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髖」心,精彩活!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1-01-08 澎湃新聞
放「髖」心,精彩活!

2020-11-11 2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88,92,95……這三個數字是啥?是市六醫院金山分院骨科上周3臺手術患者的年齡,一個比一個高齡,三位已到耄耋、鮐背之年的老人因腿腳不利索,在家摔倒後被送至金山分院就診,兩位股骨粗隆間骨折,一位股骨頸骨折。

對於市六醫院金山分院骨科來說,老年髖骨折的治療是該學科的核心技術,老年髖手術患者沒有最老,只有更老。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派駐專家、金山分院骨科副主任朱珍宏帶領下,骨科團隊順利為這三位老人施行了手術治療。

三臺手術的順利完成,除了骨科醫療團隊的精湛技術外,也離不開麻醉科的鼎力支持。針對不同老年患者病情,麻醉科選擇個體化麻醉方案,為老年人實施單側腰麻,或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複合喉罩全麻,保留自主呼吸,減少患者對麻醉反應,降低麻醉風險,減少術後併發症的發生,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髖部,也就是連接大腿和臀部的部位,可以說是人體上半身的「承重牆」。髖部常發生骨折的組織包括股骨頸和股骨粗隆等,一旦老年患者此處發生骨折,無法站立和行走,甚至連坐、翻身都很困難。又因其損傷後會帶來很多致命的併發症,故常被稱作「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朱珍宏主任介紹

目前天氣逐漸轉涼,老年患者因衣物增多等因素,發生摔倒機率逐漸增大,髖部骨折之所以被稱為「最後一次骨折」,是因為老年人骨折後可能因各種原因而死亡。髖部骨折很少直接導致人死亡,它的兇險體現在後續的治療中,有些老年患者恐懼手術,選擇保守治療,而髖部骨折的保守治療需長期臥床,期間哪怕是翻身都會產生劇烈疼痛,容易發生肺部感染、褥瘡、血栓、泌尿系感染等併發症,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因此,朱珍宏主任建議,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只要條件允許,應儘早手術治療,以減輕疼痛,並且建議儘早康復鍛鍊,降低術後併發症發生的風險,提高患者生存率。

在市六醫院金山分院骨科,老年髖部骨折手術歷時不超過1小時,術後第二天,內固定患者可以坐起,在床上可以自由活動;而關節置換患者,在他人幫助下,可以下地站立,這些早期的活動都能避免兇險的併發症。

專家介紹

朱珍宏 六院專家

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美國梅奧醫學中心博士後、訪問學者,上海市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考官。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發表論文30餘篇,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0餘篇。2013年作為參與者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參編及翻譯專業著作5本。

擅長複雜四肢骨折和骨盆髖臼骨折,尤其四肢關節周圍複雜骨折:膝關節、肩關節、肘關節和踝關節複雜骨折,及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截骨治療等。

專家門診時間:周三下午

供稿:黃燕峰

原標題:《放「髖」心,精彩活!》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