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滿江紅》被移出教材,卻被一首不出名的同名作替代,有理嗎

2021-03-05 永恆的8341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⒁。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怒髮衝冠》一般被認為是宋代抗金將領嶽飛的詞作,嶽飛是中國人都比較熟悉的歷史人物。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從二十歲開始,他先後四次參軍。在金軍攻打江南的時候,大部分人都畏懼金朝的軍隊,主張議和。但他不一樣,他主張抗金,並且有這個能力抗金。

在他帶領嶽家軍時,局勢對於南宋來說其實是比較好的,他也先後收復建康、襄陽六郡、商州、虢州、鄭州、洛陽等地。嶽家軍每到一個地方,各地的人民都奔走相告,義軍紛紛響應。民心、指揮能力、戰略計劃他都有,如果讓他繼續作戰,雖然說不一定能擋住蒙古的大軍,但最少也不會敗得這麼快。但歷史沒有如果,嶽飛死了,或許死於皇帝的猜忌,或許死於文臣的忌憚。

紹興十一年(1141年),秦檜等人以莫須有的罪名誣陷嶽飛,同年嶽飛遇害。這位將才不僅能武,還能文,滿江紅·怒髮衝冠便是他的代表作。這也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上片寫作者痛惜中原淪陷的悲憤,也表示自己會努力立功的心願。其實它作為愛國將領的作品,充分的體現了中華民族不敢屈辱的神威。

一開始,它是在課本裡的,但不知何時起,它便消失了。名篇移出課本的也不在少數,畢竟優秀的文章這麼多,課本又只有那麼大。但讓人不解的是,嶽飛的滿江紅被移除,另一首沒有太大名氣的同名作卻將其替代了進來。另外一首的詞牌名也是滿江紅,全名是《滿江紅·小住京華》,跟嶽飛的那首有些相似。它的作者是秋瑾,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1907年7月15日從容就義。

這首詞是在她去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03年所寫,當時八國聯軍入侵沒多久。待在北京的秋瑾目睹民族危機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敗,而秋瑾自身的生活過得是傳統婦女的生活。她十八歲嫁給一個漂蕩子弟王廷鈞,舊社會的女性哪有什麼地位呢?長期以來秋瑾雖然在王家看似過著貴婦的生活,實際上卻是做了八年的奴僕,她到北京之後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便立下志向要挽救民族的危亡,要求婦女獨立與解放,但她的丈夫卻不為所動。

中秋節這一天兩人爆發矛盾,秋瑾也下定決定要投身革命,便寫下這首滿江紅·小住京華。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她從小過著傳統女性的生活,但沒有自怨自艾,而是勇於的探索和追尋,不比男兒差。她也稱得上是近代女英雄,愛國精神同樣值得歌頌,被選入課本也是有道理的。

參考資料:《宋史》、《滿江紅·怒髮衝冠》

相關焦點

  • 嶽飛《滿江紅》移出課本,另一個《滿江紅》入選,有道理嗎?
    《滿江紅》,其中「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尤其出名,是要求學生們必須背下來的。然而近年來,《滿江紅》這首詞卻被移出了課本,取而代之的是另一首《滿江紅》,這是為什麼呢?關於《滿江紅》被移出課本,上面一直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不過很多網友卻對此有一番更深刻的認識,而這些認識也不無道理。
  • 為什麼,嶽飛《滿江紅》被移出教材,被秋瑾《滿江紅》取而代之?
    即使發展至今日,嶽飛的這首《滿江紅》也是許多人的座右銘。通過這首詩詞,我們不難理解嶽飛的一腔愛國之情。從而激發,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然而,近些年來,嶽飛《滿江紅》卻被移出語文課本,取而代之的卻是秋瑾《滿江紅》。
  • 《滿江紅》被移除教科書,被替換的這篇真的比《滿江紅》優秀嗎?
    其實對於語文教材編制過程中,名篇被移出課本的現象不在少數,像杜甫的經典名篇《石壕吏》被刪,取而代之的是白居易的《賣炭翁》;「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作為一名愛國名將,精忠報國變成了嶽飛的標誌。從小家來看,他孝順父母;從大家來看,精忠報國、壯懷雪恥。他在文治武功上都卓有建樹,可以說嶽飛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位非常值得學習代表人物,他的精神值得後代久久傳承。嶽飛在《滿江紅·怒髮衝冠》不單單展示了對於匈奴侵犯疆土的仇恨和家國抱負,他的那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更是對自己的勉勵和重新奪回疆土的決心。
  • 兩位大學教授模仿嶽飛,寫了一首《滿江紅》
    同樣是戰火紛飛的年代,有兩位大學教授模仿嶽飛也填了一首《滿江紅》。
  • 《滿江紅》到底是不是嶽飛寫的?
    夏先生指出:「嶽飛伐金要直搗金國上京的黃龍府,黃龍府在今吉林境,而賀蘭山在今西北甘肅,南宋時屬西夏,並非金國地區,這首詞若真出自嶽飛之手,不應方向乖背如此。」然而,這實在是不足為據的。不妨先依辨偽者所言,暫且把此詞當作明代人的偽作。那麼就一般作偽規律來講,作偽者最起碼應把偽作搞得合情合理,不悖史實,才能達到惟妙惟肖、真假難辨的偽託目的。
  • 吳佩孚的滿江紅和嶽飛的滿江紅,哪個詞寫得更好
    嶽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一詞,盡人皆知,但嶽飛還有一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全詞是「遙望中原,慌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 《陳涉世家》被語文教材刪除?被一首不知名的作品替代,有理嗎?
    原本我們會在語文課本上學習到這篇文章,但近年有人發現《陳涉世家》被語文教材刪除了,並且被一首不知名的作品給替代了。陳勝作為我國農民起義的第一人,發動了我國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講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嶽飛《滿江紅》被同名詩詞替換是因噎廢食的做法
    嶽飛廣為人知的人設是精忠報國,死而後已的將軍。嶽飛是個有文化的將軍,他寫了一首《滿江紅》入選了語文課本。詩中「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應該是很多人讀書時的座右銘吧。嶽飛墓《滿江紅·怒髮衝冠》,一般認為是宋代抗金將領嶽飛的詞作。
  • 嶽飛是箭垛,《滿江紅》是偽作?
    如這個時間軌跡沒有問題,那麼《滿江紅》詞之撰作至少應在景泰六年(1455)或者二年(1451)之前。這就與繼餘嘉錫之後扛起證偽大旗的夏承燾所力主的明正統十四年(1449)「土木堡之變」後「明人發憤而作說」時間上正好接榫,二者相距僅三、五年,換言之,這當是一首應時而作的時政詞、悲憤詩。
  • 李玟聽完《滿江紅》,興奮地問:嶽飛在哪?我能請他幫我寫歌嗎
    我國是一個詩詞大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蘊育了無數的經典作品,很多文人雅士在月光下,不禁伴著笛聲而賦詩一首,非常有雅興。01詩詞作為我們千百年來的文化瑰寶,也深受音樂人的喜愛,經常被改編到歌曲裡面傳唱,著名詩人蘇軾的經典作品《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被改編成音樂,流傳至今。
  • 嶽飛兩版《滿江紅》流傳千古,此人山寨其中一首,被稱最強模仿作
    但吳佩孚本人並沒有個人自立的政治野心,其平生視關羽、嶽飛為偶像,以忠義自許,追求「精忠報國」。有識之士曾這樣評價:「(吳佩孚)有兩點卻和其他的軍閥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國歷史上偉大的人物關、嶽,他在失敗時,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
  • 滿分作文丨中考優秀作文範文:品·嶽飛·滿江紅
    我的好友告訴我,我在臺上喊得他雞皮疙瘩都起來了,但是,就是這種刺人的感覺才能證明我的《滿江紅》給他帶來一定的心靈衝擊。  這是我第二次朗誦《滿江紅》。第一次朗誦,我甚至被我的輔導老師說「太娘了,沒有一點氣勢。」我回家越想越生氣,自個覺得,《滿江紅》不也就那麼回事嗎?表達了嶽飛的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和對賊人的不甘心罷了。我激昂的聲音怎麼就沒有點氣勢呢?
  • 知名歌星被《滿江紅》打動,表示要找嶽飛合作寫歌詞,引發熱議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文/教育一角「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滿江紅·怒髮衝冠(節選)》一首《滿江紅》可以說是承載了愛國英雄嶽飛的無限情懷,相信大家對於嶽飛很熟悉吧?從小我們就聽過「嶽母刺字」的故事,在長大之後的嶽飛也是一直奉行「精忠報國」4個字。
  • 黃鶴樓上,嶽飛作了一闋豪情萬丈的滿江紅,無愧「精忠報國」4字
    嶽飛作為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不僅在軍事上成績斐然,其文採同樣卓越,一闋《滿江紅·怒髮衝冠》成為愛國名篇,聞名於世,其留存詩文20餘篇,其中另一闋《滿江紅》,作於黃鶴樓上,用詞洗鍊、頗具豪情。▲嶽飛影視形象1138年,在請求朝廷增兵以收復中原未果後,駐屯鄂州的嶽飛在登臨黃鶴樓後,北望中原,面對著祖國的河山和生靈塗炭的中原,寫下了一闋《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表達了心中對國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渴望精忠報國的強烈願望
  • 家長建議把辛棄疾的《破陣子》移出教材,只因這7個字,有理嗎?
    ——辛棄疾這首《破陣子》恐怕是我們所有人都聽說過 的一首辛棄疾的名作了,好詞,好意境,好辛棄疾,即便是我們現代心懷大志的人,也免不了熱血澎湃、不能自已,因為辛棄疾用他近千年前的語句,成功地激起了大家的英雄情懷。可是這樣的一首詞,居然被家長建議移出語文課本,原因竟然是因為書中的7個字,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嶽飛《滿江紅》中怒髮衝冠的啟示:人生無常,哪有來日方長?
    這兩句話是嶽飛《滿江紅》詞中的名句,多用來感嘆自己多年勞苦奔波,人海浮沉所成就的低微,一事無成也。嶽飛用「八千裡路雲和月」含有自況壯行跋涉千裡的豪情。讀宋代嶽飛的《滿江紅·寫懷》,仿佛看到他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嶽飛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在他看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裡,經過多少風雲人生。
  • 魯迅被刪減,嶽飛被移出,明星頻頻被寫入教材,這是教育的進步嗎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如今的教材裡,衛青、霍去病和嶽飛等民族英雄已經不再出現,就連魯迅也甚少出現了。取而代之的,是例如趙麗穎、王源等明星們。按照如今教材的編寫,衛青、霍去病抵禦匈奴,而嶽飛則是打敗金兵,這些歸根結底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內部矛盾,所以在教材上,他們不再是民族英雄。
  • 教科書上的嶽飛消失了,其「民族英雄」稱號也被取消,背後啥邏輯
    這是史書上對南宋名將嶽飛的評價,他的一首《滿江紅》更是書盡了其一生榮辱抱負,令人熱血沸騰。 作為南宋的抗金名將,嶽飛在教科書上屢屢出現,成為一代代人心目中佩服和敬仰的歷史人物。他一生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光復祖國大好河山不計個人得失,激勵了無數年輕的中國人。可就是這樣一位值得稱讚的英雄, 如今卻在身份上出現了巨大轉變。
  • 嶽飛所有詩詞集錦,精忠報國躍然紙上!
    民族英雄嶽飛寫過很多詩詞,最出名的是《滿江紅》和《小重山》。《滿江紅》嶽飛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此詩與報國無關,所以流傳不廣。《遊嵬石山寺》嶽飛嵬石山前寺,林泉勝景幽。紫金諸佛相,白雪老僧頭。潭水寒生月,松風夜帶秋。我來屬龍語,為雨濟民憂。我來屬龍語,為雨濟民憂。表達出嶽飛愛民憂民的情懷。《從駕遊內苑應制》嶽飛敕報遊西內,春光靄上林。
  • 這篇流傳2000多年的經典已被移出課本,但這幾個名句該讓孩子知道
    對於編撰語文教材的專家來說,最頭疼的是幾千年文壇,老祖宗留下的經典太多了,到底怎樣的古詩詞應該入選課本,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對於老師們來說,頭疼的是一些比較大人化的詩詞,該如何以一種更合理的方式教給孩子們,比如失戀詩、約會詩。而對於家長們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或許是自己以前背過、學過的古詩詞,如今孩子們是否依然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