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龍泉驛區發布文化小康指標體系

2020-12-20 紅星新聞

「小康」一詞最早見於《詩經·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小康」,不僅是經濟和物質發展水平的標誌,更是禮儀規範和文明演進的要求。到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現這一目標,「文化小康」不可或缺,如何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指標體系成了當務之急。

近年來,隨著整體經濟規模的持續攀升,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響亮地提出了「建設與經濟實體全省第一相匹配文化強區」的目標,圍繞「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這一主線,初步探索出了一套文化小康指標體系,為西部乃至全國各地建成文化小康提供了可參考的案例依據和基本路徑。

為什麼是龍泉驛?

龍泉驛歷史悠久,古為蜀國轄地,新中國成立後分屬簡陽、華陽兩縣,1960年2月建成都市龍泉驛區,為成都市最早的五城區之一 。2000年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開區,也是馳名中外的「水蜜桃之鄉」。

來看看以下一組數據:2017年,龍泉驛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00.9億元;連續5年入圍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名升至第33位;連續4年位居全省十強縣首位,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模範區(縣)。按照成都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和「東進」「中優」戰略布局,龍泉驛區將重點打造汽車產業生態圈和城市新中心,奮力建設「先進汽車智造區、美好生活品質城」。

龍泉驛區的經濟發展為「美好生活」和「品質生活」的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成都市以及龍泉驛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龍泉驛區的文化建設也呈現出了一派繁榮景象。龍泉驛區不僅開辦了全國首家免費的市民藝術學校,在2017年9月19日率先發布《龍泉驛宣言》倡議,提出創造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開啟了文化小康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在《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中,有關理論建設、文藝創作、媒體建設、公共文化、文化產業、傳統文化、文化開放、文化體制改革等八個「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的主要目標,龍泉驛區正向目標發展實踐,其中包括:

不斷豐富文化內涵。龍泉驛區先後打造了「家風年」「清明正家風」「鄉情寄家國」「中秋話鄉愁」等「四節四品」系列家風主題活動;挖掘本土文化精神內涵,凝練了區域「客家」「古驛」「桃花」「汽車」四張區域文化名片;積極引進「外來文化」,引入了「天府與天堂」成都杭州兩地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邀請各國友人參與文化共建共享。

不斷充實文化載體。區內梵木創藝、洛帶藝庫、蔚然花海等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建立了區藝術學校、區圖書館為龍頭,基層文化陣地為點位的基層宣傳陣地;規劃打造了「文化入景」的星光綠道、東風渠生態綠道、驛馬河公園綠道等綠道建設。

大力開展文化普惠活動。全年開展文體惠民演出及活動3000多場,形成以市民藝術節全民狂歡的文藝品牌;原創了文化大戲《永遠跟黨走——向董朗致敬》《為人民服務——尋找張思德》《法定乾坤》《老子兒子孫娃子》等精品劇目。四是文化宣傳提檔。央視國際頻道《記住鄉愁》兩次走進成都市唯一入選的古老村落——洛帶鎮寶勝村,攝製專題片進行刊播;央視綜藝頻道《黃金100秒》和《星光大道》兩大品牌欄目在龍泉驛區開展區域選拔,遴選了20多組文藝節目和「草根達人」榮登央視舞臺圓夢;央視國際頻道走進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推出15分鐘大型直播報導;央視《發現之旅 記錄東方》欄目對龍泉驛區公共文化服務做了廣泛詳細的報導。

這是一個優秀的樣本。龍泉驛區具有樹立為「文化小康」建設典型的各樣條件,其文化小康建設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體進程相同步,與全面小康社會對文化發展的水平、質量和要求相適應。可以說,龍泉驛區已初步形成與全面小康社會各領域各要素相協調、相匹配的文化發展形態。

龍泉驛文化小康指標體系有何參考價值?

龍泉驛區的文化小康建設「有站高謀遠的人文情懷,有真金白銀的投入定力,有供需對路的求實態度,有常態惠民的管用機制。」這在即將發布的文化小康指標體系構建中得到了印證。

據了解,龍泉驛區分別從「政府投入和社會供應」「公眾獲得感」「促進社會發展」三個維度對文化小康的建設進行監測。三個維度同步按照10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56個三級指標開展測評。在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指標體系評估和監測了文化小康的建設狀況,發現了制約建成文化小康的短板,明確了文化小康建設的路徑和方向。對全國各地建設文化小康而言,具有參考意義。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先行者」

「公共文化」是本次文化小康指標體系一級指標之一,該指標從兜底思維出發,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包括財政投入、設施建設、產品與服務,且注重與高新科技融合,實現精準服務。與龍泉驛區近年來主動搶抓現代公共文化「兩項試點」契機,構建設施先進、功能健全、運行高效、惠及群眾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密切相關。

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開展,設施是基礎,投入是關鍵。龍泉驛區在文化設施投入上不僅毫不打折地做好了「規定動作」,增加了兩個方面的「自選動作」,其一是以創建「讀書之城」等特色文化活動為載體,主動增加相關投入;其二是建立健全了公共文化財政投入的動態增長機制——從2007年至今,龍泉驛區公共文化財政投入增長超過10倍;區鎮兩級文化投入達2億多元。

目前,龍泉驛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實現了全域覆蓋,共建成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文化館1個,市民藝術學校總分校約40所,鄉鎮文化站12個,村(社區)文化活動室140餘個,文化廣場107個,群眾文藝團體120餘個,初步實現「城鄉互融共建完全一體化」和「城鄉互動共享基本均等化」。尤其是圖書館三級總分館實現了全域高標準覆蓋,按照總分館制,龍泉驛區圖書館現有1個總館、3個直屬分館,並在12個街辦鎮鄉設立分館,此外還在村、社區、企業及部隊、養老院等處設館外流動圖書服務點、電子閱覽室170多個。

在龍泉驛區,公共文化服務成為市民享受文化發展繁榮成果的最直接方式。針對城鄉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以需定供」著力興辦市民藝術學校。自首個區市民藝術學校成立以來,目前全區已建成40餘所市民藝術學校,共有10個門類、66個科目、212個教學班次,累計培訓12萬餘人次。通過文化藝術「引領人、塑造人、提升人」,幫助城鄉群眾實現了從文化藝術的旁觀者到文化藝術的參與者、消費者、傳播者、創作者的根本性轉變。

龍泉驛區文化體制結構改革也取得關鍵性成效。全面開通了圖書館多館集群自動化管理系統,實現了公共圖書館「通借通還」以及「一卡通」服務至村、社區的100%覆蓋,成為今年文化部等5部委提出的《關於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的最好案例之一。同時,設施均衡化布局也持續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滿意度。

此外,龍泉驛區正抓緊規劃建設區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 「四館」等重大文化地標,現已確定了規劃選址方案,預計2018年動工建設。區委、區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將聘請具有國際視野的團隊,力求將「四館」打造成集中展示區域文化特質和文化魅力的城市會客廳。

近年來,龍泉驛區公共文化事業取得跨越式發展,不僅在2013年成為「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免檢區」,獲全國、省市級獎項共172項,在全國、全省性各種現場交流會、經驗推廣會上交流發言18次;區文化館、圖書館被中宣部、文化部表彰為「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區文體局農村數字電影放映隊被原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表彰為全國先進集體。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已經成為龍泉驛區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一園兩核多點」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文化產業」是文化小康指標體系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作為四川省首個過千億的區,龍泉驛區經濟綜合實力曾連續三年蟬聯四川省首位。區域經濟的整體躍進,文化產業也獲得了長足發展,初步形成以中國藝庫和梵木創意區為重點,以博客小鎮、蔚然花海、新西南陶瓷等項目為多點支撐的「一園兩核多點」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如今,在龍泉驛區大面街道東洪路666號,「梵木創藝區」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之中,東郊的工業時代已一去不返,遺留的廠區、廠房,正在變身為城市的記憶,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梵木創藝區」項目一期佔地132畝,文化產業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規劃中的二期佔地55畝,預計投入15億元,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投產後產值將達到30億元,是龍泉驛區的一座新建文創園區。目前,該園區以文化創意為主導產業,已形成「創意設計+音樂產業」的「雙產業鏈」模式。一是以創意設計、建築設計、家居設計為重點,引進國內外知名的創意設計類企業和機構,形成並擴大了「西部設計」的品牌效應。二是提供完善的「創作-演藝-版權交易」公共服務平臺配套,每年一屆的成都最大原創音樂大獎「成都力量」和「合音量原創音樂T榜」等著名頒獎典禮落戶園區。

從開園至今,短短一年半時間裡,梵木創藝區散發出強大的產業集聚能力和產出效應,已引進各類文創企業、團隊共80餘家,包含創意總部企業5家。其中,文創類團隊50餘家、音樂類企業30餘家,文創產業從業人數近2000人,佔園區從業人員總數的95%以上,初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梵木創藝區成為成都打造「中國音樂之都」「1+4+4」戰略規劃的四大音樂產業園區之一,被列入成都市打造「西部文創中心」重點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龍泉驛區2017年文創產值為25.92億,佔GDP比重2.16%。省級文化產業園區2個,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從業人員15000人。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創新活力,都達到了文化小康的基本建設水平。未來,龍泉驛區還將依託「一帶兩芯六片區」定位,推進梵木創意區、洛帶華僑城客家文旅科創小鎮、蔚然花海音樂小鎮等一批重點文創項目建設,構建具有競爭優勢的文創產業生態圈,建設彰顯天府文化、融合創意智慧的東部文創產業高地。

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增進是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得以實現的根本途徑。基於此,龍泉驛區的文化小康指標體系構建遵循增進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個主線進行,在評價文化供需中的需求端的同時,考察和評價群眾的獲得感是否得到實實在在的增進。

近年來,成都市龍泉驛區各鄉鎮的居民對紅火的電視綜藝節目沒了興趣,因為身邊的活動看上去更熱鬧:僅2016-2017年間,大型音舞詩劇《為人民服務·尋找張思德》演出21場,第十屆市民藝術節24場……此外,一年的一度市民藝術節通過在龍泉驛區城鄉各處開展,成為了龍泉驛區的百姓大舞臺。從觀眾到演員,從旁觀者到參與者,群眾大舞臺由過去文化部門唱「獨角戲」,到今天的社會「大合唱」。上至80歲的老人,下至4-5歲的孩子,站在這個舞臺上的是工人、農民、學生、軍人、離退休職工、社區裡的藝術愛好者、鄉村的文藝工作者,他們把身邊的家長裡短、酸甜苦辣實實在在地搬到舞臺上。

卜遠秀是龍泉驛區的一名新市民,藝術節上,她和15名新市民帶來了一支廣場舞,表演中,無論是隊形還是節奏,都頗為專業。卜遠秀說,從山區移民進城後,生活無憂了,她們便自發在小區裡跳起廣場舞,登上這麼大的舞臺跳舞,這還是第一次,心中的激動,只能用舞姿來表達。「我們要把新市民的精氣神展示出來,把幸福生活跳出來。」

80多歲的市民龔伯楷是龍泉驛區市民藝術學校的一名學員,年輕時,他就出國留學,在國外生活數十年。幾年前,老人來到龍泉養老,他在市民藝術學校學起了小提琴。藝術節上,和隊員們帶來的小提琴演奏《雪絨花》,婉轉悠揚,贏得熱情喝彩。「在龍泉驛,我圓了我年輕時的藝術夢想,能和這些年輕人一起登上舞臺,我感覺自己也年輕了。」

在龍泉驛區,「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僅在老百姓的身上得到了印證,也在多年奔波在公共文化服務一線的文化工作者不斷地「送文化、種文化」的踐行中得到了升華。

多年紮根基層,讓龍泉驛區從事文化工作的每位成員都有著強大的文化自覺和文化情懷。在龍泉驛區藝術團美聲歌手馬磊心中,無論在新農村安置小區、還是在洛帶、黃土等場鎮、龍泉山裡的自然村,群眾一張張樸實的笑臉、一雙雙專注的眼睛,是他表演的唯一動力。他認為,美聲雖然是高雅藝術,它不應只是王謝堂前燕,只有在群眾文化的土壤中,才能有更好的發展。而自己更願意作為美聲的推廣者,讓更多的人感受美聲的魅力。

同時,龍泉驛區多年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中創造了無數無愧於時代的文藝作品。這些作品不僅體現了藝術團強大的「文化自信」,更讓一線文化工作者的付出得到了群眾的認可,這樣的工作氛圍讓他們感覺無比榮耀。

龍泉驛區文體廣新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認為,龍泉驛區的整個文化小康指標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各個指標之間相互制約、協調一致,牽一髮而動全身。在未來,龍泉驛區仍肩負著建設文化小康社會的重大歷史使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把握文化小康指標體系構建的重大契機,必將推動龍泉驛區加快形成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經濟小康與文化小康相得益彰、地方特色文化與全球多元文化並存共榮的嶄新文化格局。

文/王雪娟、付遠書

附表:文化小康指標體系

文化小康指標體系對於文化小康的建設能起到監測和導向的雙重作用,一面可以查缺補漏,一面又可以揚長避短。未來,龍泉驛區還將聯手上海格物文化發展研究院擴大指標體系數據抽樣範圍,在不同區縣、東中西部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地區進行指標體系數據採集和統計工作,遵循最大公約數原則,為各具體指標及權重進行科學賦值。以下為徵求意見稿:

相關焦點

  • 樂享家門口的文化大餐 成都市龍泉驛區第14屆市民文化藝術系列活動...
    9月22日晚,2020年成都市龍泉驛區「走基層」文化惠民活動暨龍泉驛區第十四屆市民文化藝術共享季·龍泉驛區首屆社區文化藝術月活動開幕式在洛帶古鎮五鳳樓廣場舉行,活動將持續至11月,讓廣大市民樂享家門口的文化大餐。
  • 成都市龍泉驛區鵬英雲文化藝術培訓學校,拉丁舞、中國舞考級
    成都市龍泉驛區鵬英雲文化藝術培訓學校,暑期拉丁舞、中國舞考級,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現代教育教學觀念、系統的舞蹈專業知識、良好的綜合人文素質,鵬英雲舞蹈培訓是一家專門從事舞蹈培訓、藝術活動、舞蹈文化推廣的專業性機構。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評價方法及指標體系
    由於經濟、社會評價方法及指標複雜繁多,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評價方法及指標體系一定要突出重點:一是評價方法要突出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能夠對代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的重要指標進行綜合;二是突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經濟發展放在第一位,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基本的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進一步實現全方位、全局小康奠定基礎;三是突出「以人為本
  • 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三小學校
    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三小學校前身為清朝嘉慶年間的歧山寺義學,校址設在歧山寺內,後為私塾,隸屬於四川省簡陽縣管轄。1912年,由界牌鄉歧山寺廟會首林恆太、王結函改辦為歧山寺小學,由王結函任校長。1940年更名為「界牌鄉中心學校」,經多次改制、合併、搬遷,於1996年遷入現址並更名為「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三小學校」。
  • 四川 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
    洛帶古鎮地處成都市龍泉驛區境內,是四川省打造「兩湖一山」旅遊區的重點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首批重點小城鎮、成都市重點保護鎮、成都文化旅遊發展優先鎮、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作為世界客屬第二十屆懇親大會的核心分會場之一,洛帶被世人稱之為「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天下客家」的定位也得以確立。
  • 成都市文聯調研龍泉驛區中小學美術工作坊
    今天下午,位於龍泉二中的藝術工作坊再次受到大家的關注,成都市文聯相關專家調研龍泉驛區中小學美術工作坊,更加助推了龍泉驛區教育系統「五育並舉」工作的開展。四川省文聯副主席、成都市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宋凱,成都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董成,成都文藝志願者協會主席郭茵月 ,著名書法家趙安如,鄧代昆,著名美術家胡真來,成都市數碼攝影家協會主席董雲輝,區教育局相關領導,區文聯相關工作人員等3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 龍泉驛區教育局科學編制「五育」並舉發展性評價指標框架,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為全面貫徹全國省市區教育大會精神,回應成都市「五育」並舉考核要求,引導學校「五育並舉」全面發展,落實其發展自主性和主體性地位,建設「優教龍泉·教育強區」,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城市能級提升提供更加強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 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成都市環城生態區(龍泉驛區、新都區...
    二、聽證內容 因公共利益需要,為支持錦城公園高水平建設,充分發揮生態價值賦能中心城區轉型發展的牽引力量,完善龍泉驛區、新都區、溫江區、郫都區、高新區和雙流區環城生態區內規劃,我局對龍泉驛區、新都區、溫江區、郫都區、高新區和雙流區環城生態區控制性詳細規划進行修改和完善,並於2020年4月至8月對其修改的必要性、可行性作了前期論證。
  • 成都市龍泉驛區第六屆「體彩杯」全民健身運動會開幕
    8月6日,成都市龍泉驛區第六屆「體彩杯」全民健身運動會暨軍民魚水情趣味遊泳比賽在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舉行。    此次活動由成都市龍泉驛區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都市龍泉驛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主辦,成都市龍泉驛區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承辦。   當天早上雖然下起了大雨,但是依舊沒有阻擋選手們比賽的熱情。
  • 成都市龍泉驛區幼兒園招生信息問答來了
    四川在線記者 鄧翔灃近日,記者從成都市龍泉驛區教育局獲悉,成都市龍泉驛區公辦和公益性幼兒園招生工作將於6月15日開始網上報名登記。「幼兒園什麼時候開始招生?」「外地戶籍的娃娃能參加網上報名嗎?」家長可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成都龍泉教育」查閱5月29日發布的「看過來,龍泉驛區公辦和公益性幼兒園招生政策來了」一文,了解2020年招生對象、招生流程及相關注意事項。6月8日,將公布每一所幼兒園招生範圍、對象、人數、錄取方式等,符合條件的適齡幼兒由家長按流程進行網上報名。民辦園實行自主招生,家長直接向幼兒園諮詢報名事宜。
  • 「五育並舉」的龍泉實踐成都市龍泉驛區創新落實「五育並舉」,頒布...
    原標題:「五育並舉」的龍泉實踐成都市龍泉驛區創新落實「五育並舉」,頒布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助推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2019年6月23日,《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印發,這是首個聚焦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文件,是新時代我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綱領性文件。
  • 地方發聲丨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創新「五二」舉措 推進「五育並舉」
    近日,成都市龍泉驛區創新「五二」舉措 推進「五育並舉」的經驗被教育部體衛藝司官微頭條推廣,也被全國校園足球暨體衛藝官方公眾號進行分享。接下來小編帶你看看以五育並舉二階體系為路徑,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在全國率先建構以「五育並舉」「實施方案+行動計劃」為中長期規劃,「四大工程十大行動+60個重點項目」為短期落地舉措的二階實施體系,建設「五育並舉」高質量發展教育新高地。
  • 如何落實龍泉驛區「五育並舉」體系?
    洛帶小學是成都市藝術教育特色校、陽光體育示範校,客家文化特色鮮明,在「五育並舉」全面發展中洛帶小學一定能走出自己的路來。川師附屬青臺山中學校長潘亦寧:《方案》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措施有力,體現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導向作用,為全區各學校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指明了方向。
  • 龍泉驛區文創產業聯盟啟動儀式將於梵木創藝區盛大開啟
    千年古驛、天府龍泉,龍泉驛區正以建設世界文創名城和國際音樂之都為指引,積極主動融入世界文化名城建設,構建現代文創產業體系,大力發展音樂產業,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凝聚力、創造力。為積極響應成都市高水平建設「三城三都」號召,助推龍泉驛區「文創強區」建設,促進文創與區域文化傳承、城市美學設計、城市經濟發展和城市美好生活相融合,促進文化資源向文創優勢轉化。
  • 成都市龍泉驛區禮遇好人 打造四張名片建設好人之城
    「加油、加油……」5月17日,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古鎮的溼地公園——龍泉好人公園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龍泉驛區第二屆好人運動會在此激情上演。如何讓好人文化「亮」起來,龍泉驛區做了很好的創新探索,主要體現在「十個一」核心項目的落地實施。
  • 成都龍泉驛區發布一批幹部任免職通知
    >>關於苟麗華等18人職務任免的通知 經十八屆區人民政府第86次常務會議決定: 苟麗華任成都市龍泉驛區財政局副局長; 馮世海任成都市龍泉驛區龍泉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試用期一年; 程俊任成都市龍泉驛區十陵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試用期一年
  • 驛動龍泉——2020成都市龍泉驛區首屆職工運動會暨社區運動節啟幕
    8月26日晚7點30分,由龍泉驛區委區政府主辦,區總工會、區委宣傳部、區委社治委、區教育局、區文體旅局、團區委、區婦聯、區融媒體中心等單位承辦的「愛成都·迎大運」驛動龍泉——2020成都市龍泉驛區首屆職工運動會暨社區運動節開幕式在龍泉驛區龍泉中學校體育場隆重舉行。
  • 龍泉驛區這8個社區、小區獲評成都市百佳示範
    「2019年度成都市百佳示範社區」和「2019年度成都市百佳示範小區」,我區有5個社區、3個小區獲此殊榮。 2019年度成都市百佳示範社區 大面街道好日子社區
  • 成都市龍泉驛區柏合九年制學校2020年教師招聘公告
    成都市龍泉驛區柏合九年制學校——期待你來,共譜華章成都市龍泉驛區柏合九年制學校2020年教師招聘公告成都市龍泉驛區柏合學校是龍泉驛區唯一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 2018年龍泉驛區首屆農民豐收節在好穠人農莊隆重舉行
    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設立並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9月22日,由龍泉驛區農村發展和林業局、龍泉驛區文體廣新和旅遊局、龍泉驛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局)、龍泉驛區黃土鎮人民政府、龍泉驛區萬興鄉人民政府主辦,成都好穠人安全農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龍泉驛區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在龍泉好穠人有機農莊隆重舉行。好穠人有機農莊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黃土鎮洪福村桃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