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中國故事 展示傳統文化羅山皮影戲在法國巴黎專場演出—綜合...

2020-12-16 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訊(記者 龔立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羅山皮影戲,10月2日至6日在世界文化之都的法國巴黎舉辦專場演出。據悉,此次演出是應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邀請,在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組織下,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和巴黎十三區政府演出《龍鳳呈祥》《楊文廣掛帥》《諸葛亮招親》《麒麟送子》《徵北番》《哪吒鬧海》等經典劇目,為法國人民及海外僑胞送去風格迥異的中國文化,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擴大河南文化在海外的影響力。

皮影戲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又稱「燈影戲」或「影戲」。它集戲劇、曲藝、文學、音樂、手工藝、繪畫、人文民俗於一身,也是廣泛流傳於中國漢族民間的一種造型藝術與戲曲藝術相互影響、並行發展的綜合性藝術。 2011年,中國皮影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羅山皮影始於北宋景祐年間,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歷史,是江淮地區深受廣大民眾喜愛的民間劇種之一。羅山皮影戲經過世代皮影藝人的潛心研習、薪火相傳、不斷精進,現已發展為戲路寬廣、製作精緻、音樂唱腔優美、唱詞道白雅俗共賞、打鬥激烈等五大特徵,地方特色突出,兼具「陽春白雪與下裡巴人」之韻味,在傳統皮影藝苑中獨樹一幟,屬豫南曲藝表演之代表。2008年羅山皮影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名、省級1名、市縣級40餘名、藝人500餘名。演出的傳統劇目有《三國演義》《楊家將》《包公案》《嶽飛傳》等100多本。

羅山皮影的影人是牛皮製成的,有別於北方皮影。其演出班社俗稱「一擔箱」,一般由8個人組成,全箱(道具)為120套剪影,一塊長6尺、寬3尺的白布作影幕,每個影人有三根竹竿支撐。表演時,樂手在幕後既伴奏又配音還要伴唱。伴奏樂器主要是胡琴、嗩吶、鑼鼓,最有特點的是它的唱腔,不局限於某種戲曲音樂,而且還有豫南的山歌、民歌、燈歌等多種形式,因此唱腔選擇相當寬泛,也使得它更貼近群眾。

羅山縣皮影戲的表演,皆是演員操作影人的三根小棍,使影人的形象映於影幕之上。根據劇情的發展,舉、止、動、靜,喜、怒、哀、樂的表現,都要靠演員拿影子的基本功,與其他地方戲的表演大不相同。

羅山皮影戲充分融入當地百姓日常文化生活,紅白喜事、建房升學、民俗廟會都熱衷於請皮影藝人唱皮影戲。近年來,羅山皮影藝人還編撰創作了《朝陽溝》《小蕾賣雞》《三個媳婦磨婆婆》《雙全其美》《鸞鳳和鳴》等現代劇目。

相關焦點

  • 老家河南——特色民俗文化之羅山皮影
    羅山皮影戲作為河南皮影文化的優秀 代表,在羅山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深厚 的民眾基礎,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皮影戲主要使用獸皮做成的人物剪影來表演不同故事, 是傀儡戲的一種,在過去的歷史中,皮影文化藝術以其獨特 的藝術特徵和表演形式反映了不同時代的風貌,是民間文化 的重要載體,與人民生活相融合,經過歷代的傳承與發展,逐 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具有濃厚的地方民族色彩,是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極具代表性的一種民俗藝術。
  • 羅山皮影,白幕之後的兒時記憶
    皮影便是由此演繹而來,直至今天。去年,羅山皮影戲MV《山妞赴疆探親記》的視頻刷爆了朋友圈,網友紛紛留言「唱出了河南的味道」:網友「青花瓷」:羅山皮影戲,翻唱新河南!有味道!網友「紅旗」:震撼心靈的開場,有內涵,大河網有想法,傳播力很厲害。
  • 南嶽衡山皮影戲,時代與歷史碰撞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到南嶽衡山,另外一個需要去欣賞的節目就是皮影戲,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節目之一,皮影戲在歷史上有過很重要的一段記載,是現實唱腔戲曲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也承載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文明。這裡就是衡山的三星樓,在這裡,我們將要看到的就是這一次的衡山皮影戲。
  • 唐山樂亭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演出精彩紛呈
    樂亭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演出參演演員合影中國日報網河北頻道唐山3月2日電 喜慶歡騰的樂亭地秧歌、熱烈奔放的樂亭民歌、惟妙惟肖的樂亭皮影戲、名家演繹的樂亭大鼓……樂亭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演出在唐山市樂亭縣文化中心禮堂火爆開場,精彩節目輪番上演。
  • 泰山皮影:一個人演活一場戲
    精彩的皮影戲《石敢當》引得觀眾陣陣掌聲和歡呼聲,不時有人跑到後臺看個究竟,當確信一臺戲是由老人一個人演出來的,無不感到驚奇。老人叫範正安,今年65歲,11月4日,他剛從省裡領回了「山東10大民間文化守望者」證書,而在這之前,他剛剛結束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連續20天的中國非物質文化展示表演。
  • 用皮影講述運河故事
    該劇巧妙融合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充分發揮皮影戲水火煙霧聲光特效的優勢,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北京東派皮影戲形式將大運河故事搬上舞臺。展覽現場還匯集了大運河沿岸以及周邊9省的特色皮影藝術品。通州大運河皮影藝術館館長王熙表示:「我們將大運河與皮影藝術研究的初步成果展現給觀眾朋友,希望大家能從民間文藝的角度,更多了解大運河,增強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保護非遺文化的自覺性。」
  • 用皮影製作遊戲微電影,大話探索文化傳承邊界
    遊戲作為新興載體,在文化記錄和傳承方面表現得越來越出色。不久前巴黎聖母院失火,這個擁有八百多年歷史的法國地標性建築受到重創,而某單機遊戲裡就曾建造過一個幾近真實的巴黎聖母院,這不僅能作為修復巴黎聖母院的參考,還能讓人們能在遊戲中再次感受巴黎聖母院的魅力。可見遊戲在文化傳承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這裡不得不提到作為遊戲行業大IP的大話西遊。
  • 遼寧盤錦皮影戲展演: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非遺文明
    這些皮影在幕後一步一跳,穩健準確;一舞一動,儘是神韻。以皮影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傳遞無限的歡樂,童話故事和寓言借這幕布上的清晰皮影歷歷呈現。演員們幕布後嫻熟的技能、幽默生動的表演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  在觀看演出過程中,孩子們屏氣凝神,目不轉睛,隨著劇情時而緊張,時而捧腹大笑。三場劇下來,孩子們直呼還沒有看夠。
  • 大運河皮影藝術館揭牌 用皮影講述運河故事
    該劇巧妙融合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充分發揮皮影戲水火煙霧聲光特效的優勢,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北京東派皮影戲形式將大運河故事搬上舞臺。展覽現場還匯集了大運河沿岸以及周邊9省的特色皮影藝術品。  通州大運河皮影藝術館館長王熙表示:「我們將大運河與皮影藝術研究的初步成果展現給觀眾朋友,希望大家能從民間文藝的角度,更多了解大運河,增強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保護非遺文化的自覺性。」
  • 青海文化之旅:大通皮影戲社的春天
    在演出環節,靳永紅是鑼鼓手,而在臺下,他是一名響噹噹的皮影雕刻家。目前,他正在雕刻一套以文成公主進藏為題材的皮影。靳永紅介紹:「文成公主這個皮影戲,整個故事情節有300多個人物,我現在才創造了40多個。文成公主這個形象從長安開始到西藏有很多的道具,是相當大的一個工程,我已經製作了兩年,整個劇目要出來得將近4年。」
  • 中國皮影出現在印尼博物館,原來各國都有皮影,樣子卻都不一樣!
    皮影戲做為中國民間的傳統表演藝術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是從皮影的製作工藝還是到傳統的戲曲表演,皮影戲的精益求精一直被奉為民間藝術的精髓。無獨有偶,不僅是在中國的古老傳統中展現著人們對於皮影戲的熱愛,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國家都有屬於自己不同的風格的皮影。
  • 皮影戲:方寸舞臺 皮影人生
    方寸舞臺 皮影人生(解碼·文化遺產賦彩生活)  隨著鑼鼓聲響,湖北武漢花博匯內的古戲臺瞬間熱鬧起來,一塊幕布逐漸亮了起來,劇目名《猴王借扇》緩緩上升,皮影戲正式開始。
  • 隴縣皮影夏日演出 非遺文化喚起兒時記憶
    最近幾天隴縣皮影戲在隴縣文化館樓前演出。小小的皮影戲承載這多少兒時的記憶,一個個影子,訴說著多少老人的心聲。一張張皮影,記錄著隴州父老千年的歷史。這幾年由於年輕人外出,皮影戲也很少有演出,特別是隴縣城這幾年都沒多少皮影演出,很多縣城的老人都要去鄉村跟廟會才能看到。現在就非常方便了,在縣城就能看到。人們把隴縣的皮影稱為「陝西西路皮影」。皮影,是以牛皮為材料的雕刻藝術,有人把它稱為皮雕。又因靠燈光照射在幕皮上顯影的特徵,所以大家又把它叫作「燈影戲」。
  • 湖南省文化館2020年暑假少兒專場演出活動收官
    隨著暑假結束、學生開學,近日,湖南省文化館2020年暑假少兒專場演出活動也正式收官。7月18日至8月29日期間,湖南省文化館每周六推出雜技、木偶、皮影、小丑嘉年華、花鼓、魔術、少兒電影等少兒專場惠民演出活動,累計演出20多場,極大豐富了小朋友們的暑假生活。
  •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新媒體「文化專欄」受法國網友熱捧
    11月16日至22日,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新媒體「文化專欄」在其官網、微信公眾號和各社交媒體平臺相繼推送文學巨匠巴金的《寒夜》法譯版、「雲·曲藝劇場」之雙簧、電影《千裡走單騎》、川劇《易膽大》和美食養生等專題,以及介紹2020年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和新版中國旅遊海外推廣網等最新文化和旅遊資訊。
  • 甘肅鄉村藝人敦煌演繹民間「皮影故事」(圖)
    甘肅鄉村藝人敦煌演繹民間「皮影故事」(圖) 2017-06-20    來自甘肅定西市農村的皮影戲班在敦煌登臺演出,帶有鄉土氣息的洪亮唱腔在光影搖曳間贏來陣陣掌聲。
  • 喜訊,皮影大師秦禮剛獲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提名獎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雲夢皮影大師秦禮剛榮獲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提名獎,我省僅兩人獲此殊榮。 雲夢皮影戲是一門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始於清中葉。 雲夢皮影輕裝簡從,二人一臺戲。
  • 平江皮影戲的頑強生命力
    該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鍾四海告訴記者,目前平江縣有100多支皮影戲隊伍,遍及各鄉鎮,表演人員近300人。  懂得欣賞皮影戲的人不多  平江人稱皮影戲為「影戲」,它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製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
  • ...池》《狀元與乞丐》入選2020年第九屆法國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劇目
    中國甘肅網12月20日訊(本網記者 張蘭琴 通訊員 陸謹)記者從省文旅廳獲悉,應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邀請,法國文化通訊部名譽戲劇總監、法國中國戲曲節法方主席讓·皮埃爾·於爾斯一行4人來甘肅,於12月15日至18日期間遴選了參加2020年第九屆法國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的劇目
  •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
    跟皮影戲的緣分那可得從小時候談起,記得當時跟爸爸一起看抗日戰爭片《小兵張嘎》,日本鬼子齋藤對中國的皮影戲非常的珍惜,甚至強搶民間的皮影人。從那時起,我便對皮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皮影便由此而來,到宋、金、元時期呈現出繁盛的趨勢,並由南至北,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藝術風格。而在這其中,唐山皮影是獨具魅力的。長大之後,學習了科學文化知識,又有網絡通信的幫助,通過各種渠道,我對唐山皮影有了深入的了解。唐山皮影又叫做灤州影,因發源於灤河而得名,又因為其影人、道具是用驢皮製成的,所以又通稱為驢皮影。聽其唱,觀其形,無一不透著唐山老頭兒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