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⒁。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怒髮衝冠》一般被認為是宋代抗金將領嶽飛的詞作,嶽飛是中國人都比較熟悉的歷史人物。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從二十歲開始,他先後四次參軍。在金軍攻打江南的時候,大部分人都畏懼金朝的軍隊,主張議和。但他不一樣,他主張抗金,並且有這個能力抗金。
在他帶領嶽家軍時,局勢對於南宋來說其實是比較好的,他也先後收復建康、襄陽六郡、商州、虢州、鄭州、洛陽等地。嶽家軍每到一個地方,各地的人民都奔走相告,義軍紛紛響應。民心、指揮能力、戰略計劃他都有,如果讓他繼續作戰,雖然說不一定能擋住蒙古的大軍,但最少也不會敗得這麼快。但歷史沒有如果,嶽飛死了,或許死於皇帝的猜忌,或許死於文臣的忌憚。
紹興十一年(1141年),秦檜等人以莫須有的罪名誣陷嶽飛,同年嶽飛遇害。這位將才不僅能武,還能文,滿江紅·怒髮衝冠便是他的代表作。這也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上片寫作者痛惜中原淪陷的悲憤,也表示自己會努力立功的心願。其實它作為愛國將領的作品,充分的體現了中華民族不敢屈辱的神威。
一開始,它是在課本裡的,但不知何時起,它便消失了。名篇移出課本的也不在少數,畢竟優秀的文章這麼多,課本又只有那麼大。但讓人不解的是,嶽飛的滿江紅被移除,另一首沒有太大名氣的同名作卻將其替代了進來。另外一首的詞牌名也是滿江紅,全名是《滿江紅·小住京華》,跟嶽飛的那首有些相似。它的作者是秋瑾,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1907年7月15日從容就義。
這首詞是在她去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03年所寫,當時八國聯軍入侵沒多久。待在北京的秋瑾目睹民族危機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敗,而秋瑾自身的生活過得是傳統婦女的生活。她十八歲嫁給一個漂蕩子弟王廷鈞,舊社會的女性哪有什麼地位呢?長期以來秋瑾雖然在王家看似過著貴婦的生活,實際上卻是做了八年的奴僕,她到北京之後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便立下志向要挽救民族的危亡,要求婦女獨立與解放,但她的丈夫卻不為所動。
中秋節這一天兩人爆發矛盾,秋瑾也下定決定要投身革命,便寫下這首滿江紅·小住京華。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她從小過著傳統女性的生活,但沒有自怨自艾,而是勇於的探索和追尋,不比男兒差。她也稱得上是近代女英雄,愛國精神同樣值得歌頌,被選入課本也是有道理的。
參考資料:《宋史》、《滿江紅·怒髮衝冠》