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河北邢臺市教育局官網發布《邢臺市教育局關於重申辦學從教「26個嚴禁」的通知》,在這個《通知》的第十二條規定,嚴禁教師通過微信群、QQ群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並讓家長代為批改作業。
從2018年至今,已有遼寧、浙江、海南、河北、廣東、山東、貴州、廣西、山西和陝西等至少十個省份教育部門出臺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從12月起,福建石獅、安徽蚌埠、河南三門峽、遼寧錦州、江蘇泰州海陵區等地先後出臺文件,要求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嚴禁教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這個現象目前存在於小學教學中已經由來已久,並讓家長苦不堪言。對於現在小學的學習,有些知識和科目超出了部分家長的能力,對此進行作業的批改也成為難題,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慢慢變成了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然後才能進行輔導,這無疑增加了家長的勞動量。
首先,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課堂,還有課後作業,作業的完成情況是對於老師的教學成果的及時反饋,如果老師不進行批改作業,就不能夠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尤其是在家長對其進行糾正之後,對於孩子的學習掌握更會出現判斷偏差。
其次,對於有些家長,對於知識的掌握有可能還來源於30年前的理論,依此進行輔導,反而會起到反作用,例如對於語文的文字書寫順序,以及多音字的讀音,現在教材和以前的教材是有偏差的,這種偏差會讓學生出現迷茫,到底誰才是正確的。
第三,對於外語教學有些家長也不能夠勝任,這是由於長時間脫離使用,漸漸忘掉,那就更不可能進行輔導和對作業進行批改。我身邊不少的家長重新拾起英語,就是因為孩子開始上小學了。
第四,老師在批改作業中可以發現一些同學的共同錯誤,可以在課堂上進行統一的再次講解,讓同學明白問題的所在,這有可能是老師講課方面的問題,也有可能是學生共同學習討論的問題,但都需要對此進行更正,如果老師不批改作業,就不能夠了解問題出在了哪裡。
當然還有很多人對此表示支持,支持者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一,老師的管理能力不一定能夠滿足全部學生,有些學生的學習能力強,有些不足,對於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需要家長進行補課,不然跟不上學校的進度。二,對於自己還有能力進行輔導,可以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比父母學歷不行的孩子得到更直接的講解和支持,三,因為老師要面對的孩子比較多,自己掌握孩子的學習進度和學習程度,了解孩子學習的弱點,可以幫助孩子成長。
但歸根結底的問題是,這個批改作業的責任是不是要放在家長的頭上?我個人認為不妥,這本身就是教育資源的不公平,沒有能力批改作業家長的孩子就要承受這種不公平,不管是在老師的壓力下,還是在同班同學的比較下,都讓這個孩子有了陰影,這個陰影不是來源於自己的努力不足,智力不足,而是來源於自己的家庭客體,讓孩子產生我的學習不好,是因為我的家長的問題。
如果家長有能力對孩子進行輔導,當然是好事情,但如果沒有,也不能成為老師放棄孩子的理由。有些家長責怪老師沒有教好,但忽視了自己的作用和孩子的不認真學習,這種情況也會讓老師把家長拉到學習過程中,表明這個不是我教得不好,而是你家孩子學得不好,還是有互相推卸責任的嫌疑。
老師希望家長更多參與學習,一方面體現在對於孩子負責,另一方面也在於教師自己的考核。現在對於老師的成績考核不外乎平均成績,但這似乎並不客觀,每個班的孩子都有特別聰明的,也有反應慢一些的,這種平均就不合適了,採用中位數平均的方法更能體現老師的教學水平,去掉一些最高分,去掉一些最低分,剩下的孩子成績進行平均作為老師的教學水平考核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