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瘟疫類疾病對人體的傷害是蠻大的,而且由於疫病的傳染性,讓歷代醫家對此極其重視。對於疫病的診治,中醫的溫病學派對此頗有高見。明代著名的醫學家喻嘉言在《尚論篇》中指出,「兼以解毒」,清代著名的醫學家、溫病學派四大家之首的葉天士也受此啟發,提出「疫邪不與傷寒同例,法當芳香闢邪,參以解毒,必得不為溼穢蒙蔽,可免痙厥之害」。
對於這種情況,葉天士常用的解毒中藥主要有金銀花、連翹、玄參、金汁、犀角等中藥。在葉天士時代,曾有疫氣流行,葉天士擬定神犀丹緩解疫毒。那麼,神犀丹究竟由哪些中藥組成呢?一般來說,這個方劑的來源,目前有三個地方,一個是《醫效秘傳》,相傳這是葉天士的門人整理的著作;另一個來源是《溫熱經緯》,這是清代名醫王孟英的著作,在《溫熱經緯》中明確指出,這個方劑是「引葉天士方」。但是這兩個來源並不是最早的記載,最早文字記載的神犀丹是在清代醫學家魏之琇的《續名醫類案》,由此可見,神犀丹確為葉天士所創。
據《續名醫類案》記載,神犀丹由「水牛角六兩,生地一斤(熬膏),香豆豉八兩(熬膏),連翹十兩,黃芩六兩,板藍根九兩,金銀花一斤,金汁十兩,玄參七兩,天花粉四兩,石菖蒲六兩,紫草四兩」等中藥組成,製作方法是用生地、香豉、金汁搗丸,每丸三錢重,開水磨服。
那麼,神犀丹究竟適應什麼樣的病症呢?據《續名醫類案》記載,「凡人之脾胃虛者,乃應其癘氣,邪從口鼻皮毛而入。病從溼化者,發熱目黃,胸滿,丹疹洩瀉,當察其舌色,或淡白,或舌心幹焦者,溼邪猶在氣分,甘露消毒丹治之。若壯熱,旬日不解,神昏譫語,斑疹,當察其舌,絳幹光圓硬,津涸液枯,是寒從火化,邪已入營矣,用神犀丹治之。」
那麼,這個神犀丹的配伍究竟是怎樣的呢?全方以水牛角、紫草、豆豉清解營分熱毒為君藥;以生地黃、玄參清熱養陰為臣藥;以板藍根、黃芩、金銀花、連翹、金汁為佐藥,主要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以天花粉、石菖蒲為使藥,其中天花粉生津止渴,石菖蒲芳香開竅。全方配伍起來,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涼血開竅的作用。
神犀丹這個配方體現了葉天士疫邪重解毒的學術思想,葉天士認為,疫毒穢濁之氣,經口鼻而入,分布三焦,容易「入羶中,幹心包」,還容易「迫血妄行」,所以葉天士尤其重視清熱解毒的中藥,解除血分熱毒和氣分餘毒,比如金汁、連翹、金銀花、黃芩、羚角、水牛角、板藍根、射幹、牛蒡子、淡竹葉、梔子等中藥。
總體來講,神犀丹主要是用來治療溫熱、暑疫邪氣進入營血之證,病機為熱毒深重、耗液傷陰,臨床常以高熱神昏、譫語痙厥、斑疹色紫、舌質紫絳為辨證要點。不過方中的金汁現已不用,但它的臨床效用卻不可估量。不過從葉天士的治療思路來看,恰當運用清熱解毒的中藥,對於溫病、疫病所致的病症有臨床參考價值,不可不知。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金蘭,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