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醫葉天士:疫邪重解毒,這個配方及用藥思路,不妨了解一下

2020-12-22 金蘭健康

古往今來,瘟疫類疾病對人體的傷害是蠻大的,而且由於疫病的傳染性,讓歷代醫家對此極其重視。對於疫病的診治,中醫的溫病學派對此頗有高見。明代著名的醫學家喻嘉言在《尚論篇》中指出,「兼以解毒」,清代著名的醫學家、溫病學派四大家之首的葉天士也受此啟發,提出「疫邪不與傷寒同例,法當芳香闢邪,參以解毒,必得不為溼穢蒙蔽,可免痙厥之害」。

對於這種情況,葉天士常用的解毒中藥主要有金銀花、連翹、玄參、金汁、犀角等中藥。在葉天士時代,曾有疫氣流行,葉天士擬定神犀丹緩解疫毒。那麼,神犀丹究竟由哪些中藥組成呢?一般來說,這個方劑的來源,目前有三個地方,一個是《醫效秘傳》,相傳這是葉天士的門人整理的著作;另一個來源是《溫熱經緯》,這是清代名醫王孟英的著作,在《溫熱經緯》中明確指出,這個方劑是「引葉天士方」。但是這兩個來源並不是最早的記載,最早文字記載的神犀丹是在清代醫學家魏之琇的《續名醫類案》,由此可見,神犀丹確為葉天士所創。

據《續名醫類案》記載,神犀丹由「水牛角六兩,生地一斤(熬膏),香豆豉八兩(熬膏),連翹十兩,黃芩六兩,板藍根九兩,金銀花一斤,金汁十兩,玄參七兩,天花粉四兩,石菖蒲六兩,紫草四兩」等中藥組成,製作方法是用生地、香豉、金汁搗丸,每丸三錢重,開水磨服。

那麼,神犀丹究竟適應什麼樣的病症呢?據《續名醫類案》記載,「凡人之脾胃虛者,乃應其癘氣,邪從口鼻皮毛而入。病從溼化者,發熱目黃,胸滿,丹疹洩瀉,當察其舌色,或淡白,或舌心幹焦者,溼邪猶在氣分,甘露消毒丹治之。若壯熱,旬日不解,神昏譫語,斑疹,當察其舌,絳幹光圓硬,津涸液枯,是寒從火化,邪已入營矣,用神犀丹治之。」

那麼,這個神犀丹的配伍究竟是怎樣的呢?全方以水牛角、紫草、豆豉清解營分熱毒為君藥;以生地黃、玄參清熱養陰為臣藥;以板藍根、黃芩、金銀花、連翹、金汁為佐藥,主要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以天花粉、石菖蒲為使藥,其中天花粉生津止渴,石菖蒲芳香開竅。全方配伍起來,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涼血開竅的作用。

神犀丹這個配方體現了葉天士疫邪重解毒的學術思想,葉天士認為,疫毒穢濁之氣,經口鼻而入,分布三焦,容易「入羶中,幹心包」,還容易「迫血妄行」,所以葉天士尤其重視清熱解毒的中藥,解除血分熱毒和氣分餘毒,比如金汁、連翹、金銀花、黃芩、羚角、水牛角、板藍根、射幹、牛蒡子、淡竹葉、梔子等中藥。

總體來講,神犀丹主要是用來治療溫熱、暑疫邪氣進入營血之證,病機為熱毒深重、耗液傷陰,臨床常以高熱神昏、譫語痙厥、斑疹色紫、舌質紫絳為辨證要點。不過方中的金汁現已不用,但它的臨床效用卻不可估量。不過從葉天士的治療思路來看,恰當運用清熱解毒的中藥,對於溫病、疫病所致的病症有臨床參考價值,不可不知。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金蘭,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相關焦點

  • 清代名醫葉天士治療「氣病」十例
    導讀:今天一起學習《葉天士晚年醫案真本》中記載的葉天士的10個醫案。 清代名醫葉天士善治氣病,晚年真本醫案中常講到氣,五臟皆有氣病。葉氏對氣病治法,臨機應變,對證下藥,效如桴鼓,對後學者頗多教益。
  • 清代名醫葉天士經典分享——教你如何在備孕期正確養精
    葉桂,字天士,清代江蘇人。以《溫熱論》奠定溫病學派創始人,其著作等身,有《溫熱論》《臨證指南醫案》《未刻本葉氏醫案》等。他不但是溫病大家,更是精通《傷寒論》,在性醫學上也有自己精確的見解。下面我們聽聽葉天士說說男方在備孕期要如何養精。生育大事,準爸爸們首先是要養精。
  • 清代名醫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卷一(中風液虛風動)證治
    數月來夜不得寐,是陽氣不交於陰,勿謂痰火,專以攻消,乃下虛不納,議與潛陽,龜腹甲心,熟地炭,幹蓯蓉,天冬,生虎脛骨,牛膝,炒杞子,黃柏加減注,葉天士是清代四大名醫之一,其以岐黃妙術擅名於時五十餘年,凡一時得奇病而醫藥罔效者,先去一診視而洞察原委,投以飲片,沉痾立起,遠近之向風慕義無間言,先生不僅善治溫病,瘟疫,更善更治雜病,尤其是中風之類,辮證詳細,分類清晰,
  • 葉天士盛名的原因分析
    5、守叔微用藥獨特葉天士曾經評註過宋代許叔微的《普濟本事方》,這是一本對症處治的方書,其中有許氏的很多有效的經驗方,以及獨特的用藥心得。例如許氏用一味蒼朮圓治好自己酒癖及目疾,有用黃連阿膠湯治療休息痢的驗方,葉天士都做過評註與驗證。葉天士應用動物藥和芳香藥治療疑難病症,也受到他一定的影響。
  • 中醫古籍的戰「疫」之道
    其中葉天士強調在疾病發展的淺層次和深層次必須建立散邪通道,並且這個通道保持打開的狀態才能使得重症轉輕,輕症痊癒,如果此通道關閉,則病邪深入,則容易出現重症,葉天士將此方法高度概括為"透熱轉氣",後世溫病學家對此方法也有所發揮,這也是溫病學和傷寒迥異的地方。  9.
  • 【臨床心得】儘早解毒、儘早扶正、針藥並用,雷神山醫院C6病區的...
    他對這次的新冠肺炎的「疫毒」有如下認識: 一 識別毒之輕重 一般起病兩周內的患者,毒邪較重;舌苔厚膩、脈滑數或虛弱、毒邪亦較重; 重症、危重症常見喘憋氣促
  • 張錫純與徐靈胎、葉天士學術淵源淺窺
    所以呢,咱們今天呢講的其實這個呢,還是主要與,包括,就是主要與這個徐靈胎的關係多一些;葉天士呢,就是提到一點點,沒有太多的部分,張錫純先生的生平呢,大概是這樣,1860年2月29日酉時出生於直隸鹽山縣;78年就是18歲左右開始給人治病;然後85年呢,就是大概是治好了一個名醫治不好的病,然後說名醫都治不好,然後張錫純給治好了,然後就開始出名了,大概這個時候35歲;然後1909年《醫學衷中參西錄
  • 名醫珍言錄(句句精華)
    (清•羅美《名醫匯粹》)治實火之血,順氣為先,氣行則血自歸經;治虛火之血,養正為先,氣壯則自能攝血。(清•汪昂《醫方集解•理血之劑》)初病在經,久病在絡,以經主氣,絡主血,則可知其治氣活血之當然也。(清•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胃脘痛評語)血貴寧靜,不善疏動,疏動則有泛溢之虞;血貴流通,不當凝滯,凝滯則有瘀著之患。
  • 12款多見的治療糖尿病的中成藥,清代名醫葉天士治療消渴病的藥
    (3)玉泉丸是清代名醫葉天士治療消渴病的有效藥物。現市集出售的玉泉丸是在第一代玉泉丸的根底上加上葛根、花粉、生地、五味子等中藥研製而成。服從及主治:益氣生津、清熱除煩、滋腎養陰。藥理研討,本方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主治Ⅱ型糖尿病輕、中型患者及暮年糖尿病。服法及反作用:每次5g,逐日4次。長期服用部分患者有胃腸道反響。
  • 葉天士故居:眉壽堂前述仁心
    閶門外渡僧橋北,有一條沿上塘河由東向西的小巷,名叫渡僧橋下塘,清代名醫葉天士的故居眉壽堂便坐落在這裡。吳門醫派源遠流長,人才輩出,葉天士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擅長治療時疫和痧痘,是中國最早發現猩紅熱的人,他的「溫病學說」更是影響了之後數百年的中醫發展。《中華醫藥》列歷代24個名醫,唯葉天士為蘇州人。
  • 一個中風偏癱的病人,卻被葉天士用這些藥給治好了!
    後來,經過鄉裡的朋友介紹,請來了著名的醫生葉天士。葉天士趕到金先生家,先為金先生把了把脈,然後詢問了一下病人的一些情況,於是心中也就有數了。葉天士捋了捋鬍鬚,拿起開方的筆和紙,在紙上寫道:「熟地四兩、牛膝一兩半、萸肉二兩、遠志一兩半、杞子二兩、菊花二兩、五味一兩半、川斛二兩四錢、茯神二兩、淡蓯蓉幹一兩二錢。煉蜜為丸,每服四錢。」
  • 一代神醫-葉天士
    縱觀後世醫家對奇經用藥,均用血肉有情之品,因其溫而不燥,補而不膩,為後世「通補奇經」必用之藥。其他藥物各有交錯,大多與葉氏意見相符。 辨證論治葉天士--辨證論治葉氏以前的醫家運用奇經八脈理論來治療的疾病主要偏於婦科,涉及其他科極少。
  • 名醫婁多峰治療風溼病的經驗方
    婁老把風溼病的病因概括為正虛、邪侵、瘀血(或痰濁)三個方面,並指出「正虛」是導致該病的內因,「邪侵」是導致該病的外因,「不通」是該病最關鍵的病理變化。針對風溼病的病因,婁老研製出很多可有效治療該病的方藥。下面就介紹一下婁多峰治療風溼病的經驗方,供選用。1通痺湯取當歸、丹參、海風藤、獨活各18克,雞血藤、透骨草、鑽地風各21克。
  • 清代名醫王清任調氣活血思想解讀
    王清任,字勳臣,河北玉田人,是清代著名醫家,著有《醫林改錯》。他躬身實踐,師古而不泥古,非常重視人體解剖,提出「業醫診病,當先明臟腑」和「治病之要訣,在明白氣血」。他對臨床的貢獻,莫過於調氣活血的組方思想和所創諸逐瘀湯。其論「有裨於前人之未備」,能「嘉惠後學,翼羽醫教」。
  • 【葉天士】治療慢性咳嗽經驗
    葉天士是清代名醫,先後師從王子接、徐時進、馬元儀、周揚俊、祁正明、張路玉、柯韻伯、魏荔彤等17位醫家,學識廣博,治病多奇中,對中醫學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我們對《臨證指南醫案》有關慢性咳嗽(久咳、久嗽)的醫案進行了整理和總結,以期對現代慢性咳嗽的治療思路和方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