到全國。
這個平臺在文物藝術品交易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在這個平臺上,通過整合各種資源,藉助先進的數位技術和信息手段,將文物知識傳播、藝術品宣傳、專家團隊鑑定、評估、交易等文物藝術品交易的全產業鏈一舉打通。
開博物館、辦交易平臺……莊洪海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履行了一個藝術大家弘揚文化的使命,然而他從來不認為自己是藝術大家或者收藏大家。
他說:「……我覺得這種是人們對我的抬舉。其實我說不上什麼收藏大家,只是在收藏這個問題上在學習,在逐步逐步的成長。」盛譽之下,他依然恪守初心,依然保持著一顆好奇和求知的心,在文物藝術品的道路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