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例!市級機關「一把手」出庭應訴,近百領導幹部現場聽「法治課」

2020-09-05 上海法治報

「我們請求,依法撤銷浦東新區人社局作出的工傷認定和市人社局作出的行政複議決定……」

「我局認為,浦東新區人社局作出的工傷認定決定,及我局作出的行政複議決定,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請求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今天(8月27日)下午,在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大法庭內,一起行政訴訟案件正在開庭審理,坐在被告席上的上海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永峰出庭應訴並「出聲」。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旁坐著的還有浦東新區人社局副局長張濤。擔任該案審判長的是靜安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孫培江。來自全市人社系統近百名領導幹部旁聽了庭審全過程,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教育課。

據悉,這也是上海市市級機關首次由「一把手」出庭應訴的行政訴訟庭審、旁聽、講評「三合一」活動。

員工在單位工作時突發疾病死亡

當天開庭審理的是上海某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不服上海市浦東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傷認定決定及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行政複議決定一案。

2018年8月,原告上海某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的職工楊某在工作時突發疾病,經醫院搶救無效於當日死亡。2020年2月,浦東新區人社局經調查取證作出認定工傷的決定。原告向上海市人社局提起行政複議,上海市人社局經過認真查驗覆核,依法作出維持浦東新區人社局的認定工傷決定。原告對認定工傷決定和複議決定不服,向上海靜安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在審判長的主持下,原、被告雙方圍繞被訴行政行為的法定職權、程序、事實認定以及法律適用等方面進行了舉證、質證,充分發表辯論意見。庭審規範有序,節奏緊湊合理,行政機關答辯準備充分,起到了較好的示範作用。

「儘管此次庭審的案由是工傷認定爭議,但在本案之前,原告與第三人就勞動關係發生過爭議,所以本案的源頭問題其實是用工管理及社會保險繳納規範,這也為後續工傷認定及工傷待遇落實埋下隱患。」法庭上,趙永峰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庭審,也能夠對企業和員工進一步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起到教育作用。

最終,經合議庭評議,法庭當庭駁回了原告訴訟請求。

「法庭是『X光機』,照出行政工作短板與不足」

庭審現場既是一次精彩的「現場教學」,同時也是關於社會保障的一次普法宣傳。

「我也曾代表區局坐在被告席上,倍感壓力。」在庭審結束後召開的講評會上,徐匯區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陳繼剛旁聽庭審後坦言,「每一次法庭上的『真刀實槍』都是對行政能力的一場大考,也是一塊『磨刀石』,更是一臺『X光機』,照射出行政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陳繼剛表示,做好依法行政工作,功夫在平時,關鍵在訴前。「通過今天的活動深刻感受到,作為行政機關,要進一步規範行政權力運行,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仔細旁聽了這場行政訴訟案,我深有感觸,這是一堂生動、深刻的法制教育課。」市社保中心主任程徵東表示,社保業務體量大、與百姓民生密切相關,隨著負責人出庭應訴成為常態化工作,自己在感到壓力的同時,也將抓住進一步提升工作水平的寶貴契機。

「這次活動是一個新的起點,接下來要求本系統各級領導都要出庭應訴。」上海市人社局局長趙永峰表示,開展行政應訴「三合一」活動,就是要讓人社系統的領導幹部親歷庭審過程,接受法治教育,通過行政應訴和旁聽講評查不足、補短板,體民意、恤民心,面對面聆聽和回應老百姓的訴求,從而及時發現並改進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全市人社系統將更加自覺地接受人民法院的司法監督,不斷加強和改進行政應訴工作,持續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為全市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上海高院副院長張斌指出,目前全市法院按照上海高院部署,積極推進行政訴訟「三合一」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對促進依法行政、緩解官民矛盾、化解行政爭議具有積極作用。行政機關應訴重點既要強調行政行為合法性,又要兼顧關注訴求、化解矛盾,耐心傾聽原告訴求,配合做好協調化解工作。

法院要不斷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提高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數量、比例和效果。要加強府院良性互動,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實現行政審判公正高效,推動審判工作和行政執法工作的有機融合。依託多元解紛平臺,探索委託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努力化解爭議矛盾,合力推進行政爭議實質性解決,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數據顯示,2019年靜安法院共受理一審行政案件1043件,審結一審行政案件1033件。其中,行政負責人出庭376件,約佔開庭案件量的50.88%。


記者 | 胡蝶飛

相關焦點

  • 這場行政訴訟有何特殊 上海市級機關一把手出庭應訴
    原標題:這場行政訴訟有何特殊,讓上海市級機關「一把手」出庭應訴?  8月27日下午,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特殊的行政訴訟案件,坐在被告席的一方有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永峰。
  • 上海市級機關「一把手」出庭應訴
    「請被告上海市人社局出庭應訴負責人陳述本人姓名、職務。」「趙永峰,局長。」8月27日下午,一場特殊的行政訴訟庭審、旁聽、講評「三合一」活動在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舉行。據悉,這是上海開展行政訴訟「三合一」活動以來,市級機關首次由「一把手」出庭應訴。「我們請求,依法撤銷浦東新區人社局作出的工傷認定和市人社局作出的行政複議決定。」原告上海某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代表說。
  • 上海市人社局局長坐上「被告席」,近百名領導幹部圍觀,什麼情況?
    上海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永峰及浦東新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坐在了「被告席」,來自全市人社系統近百名領導幹部旁聽了庭審全過程。據悉,本次活動是上海市市級機關首次由「一把手」出庭應訴的行政訴訟「三合一」活動。&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開庭現場。
  • 煙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100%
    魯網9月9日訊今年以來,煙臺市司法局把行政應訴工作作為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的「一把手」工程,健全機制、落實責任、強化監督、跟蹤問效,煙臺市行政應訴工作實現「應訴能力提升,敗訴率下降,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100%」的目標。
  • 副區長首次出庭應訴 推動法治政府建設
    受鹿泉區人民政府和區長劉麗香委託,區政府副區長張森出庭應訴,與區政府法律顧問張萍全程參與案件審理。這也是自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和改進行政應訴工作的意見》實施以來,鹿泉區政府首次由負責人在行政訴訟中出庭應訴。庭審現場
  • 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 助力法治政府建設
    此次庭審由行政庭負責人秦秀敏擔任審判長,兩名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市規自局負責人嶽玉貴出庭應訴。這是自7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來,首個市級行政機關負責人在濱海新區法院出庭應訴。庭審活動氣氛莊嚴、秩序井然,訴辯雙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就案件事實、證據、法律適用充分發表意見。
  • 「一把手」應訴,南陽這個司法實踐好
    南陽市司法局局長柴鈞作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這是臥龍轄區市直行政機關首例「一把手」出庭應訴。,並會同市司法局法制機構及時做好案情分析和證據、依據等應訴材料準備工作。庭審結束後,該院行政庭庭長高廣山介紹,該案有南陽市司法局主要負責人出庭,體現了被訴行政機關對法律的敬畏、對訴訟案件的重視、對法庭以及原告的尊重,是一場生動的司法實踐。另一方面,這種親歷親為的舉動,在行政機關、各市縣(區)的負責人中帶了個好頭。這種挺身示範必將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對法治的信心和對政府的信任,對培育全社會法治觀念、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大有益處。
  • 「一把手」應訴 南陽這個司法實踐好
    南陽市司法局局長柴鈞作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這是臥龍轄區市直行政機關首例「一把手」出庭應訴。庭前,作為被告方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柴鈞帶頭履行行政應訴職責,並會同市司法局法制機構及時做好案情分析和證據、依據等應訴材料準備工作。庭審中,雙方在主審法官的引導下,就案件爭議的焦點進行了充分的舉證、質證和辯論。
  • 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市長出庭應訴
    秦皇島市市長張瑞書作為複議機關負責人代表秦皇島市市政府(下稱市政府)出庭應訴。 市中級法院院長胡華軍擔任審判長。秦皇島市司法局局長劉建明作為市政府委託代理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下程市人社局)局長柴志國作為原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
  • 遼寧省自然資源廳負責人出庭應訴了!
    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機制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問題的能力既是新時期黨對各級領導幹部提出的具體要求也是政府積極回應百姓期待的有效途徑7月29省自然資源廳負責人出庭應訴並積極答辯。
  • 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行政審判白皮書 出庭應訴 一把手也要到場
    8月20日,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開發布《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實施意見》和《2019年度全市法院行政案件司法審查報告》(即「行政審判白皮書」)。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實施意見》從建立溝通制度、函告制度、通報制度、落實司法建議制度、健全延期開庭制度、考核追責制度等方面,對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作了操作性規定,規定全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每年應達到80%以上,其中行政首長(一把手)出庭應訴率要達到15%以上。
  • 南陽市司法局局長出庭應訴一起行政訴訟案件
    南陽市司法局局長柴鈞作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這是臥龍轄區市直行政機關首例「一把手」出庭應訴。,並會同市司法局法制機構及時做好案情分析和證據、依據等應訴材料準備工作。庭審結束後,該院行政庭庭長高廣山介紹,該案有南陽市司法局主要負責人出庭,體現了被訴行政機關對法律的敬畏、對訴訟案件的重視、對法庭以及原告的尊重,是一場生動的司法實踐。另一方面,這種親歷親為的舉動,在行政機關、各市縣(區)的負責人中帶了個好頭。這種挺身示範必將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對法治的信心和對政府的信任,對培育全社會法治觀念、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大有益處。
  • 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成常態
    9月3日,一起治安行政處罰及行政賠償糾紛案件在清遠中院公開開庭審理,被上訴人清遠市公安局副局長朱國強、佛岡縣公安局副局長歐陽漢彬出庭應訴。被訴行政機關的負責人出庭應訴,在清遠中院已成常態,今年1-8月,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同比上升63%。
  • 鹿泉副區長首次出庭應訴
    受鹿泉區人民政府和區長劉麗香委託,區政府副區長張森出庭應訴,與區政府法律顧問張萍全程參與案件審理。這也是自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和改進行政應訴工作的意見》實施以來,鹿泉區政府首次由負責人在行政訴訟中出庭應訴。
  • 行政首長出庭應訴率不得低於八成
    同樣讓人耳目一新的還有現場參與旁聽的20多名法制幹部和執法人員。他們在參加完現場「出庭、旁聽、講評三合一」活動後紛紛表示,這種「現場教育」衝擊力非常大,「怕當被告怕出庭」的擔心緩解了很多。   「行政應訴工作是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政應訴工作的好壞直接反映廣大幹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 告官要見官,上海這個區規定「官員」出庭應訴率不得低於80%
    近日,上海市普陀區通報了今年前10個月全區行政訴訟和行政複議案件行政首長出庭應訴情況。數據顯示,在今年前10個月中,各行政機關作為被告的行政案件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到71.2%,與去年同比增長率超一倍。絕大部分涉訴委辦局和街道鎮的出庭應訴率均達100%,其中包括城管執法局、規劃資源局等案件較為集中的單位。
  • 昌黎縣法院開庭審理一起行政訴訟案 ——縣長宗振華作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
    縣長宗振華作為行政機關負責人代表昌黎縣人民政府出庭應訴。據了解,該案系秦皇島市首例縣級政府正職負責人出庭應訴的案件。本次庭審案件的基本案情為:原告王某某因其父親再婚後未經其本人同意將再婚前房產進行權屬變更登記,變更為原告繼母。原告認為行政機關為其父辦理房屋權屬變更登記的行為損害了其合法權益,故將縣政府訴至法院。庭審按照法定程序,圍繞爭議焦點展開調查,原、被告雙方進行了舉證、質證,充分發表辯論意見。
  • 副市長出庭應訴助推法治政府建設
    為進一步提高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水平,促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凱裡市積極推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2020年8月12日下午,唐某不服凱裡市公安局治安管理上訴案在黔東南州中級人民法院第七法庭開庭,凱裡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傅冬出庭應訴。
  • 上海金山區:副區長劉健代表區政府出庭應訴
    「出一次庭比上十次法治課更有效果。」去年5月,上海市金山區副區長劉健旁聽市政府組織的行政訴訟庭審,他的這句感慨被各大媒體爭相報導,一舉成為「明星」區長。近日,劉健從旁聽席坐到被告席,代表金山區政府出庭應訴,並接受百餘名官員「圍觀」。庭後,他說:「政府要有底氣和信心應對『民告官』。」
  • 司法局長出庭應訴行政案!他們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法治政府
    南陽市司法局局長柴鈞作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這是臥龍轄區市直行政機關首例行政首長出庭應訴的案件。庭前,作為被告方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柴鈞帶頭履行行政應訴職責,會同市司法局法制機構及時做好案情分析和證據、依據等應訴材料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