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3 15: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北洋之家 ,作者樊曉敏
北洋之家
專注文化熱點 定位中高端讀者 文化 · 新知 · 閱讀 最值得你關注與分享的手機端文藝雜誌 沁潤心靈的精神家園
南京鳴響防空警報,以國家名義,祭奠30萬遇難同胞。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
83年前的12月13日
侵華日軍攻陷南京
40多天的時間裡
獸行暴虐,曠世未聞
六朝古都化為鬼域
這期間
日軍製造集體大屠殺28案,殺害19萬人
零散屠殺858案,殺害15萬人
更有無數柔弱女子
在血淚交迸中飽受蹂躪
江邊流水盡為之赤
城內外所有河渠
溝壑無不填滿屍體
這是中國近現代史上
最沉痛的一頁
亦是人類歷史的至暗時刻
但是,就是在如山如海的痛楚中
我們看到了中華兒女的不屈和堅韌
看到了血雨腥風中的人性光輝
我們也看到了
在之後的歲月裡
不同時空愛好和平的人們
為了銘記這慘痛一頁
為了播種下最珍貴的良知與和平
做出了怎樣的犧牲
奉獻了怎樣的大愛
今天講的第一個故事
主人公名叫夏淑琴,91歲
拉貝在日記中
提到名字的一個倖存者……
我活一天
就要告一天
2014年12月13日
很多人都為這一幕流淚
習近平總書記攙扶著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代表
85歲的夏淑琴一同走上公祭臺
為國家公祭鼎揭幕
夏淑琴畢生都不會忘記
那悲慘恐怖的一天
1937年12月13日上午
一隊日本兵來到夏淑琴家門前敲門
剛剛打開門
哈姓房主就遭到槍殺
夏淑琴父親跪在日本兵面前
懇求他們不要殺害其他人
卻立馬被日本人用槍打死
他的母親抱著1歲的小妹妹
躲到桌子下面
被日本兵從桌子下面拖出來
小妹妹被摔死
幾個日本兵對母親進行輪姦後
用刺刀把她殺死
然後,是外祖父、外祖母
和兩個姐姐的慘死......
當時夏淑琴躲在床上的被子裡
由於恐懼,嚇得大哭
被日本兵用刺刀在背後刺了三刀
昏了過去,不省人事
至今,她身上的傷疤還清晰可見
許久之後
夏淑琴被4歲妹妹的哭聲驚醒
看到周圍全是親人的屍體
幸好家裡有些炒米、鍋巴
渴了就在水缸裡舀冷水喝
就這樣
姐妹二人與親人的屍體
一同生活了14天
夏家的悲慘經歷
被當時南京紅十字會國際委員會主席
約翰·馬吉用攝影機記錄下來
並載入有關文獻
錄像中的8歲小女孩即為夏淑琴
在戰後南京審判日本戰犯的
軍事法庭上
夏淑琴一家的事例
成為控訴日軍罪行的鐵證
新中國成立後
夏淑琴過上了安寧的日子
但全家人被屠殺的一幕
始終像夢魘一樣揮之不去
1994年
65歲的夏淑琴踏上日本國土
成為戰後第一個
赴日控訴南京大屠殺暴行的倖存者
但是,1998年
日本亞細亞大學教授東中野修道
和日本自由史觀會成員的松村俊夫
分別通過日本展轉社出版了
《南京大屠殺的徹底檢證》
和《南京大屠殺的大疑問》兩本書
在書中,夏淑琴等人
被描述成了「假證人」
他們說夏淑琴是
「故意編造事實,欺世盜名」
他們「只是被政府特意培育成那樣」
夏淑琴得聞後
非常悲痛和憤慨
2000年,71歲的她走上了訴訟之路
漫長而艱難的六年之後
官司大獲全勝
法院判決松村俊夫、東中野修道
立即停止出版兩書
將已出版的書籍收回和銷毀
並在兩國主要報紙的顯著位置
刊登道歉聲明
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
聽到結果後
夏淑琴激動不已,說:
「我活一天就要告一天,
不但為被日軍屠殺的家人,
也為身後30萬的死難同胞。」
對戰爭的記憶有多痛楚
對和平的期盼就有多強烈
而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夏淑琴
仍在為歷史真相各處奔走
這個身上心上都布滿傷痕的老人說:
「我活到現在,只要和平,
世世代代和平,永遠和平。」
隻身一人
仍可有所作為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
遇難同胞紀念館外
有一個花圃
盛開著美麗的黃色玫瑰
這種罕見的玫瑰叫
「南京·辛德貝格玫瑰」
辛德貝格,這個名字
在《拉貝日記》中多次出現
血風腥雨的哀痛之城中
他,是一道微弱的光
1934年
23歲的辛德貝格輾轉來到上海
1937年12月
為防止江南水泥廠陷入日軍之手
辛德貝格和德國人卡爾·京特
受委託前去護廠
這是一次兇險異常的冒險
臨行前,他籤下一份「生死狀」
戰爭的殘酷超出了他的想像
人生亦由此轉折
本職工作是看護廠內機器設備的
辛德貝格自行建起一座
庇護難民的「諾亞方舟」——
江南水泥廠難民營
他們利用德國是同盟國
丹麥是中立國的特殊關係
在工廠門口掛起
「德丹國合營江南水泥廠」的牌子
他還讓人在廠房屋頂上用油漆
繪出一面約1350平方米的丹麥國旗
很快,水泥廠所在的棲霞區被日軍攻陷
不少中國軍人和難民
紛紛躲進這裡
辛德貝格還到鼓樓醫院
請了兩名護士
帶上藥品、繃帶
回到水泥廠開辦了一個臨時小醫院
救護了大量受傷的中國難民
辛德貝格和京特每日帶領難民
步行到長江邊
打撈那些被燒焦的
被水泡得發脹的屍體
然後連同那些
路邊無人過問的屍首一道埋葬
他還常常開車進入南京城
給保護難民的
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成員送去食品
途中,他拍下那些慘烈的景象:
閉目張嘴的遇難者
似乎臨死前還大聲叫喊過
遇難者腳上尚有布鞋
軀體已見肋骨
野生動物和流浪狗正在吃這些屍體.....
他為照片配的文字越來越冰冷:
「這個小孩被槍託打死,
因為他沒有脫帽。」
在給朋友的信裡,他寫下:
「你難以想像,
這裡到處血流成河。
血,血,到處都是血……
中國可是有四億五千萬人呢,
所以到底是怎樣大規模的行動,
才會讓人感覺到處血流成河……」
1938年3月16日
「南京大屠殺」已是尾聲
「偽自治會」建起來了
辛德貝格被迫回國
他在南京一共待了107天
庇護了1萬5千多名中國人
辛德貝格離開中國後
還在向國際社會
揭露南京大屠殺的真相
1938年
日內瓦的第24屆國際勞工大會上
他放映了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拍攝的
記錄日軍暴行的影片
影片放映前
辛德貝格要求婦女兒童退場
因為這部影片如此殘暴和血腥
影片結束後
他花了幾個小時
向觀眾介紹了日軍暴行
現場觀眾泣不成聲
2002年,南京大屠殺展覽
在丹麥奧胡斯市展出
中國舉辦方在當地報紙上
刊載了尋找辛德貝格的啟事
辛德貝格的外甥女瑪麗安得知了此事
決定為舅舅栽培黃玫瑰
她說:「黃色代表勇氣。
黃玫瑰是非常難以培育的。
這也正如我的舅舅:
勇敢,獨特,不容易被輕易複製。」
四年後
黃玫瑰培育成功
瑪麗安將其命名為:
「永遠的南京·辛德貝格」
2007年4月
黃玫瑰幼苗被移植至新建的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並在那裡專門闢出
「南京·辛德貝格玫瑰花圃」
2014年
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手捧黃玫瑰
參觀紀念館
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說:
「他的義舉表明,
隻身一人仍可以有所作為。」
我真誠地向他們謝罪
再說一下著名的《東史郎日記》案
東史郎是一位侵華日軍老兵
因深深的負罪感
晚年寫了《東史郎日記》
其中詳細記述了1937年12月21日
原日軍分隊長橋本光治
在南京最高法院門前
將一個中國人裝入郵袋
澆上汽油點火焚燒
最後再系上手榴彈
投入池塘炸死的暴行
1993年4月
橋本光治向東京地方法院起訴東史郎
理由是記述「不實」
「純屬捏造」「毀損名譽」
他甚至說「南京大屠殺也是虛構」
要求東史郎賠償損失
東京地方法院以及高等法院
迎合右翼勢力
以南京高等法院門前不存在水塘為由
判決東史郎敗訴
六年裡
東史郎無數次地進行抗辯
然而,一次又一次的
東京高等法院仍然以
南京高等法院門前無水塘為由
做出東史郎敗訴的判決
並對其判處50萬日元的罰款
2000年1月23日
建川博物館館主樊建川
展示了他收藏的一幅舊南京地圖
這幅由偽國民政府印製的
《最近實測新南京市詳圖》
清晰地標明
原南京最高法院門口共有三處水塘
水塘布局與一九九八年
在天津發現的
一九三五年印製的南京地圖一樣
無疑,這幅地圖能夠證實
《東史郎日記》的真實性
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證據
在樊建川建的這座紀念館中
有南京大屠殺時血浸透了的刀
無數殘破襤褸的血衣
彈孔尚存的冰冷鋼盔
血跡斑駁的日記本
冰涼刺骨的侵華紀念章
還有一張張
從屍山血海的慘烈中活下來
最茫然無助的、壓抑破碎的臉
在這個館裡
有些物品來自日本老兵
鹽谷保芳的捐獻
鹽谷保芳從1985年開始赴中國謝罪
前後多達20多次
僅到建川博物館就有近十次
他捐獻了鋼盔、軍刀、瓷碗
及日軍史料等上百件侵華物證
他每次都深深鞠躬
他說:「現在,我真誠地向他們謝罪——
在那場戰爭中,
是日本給中國人民
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鹽谷保芳
還和樊建川的嶽父成為朋友
兩個從二戰戰場走過來的耄耋老人
一舉杯就痛飲痛哭
同樣想為此做些貢獻的
還有年過古稀的
日本女人松岡環
在她青少年時期
關於二戰
她感受更多的是日本人的悲情:
是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
偷襲珍珠港……
關於南京大屠殺
日本人所言甚少
甚至矢口否認
1988年
她帶著困惑第一次來南京
那時她是一名小學歷史老師
她來的初衷是「尋找歷史真相
然後如實告訴我的學生們」
結果真相讓她
感到那麼震驚和羞恥
她決定要把她知道的一切都說出來
從1988年至今
她近百次奔波於中日兩國之間
走訪了300多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和250名侵華日本老兵
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
比如,她採訪倖存者張秀英時
老人的反應很強烈
「我不想和日本人說話」
松岡環懇請她:
「日本有人否定南京大屠殺
和南京的性暴力
請婆婆務必向不明真相的年輕人
講出您的經歷」
在很多次誠意的到訪後
老人才終於接納並認可了她
四年後,她出版證言
並邀請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到日本舉行證言集會
以國內外調查資料製作的58塊展板
拍攝的3部紀實電影
在日本40多個地方巡展
引起很大反響
隨之而來的
是日本右翼人士的恐嚇和幹擾
她在日本參加會議
放映資料影片時
有人在外大按汽車喇叭騷擾
有人稱她是「中國的特務」
還有人甚至尾隨她到地鐵站
她說:「的確也會怕,
但我從不低頭。
我必須告訴我的學生們,
被潛藏在南京歷史真相中的
是怎樣的痛。」
我作為中國人的後裔
寫出它是我的責任
張純如
1968年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
祖父是抗日國軍將領張鐵軍
她本有著優裕和安寧的生活
曾在美聯社和芝加哥論壇報當記者
後開始全職寫作和演說
1994年12月
她看到了幾張南京大屠殺時的照片:
「數百名中國平民的屍體飄滿江面,
還有被砍掉的頭顱,
被割開的肚腹,
以及裸體的婦女,
她們的臉扭曲變形,
帶著讓人無法忘記的
痛苦和恥辱的表情。」
這些景象
在她學校的圖書館裡
在市裡的公共圖書館裡
在她所學的世界歷史教材裡
什麼都找不到
甚至她的老師對此都一無所知
她說,納粹屠殺猶太人
全世界家喻戶曉
但是在西方
南京大屠殺的事實無人知曉
我作為中國人的後裔
寫出它是我的責任
她為此耗掉整整三年
在南京、北京、上海、杭州等地
一次次地調查
她搜求和挖掘了
浩如山海的檔案史料
包括從未出版的日記、筆記
信函、政府報告
東京戰犯審判記錄稿
以及與二戰日本老兵的書信等原始材料
在此期間
她還意外地找到「中國的辛德勒」
約翰·拉貝先生
詳細記錄南京大屠殺的《拉貝日記》
以及另一份珍貴史料《魏特琳日記》
約翰·拉貝和魏特琳
但寫作是噩夢一般的歷程
她不僅要面對、還要一一敘述出來
那些令人髮指的暴行:
「砍頭、活埋、活焚、挖心、
分屍,在糞池中溺淹……」
她經常「氣得發抖,失眠噩夢,
體重減輕,頭髮掉落」。
1997年12月
在無盡的內心磨折和悲痛之後
她的書
《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
在美國正式出版
此書的出版發行
給她帶來極高的學術榮譽
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
威廉•柯比教授為其作序時
稱這是「第一本充分研究
南京大屠殺的英文著作」
但她的生活也從此
陷入無窮無盡的恐懼
日本右翼勢力的報復和騷擾
也隨之而來
她只能經常變換電話號碼
從不敢隨意透露
丈夫和孩子的信息
2004年11月9日
因罹患憂鬱症
而心力交瘁的張純如
在加州蓋洛斯
自己的車內飲彈自殺
年僅36歲
她最愛的兒子,剛滿2歲
張純如的父親與她的銅像
她在死前留下一張紙條
要求家人記住她生病前的樣子:
「我曾認真生活,
為目標、寫作和家人
真誠奉獻過。」
2014年12月13日
習近平總書記
在國家公祭日上擲地有聲地說:
「自古以來,
和平就是人類最持久的夙願……
弱肉強食不是人類共存之道,
窮兵黷武不是人類和平之計。
和平而不是戰爭,
合作而不是對抗,
才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永恆主題。」
沒有誰可以是一座孤島
整個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在重大災難面前
愛好和平的人民唯有守望相助
付出勇氣、決心、關愛
才能照亮所有的至暗時刻
銘記
不只是民族的悲愴
還有落後必亡的訓誡
紀念
不是為了宣揚復仇的怨念
而是為了許下復興的心願:
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編 輯 | 王 琪 校 審 | 張姮姮
來 源 | 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北洋之家(ID:bypm2016)
原標題:《「我活一天,就要告一天!」》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