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1月26日訊(記者 欒靜 攝影 孫泓煒)眼看新春佳節日益臨近,不少人早已做好了打算,回老家、全家旅遊、去酒店吃一頓……各種各樣的打算不外乎倆字:親情。本來嘛,春節就是個團圓的節日。
北雁南飛佳節回歸
夫妻兩人均在深圳工作的劉先生一直不放心70多歲的老母親自己在煙臺獨居,就把老人家也接到了深圳,可是剛過完元旦,老母親就開始做各種準備,打算回煙臺過年。
劉先生動員母親,現在北方的氣溫較南方低許多,第一年到南方可以過一個不同意義的春節,深圳離港澳那麼近,全家還可以去觀光一番。可無論怎麼遊說,母親就是篤定了要回老家煙臺,並說:南方的年與北方風俗不一樣,一年到頭在外面,過節了要歸根,看看親朋好友,街坊鄰居那才是「過年」。無奈之下,劉先生一家4口於前幾天從深圳飛回煙臺,等初七再飛回去上班。劉先生表示,年輕人除了記掛父母長輩外,在哪裡過年都一樣;春節票價那麼高,本想入鄉隨俗過個別樣年,但為了母親高興還是回來過。老人在外地沒有朋友,腿腳也不方便,我們一年倒可以回來幾趟,不如趁著新春放假就回家鄉來看看。
回家鄉與老人共享天倫
在煙臺上班、父母均在榮城老家的鄭先生,多少年來兄弟姐妹們一成不變地都回「父母身邊」過年。他說:母親身體不好,但一到春節她就格外高興,因為子女都回來了。吃著母親親自包的餃子和傳統的棗餑餑,那才是過年一直給自己的幸福感覺。我們6兄妹都商量好了,一年到頭忙工作,難得回家幾趟,春節只要條件允許,一定要陪在父母身邊。他們操勞了一輩子,所以特別珍惜全家團聚的美好時光,畢竟對老人來說,過一個節日少一個節日,我們當盡這份孝心。
看每年春運大軍及緊張狀況,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如劉先生和鄭先生這樣的「過年心態」者不計其數,回家與父母一起過年是現在提及率最多的詞彙。
別樣春節意義非凡
在某外企工作的小馬今年早早與父母打好招呼,要與女朋友一起去港澳遊。他擔心萬一到時候名額有限不能成行,去年12月就開始聯繫旅行社,提前辦理通行證等。並在今年1月初就去旅行社辦好了手續。如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等著1月28日發團了。他表示平時工作壓力挺大,想趁著過年放假時出去散散心,盡情玩樂一番。每年都在父母身邊過,今年偶爾來點插曲,父母也同意,何樂而不為?
據了解,像有小馬這種想法的也為數不少,在某旅行社,450個名額的春節港澳團僅在1月初就已報名400餘人,儘管節日各條線路價格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漲,但願意出去並已報名的人也不在少數,有朋友結伴的,還有全家三四口人一起的。煙大某外語學院的教師們因有一個月的寒假,早早的都選擇旅遊:埃及、新加坡、海南等都是受追捧勝地。看來在節日採風,越來越成為時尚。
堅守崗位更值得欣賞
這幾年來,作為單位的辦公室主任,李先生的大年都是在單位值班中度過的。採訪中因工作不能回家的也不在少數,特別是醫院、公安、公路、公交等部門,他們一直都堅守崗位,即使有什麼打算也都安排在節後。雖然錯過了佳節,但李先生認為:工作總得有人幹,這點犧牲微不足道。【編輯:傅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