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寶和二寶,都是比較喜歡繪本的。為此我常帶著娃泡在樓下的繪本館,和一群孩子一起看繪本。不知道你家孩子愛看繪本嗎?
我為啥讓孩子讀繪本?
我所在的城市,其實是三線城市的郊區,相對大城市來說,媽媽們的育兒理念,並不超前。很多人覺得,養孩子,只要不哭不鬧就好了。但隨著經濟條件的提升以及自己的帶娃經驗越來越豐富,很多媽媽覺得,自己在帶娃上應該更科學一些。「養育」不能只是「養」,忘了「育」。我一直覺得,讓孩子閱讀,是我做過最正確的事情。
每次帶著孩子出去玩,常常看到一位媽媽跟她的孩子在聊天,有些是我很少聽到的。後來我仔細聽了下,原來是在說一些繪本中的場景,比如託馬斯、貝貝熊等。孩子看上去很歡喜,忍不住咯咯笑。那時候大寶剛六個月,我也打算給他講繪本了,哪怕他聽不懂,看不懂,權當「磨耳朵」了。
剛開始給寶寶看繪本,主要是激發他的興趣,以及刺激視覺發展。再大一些,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各種規則、習慣養成、生活能力等等。在大寶三歲的時候,我發現跟他說什麼,他都不愛聽,但如果你講繪本中的那個主人公也是這樣,他馬上就能做到了。
孩子的自我意識萌發,有了自己的想法,建立規則也沒那麼簡單了。我常常給大寶看的是《託馬斯小火車》、《貝貝熊系列》,孩子通過這些,學習到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及如何處理一些事情,很少會通過大喊,來發洩自己的不滿。
《貝貝熊系列》是通過一家五口的熊,各種生活場景,來表達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們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優點,在跟孩子講的過程中,還可以鍛鍊他的思維能力,問他為什麼?怎麼辦?
比如,《誰的錯》就通過花瓶砸碎後,小熊互相爭吵,而父親來解決問題入手,告訴孩子解決問題要從行動開始。
如何跟孩子「一起」閱讀呢?
你可能會說,孩子那麼小,我怎麼跟他一起閱讀呢?其實,對於小月齡的孩子,親子共讀是很好的方式,但不同的階段,重點有不同。在此我分為三個階段,對照看看你家娃在哪個階段?
第一階段:看圖畫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還不懂故事情節,只能用手指著圖畫,嗯嗯呀呀的,家長可以跟孩子用口語說圖畫內容,逐漸給孩子一個清晰的大框。
第二階段:看圖書,形成故事。跟孩子讀繪本時,他能夠從繪本中,逐漸看出故事的連貫性,並且用口語講出來,部分內容相似的故事。
第三階段:試著看文字,可能還不是很懂,但開始連貫的閱讀,在看不懂的文字上比較較真,想讓家長幫忙。這個階段,持續時間長,大概在5~7歲左右,等孩子上小學,認識的字多了,就會獨立而且完全的閱讀。
所以說,跟孩子一起閱讀,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尊重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能力發展規律,並且及時給予引導和支持。
我家大寶現在已經五歲了,現在看繪本,會跟我說,這個字我不認識,媽媽你讀一下。之後自己會有模有樣地讀起來。
枕邊育兒寄語:
《朗讀手冊》中寫道:「也許你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和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給孩子閱讀的媽媽,一定是最聰慧且最愛的媽媽,你是這樣的媽媽嗎?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儘早培養閱讀習慣對孩子好處多,但這幾種閱讀方式會毀了娃
親子閱讀,父母最常見的3個「壞習慣」,是扼殺娃閱讀興趣的元兇
風靡美國的新興教育法:LAPbook主題筆記,讓孩子愛上閱讀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